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受污染的食品种类,为消除单增李斯特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保证居民饮食安全,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1-2015年采集渭南市餐饮服务和流通环节销售的10类共739份食品样品,依据GB 4789.30-20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 739份样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 22株,总检出率为2.98%;2015年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7.05%),其次为2013年(3.41%)和2011年(1.96%);不同种类食品中生畜禽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17.31%),其次为冷冻挂浆鱼糜制品(5.00%)和熟肉制品(3.33%);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零售便利店的样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9.33%),其次为超市(3.57%)和大中小型餐馆(3.08%);不同年份及不同种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度中第二季度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3.49%)。 结论 2011-2015年渭南市多种食品及食品餐饮流通环节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存在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营口市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按2019年辽宁省食品风险监测计划,随机抽取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共87份样品,按《2019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进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结果 87份样本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7株,检出率8.1%;第四季度的检出率最高(23.5%);不同食品类型检测结果比较,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最高(16.7%),其次为预制水产品(6.3%);不同采样地点检测结果比较,市场采集的食品中李斯特菌检出率达10.5%。结论营口市水产及其制品中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程度较高,市场出售的散装水产品中检出率较高,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发现本市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用APIListe—ria生化鉴定条和VITEK2COMPACT高智能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05—2011年采集的971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本市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2.05%。2005年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4%;2011年检出率最低,为6.29%。检测的13类样品中,8类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禽肉检出率最高,为32.94%;冰淇淋、果汁、面皮、糕点及饼干、沙拉都均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结论宝鸡市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普遍,污染率较高,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安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对全市6个区市县9类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结果从9类食品420份样品中共检出了3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7.9%,其中冻禽肉检出率最高,为28.3%。6个区市县均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岳池县,为15.0%。结论广安市市售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冻禽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对相关食品加强监管,对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春市食品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降低李斯特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GB 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结果 2013-2014年长春市164份食品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2.81%。两年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在生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熟肉制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和餐饮食品中的检出率为43.33%、16.67%、11.43%、2.5%和2.13%;在市场、超市和商店、餐饮店采集的食品中的检出率为19.36%、14.29%、7.14%;散装和定型包装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结论长春市生肉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和熟肉制品中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程度较高,在市场出售的和定型包装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高。食品中存在着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是李斯特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市居民主要的消费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调查,从而掌握该菌对食品的污染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食品店出售的食品共计15种543份,采用国标法进行检测。结果 543份食品中,4种食品中检测出6株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11%。其中生畜肉检出2株,检出率3.77%;生禽肉检出2株,检出率6.67%;凉拌菜检出1株,检出率3.33%;即食非发酵类豆制品1株,检出率1.82%,其余食品均未检出。结论生畜肉、生禽肉、凉拌菜、即食非发酵类豆制品检出率均较高。提示存在发生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开展食品污染源调查,提高公众在食品储藏和加工方面的卫生意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7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并评价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定量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依据国标GB4789.30-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7年年度工作手册进行,同时用EB增菌法、LB增菌法和Fraser肉汤培养法对食品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7类482份食品样品,检出单增李斯特菌(L.m)56株,检出率为11.62%;在288份生肉和水产品中检出28株产H2S李斯特菌,阳性率为9.72%. [结论]在7类食品中除冰淇淋外,均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尤以速冻面米食品污染严重,其次为熟肉制品、生畜禽肉和水产品.LB增菌法明显优于EB增菌法,Fraser肉汤培养法和LB增菌法检出率相等,而后者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8.
2006年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7大类10个食品品种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60%和37.5%。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只分离出了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乡市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依照《2016年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要求,抽取有代表性的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馆和网店随机采集11类食品。对样品分别进行单增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等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153份食品样品中检出4类致病菌共11株,总检出率为7.19%(11/153),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16.00%(4/24)、蜡样芽孢杆菌16.67%(4/25)、单增李斯特氏菌1.48%(2/135)、金黄色葡萄球菌0.74%(1/135)。结论我市市售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即食非发酵豆制品、鲜蛋、网店自制熟肉制品为主要受污染食品,应加强市售食品的监督管理,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在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7大类10个品种的食品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致病菌阳性检出率为17.95%,在鲜冻水产品和速冻生制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阳性检出率均为100%。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分离出了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鲜冻水产品和速冻生制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绍兴市部分农贸市场及超市的生鸡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监测农贸市场及超市的生鸡肉食品。结果:82份样品中检出Lm26株,总污染率为31.71%。其中农贸市场52份中检出Lm10株,总污染率为19.23%;超市30份中检出Lm16株,总污染率为53.33%。结论:大型超市生鸡肉中Lm检出率明显高于农贸市场。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江北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探索建立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系统打基础。方法:采集2家大型农贸市场在售中生鲜肉制品、散装熟肉制品、生海水产品3类样品进行了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种致病菌监测,每季采样1次,共采集检测样品76份。结果:共检出致病菌2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27.63%。其中检出德尔卑沙门菌1株,检出率为1.32%;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检出率为3.95%;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株,检出率为6.58%;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株,检出率为15.79%。3类食品以生鲜肉制品卫生状况最差,检出率为37.50%。在生海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25%。夏秋季节检出率最高为33.33%。结论:农贸市场在售中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长期、定时开展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工作,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报告与预警系统,并提醒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达州市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污染情况,对制定相关措施提高科学依据。方法 对采集全市婴幼儿食品,依照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 4789.40-2010进行阪崎肠杆菌的检测。结果 每年采集的婴幼儿食品均有阪崎肠杆菌检出,共计16份样品,并且均在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中检出。其中,2012年的阪崎肠杆菌检出率最高,为26.83%;采至城郊集镇和所辖县市的样品检出率高于达州市主城区,分别为57.14% 和25.00%;适宜年龄段中,学龄前儿童(3~6岁)段婴幼儿食品阪崎肠杆菌检出率最高,为66.67%。结论 达州市婴幼儿食品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需加强对全市婴幼儿食品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达州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本地区高危食品,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多级分层抽样并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 4年监测10大类食品975件,检出食源性致病菌7种99株,总检出率为10.15%。检出数较多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单增李斯特菌20株、蜡样芽孢杆菌18株,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25.00%、阪崎肠杆菌21.62%、蜡样芽孢杆菌14.40%。结论达州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婴幼儿配方食品、冷冻食品和动物性水产品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我市的部分超市、市场、商店、专卖店及餐饮服务场所的11类食品共637份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并将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肠毒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637件样品中检出致病菌60株,总检出率为9.41%。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17.05%,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5.42%、1.37%、0.92%和0.20%, 未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各致病菌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7.0999,P=0.000)。各类食品中以餐饮食品、豆制品和婴幼儿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41%、21.88%和17.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为主。有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阳性率为69.70%,并同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我市部分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为主,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菌株优势血清型、携带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对广州地区365份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鉴定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结果 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15.89%(58/365),其中生畜肉类检出率最高,为25.38%(33/130);血清型分析将58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4种血清型,分别为1/2b、1/2a、1/2c和4b,优势的血清型为1/2b(44.80%)和 1/2a(32.80%);10株缺失毒力基因actA;ERIC-PCR扩增出9~18条100~8000bp之间的条带,将58株单增李斯特菌在相似系数为0.8处分为6个群19个类型。结论 广州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菌株污染严重,优势血清型是与人或动物感染有关的致病血清型(1/2b和1/2a),大部分毒力基因均存在,ERIC-PCR结果显示分子型别呈多样性,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7.
冼桂江  彭美薇  盘珍梅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22-2124
目的了解梧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 4789-2010和2011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2009年120份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5.00%,沙门菌检出率为14.1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00%,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2010年150份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8.00%,沙门菌检出率为9.3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53%,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2.41%,大肠杆菌0157:H7和阪崎肠杆菌未检出。2011年175份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7.39%,阪崎肠杆菌的检出率为5.2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4.61%,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2.92%,沙门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结论该市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重点食物中致病菌检出率都很高,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应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减少和避免食源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康市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本市居民饮食安全。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2012年共采集6大类444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0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444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致病菌46株,总检出率10.3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6.08%);阪崎肠杆菌3株(5.77%);单增李斯特菌15株(4.36%);沙门菌1株(0.24%);0157:H7未检出。6大类食品中致病性阳性率最高的是凉皮(30.00%),其次为凉拌菜(11.11%)和糕点及饼干(7.95%),熟肉制品、婴幼儿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本市市售食品中广泛存在,应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南充市即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具代表性的4类食品,依据国标方法,对584件样品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 584件食品中检出50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8.56% (50/584).5种食源性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6.68%),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03%)和沙门菌(0.86%),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和志贺菌.结论 南充市散装即食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主要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可能由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在石家庄市采集市售5类食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检测5类250份食品样品,检出13株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5.20%。130份生肉类阳性率为6.92%(猪肉为20.00%,羊肉、牛肉均为3.33%,鸡肉为2.50%;30份熟肉制品阳性率为6.67%,30份生食蔬菜阳性率为6.67%;36份水产品、24份奶粉均为阴性。13株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溶血试验均阳性。[结论]生肉类、熟肉制品、生食蔬菜是主要的危险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