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骨折内固定已经从强调坚强内固定、绝对稳定和解剖复位,转向强调保留软组织血运、相对稳定和解剖轴线排列的生物学固定。 目的:总结不同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特点,分析内固定器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重庆维普数据库中1990-01/2011-11关于骨折内固定材料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折、内固定、钢板、螺钉”和“松动、断裂、相容性”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骨折内固定治疗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初检得到178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密切相关的24篇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着原材料工业和生物医学的进步,骨科内固定器械的发展迅速。目前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应用的骨科内固定钢板螺钉的生物相容性和刚度都是相当好的,但不同部位、类型的骨折所选择内固定的材料也不尽相同,这些材料的抗弯曲性、轴向、横向、抗旋转稳定性以及骨折固定后并发症和相容性均不同。骨折生物学固定由于极大地减少了对骨折处软组织的损伤及植骨率,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可显著降低骨折不愈合、再骨折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赵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48):9070-9073
背景:骨盆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植入内固定物方法多、难度大,如治疗不当,会引起骨盆周围软组织损伤、皮肤坏死、感染,是导致临床内固定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最佳方法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1维普数据库中与骨盆骨折有关的文献。检索关键词为骨盆骨折;内固定;效果评价。纳入与螺钉、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骨盆骨折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盆骨折是一种高能量的损伤,作为临床发生率逐年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一种疾病,进行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解释骨盆骨折的发生机制、骨折分型并对最终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牢靠的固定,以及螺钉、钢板的内固定技术都很重要,开发研制创伤小、感染率低、固定牢靠、相容性良好的内固定置入体,是目前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治疗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植入物是保证生物相容性以及效果的关键。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金属植入物的选择以及生物相容性。 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股骨近端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固定系统,经皮加压钢板,Gamma钉,髓内钉”,英文检索词为“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dynamic hip screw,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Gamma nai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2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17篇。 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几种,包括保守治疗、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支架固定、锁定钢板以及人工假体置换治疗等。目前国内外的治疗观点已摒弃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尽量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②临床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选择主要分为髓外固定装置和髓内固定装置,髓外固定装置包括动力髋螺钉、经皮加压钢板、股骨远端倒置微创固定系统,髓内固定装置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钉、重建钉等。③每种治疗方法和植入物内固定装置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及局限,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后踝骨折是影响踝部骨折预后的重要因素,后踝骨折常由较高能量损伤导致,采用何种固定物、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并如何置入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材料对后踝骨折临床预后的价值,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后踝骨折选择最佳内固定物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 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计算机检索1976到2015年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Ankle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biomechanics;biocompatibility”,中文检索词为“后踝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生物相容性”,总结目前常用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和可吸收内容材料,临床常用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包括接骨钢板和螺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如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胶酯和聚丙胶酯等,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 结果与结论:新型锁定螺钉能承受更大的屈曲和剪切力,拉力螺钉具有丝攻作用,攻丝后的螺钉拉力更强,但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螺钉对骨折块的加压作用有限,强度不够,此时宜选用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稳定性更强,对弯曲应力有较高的对抗性,拔出可能性更低。钢板结合螺钉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为了避免目前金属材料内固定骨折愈合后存在内固定物二次取出、内固定后应力保护等缺点,由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胶酯和聚丙胶酯等经高温高压加工而成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强度提高,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可克服干扰影像学检查、内置物二次取出等金属内固定物相关的不利影响。说明可吸收螺钉力学特性更接近人体骨骼,无因应力遮档引起的周围骨骼的脆弱,无骨质疏松现象发生,而且可在体内降解,但其固定强度还是不及传统螺钉及接骨钢板,临床上应根据骨折部位受力情况和骨折块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传统的锁骨近端骨折及胸锁关节脱位内固定的修复方法包括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锁骨钩钢板及普通T形钢板内固定等,但均存在固定不牢易脱落、容易损伤神经血管及影响胸锁关节微动等不足。 目的:探讨应用不锈钢材质T形锁定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锁骨近端骨折及胸锁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单县中心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12例锁骨近端骨折及胸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锁骨近端骨折7例,胸锁关节前脱位5例,均采用切开复位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外观无局部隆起畸形,无胸骨后重要血管及脏器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X射线片检查骨折均愈合,无再脱位,无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Rockwood评分法评定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提示,不锈钢材质T形锁定板置入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风险小、疗效满意的特点,患者能最大程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及胸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据骨盆的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1例Tile B型骨折经前入路,将耻骨联合或耻骨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中8例合并髂骨骨折经髂窝入路将之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34例Tile C型骨折的前环损伤均采用与Tile B型骨盆骨折相同的方法处理,后环损伤的固定方法:17例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之中,复位后在透视引导下从后方经皮骶髂螺钉固定11例,经髂骨的螺栓固定4例,经后路在双侧髂骨后嵴之间用张力带钢板固定2例;9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之中,经皮骶髂螺钉固定6例,钢板固定3例;8例合并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 结果 通过对术后骨盆X线测量骨折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根据Matta评分标准:小于4 mm为优,占86.1%(56例);4~10 mm为良,占7.7%(5例);10~20 mm为可,占6.2%(4例);大于20 mm为差(0例)。本组骨盆X线测量结果总优良率为93.8%。 结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尽早根据骨折的类型及骨盆的解剖形态特点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对后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固定物进行内固定治疗,但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生物力学效果。 目的:比较分析后踝关节骨折行微型钢板内固定以及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内固定治疗,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微型钢板组48例和拉力螺钉组47例。 结果与结论:对两组的固定效果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上的情况下,在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拉力螺钉组显著小于微型钢板组(P < 0.05);而当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下的情况下,在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拉力螺钉组显著大于微型钢板组(P < 0.05)。拉力螺钉组的踝关节内固定优良率显著高于微型钢板组(P <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内固定材料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表明,临床对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拉力螺钉内固定可以获得较之微型钢板内固定更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上的情况下,更合适使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内固定材料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应用人工骨材料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目的:综述人工骨修复材料联合椎弓根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的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1985至2014年有关人工骨移植材料修复脊椎结核方面的文献,中文关键词为“脊椎结核、骨移植、内固定”,英文关键词为“Spinal tuberculosis,Bone graft,Fixation”。结果与结论:在骨修复材料联合椎弓根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中,自体骨是骨移植的金标准,无免疫排斥反应,但为了避免自体骨取骨量有限、取骨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人工骨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应用的人工骨材料主要包括钛及其合金、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及医用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稳定型舟骨骨折行内固定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可提高骨折愈合率、缩短骨折愈合及石膏外固定时间。 目的:对使用空心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方法和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不同植入材料,腕舟骨骨折,内固定材料”或“Carpal bone,fracture ununited”为检索词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血管相关的文章;以25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 结果与结论:采用带有血液供应的骨瓣、骨膜移植技术治疗腕舟骨陈旧性不愈合,并加用克氏针、herbert钉、空心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采用空心螺钉内同定治疗可减少骨折不愈合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并具有多轴向、多平面稳固固定的特点,与克氏针内固定等材料相比较仍具有较优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锁定加压钢板是结合传统加压钢板技术和支架原理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支架性钢板系统。与传统钢板相比,锁定加压钢板在骨折治疗方面有着许多优势。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的生物力学原理及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后失败的原因。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4-01/2010-10关于锁定加压钢板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锁定加压钢板,骨折,失败,内固定”或“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Failur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锁定加压钢板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2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锁定加压钢板的18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的固定原理不是依靠钢板与骨皮质之间的摩擦力,而是依靠钢板与锁定螺钉的角稳定性及螺钉与骨皮质之间的把持力来实现对骨折的固定。从大量文献报道中来看,造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大多不在钢板本身,而是医源性失误造成的,如选用钢板过短、钢板与骨面间隙过大、钢板偏离骨干轴线、选用不合适螺钉类型等。锁定加压钢板系统相对复杂,术者需要遵循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原则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合并症的发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髋臼部T形骨折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损伤机制多种多样,在临床治疗中难以制定统一的手术金标准。本文通过建立有效的髋臼部T形骨折有限元模型,比较四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之间的差别。 方法 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髋臼T形骨折模型后,应用相关有限元软件建立双柱逆行拉力螺钉(A)、前柱重建钢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B)、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前柱拉力螺钉(C)和双柱重建钢板(D)这4种不同内固定术后的模型,分别予以模拟站位和坐位并进行加载分析。 结果 分别在站位、坐位下,在加载方式相同的情况下髋臼T形骨折前后柱骨折线上最大位移及骨折线上节点位移均数表现为A>B>C>D。 结论 应用双柱重建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T形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前柱拉力螺钉次之。  相似文献   

12.
背景:老年骨盆和髋臼骨折在临床上时常碰到,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老年人群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复位及固定困难。重建锁定接骨板由于螺钉和接骨板锁定的特殊性能及良好的塑型,是老年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目的:分析重建锁定钛接骨板在老年人髋臼骨折手术中的优缺点,提高老年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髋臼骨折21例,均采用纯钛及00Cr18Ni14Mo3不锈钢制成的重建锁定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21例患者中1例未随访,其余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在4-6个月愈合,无内固定失效病例发生,患者Matta评价标准复位满意率为90%;D’Aubigne功能评分优良率95%。提示重建锁定钛接骨板在老年髋臼骨折治疗中具有固定确实可靠、失败率低、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材料。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髋臼四边体骨折的最优内固定方式。 方法 采用半骨盆标本制作髋臼四边体骨折模型12具,按内固定方式随机分成3组,A组:骨盆缘下重建接骨板,B组:骨盆缘下锁定重建接骨板,C组:前柱重建接骨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将柳叶状压敏片贴于股骨头上,通过垂直加载依次测量生理体重600 N下完整髋臼I组(未制作骨折线)和A、B、C 3组的臼顶接触特性,及连续分级负载下A、B、C 3组的水平位移和纵向位移。 结果 生理体重600 N下3组内固定的髋臼负重区接触特性未能恢复至正常,负重面积、平均应力、峰值应力及分级载荷下水平位移和纵向位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00 N除外),且水平位移和纵向位移都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而在1800 N时A组纵向位移达到失效标准。 结论 对髋臼四边体骨折予以3种不同内固定,前柱重建接骨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及接触特性均优于骨盆缘下接骨板内固定,可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了传统钢板和支架原理,即头部有锁定螺纹的螺钉和钢板锁钉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锁定单元,又有传统螺钉和动力加压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加压单元,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锁定加压钢板是依靠钢板与螺钉的成角稳定性和螺钉与骨之间的把持力来实现骨折内固定的。骨髓腔细小时应避免螺钉尖端损伤近端皮质的骨螺纹,应更换为双皮质自攻螺钉至少在对侧骨皮质获得把持力。骨质疏松植入螺钉,由于单皮质骨螺钉产生的工作长度减少,在所有骨折块均使用双皮质自攻螺钉,以提高螺钉工作长度。当长骨轴线与钢板对线不良时,要么打入长自攻螺钉,要么改变角度打入标准螺钉。锁定加压钢板应选择适宜的长度,钢板的长度取决钢板跨越比和钢板螺钉密度,钢板与螺钉间的应力还受螺钉数量和位置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可应用于骨干或干骺端的简单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骨折延迟愈合、闭合或开放截骨术和不适合髓内钉固定的骨干骨折,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有很好的成角稳定性和把持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干骨折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需要术者熟练掌握锁定加压钢板的内固定技术,避免由于失误导致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髋臼后壁骨折伴髋臼关节后脱位大多需要实施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可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材料。 目的:观察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臼关节后脱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臼关节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按照所使用内固定物的不同分为三维记忆内固定组45例和重建钛板组47例,固定后随访12个月。 结果与结论:重建钛板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长于或者大于三维记忆内固定组(P < 0.05)。三维记忆内固定组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显著高于重建钛板组(P < 0.05)。两组患者固定后均未出现血栓并发症及深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将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对髋臼后壁骨折伴髋臼关节后脱位的内固定治疗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虚拟手术计划:虚拟手术仿真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虚拟手术是由医学图像数据出发,应用计算机图形学重构出虚拟人体软组织模型,模拟出虚拟的医学环境,并利用触觉交互设备与之进行交互的手术系统。虚拟手术系统为医生提供一个虚拟的3D环境及可交互操作平台,逼真地模拟临床手术全过程。与传统的手术教学相比,虚拟手术具有无损伤性、可重复性和可指定性等优点。 背景:髋臼骨折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导致治疗难度加大,目前临床上仍以切开复位和内固定作为髋臼移位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配合术前虚拟手术计划制作的患者专用预轮廓重建模板,可减少手术的侵袭性、简化手术流程。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辅以虚拟手术计划与传统髋臼骨折复位重建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选择2017-10-01/2018-03-0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1-60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试验组(n=12)和对照组(n=13),试验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虚拟手术计划预轮廓重建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骨折复位后术中手工轮廓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X射线、非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与Majeed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通过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批准号:LL007)。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显示试验组复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38);非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试验组手术前后复位位移差优于对照组[(12.43±7.58)mm,(9.408±8.27)mm,P < 0.05];②术后随访6-12个月,试验组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1.6±0.6),(3.3±1.3)分,P < 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Majeed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79);③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迁延不愈、内固定失效或深静脉血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均未发生与植入器械相关的生物相容性不良反应;④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辅助虚拟手术计划在髋臼骨折固定中可提高复位质量,提高髋臼骨折手术效果,减少患者术后痛苦。 ORCID: 0000-0001-9039-8435(张忠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2年3月~2007年11月间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进行分类总结,按照骨盆骨折Tile分类法和髋臼改良Judet-Letourol分类法,共有13例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都通过积极手术前处埋后,择期行联合切口进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平均随访治疗2.4年(0.5~4年)。结果 13例病人中除1例病人部分伤口延期至术后20天愈合外(脂肪液化),其余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有2例髋臼骨折复位欠佳,术后随访0.5~4年,有1例病人创伤性髋关节炎疼痛较频繁、跛行外,另有2例只有疼痛症状,无跛行,镇痛治疗后症状缓解,有5例病人感患侧酸痛,能忍受,不影响工作及生活,有5例病人感觉与受伤前无明显差别。结论积极术前准备,尽早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C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手术入路及手术具体策略中应遵照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2年10月,对2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进行复位和内固定,20例通过骼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其中9例加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另2例采用延长S-P入路.术后早期功能锻练.结果平均随诊时间为16个月(6-60个月),骨盆骨折均获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髋臼解剖和复位满意20例,不满意2例.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结果,优良16例,一般4例,差2例.一例发生异位骨化,无一例感染及不愈合.结论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髋臼、骨盆环的稳定性,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和正常头臼关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背景:Schatzker Ⅴ及Ⅵ 型胫骨平台骨折后常伴严重的关节面塌陷、胫骨髁分离、软组织及周围血管损伤。为减少软组织损伤,临床上一般采用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克氏针内固定外加跨关节外固定架固定的生物学固定方法进行修复,但对关节面复位不够充分。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或后内侧与前外侧联合入路,置入内固定材料钛合金锁定加压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及Ⅵ 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生物相容性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SchatzkerⅤ及Ⅵ 型胫骨平台骨折 50 例,采用膝前后联合入路锁定加钢板固定修复,观察患者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经钢板置入固定后,50例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解剖位置平均Rasmussen评分为(14.3±1.9)分,优良率 90%;膝关节功能平均分为(24.3±2.5)分,优良率84%。固定后1年膝关节屈曲100°-130°,平均115°。结果证实,膝前后联合入路钢板置入修复 SchatzkerⅤ及Ⅵ 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修复后骨稳定性好,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好等钢板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