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贵阳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00例肺腺癌患者(其病情均经病理学检查得到诊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肺腺癌标本中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PD-L1的表达与肺腺癌组织学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00例肺腺癌患者中,P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一线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一线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25)采用多西他赛单药化疗,研究组(n=25)则采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联合白蛋白...  相似文献   

3.
当前临床对于肺癌的干预手段比较少,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因此,晚期肺癌患者预后不佳。近些年逐渐开始实施免疫治疗,这也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是主要的免疫检查点,证明其抑制剂抗PD-1单抗与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存在明显关联,另外PD-L1作为一种生物标记物,能够有效进行疗效预测。本文主要分析对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抗PD-1/PD-L1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2019年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中,肺癌依然为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现时大多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含铂双药化疗已成为晚期NSCLC治疗的主要方法,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由于化疗有效率不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短,因此,寻找新的药物成为临床晚期肺癌治疗的棘手问题。贝伐珠单抗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它的出现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更新了传统含铂双药一线化疗的治疗模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多条通路之间均有联系,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之间都会相互影响。如今,抗血管生成药物与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之间的联合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数据并不成熟,本文就贝伐珠单抗与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抽取安康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 观察组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血清癌胚抗原(CEA)、磷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水平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3.16%, 24/38)高于对照组(39.47%, 15/38), P<0.05。治疗后, 观察组CEA、SCC-Ag、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12.26±3.26)个月]长于对照组[(8.59±1.26)个月], P<0.05。结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能获取满意成效, 能进一步控制病灶进展, 且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单一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PD-1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与胃癌转移或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法检测PD-1及PD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PD-1及PDL-1表达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N分期无明显关系,但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密切相关;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患者术前CEA水平、肿瘤N分期、LNR密切相关。LNR(P=0.013)、PD-L1阳性(P=0.002)、肿瘤浸润深度(P=0.05)是胃癌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阳性与患者术前CEA水平、肿瘤N分期、LNR密切相关,是胃癌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试验.随机将所选的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予以A组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在A组基础上,予以B组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9.
禚守荣  牛梦迪 《精准医学杂志》2021,36(4):370-372,376
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威胁着全球女性的健康.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且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较好的疗效.PD-L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可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特别是在PD-L1表达阳性的人群中,取得总生存期的获益.乳腺癌正式进入免疫治疗新时代.本文将围绕三阴性乳腺癌中PD-1/PD-L1信号通路、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化疗仍为晚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手段,而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接近晚期。近年新兴的免疫治疗手段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programmed death l)抗体,通过阻断肿瘤细胞逃避自身免疫机制,重新激活自身免疫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肿瘤的治疗作用。针对晚期胃癌的PD-1抗体治疗的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外开展,大部分均有较好效果。本文对近年免疫治疗中的PD-1抗体在晚期胃癌的重要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罗梦珺  张丽瑾  陈若冰  陈涛 《巴楚医学》2021,4(2):107-110,115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5%,是世界上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目前NSCLC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热点,主要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解除T细胞受抑状态,使T细胞活化从而阻断肿瘤免疫逃逸.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较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更安全有效,对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免疫治疗为抗肿瘤治疗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尽管免疫治疗的疗效显著,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缺少预测疗效、不良反应及超进展的标志物等。错配修复缺陷、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肿瘤突变负荷等是目前人们研究最多的肿瘤免疫治疗标志物,但这些标志物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并不理想,探索肿瘤免疫治疗标志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TACE治疗的108例肝癌患者纳入肝癌组,同期收集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0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sPD-L1、TSGF、GGT在肝癌组与对照组及肝癌组治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根据肝癌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有效组(n=95)和无效组(n=13),比较sPD-L1、TSGF、GGT在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肝癌TACE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肝癌组sPD-L1、TSGF、G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癌组的sPD-L1、TSGF、GG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效组sPD-L1、TSGF、GGT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L1、TSGF、GGT三项联合评估肝癌TACE后患者预后的线下面积(AUC)为0.881,敏感度、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ll4及Notch1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寻找SCLC靶向治疗的新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量45例SCLC肿瘤组织中VEGF、Dll4及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选取2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组。结果:VEGF、Dll4在SCLC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Notch1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CLC肿瘤组织中VEGF与Dll4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s=0.867,P0.01),Notch1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25,P0.01),Notch1与Dll4的表达亦呈负相关(rs=-0.370,P0.05)。结论:大多数SCLC的肿瘤组织中均存在VEGF、Dll4的表达,Notch1基本无表达,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BD)传统用药包括氨基水杨酸类、激素、免疫抑制剂,而对于一些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有着重要应用前景。IBD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赛妥珠单抗(Certolizumab)、戈利木单抗(Golimumab);整合素拮抗剂如那他珠单抗(Natalizumab)、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酪氨酸激酶(JAK)拮抗剂托法替尼(Tofacitinib);白细胞介素(IL)抗体优斯它单抗(Ustekinumab)。本文就上述生物制剂疗效、副作用等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是一种高发病率的实体肿瘤,近年来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和放疗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亟需新的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预后。而免疫治疗是近几年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HNSCC及其他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总结了ICIs在HNSC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与放疗和(或)化疗联合使用的效果,并对ICIs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以探寻HNSCC患者免疫治疗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7.
TNF-α作为治疗包括炎症性肠病在内的炎症紊乱性疾病的治疗靶标已被广泛接受.TNF-α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以及聚乙二醇结合赛妥珠单抗均已由FDA批准用于IBD的治疗.因此,深入了解TNF-α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安全有效的用于IBD的治疗将为IBD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加铂类一线治疗肺鳞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肺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行紫杉醇+顺铂治疗,试验组行紫杉醇+顺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组织多肽抗原(TP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疾病控制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19.
免疫检查点即抑制性信号通路存在于免疫系统中,对外周组织中免疫反应强度、持续性予以调节,防止损伤组织,并在对自身抗原耐受性进行维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肿瘤若不想受到免疫杀伤可对免疫检查点抑制性信号通路予以利用,再对T细胞活性进行充分抑制。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是靶向免疫检查点药物,可抑制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治疗肿瘤并持续缓解。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靶向免疫检查点作用巨大,且未来主要趋势为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浓度为0、1、5、10、20、40μg/L的TGF-β1处理T24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细胞划痕方法检测其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使用浓度为5μg/L的TGF-β1处理T24细胞0、0.5、1、2、6、24 h,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PD-L1蛋白及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p-ER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将T24细胞分为A~C组,A组使用正常培养基培养,B组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μg/L的TGF-β1培养,C组培养基加入终浓度为5μg/L的TGF-β1及SB431542培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C组细胞中PD-L1相对表达量;将T24细胞分为D~G组,D组使用正常培养基培养,E组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μg/L的TGF-β1培养,F组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μg/L的TGF-β1、AKT抑制剂MK2206培养,G组培养基加入终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