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乡老年人健康关注度的现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 选择相关指标对城乡老年人健康关注度进行描述, 从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比较城乡老年人健康关注度的差异,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城乡老年人健康关注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共纳入城乡老年人7758名, 包括城市老年人1 913例, 农村老年人5 845例。半数(3 899, 50.3%)老年人的健康关注度处于一般水平, 城乡老年人间有所差异(χ2=186.61, P<0.05)。不同特征的城乡老年人健康关注度不同, 身患两种以上疾病的农村老年人健康关注度更高(χ2=13.71, P=0.001), 不同居住类型的城市老年人健康关注度不同(χ2=28.96, P<0.001)。回归分析显示, 城乡老年人健康关注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性别(OR=1.51, P<0.001)、健康状况(OR=2.18, P<0.001)、认知功能损伤情况(OR=2.93, P<0.001)、抑郁情况(OR=0.49, P<0.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城乡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城乡差异,为缩小城乡老年人健康差异、提高老年人健康公平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中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4 058名≥65岁老年人自评健康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Fairlie分解,分析城乡老年人健康现状及其差异。结果 4 058名≥65岁老年人中,自评健康者1 977人,自评健康率为48.72%;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率为51.40%,高于乡村老年人的46.37%,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和锻炼的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女性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中学、吸烟、饮酒和锻炼的乡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好。Fairlie分解结果显示,城乡老年人健康状况差异中的51.29%是可观测因素造成的,另外48.71%是城乡地域属性本身造成的;各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对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0.016 4,P=0.007),贡献率达32.60%。结论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优于老年人,生活方式是造成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许浩  陈娜 《现代预防医学》2020,(22):4181-4184
目的 分析我国城乡失能老人的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差异。方法 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3 054名失能老人,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失能老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差异。结果 本研究失能老人抑郁状况得分为(11.2±7.3),抑郁发生率为48.6%;城市地区的抑郁状况(49.4%)高于农村地区(44.5%)。低龄、重度失能、低生活满意度、家庭低收入、睡眠时间短是城乡地区失能老人抑郁发生率的共同危险因素;女性(OR = 1.494,P<0.001)、无照顾依靠(OR = 0.738,P = 0.001)、患3种以上慢性病(OR = 1.856,P<0.001)是城市失能老人抑郁发生率特有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失能老人抑郁症状存在着城乡差异,城市失能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更高且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对城乡失能老人的干预措施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在甘肃、青海、山西和新疆4个省(自治区)16个项目县抽取的84个行政村共1145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在1145名老年人中,对生活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有876人(76.5%)。有偶同居的老年人满意度为78.3%,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满意度为86.1%,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满意度为82.7%,较其他条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3000~4999元/年OR=1.899,95%CI:1.136~3.174;5000~8000元/年OR=2.000,95%CI:1.094~3.656)、自评健康状况(自评"中"OR=0.611,95%CI:0.409~0.913;自评"差"OR=0.709,95%CI:0.504~0.996)和焦虑/沮丧状况("没有或偶尔"OR=1.977,95%CI:1.047~3.736)综合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结论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的自评生活满意度较高,但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用标准化的生活质量相关量表和社会人口特征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农村地区60a以上老年人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908名农村老年人中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占62.32%;生活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自评健康状况、孤独感、子女孝顺、经济收入等是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意识,有利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连市贫困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大连市内4区贫困家庭中540名≥60岁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4人(42.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298人(57.10%)的老年人选择非居家养老,患有慢性病400人(76.60%),未患有慢性病122人(23.40%)。其中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居住模式、家庭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目前所接受的照料方式、家庭氛围和谐满意度的贫困家庭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5.09、8.11、7.36、7.13、5.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2.05)、非独居(OR=1.80)、家庭月收入较低(OR=0.47)、自评健康方面越好(OR=0.62)、家庭氛围和谐的满意程度较高(OR=0.56)的贫困家庭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结论居家养老已不是大连市贫困家庭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主要选择,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政府应加大社会化养老的支持力度,合理分配养老资源,满足贫困家庭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南省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养老模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第六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省18个省辖市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老年人8 389名,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比例分别为89.81% 、5.79%和4.40%。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85岁以下、文化程度高、就医距离远、生活不需要照顾、1年内接受过健康体检、不知有家庭医生服务、主要由其他人员照顾和1年内有住院的老年人倾向于社区养老(P<0.05);75岁以下、家庭年收入低、非贫困/低保户、家庭常住人口少、两周有病伤、自评健康状况差、没有签约家庭医生、主要由其他人员照顾的老年人倾向于机构养老(P<0.05)。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以居家养老意愿为主。可基于影响因素特点,努力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以满足不同老年人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优化配置养老资源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厦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问卷城区652份、农村622份。城、乡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暂未考虑比例分别为67.5%、18.6%、12.7%、1.2%和71.1%、23.1%、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城乡老年人在文化程度、患慢性病、子女是否提供养老费、退休金以及距最近医疗单位的距离等方面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家庭养老为参照,城乡,年龄大于80岁者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城、乡的OR(95%CI)分别为3.84(1.845~7.99)和3.64(1.07~12.47)),距最近医疗单位较远者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城、乡的OR(95%CI)分别为1.73(1.04~2.86)和2.12(1.31~3.42))。但城区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退休金较多和子女有提供养老费者更愿意选择非家庭养老,而农村在婚老年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结论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均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城区老年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城乡间的经济、文化差异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建议除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外,应针对城乡差异合理配置城乡养老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医养结合、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有序多分类logistic、二分类Logistic回归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自我健康评价较差(P0.001),城镇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优于农村老年人(P0.01),子女和配偶支持水平、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呈正相关(P0.01);西部地区、患慢性病以及未参保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低于中东部、未患慢性病以及参保老年人(P0.01);农村地区、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卫生支出占比较城镇地区和未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高(P0.01),患慢性病、和配偶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卫生支出占比较未患慢性病以及分居、离异、丧偶或未婚的老年人高(P0.01)。结论:我国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较低,疾病经济负担仍然较大,支付意愿不够强烈,应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尊严问题,探索农村地区医养结合新模式,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农村老年人对养老保障满意度的评价探究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助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方法: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对我国149个市、县、区的596个村的1421份农村老年人问卷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别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制度保障因素、社会支持因素4个层面分析其与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整体处于中上水平;性别、社会经济地位、耕地面积、家庭关系满意度、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养老保障待遇公平性、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工作水平、社会信任水平、社交生活满意度、文体休闲满意度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为更好提升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应从个人、家庭、制度保障、社会支持等方面精准施策,充分考虑不同性别,不同层次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积极促进城乡养老保障均等化,注重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和维护;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农村地区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重视社会支持因素,构建互助互信、和谐友好的养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流行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该调查采用多层、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于2014年8月—10月对全国28个省市覆盖的134个县区的462个村/居委会中11 511位年龄≥60岁的老年人应用健康自评得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化态度问卷、社会网络量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为39.1%,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36.3%,农村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为42.4%,农村检出率高于城市(χ2 = 19.386,P<0.05);在60~74岁、75~89岁、9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中,社会隔离检出率分别为36.8%、42.9%、55.7%,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 = 24.351,P趋势<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自评、认知功能、老化态度、近一年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社区是否有棋牌麻将室、社会参与(近三个月参加环境卫生保护活动、参加陪同聊天活动、参加调节纠纷活动)是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高,农村、高龄尤应受关注,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降低社会隔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大理地区白族育龄妇女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情况,探索影响大理白族育龄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40名15~49岁大理地区白族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统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理白族育龄妇女总体生活满意率为72.0%,农村调查对象中生活满意率为63.0%,城镇为82.4%,农村和城镇间生活满意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0,P=0.000)。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中地域(χ2=14.920,P=0.000)、健康状况(χ2=9.198,P=0.001)、职业(χ2=5.585,P=0.018)、结婚形式(χ2=5.909,P=0.015)和经济(χ2=8.157,P=0.017)这五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理白族育龄妇女社会支持亲密度总体率为97.2%,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大理白族育龄妇女社会支持度较高,生活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丽水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丽水市老年人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度情况.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莲都区城区某社区137名、农村某行政村136名5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区与农村两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有明显差异,农村好于城区,但两组均明显好于全国常模水平(P<0.01=;表明城区、农村两组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比较总体上均有明显相关,社会支持维度总体无明显差异,而其中农村主观支持分明显高于城区,对支持利用度明显低于城区;最常见阳性症状中出现率最高的症状,农村是忘记性大,而城区则是肌肉酸痛为最多见.结论≥70岁与<70岁年龄分组心理健康状况,高年龄组略好于低年龄组;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观社会资本与自评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失地农转非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条件的居民共2669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自评健康采用主观评分的方式,微观社会资本从家庭和个人两个层面测量,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微观社会资本对自评健康的影响.结果 ...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 on urban‐rural inequality in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among the elderly. Methods: A longitudinal data set of 1,504 individuals aged 65 and older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Survey of Health and Living Status of the Elderly.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was employed and estimated by the random‐effect probit method. Fin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universal NHI in Taiwan heterogeneously affected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introduction of NHI reduced the disparity of outpatient (inpatient) utilization between the previously uninsured and insured older urban residents by 12.9 (22.0) percentage points.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utilization disparity between the previously uninsured and insured elderly among rural residents. Conclusions: Our study on Taiwan's experience should provide a valuable lesson to countries that are in an initial stage of proposing a univers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Although NHI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e equitable right to access health care, it may result in differential impacts on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among the elderly across areas. The rural elderly tend to confront more challenges in accessing health care associated with spatial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social isolation, poverty, and a lack of health care providers, especially medical specialists.  相似文献   

16.
刘刚军    马丽    乔慧   《现代预防医学》2022,(24):4442-4445
目的 这项研究在于掌握宁夏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动态变化,为政府部门了解学龄儿童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提供数据支撑,为学龄儿童健康促进方案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利用“农村居民家庭卫生健康询问调查”2009年开始的基准数据,以及2011、2012、2015和2019年随访调查数据,最终选取年龄为7~12岁并且调查时在家常住(指在家居住时间≥0.5年)的学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χ2检验对不同收入水平组间的率进行比较,使用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CI)衡量不同收入水平群体间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变化。结果 两周就诊情况经趋势χ2检验显示不同调查年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189,P = 0.004);χ2检验显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在2011年(χ2 = 13.416,P = 0.028)、2012年(χ2 = 22.489,P = 0.009)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其他四年CI均为正值,只有2011年CI为负值,但是比较五次调查CI的绝对值,可以发现其保持下降。两周患病未就诊情况经趋势χ2检验显示不同调查年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05,P = 0.027)。CI值均为负值,并且绝对值表现为下降态势,不公平程度正在减弱。住院情况经趋势χ2检验显示不同调查年份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 = 0.047,P = 0.829)。CI值均为正值,说明卫生服务利用偏向于高收入人群,绝对值整体上是下降的,表现为齿状波动样。结论 在农村学龄儿童中,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五次调查发现不公平程度正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PURPOSES: This study examines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transferees in a resort area who moved from metropolitan areas, comparing them to two groups: elderly living in a rural non-resort area and elderly living in a metropolitan area. METHODS: Both the resort area and the non-resort area were located in Ito, Shizuoka Prefecture. The metropolitan area was in Nerima ward, Tokyo. From each area, 400, 400 and 600 random samples aged 65 and over were selected for face-to-face interview surveys separately. The number of the effective samples in each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176 (excluding transferees from rural area), 267, and 423, respectively.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from five aspects; demographic aspects, health status, health habits,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 RESULTS: Almost indicators of health statu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spondents living in the resort area and each of the remaining two groups. Respondents living in the resort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attend community groups than those living in non-resort rural areas, and they also were less likely to have a home physician or persons who provided care. CONCLUSIONS: Transferees living in a resort area who moved from metropolitan areas may have extra health and welfare needs, compared to the elderly living in non-resort rural areas or the elderly living in metropolitan areas.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se extra needs may be relate to their urbanized life style, lower amount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a rural area, or lower level of informal support possessed within a househol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5岁以下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4月从河北省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库提取农村地区所有5岁以下儿童信息(1 022人),描述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两周患病就诊现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河北省农村地区5岁以下留守儿童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0.7%(29/270),低于非留守儿童的18.1%(χ2 = 6.71,P = 0.010)。双亲(OR = 7.92,P = 0.034)、单亲(OR = 6.11,P = 0.047)外出务工负面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两周患病就诊。相对于居家距离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3 km ,距离<3 km有利于留守儿童的两周患病就诊(OR = 0.06,P<0.001)。结论 农村地区5岁以下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与就诊物理距离的可及性影响了该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建议强化社会支持、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9.
熊咏珍  许晓佳    杨海云  潘聪聪  许伟华  杨艳艳  谢培豪    倪进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6,(18):3353-3357
目的 了解东莞市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东莞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首诊率和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798名中老年人,其中发生疾病时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16.6%;其中就职单位属性为民营企业的中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首诊率比就职党政机关的高(OR = 3.701,P = 0.023);而享受公费医疗的比使用城镇职工保险低(OR = 0.434,P = 0.025);健康状况一般化、不健康的均比健康人群低(OR = 0.496,P = 0.020,OR = 0.321,P = 0.035);首诊单位选择原因中认为是价格低的比因医保定点单位的高(OR=3.352,P<0.001)。影响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的因素分析中,健康状况为一般化的中老年人满意度低于健康人群(OR = 0.488,P = 0.016);家庭月收入为15 000~20 000元的低于30 000元以上的(OR = 0.059,P = 0.018)。结论 就职单位属性、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健康自评、选择首诊单位原因是影响中老年人首诊选择社区服务机构的主要因素。健康自评、家庭月收入是影响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