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易诊而难治。本文总结了王玉玺教授应用如意黑白散加减辨证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是重要的免疫负调节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中医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PD-1/PD-L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等特点,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PD-1/PD-L1)入手,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艾灸组家兔予双后肢膝关节腔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RA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艾灸组于实验第8天予艾灸"肾俞""足三里",每穴5壮,双侧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实验第1、7、14、21、28天采用软皮尺测量家兔双侧膝关节周长;实验第28天,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ELISA法检测膝关节滑膜液可溶性型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sPD-1、sPD-L1)、白介素-2(IL-2)、白介素-17(IL-17)及血清sPD-1、sPD-L1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组织细胞膜型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mPD-1、mPD-L1)的表达。结果:实验第14、21、28天,模型组家兔双侧膝关节周长较对照组增加(P<0.01),艾灸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复康口服液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配体(PD-L1)表达及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而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 实验第1天开始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15、30、60 g/(kg·d)灌胃给药,模型组按照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给药14 d; 称取各组小鼠的瘤质量,计算抑瘤率; 荧光定量PCR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PD-1和PD-L1的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PD-1、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同时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因子IFN-γ和IL-12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金复康口服液中、高剂量组能够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抑瘤率分别是36.35%和28.59%; 金复康口服液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肿瘤组织 PD-1、PD-L1 mRNA含量,抑制PD-1、PD-L1蛋白表达; HE染色显示中、高剂量组肺组织形态完整,未见明显癌巢; 中剂量组明显增加血清中IFN-γ和IL-12的含量。结论:金复康口服液对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微环境中PD-1、PD-L1水平并增加血清中免疫因子IFN-γ和IL-1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如意黑白散联合火针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23、IFN-γ及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31例给予加味如意黑白散联合火针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参照色素积分标准评价患者皮损改善状况,检测IL-23、IFN-γ、Hcy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色素积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色素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IL-23、IFN-γ、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血、尿常规及肝肾功均未见异常。结论加味如意黑白散联合火针治疗白癜风效果更好,可能与有效调节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23、IFN-γ和Hcy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7.
《中成药》2019,(1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缓解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排斥组、雷公藤甲素组、anti-PD-L1组、雷公藤甲素+anti-PD-L1组,每组8只。记录大鼠存活时间、体质量,检测血清肌酐水平,肾组织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PD-L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及调节性T细胞比率。结果与急性排斥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体质量明显增加、血肌酐水平降低(P0.05),PD-L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CD_3~+T、CD_4~+T细胞比率、CD_4~+/CD_8~+明显降低(P0.05),CD_8~+T、CD_4~+CD_(25)~+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改善肾组织病理状态;anti-PD-L1组进一步加剧肾移植急性排斥作用。而雷公藤甲素+anti-PD-L1组则能显著逆转anti-PD-L1组对肾移植急性排斥作用(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上调PD-L1表达,增加调节性T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肾脏排异反应,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PD1/PD-L1可能在雷公藤甲素抗排斥反应信号通路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参地颗粒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按照1∶1比例分配入组,分别入组2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另选择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服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地颗粒,每次10 g,每日3次。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PD-L1、CD4+T、CD8+T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除对照组倦怠乏力外,两组患者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胃脘胀满、便溏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周、8周、12周治疗组24 h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第8周、12周治疗组24 h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D-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WSU-DLCL2、BJAB、SP53等3种NHL
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 μmol/L)黄芪多糖处理,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
力,筛选黄芪多糖最佳浓度、对黄芪多糖敏感的细胞。将WSU-DLCL2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BMS-1[程序性死亡分
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抑制剂]组、黄芪多糖+BMS-1组,检测各组细胞菌落形成、凋亡、迁移和侵袭情
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 PD-1/PD-L1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WSU-DLCL2 细胞和 CD8+ T 细胞共培养后,检测 CD8+ T 细胞百分
比、凋亡率和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后续实验选择200 μmol/L 黄芪多糖处理WSUDLCL2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组、BMS-1组和黄芪多糖+BMS-1组WSU-DLCL2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
袭细胞数,CD8+ T 细胞凋亡率,及 WSU-DLCL2细胞 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WSU-DLCL2细胞凋
亡率、CD8+ T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黄芪多糖组、BMS-1组比较,黄
芪多糖+BMS-1 组 WSU-DLCL2 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D8+ T 细胞凋亡率,及 WSU-DLCL2 细胞
PD-1、PD-L1 蛋白表达进一步下降(P<0.05),WSU-DLCL2 细胞凋亡率、CD8+ T 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 IFN-γ、
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黄芪多糖可抑制NHL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减少免疫逃逸,其
机制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NOD小鼠PD-1/PD-L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Model)、解毒通络生津方组(TCM)、解毒通络生津方加抗PD-L1单抗阻断组(TCM+α-PD-L1),每组8只。另选8只8周龄雌性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trl)。12周龄时开始中药干预,TCM组按照每天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灌胃,TCM+α-PD-L1组在每天给予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灌胃的基础上,腹腔注射抗PD-L1抗体,1周2次,每次100 μg,Ctrl组和Model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第9、12、16、20周龄时的日均饮水量,干预8周后,小鼠统一麻醉下摘取颌下腺。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颌下腺CD4+CD25+Foxp3+PD-1+Treg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小鼠周龄的增长,Ctrl组小鼠日均饮水量基本不变,Model组小鼠的日均饮水量有明显上升趋势,TCM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下降,TCM+α-PD-L1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上升;与Model组比较,TCM组炎症细胞浸润灶明显减少(P<0.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炎症细胞浸润增多(P<0.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CD4+CD25+Foxp3+PD-1+Treg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01)。结论 解毒通络生津方可能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促进SS模型小鼠Treg细胞活化,上调Foxp3的表达,增强Treg细胞抑制免疫炎症的作用,PD-1/PD-L1可能是解毒通络生津方治疗SS的一个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宫颈癌免疫治疗、监测进展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6月30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初治的4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D-1及TIM-3的表达情况。按照PD-1和TIM-3表达情况分为PD-1阳性组、PD-1阴性组、TIM-3阳性组、TIM-3阴性组,比较各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1~4年的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Pearson分析PD-1和TIM-3的相关性及各因素与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P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3%(33/45), TIM-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4%(29/45)。TIM-3阳性组和TIM-3阴性组比较、PD-1阳性组与PD-1阴性组比较,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rank检验,PD-1阴性组的中位无病...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方调控放射性肺炎大鼠T细胞Notch信号受体1(Notch1)及Notch信号配体1(Jagged1)表达规律的影响,探讨其对放射性肺炎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联合用药组,直线加速器对除正常组外的3组大鼠全胸单次照射,剂量为16 Gy。照射后第1天起各组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照射后4周,处死大鼠,取全肺称重计算肺系数,取大鼠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Notch1免疫组化染色,取全血标本进行免疫磁珠分选提取T细胞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otch1比率,用提取的T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Notch1,Jagged1 mRNA及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大鼠在放射后4周肺系数改变及Notch1,Jagged1表达的变化。结果:放射后4周,各组肺系数差异明显,正常组与联合用药组肺系数最为接近;与模型组比较,养阴清肺方联合泼尼松龙可明显降低Notch1 T细胞所占比例(P0.05),可明显降低Notch1,Jagged1mRNA表达(P0.05),明显下调Notch1,Jagged1相关蛋白表达(P0.05)。结论:养阴清肺方能明显下调放射性肺炎大鼠Notch1,Jagged1表达,可能是防治放射性肺炎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良姜素对氢醌诱导的白癜风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高良姜素对氢醌诱导白癜风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2.5%氢醌涂抹小鼠背部剃毛后的区域以诱导白癜风动物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的酪氨酸酶(TYR)、丙二醛(MDA)水平及胆碱酯酶(CHE)活性,分别采用HE染色法、多巴特殊染色法、Lillie染色法观察不同质量分数高良姜素对小鼠皮肤含黑色素毛囊数、基底层黑素细胞数和含黑素细胞表皮细胞数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皮肤中TYR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背部毛发颜色明显较对照组小鼠白,2.5%氢醌诱导后,模型小鼠含黑色素的毛囊数、基底层黑素细胞和含黑素颗粒表皮细胞数量明显较对照组低。经过高良姜素治疗后,小鼠背部毛发颜色由白变黑;与模型组相比,高良姜素治疗组的小鼠皮肤含黑色素毛囊数量明显上升(P<0.01);4.250 mg/kg 90%高良姜素组基底层黑素细胞数和含黑素颗粒表皮细胞数显著上升(P<0.05、0.01),皮肤TYR蛋白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0.425、4.250 mg/kg 90%高良姜素能够显著升高小鼠血清TYR水平,降低MDA水平及CHE活性(P<0.05、0.01);4.250、42.500 mg/kg 99%高良姜素显著提高基底层黑素细胞数(P<0.01);4.250 mg/kg99%高良姜素能够显著提高含黑素颗粒表皮细胞数(P<0.05),降低血清CHE活性(P<0.01)。99%高良姜素3个剂量均能够升高血清TYR水平(P<0.05、0.01),0.425、4.250 mg/kg 99%高良姜素降低血清MDA水平(P<0.01)。结论不同质量分数的高良姜素均能够改善氢醌诱导的小鼠白癜风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TYR活性,降低机体的MDA和CHE水平,但二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型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配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加羟基氯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解毒通络生津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损害评分、疾病活动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D-1、PD-L1、PD-L2、CD20的表达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SD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SSDDI评分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SSDA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SS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P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PCS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PD-1、PD-L1、PD-L2、CD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D-1、PD-L1、PD-L2、CD20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生津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型干燥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单核细胞PD-1及其配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治疗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25)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对照组(n=25)采用多西他赛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乏力、间质性肺炎、免疫性结肠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疹、骨髓抑制、免疫性肝炎、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究古方消瘰丸治疗淋巴瘤基于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信号通路上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从健康人、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刺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CFSE等技术,以PD-1/PD-L1信号通路为靶通路,通过是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与消瘰丸药物干预,观察消瘰丸对T细胞不同亚细胞的活性作用。[结果]淋巴瘤患者T淋巴瘤细胞在消瘰丸干预下,CD4~+T细胞PD-1(+)和CD69表达降低,而CD8~+T细胞PD-1(+)和CD69表达增加;PD-L1阻断剂和消瘰丸联合使用对淋巴瘤T细胞中的CD4~+细胞CD69抑制作用比PD-L1阻断剂组和消瘰丸组都明显;与PD-L1阻断剂组相比,消瘰丸组CD8~+T细胞活性增加更明显,而同时加入两者,与消瘰丸组相比,增加并不明显。[结论]消瘰丸对大量异常增殖的CD4~+T细胞可以抑制PD-1(+)的高表达,消瘰丸与PD-L1阻断剂二者对于CD4~+PD-1(+)和CD69表达有协同降低的作用;消瘰丸对于有细胞毒作用的CD8~+T细胞活性有增强作用,可以促进PD-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明萸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脾脏Treg细胞PD-1/PD-L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的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雄性SPF级BALB/c共40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萸连丸组、模型+美沙拉嗪组,除正常组外都给予DS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后,模型+萸连丸组给予0.5g/kg萸连丸溶液灌胃,模型+美沙拉嗪组给予0.3g/kg美沙拉嗪溶液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记录小鼠体重、粪便粘稠度、便血情况;分离结肠并测量其结肠长度和重量,计算肠重指数;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2、IL-17A的表达水平;分离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及其PD-1/PD-L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Raptor、TSC1、TSC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模型+萸连丸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结肠长度显著恢复(P<0.01)、结肠重量以及肠重指数明显减轻(P<0.05);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黏膜损伤恢复;IL-2、IL-17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脾脏中C...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胡椒碱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小鼠肝脏组织肝脏核受体类似物-1(LRH-1)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90 mg·kg~(-1)),胡椒碱低、中、高剂量组(20,40,60 mg·kg~(-1)),每组15只,灌胃给药4周。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含2%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肉眼观察各组结石形成情况;测量胆囊容积,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LRH-1,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ABCG8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LRH-1,SRBI,ABCG5,ABCG8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成石率明显升高(P 0. 05),胆囊容积明显升高(P 0. 05),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明显升高(P 0. 05),血清中HDL-C含量明显下降(P 0. 05),肝脏组织中LRH-1,SRBI,ABCG5,ABCG8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熊去氧胆酸组和胡椒碱中、高剂量组小鼠成石率明显降低(P 0. 05),胆囊容积均明显降低(P 0. 05),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明显降低(P 0. 05),血清中HDL-C含量明显升高(P 0. 05),肝脏组织中LRH-1,SRBI,ABCG5,ABCG8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 05)。结论:胡椒碱中、高剂量组可能通过抑制肝脏组织LRH-1/SRBI及LRH-1/ABCG5/ABCG8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脂质代谢异常,进而能够抑制高胆固醇饲料诱导的C57BL/6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且胡椒碱高剂量组优于胡椒碱中剂量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