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利  周才  黄瑞玉  刘艳 《检验医学》2014,(10):992-994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建立本实验室正常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正常孕妇664例、非孕正常女性对照者100名(正常对照组),产后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静脉血栓患者18例。将正常孕产妇按孕周分为5组:(1)孕20周(127例);(2)孕20~32周(86例);(3)孕32周至临产≥32周(191例);(4)产后第1天(130例);(5)产后第2天(130例)。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所有正常孕妇及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孕妇D-二聚体浓度呈偏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采用建立的参考区间评估18例产后发生DIC或静脉血栓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验证该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 D-二聚体随着妊娠期的延长逐渐升高,从20周开始至32周逐渐上升,32周以后升高幅度最大,孕20周组、孕20~32周组及孕≥32周组D-二聚体参考区间分别为1.54 mg/L、3.46 mg/L及4.96 mg/L;分娩过程中D-二聚体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产后第l天急剧升高,至产后第2天明显下降,基本恢复至妊娠末期水平。产后第1天及产后第2天参考区间分别为11.76 mg/L、5.87 mg/L。5组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对照组和孕妇组D-二聚体浓度低于排除DVT临界值(0.5 mg/L)的比例分别为92.3%、55.1%、7.0%、1.0%、0.2%和0.7%。采用上述参考区间评估18例产后发生DIC或静脉血栓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均为阳性结果。结论初步建立本实验室正常孕妇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妊娠中后期D-二聚体已不具备特异性,不能作为排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孕妇分娩前后以及分娩方式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4例临产孕妇和非孕健康对照组40例,将临产孕妇分成自然分娩组(n=83),剖宫产组(n=101);采用酶免荧光法和凝固法检测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并随访其妊娠结局,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追踪.结果 剖宫产组年龄、孕龄、住院天数明显大于自然分娩组;所有孕妇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孕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分娩前,而且剖宫产组产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产后第1天(P<0.01);临产孕妇中共有5例发生产后DIC,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结论 妊娠妇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体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健康人群,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早期妊娠孕妇D-二聚体异常的分析,对影响D-二聚体值异常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7~2009在本院因早期妊娠而就诊的孕妇D-二聚体值异常的6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孕周、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年龄及流产次数与D-二聚体值作为临床关联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组D-二聚体值为(481±147)μg/L。大于30岁组D-二聚体值为(608±257)μg/L。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不呈线性关系。孕周、FDP及孕妇的流产次数与D-二聚体异常值构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的年龄、孕周、FDP、流产次数与D-二聚体异常有关。加强高龄、孕周、FDP、流产次数的关注,能更好地预测D-二聚体的可能变化趋势,以便全面、随时了解孕妇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和产褥早期妇女的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不同孕期妇女1 534例,根据孕周分为四组。妊娠12周360例为早孕组,妊娠12~28周454例为中孕组,妊娠28周~分娩前362例为晚孕组,分娩~产后96 h 358例为产褥期组。选择同期体检正常妇女168例为非孕组。比较五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妇女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D-二聚体水平早孕组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晚孕组、产褥期组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VTE发生率为0.13%(2/1 534),2例均为下肢静脉血栓,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均经B超、静脉血管造影确诊。孕晚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4.15、156.91 mg/L,为阳性。结论随着妇女孕期发展,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出现逐渐上升趋势。临床VTE孕妇无临床表现者,不推荐常规筛查血浆D-二聚体水平排除VTE,临床应结合B超等检测手段筛查VTE。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湖南地区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678例单胎晚孕孕妇、418例双胎/多胎晚孕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同期208例健康非孕妇女为对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D-二聚体浓度.[结果]晚孕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孕妇女(P<0.05),且双胎/多胎组显著高于同期单胎组(P<0.05).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D-二聚体单位,DDU)的参考区间:单胎组:28~35周,<3.64μg/mL;36~39周:<6.12μg/mL;40~41周,<6.84μg/mL;双胎/多胎组:28~31周,<6.26μg/mL;32~35周,<7.13μg/mL;36~39周,<8.00μ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湖南省孕晚期妇女免疫比浊法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适宜全省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高龄孕妇血浆D-二聚体(D-D)和FDP含量的变化了解体内纤溶活性。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健康未孕妇女、正常早孕(孕周≤8周)的适龄孕妇和高龄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FDP含量。结果高龄孕妇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FDP分别为(0.40±0.27μg/ml、3.68±2.21μg/ml)含量均高于健康妇女(0.22±0.18、2.58±1.21μg/ml),(t D-D=3.91,t FDP=3.09,P均小于0.05);高龄产妇组血浆D-二聚体和FDP也高于适龄孕妇组(0.23±0.16、2.69±1.32μg/ml),(t D-D=3.71,(t FDP=3.01,P均小于0.05)。高龄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和FDP均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50例高龄产妇的D-二聚体阳性率为14(28%),FDP阳性率为16(32%),D-二聚体和FDP均阳性的有8例(16.0%),出血率为2(4.0%)。结论通过测定血浆中的D-二聚体和FDP含量有助于早期了解高龄孕妇的纤溶活性,特别应注意D-二聚体和FDP均阳性的孕妇,适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孕妇出血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西安地区健康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生物参考区间, 为临床动态监测孕期微血栓风险提供正常参考界值。方法通过调查问卷,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常规产检的健康孕妇和体检的健康非孕育龄妇女(健康非孕对照组)共1 502例为研究对象, 包括健康孕妇1 236例和健康非孕对照组266例, 年龄范围为20~45岁;孕期范围为:5~42周。分为<30岁和≥30岁两个年龄段进行比较。健康孕妇组按照孕周, 分为5组:≤13周、13+1~20周、20+1~27周、27+1~35周、≥35+1周分别纳入253例、243例、241例、249例、240例。采用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 Graph Prism9.0软件统计不同孕期、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的浓度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5个孕周组再分别收集各20份样本对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比较<30岁和≥30岁两个年龄段不同孕周血浆D-二聚体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孕妇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同龄健康非孕妇女组(P<0.05)。随着孕周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孕产妇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分析D-二聚体与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位风险的可能阈值范围,以期为临床转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入院分娩的孕妇672例(妊娠组),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非孕妇女304例(对照组)。同时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就诊分娩后发生DIC患者15例,产后深静脉血栓(DVT)5例作为疾病组。回顾性分析疾病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分析疾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D-二聚体正常值为0.5mg/L,以此为基准检验妊娠组D-二聚体阳性结果,中晚期及分娩妇女超85%以上为D-二聚体阳性。经免疫比浊法检测各孕周组妇女D-二聚体水平,随着孕周增加,血浆D-二聚体逐渐上升,并在32周增幅最大。孕周:20周、20~32周、32周的D-二聚体参考区间分别为1.36、3.41、4.87mg/L,分娩1d、2d者的D-二聚体参考区间分别为11.66、5.81mg/L。15例DIC患者与5例DVT患者D-二聚体检测水平均高于本研究参考区间。结论随着妊娠进展,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生理性升高,初步建立了孕产妇D-二聚体发生DIC高风险的阈值范围,以期为临床转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健康非孕女性60例、正常临产孕妇80例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孕妇60例AT-Ⅲ、D-二聚体和Fib水平。结果正常临产孕妇组、妊高征孕妇组D-二聚体、Fib水平高于健康非孕组,AT-Ⅲ活性则低于健康非孕组(P<0.05)。妊高征孕妇组与正常临产孕妇组比较,AT-Ⅲ、D-二聚体、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AT-Ⅲ、D-二聚体、Fib联合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血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期间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产科保健门诊10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周均小于10w,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直到分娩后7d,比较孕早期、中期、晚期及分娩时、分娩后1、3、7d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孕早期和孕中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产后1、3、7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3、7d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P义(P〉0.05)。结论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升高,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升高较为缓慢,孕后期急剧升高,产后呈急剧下降致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非孕和正常孕妇各80例、妊高征孕妇83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及非孕妇女组比较,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妊高征组中血浆D-二聚体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结论:妊高征妇女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在孕期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对高危孕妇预防出血及避免DIC发生等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与非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及不同孕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分别测定健康育龄孕妇60例(早孕20例,中孕20例,晚孕20例),同年龄组段健康非孕妇女60例血浆胁二聚体水平,阳性标本经半定量稀释后用同样方法检测,观察各组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组间滴度的差异。结果孕妇组D-二聚体总阳性率为66.7%,3个不同孕期组中,早孕组阳性率45%,中孕组阳性率65%,晚孕组阳性率90%。非孕妇女阳性率为1.6%,孕妇组与非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定量结果发现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并随着孕期的增长其滴度明显增高,而非孕妇女则较低。结论孕妇血液环境处于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所以在孕期有必要监测凝血功能,可以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对指导有危象的孕(产)妇进行抗凝治疗及预防和抢救产科一些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FDP、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产妇产前24小时内血浆标本,检测其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组:无明显出血(出血量<100 ml)组41例,亚临床出血(500 ml>出血量≥100 ml)组30例,临床出血(出血量≥500 ml)组36例,分析3组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产前血浆FDP含量与D-二聚体水平高度正相关(r=0.381,P=0.003),与产后出血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462,P<0.001);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52,P=0.252);②出血组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③亚临床出血组与临床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④无明显出血、亚临床出血及临床出血3组血浆FDP水平依次显著递增。结论产妇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提示诊断价值;血浆FDP较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足月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正常值水平以及统计分布,为妇产科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待产孕妇的D-二聚体数据(剔除有死胎、HELLP综合征、妊娠并发DIC等不良妊娠病例和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共4000例,应用软件SPSS 17.0和Origin7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足月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95%的孕妇D-二聚体水平≤5.77μg/ml;不同年龄组、不同合并症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全相同,低龄孕妇组与适龄产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合并症组与胎膜早破组、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妊娠期妇女呈现出高凝和高纤溶状态,建议用D-二聚体≤5.77μg/ml作为足月待产孕妇的上限较为合适;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孕妇,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凝3项和D-二聚体指标在临床中的变化,探讨联合检测血凝3项和D-二聚体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临产妇女为例,对该院2011年临产孕妇59例和健康非孕妇女45例进行血凝3项和D-二聚体平行测试比较。结果二者比较,临产孕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下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则显著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凝3项和D-二聚体对临床可以应用于临产孕妇的凝血系统功能检查,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产后疾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300例就诊女性分为健康非孕育龄妇女50例(健康对照组),健康临产孕妇200例(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50例3组(观察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并分析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5.10±1.61)mg/L]较健康临产孕妇[(3.03±2.62)mg/L]及健康对照组[(0.32±0.20)mg/L]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进行D-二聚体监测对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常规性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47例进展性脑梗死和16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的诊断性能。结果在脑梗死患者的众多监测指标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1);在不同时间段(0、24、48、72h),两组间D-二聚体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45~0.973),当cut off值为1 510μg/L时,血浆D-二聚体诊断进展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5.2%,1-特异性为65.7%。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辅助诊断进展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评价D-二聚体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0例健康孕妇、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的孕妇、78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含轻、较重合并症)的孕妇在孕28~30周时D-二聚体水平。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的D-二聚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组的D-二聚体比健康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明显增高(P<0.01);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较重组D-二聚体水平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轻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D-二聚体测定可预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有助于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围产期孕妇的凝血和纤溶状态,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的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510例围产期孕妇(孕38周以上)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并与正常非妊娠妇女50例做对照。结果:围产期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都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女性。结论:围产期孕妇血液呈现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增强状态,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IC的发生,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和FIB能及早发现和预防围产期孕妇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健康孕晚期女性(35~37孕周)408例纳入孕晚期组,同期在体检中心检查的387例健康非孕期女性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按年龄分为18~30、30~35、35~40、40~≤45岁共4个年龄段。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计算第95百分位数值(P95)以建立其单侧参考区间。结果孕晚期各年龄段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组各年龄段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为≤3.42mg/L。结论初步建立了适用于该实验室的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对于孕晚期女性相关疾病确诊和排除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