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高级电脑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在高校CPR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级电脑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在高校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100名高校大学生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名,A组使用普通护理模拟人,B组使用高级电脑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按2005年国际CPR指南进行培训,然后用高级电脑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对每一位参与者进行考核.结果:B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合格率均高于A组(P<0.01).结论:使用高级电脑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进行CPR培训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王惠馨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134-135
目的:探讨对第一目击者进行强化心肺复苏术(CPR)培训对心脏骤停(CA)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分组对照方法,将院前CA患者118例按是否接受第一目击者CPR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第一目击者未能及时实施CPR,等待专业医生到场后进行CPR;观察组第一目击者及时实施了CPR。结果:对照组现场复苏成功14例、成功率25.0%,观察组现场复苏成功26例、成功率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潜在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技能培训,有效提高CA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说明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平台开展CPR培训,是有效提高CA患者复苏成功率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的复苏时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01-01-2014-12-31在本院院前、院内急诊抢救的393例心脏骤停(CA)患者,复苏时间≤30min者为常规CPR组(190例);复苏时间30min者为超长CPR组(203例)。根据预后分为CPR成功组72例和失败组321例。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复苏时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常规CPR组与超长CPR组性别、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复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29,P0.01),预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出院存活率、30d神经功能良好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常规CPR组复苏时间较短,预后优于超长CPR组。CPR成功组与失败组停博时间、复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停博时间长、复苏时间长,预后不良。观察不同复苏时间(≤15min、16~30min、31~60min、60min)患者预后,显示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总体预后明显下降,特别复苏时间≤15min者预后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结论:CPR复苏时间≤15min预后明显优于15min者,对CPR预后是有利的因素;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复苏的预后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探讨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心脏骤停(CA)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院内组16例和院外组14例,比较两组CPR成功率、开始时间、除颤开始时间.结果:院内组16例患者中6例复苏成功;院外组14例患者中2例复苏成功;两组CPR成功率、CPR开始时间、除颤开始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普及CPR知识,加强院前急救能力,早期开始有效CPR、电除颤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MSCPR-1A心肺复苏机和人工心肺复苏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5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为心肺复苏机复苏组和人工标准复苏组,比较2组优缺点及循环、呼吸恢复率。结果: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循环和呼吸恢复率均高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CPR),而且可以克服人工CPR的缺陷。结论:心肺复苏机与人工心肺复苏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可以提高复苏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程序化复苏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CPR程序化操作步骤及用药参考,比较程序化CPR与传统CPR的恢复自主循环(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率及ROSC稳定时间,生存率,复苏即刻及2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结果:程序化复苏组与对照组在ROSC率、ROSC稳定2h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ROSC稳定24h率、生存率及24hGCS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程序化CPR与传统CPR比较可提高CPR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院近年在心肺复苏(CPR)教学工作中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网络学习平台互动教学标准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97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 1.2 教学方法:由同一高级职称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授课.对照组98名学生采用大课讲授,内容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及复苏后治疗,讲课中用图片向学生讲解CPR中的操作步骤和要领.观察组99名学生在大课讲授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平台教学,学生可以自由多次登陆学校精品课程网站观看CPR操作视频及操作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心脏骤停患者影响其心肺复苏(CPR)的相关因素,探索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计6年间在院前急救时心脏骤停患者436例进行分析,分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心脏骤停的病因,心脏停博时间,心脏复律时间,心脏电击除颤,人工机械通气等与CPR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到达现场的时间越早CPR成功率越高,各种终末性疾病发生心脏骤停时很难复苏成功,无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年龄越大复苏成功率越低,心脏骤停时间长短与复苏成功率成反比,心脏电击除颤和人工机械通气可提高CPR成功率;各年度间CPR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在各病因中;中毒组,外伤组CPR成功率相对较高;呼吸病组,心血管病组,脑血管病组CPR成功率相对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尽可能地去除影响CPR的相关因素,以提高CPR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及校医心肺复苏(CPR)知识普及现状和学习需求,为开展教师及校医CPR培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深圳、广州及汕头三地共以780名中小学教师及校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教师及校医参加正规CPR培训仅占7.31%,CPR知识53.37%来自讲座、电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情景模拟教学在培训规培医护人员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轮转的23名规培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肺复苏授课培训;选取2018年3月~8月轮转的25名规培医护人员作为实验组,开展医护合作情景模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0. 01),心肺复苏(CPR)操作能力、抢救应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手处置及协调能力、角色职责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规培生心肺复苏培训中,采用医护合作情景模拟教学法优于传统的心肺复苏培训法,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实际急救能力,使其快速融入抢救场景并掌握抢救技能,提升综合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队复苏护理在心肺复苏(CPR)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院外心搏骤停(CA)患者随机分为团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团队组至少有3人及以上组成的复苏团队行CPR并同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参与复苏抢救人员少于3人,分析两组复苏方式对院外C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恢复自主循环(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复苏有利于提高初步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潮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与CPR成功与否的关系。方法 :监测 2 6例患者CPR过程中PetCO2 的变化。结果 :成功组CPR 2 0min内PetCO2 值呈逐渐上升趋势 ,而失败组则进行性下降 ;成功组CPR过程中平均PetCO2 ≥ 2 0mmHg ,失败组则 <2 0mmHg。结论 :CPR过程中监测Pet CO2 对复苏成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院前心肺复苏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琼湘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911-2912
目的:分析27例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救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年内收集的27例院前CPR的病例资料,观察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复苏前心脏骤停的时间、有无群众性现场CPR、有无电除颤等指标.结果: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疾病组(P<0.05);成功组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明显短于非成功组(P<0.05);群众性现场CPR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无群众性现场CPR组(P<0.05);电除颤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非除颤组(P<0.05).结论:影响院前CPR成功率的基本因素包括引发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心脏骤停的时间、早期的群众性CPR和心脏电除颤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殷晓菁  丛燕  赵沄  张凤霞  李音 《护理研究》2012,26(9):859-860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结果]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急救知识考核及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7.9%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及心脏电击除颤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78例心脏骤停(CA)病人随机分为时机选择复苏组90例(A组)和常规复苏组88例(B组),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结果:A组CPR成功率48.9%明显高于B组成功率的19.3%,P<0.05.结论: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及心脏电击除颤需根据CA的不同病因及现场情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外按压(CC)实时反馈技术在成人心脏骤停(CA)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今我院救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C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Zoll R Series ALS进行CPR质量监测;观察组:应用上述设备的多种CC实时反馈技术,持续CPR的改进。对照组:实施无实时反馈的CC。记录两组CC频率、深度、间断时长、复苏时长,最终有效复苏病例等数据。结果:观察组CPR过程中CC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且复苏时长较对照组短(P0.05),最终有效复苏病例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此方法能有效提高CC质量,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进而提高CPR抢救成功率,挽救更多CA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在心肺复苏(CPR)技能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将113名医学本科见习生分为A组(n=38)、B组(n=39)和C组(n=36),分别采用边看视频边练习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边看视频边练习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对三组学生进行CPR技能培训,比较三组学生培训结束后的心肺复苏CPR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A组考核成绩优于B组(87.44±2.20 vs 82.72±2.77,P0.05)和C组(87.44±2.20 vs86.19±2.25,P0.05),A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优于B组(85.47±1.72 vs 75.21±2.81,P0.05)和C组(85.47±1.72 vs83.47±2.69,P0.05),C组的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优于B组(P0.05)。结论 :多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在CPR技能教学中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八年制医学生40名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PBL和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进行CPR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培训,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员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学员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理论和CPR操作技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中外周血B型钠尿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血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动态变化与心肺复苏(CPR)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67例心搏骤停后CPR患者,依据复苏效果分为三组,A组(33例):CPR 30 min,无效死亡;B组(20例):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 h,但最终死亡;C组(14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选择2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于CPR即刻(0 h)、3、6、12和24 h留取静脉血,检测BNP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CPR初期,A、B、C三组BNP无明显激活,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于CPR 3 h激活程度与C组接近,于CPR 6 h显著激活,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持续至24h;C组于CPR 3 h激活,6 h达峰值,24 h降至较低水平.结论 CPR过程中,BNP的激活呈动态变化,患者CPR后出现了心功能不全.BNP的早期激活对机体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BNP大量持续表达可能提示CPR患者心力衰竭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心功能不全、提高心排血量、改善重要脏器血液灌注可能成为提高CPR成功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优化院前心跳呼吸骤停(CA)程序和方法,加快院内反应速度,缩短CA到实施CPR时间,以提高院前CA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8年来144例院前CA病人,2006年以前应用CPR’2000国际指南(A组),2006年开始应用CPR’2005国际指南(B组)抢救护理心脏骤停病人,比较两组的复苏成功率和开始复苏时间。[结果]B组复苏成功8例,A组复苏成功2例(P<0.05),复苏开始时间B组更优化(P<0.01)。[结论]优化CPR程序缩短开始复苏的时间是CA抢救成功的有效方法。对于院前CA的抢救护士不仅仅是配合者,更是参与和实施者,护士对接听"120"呼叫,减少院内反应时间,缩短现场复苏开始的时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