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技术辅助脐静脉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时间顺序,将84例脐静脉置管新生儿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后,行床旁胸腹部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干预组采用生理盐水导引腔内心电图技术辅助脐静脉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结合胸腹部X线摄片双重定位导管尖...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肠道畸形纠正术后禁食期间,必须使用高渗营养液以提供足够的热量。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为患儿术后静脉营养提供了较理想的静脉通道。我科于2005年12月对2例肘部静脉置管显露不清患儿经耳后浅表静脉成功穿刺并留置PICC,保证了静脉营养的输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改良脐带缝扎固定法在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脐带处理方法,降低脐静脉置管并发症.方法 对68例脐静脉置管患儿采用改良式脐带缝扎固定法,即当脐静脉插管成功后,用7号丝线在导管进行打结,再将导管两侧的丝线用圆针在脐带断端面的内侧向下由内向外贯穿汇合正反两面环形打结.结果 68例中无1例发生脱管、感染.5例输液不畅、2例渗血;6例给予处理后继续留置,1例拔管.67例置管2~7 d,平均4.6 d.结论 改良式脐带缝扎固定法固定牢固,可有效防止脱管、脐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准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脐带处理方法,降低脐静脉置管并发症。方法对68例脐静脉置管患儿采用改良式脐带缝扎固定法,即当脐静脉插管成功后,用7号丝线在导管进行打结,再将导管两侧的丝线用圆针在脐带断端面的内侧向下由内向外贯穿汇合正反两面环形打结。结果68例中无1例发生脱管、感染。5例输液不畅、2例渗血;6例给予处理后继续留置,1例拔管。67例置管2~7d,平均4.6d。结论改良式脐带缝扎固定法固定牢固。可有效防止脱管、脐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准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苏惠少 《护理学杂志》2006,21(11):19-19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脐静脉置管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26例,均穿刺成功,及时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抢救用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出生后需将脐带进行结扎及二次残端处理,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因未对新生儿脐周皮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会造成脐周皮肤擦伤、挫伤、剪伤等问题。为此,我科研制出新生儿脐周皮肤保护贴(下称保护贴),用于脐带结扎和二次残端处理,能够有效避免临床操作中对新生儿脐周皮肤的损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保留时间、降低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98例罹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右手拇指沿血管缓慢推进Y型软管座,同时右手示指指腹顶着鳍状针座前端向后退出部分针芯,用两条6~7 cm胶布分别从Y型软管座和留置针后端沿延长管的反向分别交叉固定于穿刺血管两侧。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2~5 mm,左手再连针带管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右手将针芯全部退出。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进方法可提高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惠少 《护理学杂志》2006,21(21):19-19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脐静脉置管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26例,均穿刺成功,及时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抢救用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肠道畸形纠正术后禁食期间,必须使用高渗营养液以提供足够的热量.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1],为患儿术后静脉营养提供了较理想的静脉通道.我科于2005年12月对2例肘部静脉置管显露不清患儿经耳后浅表静脉成功穿刺并留置PICC,保证了静脉营养的输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路 (血管通路 )是保证血液顺利进行和血液透析充分的重要条件。对于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瘘或经多次自体内瘘失败后无再建自体内瘘的理想部位 ,特别是因自体内瘘未成熟及急性肾衰竭、各类急性药物中毒、毒物中毒等而急需透析建立临时安全有效通路的病人 ,采用单针双腔导管插入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已成为血管通路的途径。现将我科 2 0 0 0年以来颈内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对比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共观察 2 0 0 0年 4月~ 2 0 0 3年 4月颈内静脉置管 4 5例 ,股静…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肝素钠脐静脉导管封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钠对新生儿的影响,以选择适合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的封管液。方法选择留置脐静脉导管的危重新生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各30例,观察Ⅰ组用25U肝素液,观察Ⅱ组用50U肝素液脉冲正压封管;封管前后分别经外周血管采血检测血小板参数(PLT、PCT、PDW)和凝血功能(PTA、PTR、PT、INR、APTT、FIB、TT);置管期间全程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和导管通畅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淤斑、注射穿刺处拔针后出血不止等现象,未发生堵管;封管前后PLT、PCT、PDW值和PTA、PTR、PT、INR、APTT、FIB、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Ⅰ组封管前后PT变化曲线与观察Ⅱ组相比,接近相交点较多,曲线较少分离。结论脐静脉导管使用小剂量(25U)肝素液脉冲式正压封管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3M透明敷料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将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14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47例,置管后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分别采用1630TegadermTM、9546HPTegadermTM、1635TegadermTM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敷料一般每周更换2次,出汗多、热疗后、被污染、潮湿、脱落时立即更换。结果三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率最高,观察1组次之,观察2组最低。三组敷料更换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对照组敷料更换频率最高,观察2组次之,观察1组最少。结论 1635 TegadermTM透明敷料牢固性最好但透气性较9546HP TegadermTM敷料差。建议常规选用1635 TegadermTM透明敷料,易出汗者选用9546HP TegadermTM敷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和比较抗生素涂层与普通中心静脉置管对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ADV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6月行颈内静脉、腋-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 359例,年龄26~82岁,ASAⅠ~Ⅲ级。采用倾向性评分法按1∶1匹配分为两组,即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置管组(A组)和普通中心静脉置管组(B组)。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ASA分级、术前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手术部位、是否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是否接受抗凝治疗等。分析术后CADVT的风险和血栓程度,以及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共938例患者匹配成功,共323例患者(34.4%)经床旁超声诊断为CADVT,其中A组172例(36.7%),B组151例(32.2%),两组CADVT发生率和血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高危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5分)(OR 1.34,95%CI 1.01~1.78)、体表标志定位穿刺置管(OR 1.69,95%CI 1.04~2.74)和未接受抗凝治疗(OR 1.39,95%CI 1.01~1.92)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导管CADVT的风险高于普通中心静脉导管;A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0.9%vs 4.1%,P0.05);其余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置管不增加CA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改良后的固定效果.方法:选取51例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导管采用改良的“C”型固定方法,同时选50例采用传统“S”型固定方法固定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堵管、脱管、导管断裂、移位、置管处感染、导管压迫皮肤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用“C”型改良固定方法固定效果良好,可避免导管断裂、移位、脱管、堵管现象,减少了置管处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外周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120例接受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将透明敷贴采取张力粘贴+塑形、张力粘贴+不塑形、无张力粘贴+塑形及无张力粘贴+不塑形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结果四组敷贴更换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显著优于其他组。结论透明敷料固定手法选用无张力粘帖+塑形,能延长敷贴的更换时间和留置针的更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高鹃 《护理学杂志》2012,27(17):51-52
目的 减少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延长有效置管时间.方法 将54例需经口留置胃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传统组(24例)和改良组(3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置管与固定方法;改良组先用3块敷料分别固定于上唇、下唇和一侧嘴角,之后从固定敷料嘴角置入胃管,再用Y形胶布固定胃管.结果 改良组留置胃管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 采用改良经口留置胃管固定法,胃管不易脱出,减少反复操作对患儿造成的痛苦,且易于操作,可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Key word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 malposition  相似文献   

18.
A patient with an umbilical hernia presenting with collateral veins in the abdominal wall and umbilicus is a case that every hernia surgeon has to deal with occasionally. Several underlying diseases have been described to provoke collateral veins in the abdominal wall. However, the treatment strategy should be uniform. We herein report a case of a successful laparoscopic umbilical hernia repair in a patient with collateral veins in the abdominal wall and umbilicus. A 63-year-old man was referred to the surgical outpatient clinic with a large symptomatic umbilical hernia and collateral veins in the abdominal wall, secondary to an occlusion of both common iliac veins. Because of collateral veins in the umbilicus and the size of the hernial defect, he was offered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se veins. Because of the extensive abdominal wall collaterals, duplex sonography vein mapping was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to mark a safe collateral-free area for trocar introduction. The defect was repaired by mesh prosthesi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