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重点。但对于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自体骨髓移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抽提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体外扩增和表型鉴定。 方法:取成年大耳白兔10只,对照组2只不给任何药物;模型组8只每周2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8 mg/kg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经过大量激素作用后,MR灌注成像及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组造模成功。模型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h内仅有少量细胞贴壁,12 d左右细胞铺满瓶底的85%-90%,传代培养生长良好;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S型,第4-7天处于高速增殖期,与对照组生长曲线相近;经流式细胞术鉴定,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呈阴性,CD29,CD44 表达呈阳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可用于干细胞标记及进一步自体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单独使用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易造成股骨头凹陷和内部显微结构的崩溃,因而需要自体骨等材料进行填充支撑,而骨髓干细胞移植能使股骨头塌陷的发生率降低。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四科住院的33例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髓腔内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 结果与结论: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髓腔内治疗股骨头坏死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增加,疼痛消失,能从事各种劳动;X射线片或CT检查显示股骨头正常30髋,占79%;疼痛明显减轻,行走基本正常或者轻微跛行15髋,占40%;行走间距延长35髋,占92%;髋关节功能障碍明显好转24髋,占63%。提示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局部血供,促进坏死骨质吸收和骨质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作者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目的:探索透明质酸水凝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心肌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用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皿中进行体外三维培养。结扎雌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行超声检测,将符合条件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1)PBS组(n=12);(2)透明质酸组(n=12);(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15);(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组(n=15)。造模1周后将模型鼠行二次开胸,按照分组将PBS、透明质酸水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梗死边缘区及梗死区。移植后1 d、1周、2周,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区域及周边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胸腺素β4以及c-Kit的蛋白表达水平,移植后2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在移植后1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在移植后2周时,...  相似文献   

4.
张起  李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5):7325-7330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肺实质细胞并参与肺部损伤的修复,为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将2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2只):采用熏烟+脂多糖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1天经尾静脉输注1 mL CM-Dil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4只):在第1天和第14天经气管注入生理盐水300 μL,经尾静脉输注1 mL CM-Dil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组(4只):采用熏烟+脂多糖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1天经尾静脉输注1 mL PBS。④健康对照组(4只):在第1天和第14天经气管注入生理盐水300 μL,经尾静脉输注1 mL PBS。在各组大鼠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的第1,7,15,30天,进行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肺气肿和气道病变较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组轻,但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严重。②移植后第1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随着时间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不断降低。③移植后第1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水平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肿瘤坏死因子α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不断降低,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不断升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先升高再降低,其中第7天水平最高。④CM-Dil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提示,部分 CM-Dil阳性细胞同时CC16表达阳性。结果显示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的肺部病理损伤,通过分化为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参与免疫调节对气道进行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增殖能力强,其移植对腱-骨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目的:进一步验证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肌腱结合处愈合的影响。 方法:采用贴壁分离筛选法获取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各15只。建立大鼠骨-肌腱损伤模型,实验组在骨-肌腱结合面注入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只注入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4,6周显微镜观察在腱骨界面有干细胞存在并有较多血管组织再生,并且有部分纤维软骨增生。在移植后4,6周实验组最大拔出载荷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人胎盘来源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的早期愈合,提高其生物力学强度。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视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加速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前期研究发现,低频电磁场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低频电磁场是否可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还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脊髓压迫法制备64只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造模成功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脊髓损伤原部位注射大鼠全贴壁法分离培养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电磁场组注射a-MEM培养液。造模术后24 h,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予60 min/d的低频电磁场刺激(频率50 Hz、强度5 mT)。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21天,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BB评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其他各组比较,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细胞后,大鼠BrdU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域生长并与脊髓组织融合,存活细胞数量较其他组多;空洞面积小;损伤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更少,而基质金属蛋白2表达更多;脊髓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最快(P < 0.05)。提示低频电磁场促进了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低频电磁场有利于损伤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上调基质金属蛋白2的表达并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干细胞治疗股骨头早期骨坏死已经成为一种可选的方法,但干细胞质量影响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定向诱导分化能力。 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只,观察组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分离培养两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选择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定向诱导分化。成骨诱导7,14 d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成脂诱导21 d行油红O染色。 结果与结论:培养第1,3,5天观察组细胞吸光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第7天时观察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观察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钙结节和脂滴数量较少。以上结果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均减弱。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单纯的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域神经组织的水肿、缺血、缺氧等引起继发性损伤造成的。 目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同时应用吡拉西坦,观察两者对大鼠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 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参照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单纯损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吡拉西坦组。于伤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第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通过SRY-PCR检测雄性大鼠Y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SRY,从而得知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活。8周后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轴突的再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联合治疗组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恢复快(P < 0.05)。单纯损伤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病理切片单纯损伤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联合治疗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有SRY基因表达,单纯损伤组未检测到SRY基因。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联合治疗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单纯损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透射电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正中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吡拉西坦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细胞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疗效。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培养、纯化、扩增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荧光染料标记后备用。大鼠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建模后1周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干细胞移植组和肺动脉高压组大鼠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1周后干细胞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肺动脉高压组注射等量不含干细胞的培养液,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周,与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相比干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右心室与体质量之比明显改善(P < 0.05);肺血管重构程度减轻(P < 0.05)。荧光显微镜下发现干细胞组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能存活至少2周,部分干细胞能转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说明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改善野百合碱造成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和右心室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端粒酶反转录酶是调控增殖及定向分化的首选生长因子之一,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糖尿病的效果。 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反转录病毒PLXSN 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染前后用RT-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表达。60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余45只按45 mg/kg的剂量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2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2 mL、生理盐水0.2 mL。 结果与结论:转染48 h后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人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的表达,且重点集中于胞核内。移植后14 d,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与糖尿病组相比,各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相比,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 > 0.05)。结果提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糖尿病。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els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simulate an ideal animal model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especially collapse models. OBJECTIVE: To establish femoral head necrosis model of double-foot large bird emu so as to simulate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human.   METHODS: A total of 30 adult emus were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and received radiofrequency heating alternately to simulate femoral head necrosis models. After 3 cycles of freezing, local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and method of radiofrequency heating was alternated for closed loop liquid nitrogen freezing injury and radiofrequency heating injury. At 6, 12 and 16 weeks after model establishment, gross observation, X-ray, histology examination and MRI were conducted. Effects of model induction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fter liquid nitrogen cold-hot alternating method, emu at 12-18 weeks gradually suffered from femoral head necrosis signs and imaging findings. X-ray film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MRI examination showed the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human femoral head necrosis, and the model had good repeatabilit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liquid nitrogen cold-hot alternating method h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model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with a good collapse rate, and can be used for mechanism research and treatment evaluation of osteonecrosis.   相似文献   

12.
吴严  李海波  苟永胜 《医学信息》2019,(7):115-116,119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对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进而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1个月,平均(16.73±2.21)个月。有10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复位质量、手术间隔时间、囊内是否减压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内是否减压、复位质量是影响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囊内是否减压、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其中预后影响最大的是骨折复位质量,患者股骨颈骨折后需尽快实施高质量复位操作,并让囊内充分减压,以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治疗骨缺损的传统治疗模式。由于骨组织是可再生组织,医学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组织工程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工程修复手段,探索再生医学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医用前景。 方法:从组织工程医学关注的几个前沿领域,包括 “干细胞、组织构建与生物力学、骨科生物材料、人工假体置换、植骨移植”等出发,检索与这些组织工程技术手段修复股骨头坏死相关研究的文献,时间限定为2000-01/2011-12,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对3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着再生医学的进步,组织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包括: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炎症因子与股骨头坏死分析、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各种高分子生物骨支架材料修复股骨头坏死、人工骨植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等。但目前组织工程在股骨头坏死治疗过程中仍处在动物实验和经验性治疗水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干细胞;生物材料;髋关节置换;植骨;生物力学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34  相似文献   

14.
背景:拟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目前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假体设计是否达到成熟、是否能引起股骨头坏死。 目的:观察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头表面置换后的组织形态变化。 方法:60只健康大白兔行左股骨头表面置换,右侧为正常对照侧。分3,6,9,12周共4次分批处死取股骨头标本行大体、光镜、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股骨头表面置换后,股骨头骨质仅在与骨水泥接触界面(骨-水泥界面)有小范围的骨细胞坏死和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以及骨吸收;与金属假体接触的界面(骨-假体界面)亦有轻度小范围骨细胞坏死和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但无骨吸收表现;在远离骨水泥和假体的股骨头中心部位既无骨坏死表现,亦无骨吸收表现,组织表现与正常未手术骨质相同。结果可见股骨头表面置换不会引起正常股骨头的坏死,股骨头坏死与术式及假体本身无因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表面置换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骨细胞凋亡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是股骨头坏死发生与演变的细胞学基础。 目的:总结细胞凋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CNKI数据库1990-10/2011-10文献,检索词分别为“steroid,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cell apoptosis”和“糖皮质激素,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选择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细胞凋亡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文章从细胞凋亡的定义与检测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细胞凋亡的组织形态学观察变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等几方面进行了叙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相关的凋亡基因主要有:Fas及FasL Fas蛋白、Bcl-2家族、p53基因、一氧化氮、Caspase、核因子κβ。激素是一种细胞凋亡诱导剂,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Fas;Bcl-2;P53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3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MEG3(lncRNA-MEG3)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组织(30例)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股骨头及其旁组织(30对)中LncRNA-MEG3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 激素性坏死的股骨头骨组织中lncRNA-MEG3的含量最高,其次为其旁组织,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组织中含量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60岁或≥60岁)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头坏死组,服用不同种类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的患者间lncRNA-MEG3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在不同ARCO分期(III期或IV期)患者中,IV期lncRNA-MEG3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III期(P<0.05)。 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MEG3的表达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关系密切,且它的表达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三维立体构筑的技术方法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64层螺旋CT对3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36髋进行薄层扫描,利用Inspace软件和NeuroDSA软件进行影像重组和三维立体构筑,并在X、Y和Z轴上旋转,观察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对I期坏死患者采用单纯经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扩张血管及溶栓药物进行介入治疗;对II期及股骨头外形完整的III期患者首先采用介入治疗,然后经环钻剜出坏死骨植入混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体松质骨.结果:容积重组图像显示早期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解剖形态基本正常,股骨头表面可见凹凸不平.股骨头坏死区的体积I期(8髋)为(1218.97±449.93)mm3,II期(22髋)为(3671.19±1316.83)mm3,股骨头完整的III期(6髋)为(7874.18±2381.22)mm3.根据HHS评分,疗效优23髋(63.89%),良10髋(27.78%),可3髋(8.33%),差0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能够立体构筑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并在不同层面上对坏死区的大小进行测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骨科领域的难治性疾病,发病率极高,是由糖皮质激素或过量饮酒等非创伤性因素导致的股骨头血液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与骨髓成分死亡,导致髋关节疼痛,股骨头塌陷变形,使髋关节功能逐渐丧失的一类骨骼疾病。 易感基因:所谓疾病易感性是指由遗传决定、易于患某种或某类疾病的倾向性。具有疾病易感性的人一定具有特定的遗传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带有某种疾病的易感基因组型。 背景:股骨头坏死机制目前虽然有糖皮质激素、乙醇、减压病、镰刀细胞性贫血、基因易感性等一系列解释学说,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目的:结合近期的遗传基因学研究,着重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基因加以综述,目的是为股骨头修复及重塑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易感基因,发病机制”作为中文检索词,以“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usceptible genes,pathogenesis”作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纳入文献日期为2000年1月至2019年4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排除了与文献主题不相关和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非单一的遗传基因所导致。近年研究显示,COL2A1基因突变仍是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关联性最强的易感基因,而血液中的高凝与低纤溶状态相关基因位点、免疫中的白细胞介素因子相关基因位点与脂类代谢相关位点在诱导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人类对基因技术方面更加深入的了解,会不断提高检测易感基因的准确性,有利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诊断与个体临床化精准治疗。 ORCID: 0000-0003-1359-3477(许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髓芯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1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男性患者,入院后术前对患侧股骨头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CT扫描的图片资料导入专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模型上模拟进行髓芯钻孔减压术,隧道植入骨块到软骨下骨约0~6 mm处,自体松质骨夯实。双足站立位为股骨头的模拟受力体位,髋关节的负荷条件为:外展肌合力M、髂胫束力T以及髋关节接触力J分别为1 060、1 721、1 621 N,选取90°、120°以及150°的坏死角度,分别计算未处理过的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塌陷值、行单纯髓芯减压以及行髓芯减压加植骨时的塌陷值。结果:股骨头的正常骨质杨氏模量高于坏死骨的杨氏模量,正常骨质的横向变形系数低于坏死骨。行股骨头髓芯钻孔减压术后,股骨头的塌陷值显著增加,而减压隧道植入同种异体骨后,其塌陷值显著减低,但高于正常的股骨头。同时,由于股骨头坏死角度的增加,其塌陷值也明显增加。结论:髓芯钻孔减压并同种异体植骨术能有效增进坏死区的骨质修复,加强减压通道所致股骨头支撑结构的改变,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临床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方案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共识,如何保留患者的股骨头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核心。 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现状,主要分析多孔钽金属棒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年1月至2013年8月的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avascular necrosis”,“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和“tantalum rod”为主题词检索有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分型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以及内容重复的文献,最后选择42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髓芯减压+多孔钽金属棒置入是一项治疗股骨头尚未塌陷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微创技术,能延缓或防止早期股骨头坏死进一步发展,但对于出现股骨头塌陷、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晚期患者效果较差。虽然多孔钽金属棒置入在临床已开始应用,有些报道也显示出令人振奋的短期疗效,但其在临床治疗经济学方面的效果仍需要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权衡。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