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徐霞凤  杜兆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10-3412
目的 评价全科医生助理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2014年潍坊社区常住居民分别作为A(n=102 378)、B组(n=102 526)。其中A组无全科医生助理员参与,主要由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团队的6名全科医生在门诊过程中独立进行居民签约制服务;B组有全科医生助理员参与,来自本中心的6名全科医生助理员与A组全科医生一对一配对后进行居民签约制服务。比较两组居民的电子档案建档、双向转诊及筛查项目情况。结果 B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37.13%(38 068/102 526)比20.56%(21 051/102 378)〕、双向转诊率〔0.11%(116/102 526)比0.04%(39/102 378)〕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全科医生协同防保人员共计15人完成大肠癌筛查人数4 436人,人均完成295.7人;B组全科医生助理员6人共完成大肠癌筛查人数4 000人,人均完成666.6人。A组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 684人次,人均完成178.9人次;B组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6 263人次,人均完成1 043.8人次。结论 全科医生助理员对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有促进作用,使服务模式运作更灵活,提高了全科团队的工作效率;另外可以使更多政府公益筛查项目在社区进行覆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新型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中社区护士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有序预约就诊模式,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分工,制订新型社区护理慢性病服务流程,运用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平台为签约患者提供科学、连续的健康照护,为团队签约患者实施分层级和分类别的健康管理。结果 2013年1至10月和2014年1-10月比较,新增慢性病签约人数2221人,全科门诊诊疗人次新增10.68%,满意率提高了4.37%。社区面对面门诊随访人次新增203.94%,社区护士电话随访人次新增7.08%。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士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规范了辖区慢性病患者管理,完善了居民健康档案。接受社区护士健康管理人数不断增加、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全科医生制度的推出,各地都在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但都面临全科医生严重不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的挑战,要根据社区现况作出正确的健康管理决策,有必要对社区人群按照服务利用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各类人群分别给予全科预约门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双向转诊、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档案、社区慢性病筛查、慢性病自我管理等各自侧重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引导居民社区首诊。  相似文献   

4.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与门诊预约就诊服务相结合,签约就诊、定向分诊、预约复诊、协调转诊,促使医生与签约患者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从而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总结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约就诊模式的经验,并对服务模式的效果加以讨论,以期为在中国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闵行区医疗服务体系,闵行区2015年起启动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为逐步实现分级诊疗打下基础。目的 分析闵行区2017-2018年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实践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建立可推广的社区服务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和政策建议。方法 2017-2018年,通过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云管理平台(市社区综改平台),收集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得分情况,通过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下发的2017-2018年闵行区医疗机构管理核心数据分析报告及闵行区社管平台运行情况周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签约服务情况、上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量情况,通过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核心数据报表及医联体核心数据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医联体内双向转诊量及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情况。结果 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总得分前3位分别为金山区〔(76.88±3.67)分〕、闵行区〔(76.78±2.50)分〕、松江区〔(76.06±2.16)分〕,后3位分别为杨浦区〔(58.71±3.65)分〕、黄浦区〔(53.68±2.45)分〕、长宁区〔(37.61±17.60)分〕;闵行区主要失分项为签约覆盖、就诊流向、频次费用指标。闵行区2018年“1+1+1”签约率、60岁以上居民签约率高于2017年,签约居民人均就诊次数、签约居民人均门诊费用、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内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外就诊开具延处方比例低于2017年(P<0.05)。与2017年相比,2018年闵行区上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增加0.99%,住院人次增加6.55%;社区门诊人次下降1.32%,住院人次增加0.25%;社区慢性病长处方量增加7.58%,慢性病长处方量占比增长5.25个百分点,社区延处方量增加33.95%,延处方金额增加86.42%;上转人次增加709.70%,下转人次下降35.34%,区属医疗机构在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引进专家数增加13.92%,上级医院对社区进行技术指导次数增加4.87%,社区至上级单位进修、学习人次增加16.35%,上级医院对社区影像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32%,上级医院对社区心电图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0.91%。结论 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在市社区综改平台中总得分排名靠前,签约率明显提高,签约居民就诊次数及门诊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长处方及延处方量明显增加,社区门诊人次减少,医联体内引进专家量、双向转诊量和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明显增多,总体上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效果突出,为建立可推广的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但仍存在就诊流向不足、下转不畅等问题,后续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6.
背景 预约就诊对缩短患者非医疗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效果。然而,社区预约接受度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设计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约就诊制度亟待解决。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预约就诊服务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预约就诊服务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2-3月,基于便利性原则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站点门诊,对1 000例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及就医状况、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和利用状况、社区预约就诊服务知晓和利用状况。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预约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3%。993例被调查居民中,患病726例(73.1%);857例(86.3%)知晓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医院了解服务〔88.4%(758/857)〕。857例知晓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中,728例(84.9%)和家庭医生签约,698例(95.9%)知道签约的家庭医生是谁。993例被调查居民中,46.0%(457/993)知道社区开展预约就诊服务,其中,48.4%(221/457)使用过全科预约就诊服务,54.3%(248/457)使用过非全科预约就诊服务。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签约医生是谁会增加全科预约就诊行为,而有其他慢性病(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外)、对医生服务态度评价一般或比较好或非常好(相比于非常不好)、通过电视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会减少全科预约就诊行为(P<0.05);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和签约家庭医生会增加居民非全科预约就诊行为,通过社区医院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接诊医生态度评价一般或比较好或非常好(相比于非常不好)会减少非全科预约就诊行为(P<0.05)。结论 要改善社区预约就诊现况,需要重点从有长期慢性病随访或管理需求的居民入手,以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手段,并兼顾其他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在非全科预约就诊方面,还额外需要从优化门诊流程、控制等候时长等方面入手,通过践行分时段预约及便利的远程预约和解约方式,改进就诊患者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部门专门召集全科医学科、门诊办公室、急诊科、信息中心、住院部等相关科室召开双向转诊会议,形成《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明确了双向转诊原则和双向转诊上转、下转指证;确定了上转下转转诊单内容;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明确双向转诊流程。结果 通过全科医生培训,使得上下各级医院全科医生密切合作,形成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代替既往以医疗行政部门为主导地位的双向转诊模式,使全科医生融入患者临床诊治全过程。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转诊而来的患者共计168例,男66例,女102例;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6岁。经过门诊或住院检查评估与治疗,患者均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或转专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并转诊至原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继续进一步治疗管理。结论 初步建立了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双向转诊作为基层医院与三级综合医院上下联动的衔接,是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双向转诊制度已经建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化的双向转诊模式,更加优化了双向转诊的流程,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因此应不断优化双向转诊制度,从而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为签约居民提供高质量的连续性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分级诊疗。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以下简称复兴医院)信息化双向转诊模式为例,对其效果进行分析。2015—2017年复兴医院双向转诊平台逐步趋于完善,完成5 400例患者双向转诊。3年内双向转诊人次有增加,但回转人次所占比例却未见明显增加,说明双向转诊平台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优化双向转诊模式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回转人次有一定增加。  相似文献   

9.
由“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 ,保险公司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转诊医院批准的专科医生 ,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签定预约式双向转诊服务合作合同。所有具有会员资格的居民 ,必须首先到“中心”看自己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决定他的病人是否需要转诊到转诊医院去看专科医生 ,并提供预约服务 ;除急诊外 ,病人去看专科医生时必须有他自己的全科医生的转诊单 ,由全科医生预约后 ,才能到专科医院看指定的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在对病人处置后 ,需将病人转回他自己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必须根据专科医生的意见对病人在社区提供连续的服务 ,并将…  相似文献   

10.
经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会研究决定 ,于 2 0 0 1年 8月下旬在杭州召开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第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属中华医学会一类会议 ,将交流全国各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等方面工作经验 ,并特邀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欢迎有关全科医疗及管理人员踊跃投稿。征文内容 :怎样做一个好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 (包括社区护士 )继续教育经验 ,包括内容、师资、基地、教材、培训 ;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双向转诊问题研究 ;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卫生人力配备、信息管理 ;社区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圳市福田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并对该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全区78家社康中心随机抽取8家社康中心,再从这8家社康中心随机抽取425名已签定家庭医生服务合约1年的居民,对比这425名居民签约前后1年社区首诊率的变化。福田区78家社康中心自2012年1月起,全面推行了家庭医生制服务,在居民自愿签约的基础上,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预约式社区首诊和社康中心-医院双向转诊、举办医院专家预约式门诊诊疗等服务。结果通过制定家庭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具有"利益共同体管理模式"的全科服务团队、推行家庭医生首诊负责制、实施健康管理临床路径,签约居民在签约后的社区首诊率较签约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自愿签约为基础并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措施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能吸引居民到社康中心接受服务,改善签约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有助于推动社区首诊制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民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科医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英国是众多较早开展全科医师医疗体系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英国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灵活、独立、高效运行的全科医疗诊所;严谨的全科社区就诊制度;协同良好的社区与全科门诊的整合式服务;严密、完善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严格、高标准、同质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等等。英国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服务宗旨和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的六大价值观与我国的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是相似的。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层卫生工作综合如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医养结合,开展全科签约服务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经过2周的培训,通过对英国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发现要加强我国全科医学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做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加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服务团队建设,推动医学模式在社区的转变;要进一步加强全科规培基地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核心,在社区层面横向整合多方社会服务资源;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居民的就医需求;探讨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草市御河社区全科医生预约服务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来为辖区居民所接受和满意情况,探索全科医生预约服务的可行性.方法 在草市御河社区卫生信息系统里比较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来接受预约服务的总人次;此外分别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2011年1月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资料对来中心就诊的社区居民采用巧遇式的调查方式进行了100份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预约服务的接受度、预约服务的成功率以及预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来接受中心全科医生预约服务的人次数分别为18567人次、29454人次、35443人次;三年来接受预约服务的比例分别为46.88%、61.70%、76.29%;预约服务成功率分别为63.97%、74.83%、86.98%;预约服务满意率分别为77.78%、84.48%、93.24%.结论 三年来接受预约服务的人次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对预约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全科医生预约服务逐步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紧密型医连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的定位。 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和深圳市5家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建设。 结果 我国全科医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学科联盟,通过教学师资输出与师资培养在临床基地和实践基地间建立联系。紧密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发展可借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有利于分级诊疗。2016年深圳市社康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量的42.66%。选择在社区首诊的医保参保人数量863万,占全市参保人总数的70%。深圳市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上多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在业务上归属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管理,行政上归属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管理。全科医学科在功能定位上侧重于全科教学,着重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门诊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带教场所,全科住院部适合收治多病共存、未分化疾病和教学患者,有利于全科医生对典型患者的系统学习。 结论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有利于分级诊疗推进,该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组织架构可采用双重管理,其功能定位为全科教学,其学科发展方向为多病共存患者照顾。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特点,提出了大医院与社区互换培养模式。在互换模式实施3个月的基础上,组建了全科一专科技术合作小组。这种新模式促进了双向转诊体系的构建,也为社区医生培养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展社区全科医生转诊模式描述性框架的实证研究,了解社区全科医生转诊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方法 以广州市为样本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全科医生159人。根据转诊模式的描述性框架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以及转诊服务情况(转诊规模、转诊决策、转诊服务、专科/住院服务可及性、转诊质量管理)。调查时间为2012年12月。共发放问卷124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平均每名全科医生上转门诊患者数占每日门诊量的比例为0.78%,平均每名全科医生接收上级医院向下转诊的门诊患者数占每日门诊量的比例为0.45%。社区全科医生决定将门诊患者向上转诊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社区药品限制、疾病确诊、病情变重;决定将住院患者向上转诊的前三位原因分别为:病情变重、疾病确诊、药品限制。决定患者转诊去向的依据:对于转诊门诊患者,社区全科医生所考虑的依据依次为社区医生建议、患者意见、医保规定;对于转诊住院患者,考虑的依据依次为患者意见、社区医生建议、医保规定。对于门诊患者,社区全科医生主要是口头交代患者、患者自行到上级医院就诊。医疗服务体系中转诊质量管理机制缺失。结论 广州市双向转诊制度尚未有效运行,社区全科医生的转诊服务体系不具有协调性与连续性,需从转诊模式的各个要素着手加以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脑卒中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上级医院间建立与实施脑卒中双向转诊机制,对城市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双向转诊标准及转诊实施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由神经内科专家及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共同协商制订脑卒中双向转诊标准和实施方法,在复兴医院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复兴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病房、监护病房及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实施脑卒中双向转诊。结果2002年2月~2003年2月,社区卫生服务站需转出的脑卒中患者51例,实际转出45例,转回39例,双向转诊成功率为76.47%,转诊符合率为97.96%。结论建立有效的脑卒中双向转诊机制,加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脑卒中的预防、早期发现、治疗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特点,提出了大医院与社区互换培养模式.在互换模式实施3个月的基础上,组建了全科-专科技术合作小组.这种新模式促进了双向转诊体系的构建,也为社区医生培养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特点,提出了大医院与社区互换培养模式.在互换模式实施3个月的基础上,组建了全科-专科技术合作小组.这种新模式促进了双向转诊体系的构建,也为社区医生培养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社区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需求不断增加,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愈发重要,但是目前基层人力资源短缺,为减轻医务人员负担,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入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助力健康服务。目的 探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在社区应用的效果及其在社区推广的可行性。方法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回访中心借助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制定话术模板,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外呼,在2019年4-10月进行签约居民预约体检通知、高血压患者随访管理、医院满意度调查等业务。结果 2019年4-10月平台总服务83 342人次,累计呼叫时长25 606 min。老年人健康体检人数增加1 629人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提高7.91%。连续6个月随访管理的319例签约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处于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由4月份的180例(56.33%)上升至10月份的188例(58.82%),增加了8例,血压正常比例升高了2.49个百分点;血压处于危值的高血压患者由4月份的79例(24.89%)下降至10月份的56例(17.65%),减少了23例,血压危值比例下降了7.24个百分点。医院满意度连续随访的291例中,对医院满意者由4月份的236例(81.09%)增加至10月份的249例(85.56%),增加13例,满意度提升了4.47个百分点。结论 智能语音外呼平台可以节省外呼人工成本,提高通话工作质量,提高家庭医生团队健康管理能力及高血压管理效果、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