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预测因子,建立手术治疗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306例大肠梗阻的患者资料。结果:患者高热(体温38.5℃)、非手术治疗时间、腹痛进行性加重、腹部压痛包块、腹膜炎体征、腹部手术史、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尿素氮水平、CT检查见肠壁不规则增厚、结肠截断征、结肠内稀便、结肠内粪块等13个危险因素与大肠梗阻手术治疗密切相关。对有意义的13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8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按其作用的强度依次为:高热、肠壁不规则增厚、腹部压痛包块、腹膜炎体征、结肠内稀便、乳酸脱氢酶、白细胞计数和结肠内粪块。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结肠梗阻是否手术治疗的准确度为88.56%(271/306),敏感度为94.58%(227/240),特异度为66.67%(44/66)。结论:8个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可较好的预测成人急性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87例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超声进行诊断.结果:超声图像特征为:肠壁与肠壁粘连相贴,肠壁与腹壁粘连相贴,肠壁增厚,肠系膜臃积增厚,粘连索带,粘连性包块,肠管局部缺血性改变,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腹腔内积液等.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中超声检查明显优于X线,可提供粘连性肠梗阻的直接和间接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3.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预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1996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住院的203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入分析模型有1992例),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将可能影响粘连性肠梗阻急诊手术指征的17项因素〔梗阻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腹部手术史、持续或剧烈腹痛、剧烈或频繁呕吐、严重腹胀、便血、发热、心率、休克或低血压、触及肿大肠襻、肠鸣音减弱、腹膜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腹部立位X线平片示梗阻肠襻固定且扩张加重、腹腔游离气体及B超提示腹腔积液〕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理论得出粘连性肠梗阻需急诊手术几率的预测公式。结果根据logistic多因素及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梗阻持续时间、第一次发作、出现持续或剧烈腹痛、临床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出现腹膜炎体征、腹部立位X线平片见梗阻肠襻固定且扩张加重、B超提示腹腔积液及外周血WBC计数增高8项指标可以预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是否需急诊手术。其预测公式为:logit(P)=expZ/(1+expZ),其中Z={-7.813+〔-1.942×X1(1)/2.290×X1(2)/2.765×X1(3)〕+2.801×X2+2.692×X4+10.610×X9(1)/13.279×X9(2)+3.422×X13+〔-3.048×X14(1)/16.992×X14(2)〕+6.113×X15+2×X17},式中:X1(1)=梗阻持续时间3~5d,X1(2)=梗阻持续时间5~7d,X1(3)=梗阻持续时间≥7d;X2=发作次数;X4=持续或剧烈腹痛;X9(1)=心率60~100次/min,X9(2)=心率≥100次/min;X13=腹膜炎;X14(1)=WBC计数(10~20)×109/L,X14(2)=WBC计数≥20×109/L;X15=腹部立位X线平片示梗阻肠襻固定且扩张加重;X17=B超示腹腔积液。P0.5时则需急诊手术。本组结果符合率为99.00%,敏感性为96.17%,特异性为99.53%。随后利用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5例对上述预测公式进行评价,符合率为96.20%,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96.84%。结论预测公式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公式中各项系数还可随病例数增加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多因腹部手术创伤及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等原因引起的肠壁水肿及渗出,形成的动力性和机械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1)腹部术后2周内发生肠梗阻;(2)术后肠功能短暂恢复,进食水后再出现肠梗阻,以腹胀为主;(3)腹部X线平片和全腹CT多个小的液气平面,无高度扩张的肠管.治疗理念:(1)禁食水+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5.
�����������Գ����������   总被引:378,自引:3,他引:375  
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定义腹部手术后并发的肠梗阻有多种类型 ,并且术后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肠梗阻原因也不相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ileus ,EPII)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 ,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 ,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 ,腹部手术创伤指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它由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肠管损伤。腹腔内炎症指无菌性炎症 ,如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它能够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物质的残…  相似文献   

6.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童仕伦  罗建飞 《腹部外科》2006,19(6):332-333
一、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定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是腹部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这类肠梗阻有其特殊性,其临床特点与术后早期的肠麻痹、内疝、扭转、吻合口狭窄、肠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所致的肠梗阻不尽相同,处理方法有别。EPII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是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而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所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EPII常发生在由于手术操作范围广,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手术污染严重的病人,由于创伤重或已有炎症、腹腔渗出液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是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各种类型的肠梗阻中,粘连性肠梗阻占20~40%,其中80%是由过去施行腹部手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屡发粘连而反复手术者极为多见,我们曾遇到1例先后手术达15次。Ochsner和Barron等曾报告有因复发性肠粘连而行剖腹探查达22次以上的病例。在目前所采用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各种方法中,松解术仍不失为较好的方法之一。一、松解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将肠—肠或肠—腹膜间粘连的纤维组织切断、分高,从而解除肠梗阻的手术方法称为松解术或分解术。下面几种情况适于松解术:①束带状粘连,②点状粘连,③小片状粘连,④肠袢自身折迭性粘连,⑤拟行  相似文献   

9.
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常见的疾病之一,虽很难治,但并非不治之症,在临床工作中如对本病重视不够,甚而麻痹大意,或处理的不慎重,常能造成严重后果。形成肠粘连的因素很多,由腹部手术后所致者约占80%。目前尚无确实可行的预防方法,直接和外科医生有密切关系的是如何在手术中减少促使肠粘连的因素,即最大限度的减轻对肠管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这就需要手术操作稳准轻快,彻底清除腹腔内血液、渗出液、脓汁以及缩短肠管暴露时间等。腹膜、肠浆膜细胞根据刺激的强弱,不同程度的产生纤维素和渗出液,加之手术的刺激、缝合等造成局部缺血,毛细血管新生旺盛,如此产生腹膜、浆膜面的相互粘连。粘连性肠梗阻如属不全肠梗阻或单纯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0.
粘连性肠梗阻8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有腹部手术史76例,无手术史6例,其中中下腹手术史47例占61%,感染手术史58例占76%,保守治愈45例占55%。手术37例,肠管坏死5例(占6%),肠瘘1例,近期出现再粘连梗阻4例,死亡1例。结论:①中下腹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较上腹高。②感染手术后发生粘性肠梗阻较无菌手术高。③保守治疗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措施。④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能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预测因素及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病人分为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作为手术治疗的预测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分析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根据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腹部包块、肠鸣音减弱、腹痛进行性加重、白细胞计数、腹部立位X线平片示梗阻肠襻固定且扩张加重5 项指标可以预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是否需手术治疗.结论:患者入院或住院期间,腹部包块、肠鸣音减弱、腹痛进行性加重、白细胞计数增高、腹部立位X线平片示梗阻肠襻固定且扩张加重可能是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需手术治疗的预测因素.中药治疗能有效治疗腹腔粘连、复发或转移性肿瘤所致机械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6-2001年我科收治的149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49例均发生于腹腔手术后,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体征为腹胀、肠型、肠鸣亢进、腹部压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140例,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18例,149例均确诊,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112例,完全性肠梗阻37例。行非手术治疗123例,手术治疗26例,全组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腹腔手术是形成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因素,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对明确梗阻部位有较大帮助,也有一定治疗作用。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高,而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肠绞窄时应积极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在对此病认识不足会盲目地施行不必要的手术,因此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我院1996年2月~2005年12月共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小儿的超声图像,研究再次手术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集于金华市婺城区人民医院和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小儿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依据是否需要再次手术,分为保守治疗组(42例)与再次手术组(16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超声特征,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超声特征对小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腹部手术部位、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组患儿CRP>10 mg/L比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腹腔积液、肠管扩张超声特征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组患儿的十字交叉、粘连包块超声特征发生率明显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显示十字交叉、粘连包块为小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超声显...  相似文献   

15.
自1853年Virchow首次报道腹膜粘连以来,对腹膜粘连的防治已予极大的重视.然而大部分腹腔手术后,几乎不可避免地有腹膜粘连的形成.Weibel尸解298例生前曾施行剖腹术者,有67%发生腹膜粘连,其中复杂手术腹膜粘连发生率高达93%.Ellis曾对50例有剖腹术史的患者进行再次手术,发现44例有腹膜粘连形成.由于腹腔、盆腔手术愈趋普遍,因腹膜粘连导致腹部疼痛、不孕等各种併症均有报道.Triotski发现腹膜粘连可成为腹部肿瘤最早的转移途径.腹膜粘连是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Perry  相似文献   

16.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由肠梗阻导管(iluestube,IT)代替胃肠减压管虽然能有效地进行小肠减压、显著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愈率,但仍有部分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3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腹腔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1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从而判定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痛根治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7.2%(87/234),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5%(48/234),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2.4%(29/234),化学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9.2%(45/234).单因素分析及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化疗疗程次数、化疗药物种类均是术后腹腔化疗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关联强度依次为:既往腹部手术史>多次化疗疗程>手术并发症>顺铂,而腹腔镜手术是保护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1~2次腹腔化疗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化学性腹膜炎是造成腹腔化疗远期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保持化疗期间肠道通畅可作为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机械性肠梗阻15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1997~2004年150例肠梗阻病人手术与病理发现,其中将88例有1次以上的腹部手术史作为A组,62例无腹部手术史作为B组。结果A组与B组粘连、嵌顿性疝发生率分别为61%和16.1%(P<0.01)、3.4%和32.3%(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两组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20.7%和22.6%无明显差异。全组发生绞窄性肠梗阻100例占66.7%(100/150),其中41%(41/100)有肠坏死而行肠切除。结论A组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粘连,而嵌顿性疝则是B组最常见的病因。如出现休克、腹膜刺激征、白细胞增高、X线与B型超声的典型表现、腹腔穿刺有血性液体等,对单纯性肠梗阻发展为肠绞窄、肠坏死的术前预测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2—2020-12虞城县人民医院行LA治疗的2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A后是否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分为粘连肠梗阻组(32例)与未粘连肠梗阻组(208例)。收集统计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手术情况,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急性阑尾炎患者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病程>24 h、阑尾穿孔、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4 h肛门无排气、腹腔残余感染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病理类型、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4 h肛门无排气、腹腔残余感染是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病程、病理类型、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4 h肛门无排气、腹腔残余感染是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急性阑尾炎患者需及早就医,术者需提高腹腔镜的专业技能,应用腹腔镜下可对腹腔进行全面探查的优势,对腹腔积液严重的患者实施彻底冲洗,术后采取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粘连性小肠梗阻中带状粘连和膜状粘连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患者, 根据手术中发现分为带状粘连和膜状粘连两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CT特征,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带状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带状粘连和膜状粘连中闭襻征(36.8%比14.3%, P=0.002)、肠系膜模糊征(43.7%比17.5%, P=0.001)、鸟嘴征(48.3%比17.5%, P<0.001)、脂肪切迹征(39.1%比9.5%, P<0.001)、腹腔积液(54.0%比34.9%, 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鸟嘴征[OR=6.15, 95%CI(2.55~14.84), P<0.001]、脂肪切迹征[OR=6.19, 95%CI(2.16~17.82), P=0.001]、肠系膜模糊征[OR=3.34, 95%CI(1.34~8.32), P=0.009]是预测带状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鸟嘴征、脂肪切迹征、肠系膜模糊征是预测带状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