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影响远期移植肾存活的首要原因,相关领域的研究正成为热点。小鼠肾移植急性AMR模型可应用于研究移植肾AMR的发生机制、诊断标识、预防和治疗策略。目前国际上已报道数种小鼠肾移植急性AMR模型的建立方法,但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对小鼠肾移植急性AMR模型的建立方法作一总结,并对该模型的特点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加以探讨,为需要应用这一模型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器官移植》2021,12(6)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移植肾早期存活率及功能恢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仍有待改善。免疫因素所引发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及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仍是导致移植肾衰竭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对肾移植受者等待移植期间、肾移植术前和术后3个阶段的免疫风险评估及监测内容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肾移植术前受者体内预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和非HLA抗体、HLA匹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免疫记忆细胞等的评估,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移植肾程序性活组织检查,HLA抗体和非HLA抗体及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的监测,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及监测方案,预防排斥反应发生,及时发现和诊断排斥反应,根据免疫监测结果避免无效治疗或过度治疗,从而优化移植物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3.
陈刚 《器官移植》2022,(3):303-306
近年来,我国儿童肾移植发展迅速,但仍缺乏足够的有关移植肾长期存活方面的临床数据.成人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的产生及其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其术后dnDSA的产生及其对移植肾和受者的影响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就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儿...  相似文献   

4.
郑龙  蔡明 《器官移植》2023,(5):643-648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但移植肾远期存活仍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难题。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移植肾排斥反应被认为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受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调控。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中一种,可协助启动适应性免疫,分为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和调节性巨噬细胞。先前研究揭示M1型巨噬细胞加重肾IRI和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而M2型巨噬细胞减轻肾IRI和急性TCMR,但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呈正相关;调节性巨噬细胞是巨噬细胞一种特殊亚群,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具有极大临床应用前景和基础科研价值。本文述评了巨噬细胞分型、巨噬细胞与肾IRI、移植肾排斥反应及调节性巨噬细胞与免疫耐受的关系,并分析了其可能作用机制,以期诱导巨噬细胞亚型改变或清除特定亚型巨噬细胞,进而改善移植预后及移植肾远期存活。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是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方法,而影响移植肾存活主要原因排斥反应,尤其是超急性排斥反应及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移植肾不可逆损伤导致手术失败。组织配型是肾移植病人寻找合适供者,减少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措施。本文对389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进行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探讨其与淋巴细胞交叉配合试验(CDC)和术后排斥发生的关系及该技术在临床肾移植工作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AMR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AMR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从抗体生成、免疫激活、移植肾功能障碍等方面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移植肾破裂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会使移植肾功能丧失,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0年以来施行的同种肾移植手术中,无一例发生移植肾破裂,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例婴幼儿肾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成立特护小组,术后给予患儿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出入液量平衡管理、抗凝治疗、抗排斥及抗感染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例患儿术后早期移植肾恢复不良,其中1例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行二次肾移植后痊愈出院;另1例行血液透析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生物制剂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应用于肾移植,改善了移植肾的远期存活率.随着新型生物制剂的不断推出,其应用方法也在改进.本文就近几年来生物制剂在肾移植中应用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虽已取得长足进步,患者的预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现今患者仍然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术后的诸多并发症当中,大多数与免疫抑制剂有关,严重影响了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因此,如何调整免疫抑制方案,使其达到低毒化、个体化,成为目前移植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的近期疗效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其远期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肾血管的慢性排斥是其重要原因,移植肾血管阻塞是导致移植肾慢性失功,移植肾丧失的主要障碍。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移植技术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出现了大量亚临床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出现临床或亚临床排斥反应是移植肾早期慢性病变和晚期排斥反应的强力诱因。如何早期发现亚临床排斥反应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也是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应用于肾移植,改善了移植肾的远期存活率.随着新型生物制剂的不断推出,其应用方法也在改进.本文就近几年来生物制剂在肾移植中应用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如何改善移植肾的长期预后和解决供肾短缺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两大难题,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排斥反应、感染、免疫抑制治疗是肾移植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肾移植领域文献学习,了解移植肾相关疾病的本质及国际前沿研究热点,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改善移植肾功能和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本文就2020年第3季度肾移植领域的研...  相似文献   

15.
急性排斥反应是目前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和可多次重复检查的手段已广泛运用于移植肾术后的肾功能监测当中.本文主要就磁共振成像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CD44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移植肾组织CD44的表达及血清中可溶性CD44的含量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共分为四组,采用改进的Blom法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术后血清中可溶性CD44水平的变化。结果: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在同种异体移植组显著高于同品系移植组、手术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均P<0.05);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呈正相关(皮质:r=0.734,髓质:r=0.670,均P<0.01);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组织CD44分子的表达与Banff急性排斥反应指数无相关性(P>0.05);血清中可溶性CD44分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急性排斥反应及Banff指数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CD44分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移植排斥反应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1252岁,平均46岁.术前诊断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行规律血液透析.术后采用环孢素[5 mg/(kg·d)]或他克莫司[0.1 mg/(kg·d)],以及吗替麦考酚酯(1.5 g/d)和糖皮质激素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2周内均经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及血清供者特异性抗体测定诊断为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予甲泼尼龙(1 000 mg/d)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250 mg/d)治疗无效,在环孢素[5 mg/(kg·d)]或他克莫司[0.1 mg/(kg·d)],以及吗替麦考酚酯(1.5 g/d)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5例患者均分别行血浆置换7次.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血清肌酐为(784±154) μmol/L,术后2周内开始进行血浆置换;1例原发病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为935 μmol/L,术后35 d开始进行血浆置换. 结果 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经7次血浆置换治疗后排斥反应得到逆转,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为(113±12) μmol/L.原发病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患者,血浆置换后排斥反应未得到纠正,移植肾功能未恢复,随访3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524 μmol/L,继续血液透析治疗,随访12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758 μmol/L,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萎缩,予口服他克莫司0.5mg/d治疗. 结论 2周内应用血浆置换能有效地逆转肾移植术后患者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作为成熟的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优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肾移植术后依然面临排斥反应、感染、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肾纤维化等诸多挑战,严重影响肾移植的疗效。伴随转化医学、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我国研究团队不断努力,为解决各种肾移植临床相关问题发表了许多亮眼研究。本文就2022年度肾移植基础与临床相关的前沿以及移植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关注中国团队2022年在移植领域取得的成果,以本土化的视角为解决为肾移植的重大临床问题提供思路,促进我国肾移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FK778对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FK778对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大鼠模型,将肾移植大鼠分为两组。肾移植后第16周开始治疗组大鼠接受FK778每日5mg/kg体重灌胃,对照组接受赋形剂。移植后每4周行24h尿蛋白含量测定,第24周处死大鼠,对移植肾组织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治疗组大鼠蛋白尿、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减轻,肾组织生长因子TGF-β基因的表达也减少。结论小剂量FK778能预防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减轻,TGF-β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其预防同种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邵琨  王祥慧 《器官移植》2021,12(2):155-168
在浩瀚的肾移植相关文献中,本文汲取和盘点2020年肾移植临床国际前沿热点和难点,移植新技术、新方法、新视野及新进展荟萃,主要内容包括排斥反应,免疫抑制优化应用与调控,移植感染,移植后恶性肿瘤,无创检测与生物标志物,供者器官保存、修复及利用,肾移植术后肾病复发,多因素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等.加强对肾移植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