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经期延长、淋漓不尽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患者1 086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剖宫产围术期情况、PCSD的发生情况3个部分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 1 056例有效问卷中,发生PCSD 52例,发生率为4.9%。剖宫产次数≥2次〔OR=7.885,95%CI(2.206,28.181)〕、胎膜早破〔OR=3.664,95%CI(1.709,7.853)〕、产程延长〔OR=5.200,95%CI(2.086,12.966)〕、择期手术〔OR=2.408,95%CI(1.230,4.718)〕、子宫后位〔OR=1.954,95%CI(1.018,3.751)〕、多胎(胎数≥2)妊娠〔OR=3.823,95%CI(1.715,8.522)〕、体质量增加≥20 kg〔OR=6.896,95%CI(3.084,15.424)〕、轻/中度贫血〔OR=3.460,95%CI(1.071,11.179);OR=8.057,95%CI(3.652,17.773)〕是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P<0.05)。144例2次剖宫产患者,手术间隔时间<2年的PCSD发生率为63.6%(14/22),高于2~5年(17.1%,6/35)、>5年(26.4%,23/87)PC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结论 具有多次剖宫产史、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年、胎膜早破病史、产程延长、择期手术、子宫后位、肥胖、贫血、多胎因素的剖宫产患者,术后患PCSD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背景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因素复杂,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至关重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筛查和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外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Scopus)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产后PTSD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同时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使用美国卫生保健和研究机构(AHRQ)评价标准评价横断面研究质量,使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队列研究质量,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阅读和数据、资料提取。采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6篇为横断面研究,6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均为中高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OR=10.73,95%CI(4.91,23.45)〕、妊娠期并发症〔OR=4.80,95%CI(1.91,12.03)〕、创伤性分娩体验〔OR=3.57,95%CI(2.20,5.80)〕、剖宫产〔OR=3.46,95%CI(2.82,4.24)〕、紧急剖宫产〔OR=3.05,95%CI(2.11,4.41)〕、器械分娩〔OR=2.47,95%CI(1.65,3.69)〕心理一致感水平低〔OR=2.27,95%CI(1.64,4.51)〕、硬膜外麻醉〔OR=1.55,95%CI(1.19,2.02)〕是产后PTSD的危险因素(P<0.05);分娩满意度〔OR=0.30,95%CI(0.21,0.44)〕、早期母婴皮肤接触〔OR=0.20,95%CI(0.16,0.25)〕、社会支持〔OR=0.13,95%CI(0.03,0.48)〕是产后PTSD的保护因素(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紧急剖宫产外,其他因素均提示分析结果可靠,且无发表偏倚。结论 产后PTSD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妊娠期并发症、创伤性分娩体验、剖宫产、器械分娩、心理一致感水平低、硬膜外麻醉更易引发产后PTS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胖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36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体质指数(BMI)将患者分为体质量过轻组(36例)、体质量正常组(160例)和超重及肥胖组(167例);另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287例)和死亡组(7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进行评价,记录入院时降钙素原(PCT)、乳酸水平,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检出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升高(χ2趋势=6.482、6.667,P<0.05)。死亡组年龄、PCT、乳酸、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高于生存组(t=4.710、3.030、5.548、5.687,χ2=41.100,P<0.05);死亡组BMI和糖尿病检出率低于生存组(t=2.962,χ2=6.16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30,OR=1.14,95%CI(1.05,1.22),P<0.01〕、BMI〔β=0.030,OR=1.03,95%CI(1.01,1.10),P=0.03〕、糖尿病〔β=-0.630,OR=0.53,95%CI(0.31,0.94),P=0.02〕、PCT〔β=0.095,OR=1.10,95%CI(1.08,1.16),P=0.02〕、乳酸〔β=0.095,OR=1.10,95%CI(1.08,1.16),P<0.01〕、APACHEⅡ评分〔β=0.122,OR=1.13,95%CI(1.10,1.18),P<0.01〕、脓毒性休克〔β=-0.186,OR=0.83,95%CI(0.61,1.14),P=0.02〕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肥胖可能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 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日益增加,其高发病率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带来巨大危害。目前研究提示慢性病的发生与高水平的尿酸值有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其他慢性病的高危因素。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选择完成血液检查的4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9 022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结果 9 022例研究对象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 117例,其中男628例,女489例,总体患病率为12.38%,男性患病率为14.65%(628/4 287),女性患病率为10.33% (489/4 73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621(1.399,1.877)〕、高脂血症〔OR(95%CI)=1.465(1.245,1.724)〕、消化系统疾病〔OR(95%CI)=0.801(0.687,0.934)〕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心脏病及脑卒中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555(1.273,1.899)〕、高脂血症〔OR(95%CI)=1.510(1.203,1.895)〕、糖尿病〔OR(95%CI)=0.649(0.474,0.890)〕及消化系统疾病〔OR(95%CI)=0.772(0.623,0.957)〕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696(1.363,2.111)〕及高脂血症〔OR(95%CI)=1.452(1.146,1.839)〕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关联性。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女性。需要针对高尿酸血症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近年来随着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和积极干预,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发病率逐渐下降,然而临床中糖代谢正常的孕妇分娩巨大胎儿的比例逐年升高。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NDFMS)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且排除妊娠合并糖尿病的186例产妇为NDFMS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正常体质量新生儿的197例正常产妇为正常组。分娩后5 d内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采集两组产妇及配偶的一般资料、妊娠期饮食和运动相关数据,NDFMS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6月总分娩量为9 942例,其中巨大胎儿785例,包括糖尿病性巨大胎儿114例,NDFMS 67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分娩胎儿数1 167例,非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分娩胎儿数8 775例,糖尿病性巨大胎儿发生率为9.77%(114/1 167),NDFMS发生率为7.65%(671/8 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7,P=0.012)。NDFMS组初产妇比例、产妇身高、妊娠期增重、配偶身高、产妇妊娠期日均主食量、日均摄糖量、日均水果摄入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次〔OR=0.556,95%CI(0.363,0.882)〕、产妇身高〔OR=1.126,95%CI(1.074,1.181)〕、妊娠期增重〔OR=1.030,95%CI(1.004,1.056)〕、日均水果摄入量〔OR=0.998,95%CI(0.997,0.999)〕是NDFM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NDFMS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初产、产妇身高、妊娠期增重过多是NDFMS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膳食基础上适当增加水果摄入可能是NDFM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珍 《西部医学》2007,19(5):862-863,86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其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应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龙梅  巩晓芸  万晓慧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89-3095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5月。采用RevMan 5.1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共计患者数2 5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2(1.30,1.56),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7(1.30,1.66),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36(1.18,1.56),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9(1.29,1.50),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41(1.29,1.55),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16,1.54),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输卵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20,1.50),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2(0.15,0.68),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23(0.08,0.68),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术后再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0.38(0.25,0.59),P<0.01〕。仅有3篇文献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且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总有效率及输卵管再通率,降低其术后再粘连率和非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异位妊娠率,不良反应较少,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1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ROP,将其分为ROP组(34例)和非ROP组(145例)。记录早产儿临床资料、临床治疗情况及其母亲围生期情况。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650,95%CI(0.460,0.918)〕、输血量〔OR=1.036,95%CI(1.009,1.063)〕、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OR=4.951,95%CI(1.493,16.413)〕是RO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产、输血、母亲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发生ROP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将剖宫产应用于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43例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组,另选取43例同期在我院行首次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以分娩结局、术中出血原因为标准对两组剖宫产效果予以评析。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多(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产妇术中宫缩乏力、胎盘植入及胎盘粘连等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故临床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婴并发症,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1 5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分娩总数3 215例,剖宫产率为47.1%,非医学指征(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率14.99%,其中产妇提出剖宫产要求358例(11.14%)、其家庭成员要求实行剖宫产124例(3.86%).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分别显著高于产妇因素(8.96%)、头盆因素(5.19%)及官内因素(4.82%)(P<0.01),与胎儿因素(13.19%)刮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率(53.64%)显著高于经产妇(19.90%)(P<0.01),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也显著高于经产妇(9.87%)(P<0.01),初产妇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P<0.01),经产妇医学指征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9.87%,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3%,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40%,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应严格剖宫产指征.开展有效的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等,增加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创造选择阴道分娩的良好社会环境,严格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刮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小琴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16-101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是否确需"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2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并与非瘢痕子宫、顺产的产妇30例进行分娩过程中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1例瘢痕子宫产妇中19例(90.48%)阴道试产分娩成功,与非瘢痕子宫的产妇比较,分娩过程中出血量〔(121.30±10.02)vs(122.05±10.14)ml〕、产程〔(8.71±1.21)vs(9.44±1.05)h〕、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发生率(78.9%vs 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2例产妇因瘢痕子宫外的原因行剖宫产术。结论有剖宫产或子宫手术史的产妇再次妊娠后剖宫产并非唯一的分娩方式,应遵循减少干预、回归自然的原则,在严密监测、严格掌握指征的前提下,阴式分娩同样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首选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时序放化疗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相关文献,进一步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文献主要信息,包括试验分组、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临床分期及结局指标。比较同步放化疗(同步组)和序贯放化疗(序贯组)治疗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和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 1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步组和序贯组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7,95%CI(0.96,2.26),P>0.05〕。同步组2年总生存率〔OR=2.04,95%CI(1.26,3.30),P<0.05〕、3年总生存率〔OR=2.04,95%CI(1.50,2.78),P<0.05〕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0,95%CI(0.73,2.33),P>0.05〕。同步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OR=2.68,95%CI(1.76,4.07),P<0.001〕、2年无进展生存率〔OR=2.66,95%CI(1.19,5.95),P=0.02〕、3年无进展生存率〔OR=1.70,95%CI(1.18,2.45),P=0.004〕及总有效率〔OR=2.49,95%CI(1.25,4.97),P=0.01〕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腹泻发生率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4,95%CI(1.88,4.60),P<0.001〕。两组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神经毒性、腹痛和皮肤黏膜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重度腹泻发生率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9,95%CI(1.31,4.38),P=0.005〕。两组重度恶心呕吐、重度白细胞计数下降和重度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提高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但腹泻的发生风险增加,不同时序放化疗方式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3.
影响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梅 《中原医刊》2007,34(21):52-53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早产妇4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孕周、产妇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方式、麻醉方式、是否使用镇静剂及糖皮质激素与早产儿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孕周越长,早产儿预后越好(P〈0.01);剖宫产比阴道分娩早产儿预后好(P〈0.05);麻醉方式对早产儿预后影响不大(P〉0.05);未使用镇静剂比使用镇静课目产妇早产儿预后好(P〈0.01),分娩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未用糖皮质激素产妇早产儿预后好(P〈0.05)。结论 为改善早产儿预后,对先兆早产孕妇的临床处理应尽量延长孕周,积极治疗产妇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前应用糖皮质激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避免在产程中应用镇静剂。  相似文献   

14.
樊刚  王忠  王丽  段军仓  黄磊  李小雷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120-3128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NEJM,中国知网(CNKI)、CBM中关于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2001年1月-2015年7月,并根据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1.0统计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预防性PCI组和单纯罪犯血管PCI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PCI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文献9篇,总样本量为1 650例,均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防性PCI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46(0.32,0.67),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7(0.28,0.78),P<0.05〕、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6(0.25,0.85),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5(0.23,0.88),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9(0.30,0.78),P<0.05〕中预防性PCI患者的MACE发生率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预防性PCI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52(0.35,0.77),P<0.05〕。(3)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67(0.30,1.5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0.54(0.25,1.15),P>0.05〕、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1.14(0.18,7.11),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85(0.12,6.00),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69(0.27,1.72),P>0.05〕中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预防性PCI组患者的再次PCI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7(0.28,0.50),P<0.05〕。(5)两组患者的行CABG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31(0.64,2.67),P>0.05〕。结论 与单纯罪犯血管PCI相比,预防性PCI可以减少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的MACE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PCI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产科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孕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传统产房分娩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和产科专科护理的孕产妇10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90例,剖宫产率为10.0%,对照组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75例,剖宫率为25.0%,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自然分娩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陈露  路云  曹乾  常峰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28-432
目的 了解我国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的数据,选取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居民,剔除无效数据后,共有9 988人纳入本研究。以是否接受过预防保健服务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城乡、婚姻状况、民族、受教育水平、年人均收入、医疗保险、自评健康情况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卒中疾病史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国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 988中有421人接受了预防保健服务,接受预防保健服务率为4.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受教育水平、医疗保险、年人均收入水平、高血压及糖尿病疾病史的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252,95%CI(1.023,1.531)〕、年龄〔OR=1.386,95%CI(1.013,1.897)〕、受教育水平〔OR=1.702,95%CI(1.258,2.303);OR=1.696,95%CI(1.283,2.242)〕、医疗保险〔OR=1.572,95%CI(1.105,2.236)〕、收入水平〔OR=1.696,95%CI(1.338,2.149);OR=1.391,95%CI(1.090,1.774)〕及糖尿病病史〔OR=2.137,95%CI(1.235,3.697)〕对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居民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不足,而且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受到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医疗保险、收入及糖尿病病史诸多因素的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居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甲状腺结节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5 8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4 643例,维吾尔族996例,哈萨克族231例。对体检者进行人体指标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和甲状腺超声检测。结果 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体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民族体检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28.0%(1 299/4 643)、30.9%(308/996)、39.8%(9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09,P<0.001)。3个民族体检者MS检出率分别为16.3%(756/4 643)、23.5%(234/996)、22.9%(53/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96,P<0.001)。汉族体检者中,MS、FPG、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14.830、19.625、59.757,P<0.05),且随MS相关组分的增加,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7.195,P<0.05);维吾尔族体检者中,MS、BMI、FPG、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8.136、14.416、7.707、14.218,P<0.05),且随MS相关组分的增加,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χ2趋势=15.480,P<0.05);哈萨克族体检者中,血压与甲状腺结节具有关联性(χ2=10.745,P<0.05),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与MS组分无趋势性关系(P=0.6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3.061,95%CI(2.622,3.573)〕、年龄〔OR=1.046,95%CI(1.040,1.052)〕、血压〔OR=1.217,95%CI(1.036,1.431)〕是汉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性别〔OR=2.861,95%CI(2.020,4.053)〕、年龄〔OR=1.077,95%CI(1.061,1.093)〕、BMI〔OR=1.550,95%CI(1.064,2.357)〕是维吾尔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性别〔OR=4.401,95%CI(2.068,9.366)〕、年龄〔OR=1.067,95%CI(1.037,1.098)〕、血压〔OR=2.104,95%CI(1.081,4.091)〕是哈萨克族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结节与MS及其组分密切相关,不同民族间甲状腺结节患病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民族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吉西他滨(GEM)和丝裂霉素(MMC)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化疗药物,目前对于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差异尚无定论。目的 评估两种药物治疗TURBT后NMI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10-01)中关于GEM和MMC治疗TURBT后的NMIB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类型、证据等级、年龄、样本量、肿瘤生长情况、肿瘤WHO分级、TNM分期、药物灌注剂量、肿瘤复发情况(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或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灌注后的不良事件(AE)〔膀胱刺激征、血尿、肝肾功能损害,其他并发症(皮疹、恶心呕吐、耻骨上疼痛等)〕等资料,检索年限为数据库建立到2020-10-01。根据TURBT后用药情况分为GEM组、MMC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2年肿瘤复发率及灌注化疗后AE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累计纳入7篇RCT,共484例患者,经Jadad量表评估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95%CI(0.29,2.56),P=0.17〕;GEM组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OR=0.37,95%CI(0.23,0.59),P=0.01〕、灌注化疗后总AE发生率〔OR=0.28,95%CI(0.18,0.43),P=0.01〕、膀胱刺激征发生率〔OR=0.30,95%CI(0.17,0.54),P=0.04〕、其他并发症(皮疹、恶心呕吐、耻骨上疼痛等)发生率〔OR=0.46,95%CI(0.24,0.88),P=0.01〕低于MMC组,两组患者术后血尿发生率〔OR=0.52,95%CI(0.21,1.26),P=0.22〕和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OR=0.51,95%CI(0.29,0.85),P=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EM拥有更低的术后肿瘤复发率和毒副作用发生率,是安全且有效的抗肿瘤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SD)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估不良预后的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8年6月-2013年5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五官科住院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SD患者168例,收集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及SD发病、治疗情况。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50岁、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15 d、平均听力损失≥60 dB、听力曲线类型、伴眩晕、发病至开始HBO治疗时间≥15 d和HBO治疗<2个疗程与HBO辅助治疗SD预后有关联(r=-0.247、-0.166、-0.170、-0.441、-0.171、-0.195、-0.234、-0.2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OR=5.787,95%CI(1.456,23.001),P=0.013〕、平均听力损失≥60 dB〔OR=26.308,95%CI(7.262,95.302),P<0.001〕、听力曲线类型〔OR=21.067,95%CI(5.036,88.131),P<0.001〕、伴眩晕〔OR=7.212,95%CI(1.701,30.573),P=0.007〕、发病至开始HBO治疗时间≥15 d〔OR=52.359,95%CI(11.152,245.831),P<0.001〕、HBO治疗<2个疗程〔OR=4.685,95%CI(1.364,16.095),P=0.014〕进入回归方程。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0.86,特异度为0.9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平均听力损失≥60 dB、听力曲线呈下降/全聋型、SD伴眩晕、HBO开始治疗时间≥15 d、HBO治疗<2个疗程是影响HBO辅助治疗SD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评分对预测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目前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VD)方案的有效性,并对骨代谢评价指标进行随访。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早产儿60例,记录性别、胎龄(GA)、出生体质量(BM)、头围、身长,检测血清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3〔25(OH)D3〕、钙、磷水平。于生后能耐受经口喂养时〔平均(6.4±2.3)d〕添加VD 800 U/d,于28 d随访复测以上指标,并与出生时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3水平为(17.0±7.0)μg/L,血清OC水平为(81.6±31.6)μg/L;VD缺乏(VDD)43例(71.7%),母孕期补VD不足是早产儿VDD的危险因素〔OR=6.83,95%CI(1.66,27.99)〕。37例早产儿经过规律添加VD,生后28 d与刚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及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磷、25(OH)D3、O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早产儿生后28 d,VDD 28例(75.7%),低磷血症(血清磷<1.8 mmol/L)是VDD的危险因素〔OR=7.33,95%CI(1.40,38.34)〕。结论 通过800 U/d补充VD方案不能及时改善早产儿骨代谢状况,VD仍处于缺乏状态。监测血清25(OH)D3、OC和磷水平可很好地反映早产儿骨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