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高水平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外周高水平IFN-α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首先比较分析了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和TLR分子表达格局,结果显示SLE患者外周血CD4~+或CD8~+T细胞和正常人相比呈现出更加活化的表型变化,其表面活化标志CD69和HLA-DR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人;分析T细胞表达TLR分子格局发现,SLE患者较正常人T细胞中TLR分子的表达有明显升高,其中CD4~+T细胞中TLR8和TLR9的升高明显,而在CD8~+T细胞中明显升高的TLR分子有TLR3和TLR8;结合SLE病理状态下外周高水平IFN-α的持续存在,我们进一步分析了IFN-α对正常T细胞活化和TLR分子表达谱的影响,结果显示IFN-α协同TCR信号可以促进T细胞的活化,并上调T细胞中部分TLR分子的表达,其中CD4~+和CD8~+T细胞中TLR8的表达均明显上升。综合分析SLE患者和经IFN-α活化的正常T细胞的活化和TLR分子表达谱的变化格局,提示SLE病理状态下高水平的Ⅰ型干扰素可以与T细胞的持续活化有关,其对T细胞表达TLR分子格局的影响,特别是与核酸类分子配体相关的TLR分子的表达增高为内源性核酸类配体参与T细胞的活化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Ⅰ型干扰素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型干扰素受体是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类复合亚基受体。通过受体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不同受体亚基的克隆,已清楚了Ⅰ型干扰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本文分析了这些最新进展和不同受体亚基在Ⅰ型干扰素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FokⅠ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以及对SLE患者VD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FokI基因位点及基因型在271例SLE患者和130例健康人中的分布情况;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结果:VDRFokⅠ多态性等位基因F和f频率在SLE组和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携带F等位基因个体发生SLE的相对危险度(OR)为1.630(95%CI=1.210-2.196,P=0.001);FF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在SLE组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2.8%vs25.4%,χ2=11.417,P=0.001)。同时,携带F等位基因的SLE患者(FF基因型和Ff基因型患者),浆膜炎发生率(P=0.001)及抗ds-DNA抗体(P=0.001)、抗Sm抗体(P=0.047)和抗组蛋白抗体(P=0.001)阳性率较F等位基因阴性SLE患者(ff基因型患者)明显升高。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表达下调,其?Ct值(?Ct值越大,表达量越小)为9.26±2.37,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82±3.05(P=0.026)。而在SLE患者,携带F等位基因患者的VDR mRNA的?Ct值明显高于F等位基因阴性患者(10.54±1.88vs7.15±3.78,P=0.019)。结论:VDRFokⅠ多态性与SLE发病易感性有关,而且携带F等位基因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浆膜炎和产生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等自身抗体,此可能与F等位基因下调SLE患者的VDR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h1细胞自噬相关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SLE患者及23例正常人外周血Th1细胞自噬相关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补体C3 、SLEDAI评分和血清Anti-ds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Th1细胞自噬标记物Beclin-1和Phospho-mTOR的水平均低于正常人,而LC3的水平高于正常人(均P<0.05);活动期SLE患者Phospho-mTOR水平低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SLE患者Th1细胞Phospho-mTOR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与血清C3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Anti-dsDNA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外周血Th1细胞Phospho-mTOR和补体C3水平变化在判断SLE患者疾病活动情况时敏感性高于血清Anti-dsDNA,但特异性不如血清Anti-dsDNA.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存在自噬异常现象,且自噬相关标记物Phos-pho-mTOR的表达与病情活动度相关,有望成为评价SLE活动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与预后及死亡率相关。许多证据表明,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IFN-Ⅰ)作为抗病毒、抗肿瘤及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重要分子,在LN患者肾脏中表达增加,直接损伤肾组织或间接增强免疫应答,介导LN的发生、发展。在最近的研究中,IFN-Ⅰ受体抗体Anifrolumab在LN患者中初步获得了较佳的肾脏结局,表明这可能是一种延缓LN肾脏进展新的方向,将会推动未来相关靶向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细胞内的长寿命蛋白和大分子蛋白成分利用溶酶体进行降解的过程,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分解代谢途径,在能量代谢循环、促进细胞存活中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相互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自噬在免疫、炎症、肿瘤等方面的地位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自噬与炎症感染、机体免疫及自身免疫反应之间的联系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焦点。研究发现,通过自噬诱导适度的机体免疫对稳定生物体的正常机能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本文对自噬与免疫相关性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涉及细胞内长寿蛋白和受损伤细胞器的降解,其既是细胞保守的自我防御机制,又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PCD),与机体的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自噬具有独特的形态改变和特有的调控通路,自噬的调控涉及到多种机制、如翻译后修饰等.凋亡是研究最清楚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凋亡与细胞自噬程序性死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对哺乳动物细胞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自噬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及其与凋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噬在细胞分化、肿瘤、炎症、免疫等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研究发现细胞自噬与固有免疫应答有着重要的相互调控作用.自噬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通过溶酶体直接降解被自噬体包裹的病原体.自噬参与众多固有免疫信号的调控.固有免疫信号也诱导或抑制自噬.自噬在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Toll样受体7(TLR7)及Ⅰ型干扰素(IFN-α)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2例SLE患者和34例正常人外周血TLR7mRNA以及4个干扰素调节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TLR7mRNA的表达量与SLE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和干扰素积分(IFN score)的关系.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LR7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LR7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DAI积分,肾脏损伤指数、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RNA相关抗体水平及干扰素积分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白细胞数呈负相关.TLR7-IFN-α通路可能参与了SLE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Ⅰ型程序性死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Ⅱ型程序性死亡)这2种细胞死亡方式可通过一些蛋白的相互作用而介导形成平衡对立状态.一方面,细胞凋亡由胱天蛋白酶(caspase,CASP)依赖性通路经内源性、外源性或内质网应激诱导途径予以控制,而死亡信号则可经这3种途径介导受损或感染细胞的清除[1-2].另一方面,细胞自噬由...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Wu Tac单克隆抗体的间接荧光抗体法,动态观察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供血员(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后,于不同时间(0、24、48、72小时)内细胞膜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给予PHA刺激培养24、48和72小时后,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淋巴细胞的IL-2R表达明显下降,提示了SLE的T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可能与被激活的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功能缺陷有关。此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SLE的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神经元作为不可分裂的细胞,相比其他细胞寿命更长,在发育与维持过程中,需去除错误折叠的蛋白以及损伤衰老的细胞器,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1]。细胞自噬是细胞清除代谢物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保证细胞对能量的需求以及内环境的稳定。自噬是维持正常神经功能所必须的,参与神经元的轴突运输,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细胞适应环境变化、防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存在有自噬活性的改变,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对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进一步揭示了真核生物自身调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及克服肿瘤耐药性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细胞自噬作为细胞的一种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参与维持细胞的代谢平衡。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是影响内皮细胞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流体剪切力也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管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维持在整个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细胞自噬和流体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流体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源源不断地生产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参与细胞内多个生物合成过程,为机体细胞提供着支持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能量,在调控细胞生长、代谢和死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然而,受损的线粒体能够生成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 ROS),导致细胞功能出现紊乱甚至发生细胞死亡[2]。 相似文献
19.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的过程。近期研究发现自噬不仅对细胞内自我平衡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研究自噬的分子机制以及自噬与卵巢癌的关系对卵巢癌防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自噬是指细胞在缺氧、饥饿等不利条件下,利用溶酶体降解细胞器和大分子蛋白等物质,以利于细胞存活的过程。根据对降解底物的选择性,自噬可分为选择性自噬和非选择性自噬。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自噬,最早于2005年提出[1]。线粒体自噬是指细胞在受到高水平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危害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