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直径≥5 cm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第三中心医院收治并接受RFA治疗或RFA联合TACE治疗的HCC患者79例。其中36例HCC患者行单纯RFA治疗(RFA组),43例HCC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TACE联合组)。TACE联合组患者在TACE术后2周内进行RFA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TACE联合组与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直径≥5 cm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TACE联合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93.0%(40/43),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1.7%(33/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1)。TACE联合组及RFA组患者1、3、5、7、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8%、56.1%、38.4%、25.2%、16.8%及69.0%、40.0%、20.1%、13.4%、1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1,P=0.059);TACE组患者1、3、5、7、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4%、57.6%、45.9%、41.3%、31.0%,高于RFA组患者的68.8%、40.2%、24.1%、16.2%、1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肿瘤无假包膜以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能延长直径≥5 cm 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是影响直径≥5 cm 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Per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的12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Per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时间生存曲线分析Per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肝癌组织中Per3蛋白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P<0.01)。在肝癌组织中Per3蛋白低表达的患者肿瘤数目≥2个、瘤体>5 cm及伴门静脉侵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5,P=0.001;χ2=6.305,P=0.012;χ2=4.461,P=0.035)。Per3低表达的HCC患者总体生存率(OS)与无瘤生存率(DFS)均显著降低(P=0.011、0.036)。 结论Per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患者肿瘤数目、大小、门脉侵袭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的OS和DFS,可以作为HCC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肝恶性肿瘤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405例行超声引导下肝恶性肿瘤RF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后至少3个月随访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患者RFA后病灶完全消融率、局部残存率、肿瘤复发率及肿瘤进展率,并分析影响肝恶性肿瘤RFA局部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405例患者共行462次RFA治疗,消融病灶数610个,病灶直径(2.5±1.1)cm,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89.2%(544/610),肿瘤复发率17.5%(81/462),肿瘤进展率23.8%(110/462).病灶数目(≥3个)、病灶大小(≥3 cm)及肿瘤位置(位于大血管旁)影响肿瘤完全消融率;而病灶数目(≥3个)影响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复发性肝细胞性癌、胃肠道转移癌及非胃肠道转移癌相比原发性肝癌(HCC)有更高的复发率和进展率.结论 超声引导下RFA治疗肝恶性肿瘤可有效控制肿瘤局部进展,病灶数目、大小及位于大血管旁可影响肿瘤完全消融率,病灶数目可影响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复发性HCC及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HCC相比肿瘤复发率、进展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林怡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0):1872-1874+1878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超声检查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和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分别设其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回顾其超声检查结果,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钙化特征;对比研究组中未分化癌、髓样癌、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的钙化特征。结果:研究组的微钙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68%vs4%)、粗钙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18%vs4%),无钙化检出率低于对照组(14%vs92%),统计学对比有差异(χ2=44.444,P=0.000<0.05;χ2=5.005,P=0.025<0.05;χ2=61.060,P=0.000<0.05)。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在粗钙化和微钙化分布上进行对比(11.11%vs 50%,88.89%vs 35.29%),统计学对比均有差异(χ2=4.422,P=0.035<0.05;χ2=8.216,P=0.004<0.05);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在粗钙化和微钙化分布上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患者热消融治疗后早期进展对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热消融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29例患者。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热消融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329例患者,根据肿瘤进展时间分为1年内进展组、2年内进展组及2年内未进展组。3组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2%、40.7%和22.0%(1年内进展组);98.0%、83.6%和50.2%(2年内进展组);99.5%、97.2%和75.2%(2年内未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整体:χ2=142.0,组1 vs组2:χ2=19.58,组2 vs组3:χ2=15.04,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个数、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LBI分级、肿瘤个数、AFP及ALP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进展的患者总生存期较差。 结论早期进展与肝细胞癌患者局部热消融后长期预后相关,随着治疗后肿瘤进展时间缩短,患者预后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宫颈鳞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53 protein,ASPP)家族的表达模式以及预后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2例宫颈鳞癌和正常组织中ASPP蛋白家族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分析5年生存期与ASPP家族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ASPP1和ASPP2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组织(χ2=25.533,33.029,P=0.000),而宫颈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χ2=36.575,P=0.000)。宫颈鳞癌中ASPP2的低表达和iASPP的高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明显相关(χ2=5.426,P=0.020; χ2=13.117,P=0.001); ASPP1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有关(χ2=8.814,P=0.023),而iASPP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14.859,P=0.001; χ2=15.376,P=0.000),iASPP的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期有关(χ2=34.888,P=0.000)。结论 ASPP蛋白家族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癌变机制过程中,iASPP可能是基因治疗宫颈鳞癌的一个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细胞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后复发灶(直径≤5 cm)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5月~2011年12月,89例HCC复发患者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所有HCC复发患者在MWA治疗后1个月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者增强磁共振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结果消融治疗1个月后,病灶完全消融率91%(81/89)。HCC经皮MWA治疗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3.7%、39.6%、17.3%。肿瘤大小(P=0.046)、肿瘤数目(P=0.001)、Child-Pugh分级(P=O.023)、AFP水平(P=0.003)以及HCC早期复发(≤1年)(P=0.013)为总体生存率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的危险预后因素。肿瘤数目(P=0.000)、Child-Pugh分级(P=0.000)和AFP水平(P=0.001)是HCC经皮MWA治疗后总体生存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MWA对于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灶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RFA)结合放化疗(χ2=5.368,P=0.021)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癌及复发性肺癌患者(RFA结合放化疗49例,单纯放化疗47例)。评价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等临床资料。结果 RFA结合放化疗组术后7d内,18例气胸(36.73%,胸腔穿刺5例),1例痰中带血(2.04%),胸腔积液3例(6.12%,胸腔穿刺1例)和肺炎发热3例(6.12%)。术后7d行放化疗,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91%和80.85%(χ2=5.368,P=0.021),复发率分别为4.08%和16.32%(χ2=4.304,P=0.038),肿瘤直径3cm与3cm的患者肿瘤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8.527,P0.01)。结论 RFA结合放化疗治疗肺部肿瘤其安全性和和耐受性都良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癌旁肝组织中分泌型簇集蛋白(sCLU)的表达与术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8例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血清、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LU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sCLU的表达。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8.0个月,患者术前血清sCLU水平为89.11(63.23, 119.47)μg/mL。血清sCLU水平与肿瘤分期无相关性。高水平(≥89.11μg/mL)与低水平(<89.11μg/mL)血清sCLU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5例(55.29%)肿瘤组织和81例(38.94%)癌旁肝组织中sCLU蛋白呈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中sCLU蛋白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763,P=0.184)。癌旁肝组织中sCLU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无病生存率较阴性表达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9.853,P=0.002)。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观察膜联蛋白A5(ANX A5)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l47)在癌旁正常组织和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喉癌组织中ANX A5和CD147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喉癌组织标本51例和癌旁组织标本35例,运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喉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中ANX A5和CD147的表达情况。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分析不同病理、临床特点喉癌患者中ANX A5、CD14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喉癌组织中ANX A5和CD147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ANX A5和CD14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χ2=6.939,P=0.008;χ2=14.722,P<0.001)。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喉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为低-未分化患者、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喉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为高-中分化患者、存在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ANX A5的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98,P=0.021;χ2=3.869,P=0.049;χ2=8.419,P=0.004);≥60岁和<60岁患者以及不同性别患者中ANX A5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7;χ2=0.082,P=0.775)。与TNM分期Ⅰ~Ⅱ期、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TNM分期Ⅲ~Ⅳ期、存在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患者中CD147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9,P<0.001;χ2=11.004,P=0.001);≥60岁和<60岁患者、不同性别患者以及不同病理学分级患者中CD14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6,P=0.214;χ2=1.373,P=0.241;χ2=0.002,P=0.96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喉癌组织中ANX A5与CD147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8,P<0.001)。 结论ANX A5和CD14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且在具有不同病理、临床特点的喉癌患者中存在表达水平的差异,提示ANX A5与CD147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及超声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4265例,纳入双侧甲状腺叶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与无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265例cN0患者中28.3%(75/265)出现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ont-CLNs转移组较非转移组发生微钙化的比例更高(84.1% vs 53.2%),病灶更大(69.3% vs 51.6%),病理被膜受侵率更高(82.6% vs 61.5%),单发病灶比例更高(43.1% vs 25.9%),患者年龄更小(90.7% vs 7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6.901、6.775、7.197、5.062,P<0.001、-0.009、0.009、0.007、0.024)。然而性别、结节的囊实性、内部回声、血流以及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差异与无Cont-CLNs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微钙化(OR=3.768,P=0.003)及被膜受侵(OR=2.673,P=0.042)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微钙化及病理被膜受侵是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为c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以期减少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接受口服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期,并探讨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 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的17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截至2018年4月1日,终极指标为生存期。生存资料的描述采用Kaplan-Meier分析。影响服用复方青黄散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采用单变量分析,不同预后因素的组间生存分布采用Log-rank检验,组间中位生存期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组间生存分布采用Log-rank检验,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17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4个月,1、3、5以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88%、38.23%以及5.88%。44例伴原始细胞增多患者中,13例患者治疗后原始细胞比例下降。所有170例患者中,仅2例原始细胞增多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各因素对位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位生存期(55个月)显著长于年龄>60岁患者(4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6,P=0.032);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55个月)显著长于男性患者(4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P=0.013);染色体核型预后很好/好患者中位生存期(57个月)显著长于预后中等患者(4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P=0.042)。分析各因素对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显示,≤60岁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1),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1),预后很好/好核型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最高,预后差/很差核型患者次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2,P=0.031),预后中等患者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9,P=0.044),IPSS-R危度对患者1、3、5以及10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高危/极高危MDS患者仍可以从复方青黄散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长径)等可能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150例食管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为60例,转移率为40%。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在不同肿瘤分化组和肿瘤长径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8,P<0.001;χ2=12.06,P=0.002);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治疗应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推广亚低温治疗(HT)对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温州地区成立1家推广示范基地及10家推广基地,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记录所有患者亚低温治疗相关信息,比较推广期间3年患者ICU出院存活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及严重致残率。 结果推广期间共对133例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别为28、46、59例。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达到目标体温时间[8.0(3.0,18.8)、10.0(4.8,20.0)、6.0(2.0,12.0)h]、药物使用率[17(60.7%)、43(93.5%)、42(71.2%)]及肌松剂使用率[0(0%)、1(2.2%)、13(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0.475,P = 0.005;χ2 = 12.250,P = 0.002;χ2 = 17.647,P < 0.001)。推广期间ICU出院存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致残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3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2.537,P = 0.281;χ2 = 0.308,P = 0.857)。推广3年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232,P =0.002),且推广第3年较第1年及第2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更高[16(27.1%)、1(3.6%)、3(6.5%),P均< 0.017]。 结论规范化的HT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脓毒症早期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5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第7天的粪便菌群分析结果以及肠道菌群失调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正常肠道菌群组(对照组,75例)、Ⅰ度失调组(34例)、Ⅱ度失调组(80例)和Ⅲ度失调组(67例)。收集患者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基础病史、感染部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内毒素水平,以及患者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全肠外营养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4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 结果对照组、Ⅰ度失调组、Ⅱ度失调组及Ⅲ度失调组患者内毒素[(0.15 ± 0.11)、(0.14 ± 0.12)、(0.24 ± 0.11)、(0.26 ± 0.13)EU/mL,t = 16.317,P < 0.001]、质子泵抑制剂[42.7%(32/75)、41.2%(14/34)、71.2%(57/80)、74.6%(50/67),χ2 = 24.547,P < 0.001]、全肠外营养[5.3%(4/75)、17.6%(6/34)、33.8%(27/80)、28.4%(19/67),χ2 = 20.613,P < 0.001]、血管活性药物[28.0%(21/75)、26.5%(9/34)、57.5%(46/80)、50.7%(34/67),χ2 = 19.181,P < 0.001]和糖尿病[16.0%(12/75)、14.7%(5/34)、38.8%(31/80)、38.8%(26/67),χ2 = 16.383,P = 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内毒素、质子泵抑制剂、全肠外营养、血管活性药物及糖尿病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毒素[比值比(OR)= 3.749,95%置信区间(CI)(1.998,7.034),P < 0.001]和糖尿病[OR = 2.567,95%CI(1.272,5.180),P = 0.009]是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4组脓毒症患者28 d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088,P < 0.001),且Ⅱ度失调组和Ⅲ度失调组患者的28 d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 14.511、31.671,P均< 0.001),Ⅲ度失调组患者的28 d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Ⅰ度失调组(χ2 = 8.059,P = 0.005)。 结论内毒素和糖尿病是脓毒症早期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发生Ⅱ度或Ⅲ度肠道菌群失调提示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及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和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75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MRI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MRI表现特征。 结果本组75个病灶,17个为PCM,20个为GM,38个为其他类型乳腺炎,包括化脓性炎、小管炎及结核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的形态、回声水平、血供程度、血供模式及向脂肪组织蔓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47,P=0.021;χ2=10.923,P=0.027;χ2=29.609,P<0.001;χ2=10.806,P=0.029;χ2=7.939,P=0.019)。其中PCM病灶血供多丰富,且以边缘型为主,同时更易向脂肪组织蔓延;GM病灶血供则以混合型为主。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位置及其边缘光整差异,以及超声探及的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MRI表现的腺体致密、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P=0.035;χ2=15.576,P=0.016;χ2=12.457,P=0.014;χ2=6.394,P=0.041)。PCM病灶多为肿块样强化;GM则以非肿块样强化及环形强化者较多,强化后腋窝淋巴结显示者较多。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平扫信号、位置、形态、边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75个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2.0%(39/75),误诊率为48.0%(36/75);MRI诊断准确率为26.7%(20/75),误诊率为73.3%(55/75);超声联合MRI诊断准确率为57.3%(43/75),误诊率为42.7%(32/75)。 结论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不同检查方法联合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人类异常纺锤体样小头畸形相关蛋白(ASPM)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175例随访满5年的NSCLC患者术后石蜡标本,包括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ASPM的表达情况。比较ASPM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分化程度构成比、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构成比;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NSCL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64.57%(113 / 175)的肿瘤组织标本中呈ASPM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仅有22.29%(39 / 175)呈ASPM高表达,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ASPM高表达占比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χ2 = 63.683,P < 0.001)。根据肿瘤组织标本染色结果,将175例NSCLC患者标本分为ASPM低表达组(62例)和ASPM高表达组(113例)。两组患者肿瘤大小( χ2 = 5.060,P = 0.024)、淋巴结转移( χ2 = 3.998,P = 0.046)及TNM分期构成比( χ2 = 5.427,P = 0.0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SPM低表达组NSCLC患者5年总生存率显著优于ASPM高表达组( χ2 = 5.040,P = 0.025)。将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ASPM表达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风险比(HR)= 3.883,95%置信区间(CI)(1.616,9.330),P = 0.005]和ASPM表达[HR = 3.845,95%CI(1.795,8.236),P = 0.008]是影响NSCLC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ASPM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不同直径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行TACE、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以及二者联合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122例,根据转移灶最大径分为≤3 cm组(A组)57例,>3,≤5 cm组(B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