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基本状况及社会支持与其关系。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获有效问卷357份。调查工具包括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8.1%的大学生存在社交焦虑,其中男生6.63%,女生9.42%;理工类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最高,为14.29%,医学类学生最低,为4.55%;χ2检验显示社交焦虑与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有负相关性。结论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发生有影响,应帮助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并使其能够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调查165名高中生;在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学生之间进行社会支持和焦虑状况的比较,并将社会支持状况及焦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分析用Person相关。结果男生和女生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4,P〈0.05);高三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935,P〈0.05);不同的家庭所在地(城镇、农村)在社会支持总分(t=-2.039,P〈0.05)及在主观支持(t=-2.769,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在主观支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7,P〈0.05);年级之间在焦虑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3,P〈0.05);社会支持与状态焦虑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76,P〈0.05)。结论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优于男生,高三年级学生的客观支持低于其他两个年级,农村学生的主观支持优于城镇学生,非独生子女的主观支持优于独生子女,高二年级学生焦虑状况低于其他两个年级,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会对减轻高中生的焦虑情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高中生群体的强迫与社交焦虑、完美主义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特点.方法:采用SCL-90强迫因子、简明惧怕否定量表(BFNE)、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多维完美主义童表(FMPS)对芜湖地区27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除个人标准、条理性外,强迫和社交焦虑、完美主义各维度都呈正相关;②除个人标准、条理性外,强迫高、低分组在社交焦虑、完美主义各维度上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女生在强迫因子上的得分有差异(P=0.055).高一和高二学生在个人标准、父母期望、父母批评、条理性上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惧怕否定、社交回避、怀疑行动、父母期望、父母批评、性别、年级可以显著地预测强迫.结论:社交焦虑、完美主义的部分维度对高中生的强迫有预测作用,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注重较高的个人标准和条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社会支持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抑郁和社交焦虑等因素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青少年社交焦虑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伊犁市2 0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3.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并用Bootstrap程序进行多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正相关,抑郁和社交焦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抑郁在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量为0.022,95%的置信区间为(0.012~0.038);社交焦虑和抑郁在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量为0.012,95%的置信区间为(0.004~0.013)。结论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少社交焦虑,从而降低抑郁的发生概率;抑郁的减少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伟红  刘薇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1):1574-1574,1581
目的 了解喘息性疾病患儿家长焦虑、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状态焦虑与社会支持问卷时226名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家长焦虑评分为30~68(48.47±9.35)分,焦虑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20,P<0.01).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状态焦虑水平有影响.文化程度对社会支持有影响.结论 喘息性疾病患儿家长入院时焦虑水平较高.需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其积极调动社会支持,助于患儿临床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交往焦虑的特点和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和谐上得分低于女生(P〈0.01),研究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理科生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文科生(P〈0.05);高自我和谐组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低自我和谐组(P〈0.05);从总体上看,社交焦虑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总体的自我和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之间均存在相关,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交往焦虑的特点和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和谐上得分低于女生(P<0.01),研究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理科生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文科生(P<0.05);高自我和谐组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低自我和谐组(P<0.05);从总体上看,社交焦虑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总体的自我和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之间均存在相关,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其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情况,探讨医务人员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焦虑状况、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情况。  结果  被访医务人员的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37.23±12.59)(t=14.370,P<0.001);焦虑水平在职业、学历和工作年限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焦虑状态的医务人员三种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焦虑同客观支持(r=-0.098,P=0.051)、主观支持(r=-0.189,P<0.001)、社会支持的利用度(r=-0.164,P=0.001)、朋友支持(r=-0.356,P<0.001)、家庭支持(r=-0.330,P<0.001)、其他支持(r=-0.238,P<0.001)、积极应对(r=-0.282,P<0.001)呈负相关关系,同消极应对(r=0.385,P<0.001)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关注度,逐步提升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水平,打造更高质量的医务人员团队,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公立医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孕妇社会支持与产前焦虑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孕妇孕期社会支持情况及焦虑状况,并探讨孕妇社会支持与焦虑水平的相关性,为提高产前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选择2009年10月~12月就诊湘雅二医院门诊的初产孕妇121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状态-特质问卷.结果 孕期孕妇的社会支持总得分39.65±5.95,主观支持得分20.88±4.00,客观支持得分9.27±1.98,利用得分8.59±1.57,状态焦虑得分35.09±9.28,特质焦虑得分35.96±8.68.社会支持总得分与状态焦虑的相关系数为-0.80897,P<0.05;与特质焦虑的相关系数为-0.84572,P<0.01.结论 孕妇孕期社会支持与焦虑水平相关,提示临床工作中应提供孕妇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减轻孕妇焦虑水平,促进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社会支持在网络成瘾与抑郁关系中的作用,为寻找抑郁诱因以及对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矫正等实践工作提供理论资料。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安徽省3所高职院校3 5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抑郁状况、网络成瘾、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情况,采用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大学生中有抑郁症状的有1 552名(43.90%),其中男生561名(45.65%),女生991名(42.96%)。网络成瘾总分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30,P<0.01);社交焦虑各维度(社交恐惧、社会回避)与抑郁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P值均<0.01),社会支持各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抑郁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23,-0.17,P值均<0.01)。调节作用分析显示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c’=0.06,P<0.01),网络成瘾和社交焦虑之间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β=-0.00,P=0.02)。结论通过增加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可以改善由网络成瘾引起的社交焦虑,从而能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庆市中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以及社会支持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3个区县6所中学的2084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心理亚健康评定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结果 重庆市女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18.0%)高于男生(14.4%)(P=0.029),高中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18.9%)高于初中生(13.1%)(P<0.01),经济中等地区学生检出率(19.6%)高于经济较好地区学生(14.5%),并且经济较好地区学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经济较差地区学生(13.5%)(P=0.002)。在社会支持方面,女生3个维度及总得分均高于男生,初中生3个维度及总得分均高于高中生;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经济较好地区学生得分[(40.45±5.73)分]高于经济较差地区学生[(39.63±5.54)分](P=0.040);在客观支持方面,经济较好地区学生得分[(14.32±2.26)分]和经济中等地区学生得分[(14.37±2.63)分]均高于经差区学生得分[(13.87±2.53)分];在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经济较好地区学生得分[(7.80±1.91)分]高于经济中等地区学生得分[(7.44±1.99)分]和经差区学生得分[(7.26±1.80)分]。社会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的心理亚健康检出率较高。社会支持对重庆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中体艺生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56名高中体艺生进行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LS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测评。结果高中体艺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在中等水平以上;男生在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学校满意度三个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高一、高二学生在学校满意度上显著高于高三;不同社会支持水平上高中体艺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高中体艺生生活满意度总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2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总分的总解释量为28.8%。结论高中体艺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在中等水平以上,高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对其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及其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儿童焦虑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1 573名中学生,采用SPSS 26.0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中学生焦虑的检出人数有601人(38.2%)。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对焦虑情绪的直接效应显著(Z = 0.296,P<0.05),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焦虑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Z = 0.158,P<0.05),中介贡献率为34.83%。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的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相关,应对方式在其中存在中介效应。应加强中学生社会支持性环境的建立和应对方式指导,有效减缓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接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旨在为培养初中生积极应对生活压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接纳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德州35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初中生自我接纳、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在是否是班干部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37,P2=0.000,P3=0.001,P均<0.05);2)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两个维度与自我接纳显著正相关(r1=0.314,r2=0.279),且这两个维度对自我接纳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1=0.408,r2=0.341),并对其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与利用度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1=0.114,r2=0.122),且利用度对消极应对方式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4)自我接纳的各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1=0.107,r2=0.265),且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接纳中自我接纳这一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241),并对其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结论】 应鼓励初中生积极担任学生干部的工作,从而获得更高的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水平,在面对生活压力时也能够更好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应付方式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或P〈0.001),而无考试焦虑者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有考试焦虑者(P〈0.05)。同时TAS总分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合理化因子分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01),而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在面对考试等应激事件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且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高中男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同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中学生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学生焦虑情绪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学生自评的方式,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手机使用状况调查问卷于2015年5—6月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3 9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宁波市中学生焦虑的比例为19.25%,其中轻度占14.46%,中度占3.47%,重度占1.32%;初三、住校、每天上网时间4~6和≥6 h、非独生子女、学习压力较大(无法应付)、无学习兴趣、父亲和母亲文化水平较低(小学)的学生焦虑水平较高,焦虑得分分别为(37.04±7.53)、(35.65±7.04)、(37.42±6.44)和(39.82±9.07)、(36.06±7.23)、(39.50±8.03)、(38.50±8.46)、(36.75±7.11)和(36.43±6.92)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压力大、手机使用时间长、学习兴趣少、非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水平低者焦虑水平高。结论中学生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焦虑情绪与学习压力、手机使用时间等关系密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中生抑郁、焦虑、压力与新型毒品尝试行为的关系,为开展高中生禁毒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某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共1 791名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高中生的个人特征、新型毒品尝试情况、压力、焦虑、抑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型毒品尝试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某地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中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某县随机抽取一所初中和高中,根据年级分层,在各层中随机选取学生共483人,采用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并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5.96%;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68.51%,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0.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为45.32%;基本健康技能掌握率为25.96%,初中生和高中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P<0.001)。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亟待改善,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杭州市小学生社会能力的现状,从家庭支持的视角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家庭支持量表,随机整群抽取84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社会能力得分17.19±3.47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交能力、学习能力方面;男生6~11岁组社会能力显著高于12~14岁组(P<0.01),年龄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方面。社会能力的三因子互相关联(P<0.01)。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孩子遇事与父母交流的程度、孩子是否参加俱乐部或小组等团队组织等是影响小学生社会能力的主要家庭支持因素(P均<0.05)。结论重视和加强家庭支持相关要素,对提高小学生社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