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孕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1(Ang-1)及胎囊组织中CD1a和CD56表达变化。方法: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药物流产终止妊娠85例,分为异常出血组(子宫出血14d)和对照组(子宫出血14d);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浆Ang-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囊组织中CD1a和CD56水平;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Ang-1、CD1a和CD56表达与终止妊娠后异常子宫出血关系。结果:异常出血组Ang-1(365.38±32.15 ng/L)、CD1a(25.38±5.21)%和CD56(15.81±3.39)%表达均高于对照组(258.67±28.91 ng/L、8.65%±2.13%、5.68%±1.58%)(P0.05);高Ang-1、高CD1a和高CD56表达水平是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后异常子宫出血者体内Ang-1、CD1a和CD56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且3项高表达均是异常子宫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变化,探讨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机理。方法:取药物流产(简称药流)后和吸宫术后子宫出血〉14天妇女各20例以及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14天20例妇女的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子宫内膜MMP-9和TIMP-1的表达,对3组子宫内膜MMP-9和TIMP-1表达进行组织学积分测定。结果:药流非出血组、药流出血组和吸宫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的表达依次下降(P〈0.05),TIMP-1表达3组间无差异,3组子宫内膜中MMP-9/TIMP-1组织学积分比值分别为1.47、1.00、1.14。MMP-9/TIMP-1比值药流出血组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药流出血组和吸宫出血组之间子宫内膜MMP-9/TIMP-1比值无差异。结论:子宫内膜MMP-9的下降和MMP-9/TIMP-1比值降低与人工流产术后的子宫出血有关,并非是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所特有的内膜局部因子改变。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静波  翁静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61-263,26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流产后子宫出血与蜕膜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其抑制物-1及子宫内膜自然杀伤(uNK)细胞等多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两种方法,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药流完全组各20例。收集3组蜕膜组织进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L、MMP-3、TIMP-1、CD56的表达,图象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药流不全出血区FasL的表达显著减弱(P﹤0.01);MMP-3的表达强度显著增强(P﹤0.01);而TIMP-1的表达强度显著减弱(P﹤0.01);药流不全出血区uNK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P﹤0.01)。[结论]药流不完全出血区的蜕膜细胞FasL表达减弱,未凋亡的蜕膜组织残留于子宫内,导致流产不全,引发出血;MMP-9增多,TIMP-1减少,且两者比例失调,导致细胞外基质退化,血管脆性增加,产生出血;另外uNK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导致异常血管生成,孕囊与蜕膜剥离不全,从而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4.
靳文  李志樑  傅强 《现代医院》2013,13(8):28-30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树突状细胞表面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DC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使其分化为DC。DC分别与不同浓度OX—LDL(分别为10μg/ml、50μg/m1)共同孵育48h后,镜下观察DC形态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型(CDlot、CD83)和CD36的表达,以及用ELISA法检测细胞土清液中IL-10、IL—1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50μg/ml组DCs表型CD1α、CD83以及CD36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OX—LDL50μg/ml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IL—12含量明显分别明显升高和降低(P〈0.01)。结论DCs表面CD36的表达与OX—LDL诱导的DCs成熟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CD36可能在DCs分化成熟以及抗原递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9,MMP抑制物(TIMP)-1及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终止妊娠、停经≤8周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人工流产方法并相应处理后,根据情况将其分为负压吸宫组、药物流产不全组、药物流产完全组各20例。收集3组蜕膜组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MMP-9、TIMP-1、CD56的表达,图象分析仪半定量分析。结果:较负压吸宫组药物流产不全组出血区的MMP-3、MMP-9表达显著增强(P<0.01);TIMP-1的表达,显著减弱(P<0.01);uNK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P<0.01)。结论:药物流产不全者子宫内膜出血区的蜕膜细胞MMP-3、MMP-9增多,TIMP-1减少,两者比例失调导致细胞外基质退化,血管脆性增加,发生出血;另外uNK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导致异常血管生成,孕囊与蜕膜剥离不全而引发出血。  相似文献   

6.
于珍 《中国优生优育》2012,(5):351-353,36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I(Ang—Ⅰ)和Ang-Ⅱ在药物流产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2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官腔刮出物行病理学检查,另外选取20例药物流产后无异常出血者的宫腔排出物及20例早孕人工流产者的官腔刮出物做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ng—Ⅰ、Ang-Ⅱ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Ang-Ⅰ、Ang-Ⅱ蛋白在药物流产后的子宫内膜组织的腺上皮及内膜基质细胞和血管壁中均有表达,以在腺体表达为主;异常出血组VEGF、Ang—Ⅰ和Ang-Ⅱ的表达强度较药物流产无异常出血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早孕手术流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流产后绒毛和蜕膜的残留可能是导致患者出血时间延长和出血量多的主要原因;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中Ang的表达增强,可能引起血管生成的异常,从而使绒毛和蜕膜不容易脱落或子宫内膜的修复受影响,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清颗粒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的影响,为临床防治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简称药流后出血)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将12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宫清药流组、茜芷药流组、单纯药流组及负压吸宫组,各30例,收集各组绒毛及蜕膜组织,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AR)、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激酶C(PKC)蛋白表达。结果:宫清药流组绒毛、蜕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出现典型凋亡改变,AR、[Ca2+]i升高,PKC蛋白表达降低,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宫清颗粒能影响细胞内Ca2+及PKC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诱导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促进绒毛与蜕膜组织完全排出,进而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流产后子宫出血与蜕膜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1(TIMP-1)表达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要求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两种方法之一,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药流完全组各20例。收集3组蜕膜组织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MMP-9、TIMP-1的表达,图象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MMP-3、MMP-9和TIMP-1主要分布于子宫蜕膜上皮细胞、腺上皮及基质细胞的细胞浆内。药流不全出血区MMP-3、MMP-9的表达强度显著增强(P0.01);TIMP-1的表达强度显著减弱(P0.01)。结论:米非司酮作用于蜕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使其表达MMP-3、MMP-9增多,TIMP-1减少,且两者比例失调,导致细胞外基质退化,血管脆性增加,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病毒学抑制的HIV - 1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免疫衰老状态,探索主成分分析法能否用于评价HIV - 1患者的免疫衰老。方法 选择抗逆转录疗法治疗半年以上成年病毒学抑制HIV - 1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分为CD4无缺陷组(≥500个/μl)和缺陷组(<500个/μl),每组65人,另选择22名未暴露且HIV - 1抗体检测阴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T淋巴细胞(CD45RA+CD27+)、活化CD4+T淋巴细胞(HLA - DR+CD38+)和复制性衰老CD4+T淋巴细胞(CD57+CD28-)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三种细胞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缺陷组(27.64%)和无缺陷组(32.04%)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51.27%)有明显下降(F = 24.35,P<0.001),活化CD4+T淋巴细胞(14.26%,13.03%)较对照组(2.35%)有明显上升(F = 19.75,P<0.001);缺陷组(12.64%)的复制性衰老CD4+T淋巴细胞较无缺陷组(7.36%)和对照组(3.58%)有明显升高(F = 6.68,P = 0.002),而无缺陷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主成分分析能区分出三组对象CD4+T淋巴细胞免疫衰老的差异程度:缺陷组>无缺陷组>对照组(F = 20.787,P<0.001)。结论 病毒学抑制良好的HIV - 1感染者即使CD4+T细胞数量正常也表现为免疫衰老,CD4+T细胞数量异常的人免疫衰老状态更严重,可运用主成分分析对病毒学抑制的HIV - 1感染者免疫衰老相关细胞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8+CD28-、CD4+CD2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8+CD28-、CD88+CD28-、及CD4+CD25+.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8+CD28-、CD88+CD28-、CD4+CD25+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后三者趋于正常(P>0.05);而无效组与正常时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8+CD28-、CD88+CD28-、及、CD4+CD25+表达异常,不同治疗效果表达不同,恶性淋巴瘤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有效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王志宏  杜金凯  周自秀  冯佩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57-3258,3265
目的观察B超监测和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降低人流不全发生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预防人流不全的方法。方法要求终止妊娠早孕妇女807例,按人工流产术是否与B超监测结合随机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按术后是否口服米非司酮,随机分成两个亚组,比较各组人流不全发生情况及术后阴道出血天数变化。结果在人流不全方面,B超监测结合口服米非司酮组人流不全发生率为0%,阴道出血(6.7±2.8)d,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月经恢复时间差异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实时监测人工流产术,同时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预防人流不全的发生,人流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减少术后阴道出血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不同服用方法对皮下埋植避孕术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行皮下埋植避孕术妇女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一日组在埋植日和每月月经来潮当日服米非司酮50mg,共服6次;两日组在埋植日和每月月经来潮当日、次日各服米非司酮25mg,共服6次。结果: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出血天数和滴血天数较对照组减少(P<0.01),经期延长和长期不规则出血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一日组和两日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停药后组出血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滴血天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一日组和两日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皮下埋植术后单次服用米非司酮可以改善术后子宫异常出血。  相似文献   

13.
雌二醇、孕酮水平与药物流产结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生殖激素雌二醇(estrad iol,E2),孕酮(progesterone,P)与药物流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停经49 d以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76例,其中完全流产43例,不全流产33例,于孕囊排出后7 d,14 d,21 d随诊时抽肘静脉血,以磁性颗粒酶联免疫法测定E2,P水平,并对出血超过2周的病例进行刮宫送病理检查。结果:药流后7 d时完全流产组与不全流产组E2水平迅速下降到卵泡期水平,两组无差异,而不全流产组P水平明显高于完全流产组(P<0.005)。药流后14 d与21 d时,不全流产组E2水平明显低于完全流产组(P<0.05),而两组P水平则无明显差异。完全流产组药流后14 d较7 d时E2明显上升(P<0.05),不全流产组14 d较7 d时E2无明显升高。完全流产组7 d时P处于卵泡期水平,不全流产组P则高于卵泡期水平。刮宫发现不全流产中全部有蜕膜和/或绒毛残留。完全流产中有6例发展为排卵期出血,2例发展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结论:药流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不全流产,米非司酮药流致雌激素水平低下,可能是药流后出血的原因之一,药流后7 d时孕激素高于卵泡期水平,可能是预测不全流产的指标,但药流后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3~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妊娠13~1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无药物流产禁忌证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周将患者分为三组给药,观察自然流产、阴道流血及采取清宫术的情况。结果:妊娠物自然排出76例(95.0%),其中完全流产65例(8113%),不完全流产11例(13-8%),失败4例(5.O%),清宫术15例(18.8%),完全流产者阴道流血量(80.5±20.5)ml,不完全流产者阴道流血量(130.5±20.5)ml。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3~16周妊娠,成功率高,阴道出血少,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及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12月安徽省宣城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疤痕子宫早孕妇女17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9例,A组采用口服药物(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B组采用口服药物(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C组直接吸宫,观察A、B两组阴道流血量及时间长短,观察B、C两组宫口扩张情况、术中腹痛、人流综合症、出血量。结果:B组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A组,流血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在宫口扩张效果、术中腹痛、人流综合症发生率和出血量明显优于C组。  相似文献   

16.
龙血竭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用于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符合药物流产指征的16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服用龙血竭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比较两组药物流产效果和出血量及出血时间;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放射免疫法测定服药后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完全流产后出血量及平均出血时间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③血中NO浓度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T-1浓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流产时加服龙血竭胶囊可明显减少流产后出血量及时间。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使血中的NO含量进一步降低,从而减弱NO舒张血管作用,增大子宫局部血流阻力,加速绒毛细胞的变性、坏死;减弱NO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达到止血效果;增加血中ET-1的浓度,加强子宫血管的收缩,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