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呼吸指数(RI)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意义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55例入ICU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相关数据,评价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55例患者中存活组35例,死亡组20例。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的一般情况、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EVLWI和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第3天的RI、EVLWI值明显高于存活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ICU第1天、前3 d的液体平衡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液体负平衡患者病死率相对较低。两组患者EVLWI与RI呈明显正相关(r=0.642,P〈0.01),而与氧合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135,P=0.325)。EVLWI3与预后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777±0.061),当EVLWI3〉8.8 ml/kg时,评价预后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2.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EVLWI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EVLWI与RI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 )的特点及其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36例老年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按其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21例和死亡组15例,采用PICCO plus检测仪监测两组患者 EVLWI、全心射血分数( GEF )、系统血管阻力( SVRI )、中心静脉压( CVP)、心指数( CI )、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并监测 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EVLWI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CI、GEF、SVRI、CVP、HR及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描绘EVLWI的ROC曲线发现以EVLWI≥10 ml/kg为界点,预测死亡发生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0.48%,阳性预测值83.33%,阴性预测值79.17%。结论老年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EVLWI明显增高者死亡率高,以EVLWI≥10 ml/kg为界点可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徐盈  钟玲  陈国兵  吴海燕  傅小雨 《重庆医学》2013,42(20):2352-2355,2358
目的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系统观察比较不同液体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0.9%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HES组)、4%高渗盐水复苏组(4%NaCl组)、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霍姆液组),每组25例。以PiCCO系统监测各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4组患者的心率(HR)显著减少,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显著增加(P<0.05)。NS组的血管外肺水指数明显增加(P<0.05)。4%NaCl组、霍姆液组实验液体量及复苏液体总量均显著少于NS组和HES组(P<0.01);复苏1h,霍姆液组平均动脉压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1);24h血乳酸清除率也较其他3组高(P<0.01);而4组间严重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观察到霍姆液组28d病死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在脓毒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4种液体均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使用霍姆液可在迅速提升血压的同时,保持较少的复苏液体总用量。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婴儿和儿童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每年有4万多名严重脓毒症患儿,分别是婴儿和儿童死因的第4和第2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的4大"杀手"是严重肺炎(每年死亡190万),严重腹泻(每年死亡160万),严重疟疾(每年死亡110万)和严重麻疹(每年死亡55万).这些疾病都和感染有关,所谓"严重"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酸中毒或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乳酸浓度监测对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今本院收治的2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连续的乳酸浓度监测。其中19例为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定为存活组,6例治疗无效死亡,定位死亡组。乳酸浓度测定时间分别为入院时及进行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的1~6h,每小时1次,共7次。另外选同期入住本院的无休克脓毒症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同样方法进行乳酸浓度监测。结果①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乳酸浓度明显高于无休克脓毒症患者,死亡组乳酸浓度入院时明显高于存活组。②死亡组经EGDT,乳酸浓度下降不明显。③存活组经EGDT,乳酸浓度持续下降。结论持续乳酸浓度监测可作为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ICOM)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PICU患儿诊断为儿童脓毒性休克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未接受NICOM监测29例)和干预组(接受NICO...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别于确诊时、确诊后6 h测定动脉血乳酸的浓度,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以住院28 d患者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32例)。以6 h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3组,A组(乳酸清除率≤10%)、B组(乳酸清除率10%~30%)、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3组患者病死率。结果:存活组确诊时、确诊后6 h动脉血乳酸浓度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病死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乳酸浓度高以及早期乳酸清除率低的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液体用于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复苏,比较其复苏成功率及所用时间、重要脏器心脏和肺脏的病理改变,了解各复苏液的效果.方法: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1)正常对照组(n=8);(2)脓毒性休克早期组(n=8),通过颈外静脉注射内毒素(10 mg· kg1)建造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模型,不予任何干预.(3)干预组(n=56),又分为7个亚组,每组n=8:生理盐水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人血清蛋白组、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生理盐水+人血清蛋白组、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清蛋白组(混合组)、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清蛋白组(胶体混合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上述不同的液体复苏.结果: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时间比较:生理盐水组和混合组复苏成功率最高,分别为87.50%和83.33%;人血清蛋白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效果最差,其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6.67%和25.00%,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需要的平均时间最短[(18.50±8.85) min],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人血清蛋白组及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清蛋白组复苏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及电镜下心脏、肺脏组织病理改变:脓毒性休克早期组病理改变最明显;各液体复苏干预组中,生理盐水组效果最好,其次是生理盐水+人血清蛋白组、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组,而单纯胶体(人血清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胶体混合组效果最差.结论: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首选生理盐水,如生理盐水复苏效果不理想,可考虑联合人血清蛋白等胶体进行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ICU诊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7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104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列线图在线网站绘制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降钙素原(PCT)、入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磷酸鞘氨醇(S1P)、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均升高(t/P=2.965/0.004、3.806/0.000、3.492/0.001、3.123/0.002、2.448/0.01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PCT、APACHEⅡ评分、S1P、CRP及NLR水平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93(1.026~1.163)、1.590(1.210~2.089)、1.394(1.062~1.829)、1.076(1.011~1.144)、1.116(1.029~1.209)]。ROC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的AUC为0.890。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为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3.079,P=0.109。结论基于PCT、APACHEⅡ评分、S1P、CRP及NLR水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淇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1个月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32例)和死亡组(20例)。对比患者血清V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生存组入院1、3、7 d血清VE-Cad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VEGF、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VE-cad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杨素梅 《吉林医学》2013,34(15):3019-3020
<正>小儿脓毒性休克时,存在着绝对或相对的低血容量,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充分的液体复苏,迅速而充分地扩充血容量是纠正血液动力学紊乱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最关键的治疗措施。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一直是临床医生最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针对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行休克指数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7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急诊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后的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0例)和院内死亡组(50例),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入院后接受液体复苏治疗2 h后的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结果 生存组患者的休克指数SI1及SI2分别为(1.32±0.07)、(0.96±0.04),均明显低于院内死亡组的(1.59±0.06)、(1.2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SI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2.5%、17.5%,SI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2.5%、27.5%,院内死亡组SI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44.0%,SI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0%、78.0%,生存组SI1较SI2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低,院内死亡组SI2较SI1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后复苏2 h的休克指数相比于入院时的休克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急诊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的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影响不同生存期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08例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明确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总死亡率为53.7%,生存期<30 d,30 d~89 d,90 d~365 d患者死亡率分别为27.8%、24.4%与15.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与降钙素原变化率(△PCT)是影响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HR(95%CI)分别为1.105(1.066~1.146)、1.390(1.210~1.596)与0.996(0.995~0.997)。分层分析,生存期<30 d者,预后因素为APACHE-Ⅱ评分(HR=1.104, 95%CI:1.052~1.158)、CCI(HR=1.462, 95%CI:1.204~1.775)、△PCT(HR=0.992, 95%CI:0.989~0.995)与ICU住院时间(HR=0.893, 95%CI:0.841~0.949);生存期30 d~89 d者,预后因素为APACHE-Ⅱ评分(HR=1.102, 95%CI:1.026~1.183)与△PCT(HR=0.996, 95%CI:0.994~0.998)。生存期90 d~365 d者,仅CCI(HR=1.689, 95%CI:1.065~2.679)影响预后。 结论 APACHE-Ⅱ评分、CCI与△PCT为影响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对于不同生存期的死亡患者,其预后因素稍有不同,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
的作用。方法对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67组数值)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并记录CVP、GEDI和ELWI三个参数,再对这些参
数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探讨其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结果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CVP与GEDI呈微弱线性相关性
(r=0.137,P=0.009);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149,P=0.029);当8 mmHg≤CVP≤12 mmHg
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分别为0.075、0.049,P分别为0.462、0.726)。367组数据,CVP与ELWI无线性相
关性(r=0.040,P=0.445)。再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221,P=0.001);当8 mmHg≤CVP≤
12 mmHg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 分别为-0.047、0.042,P分别为0.646、0.76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
CVP和GEDI、CVP和ELWI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CVP不能准确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肺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PCT)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65例实施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6h静脉血乳酸、PCT等指标,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28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阈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以血清PCT活性是否高于本组研究病例中位数分为高PCT组和低PCT组。结果 MODS组和死亡组早期乳酸清除率分别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MODS组和死亡组PCT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和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乳酸清除率组和高PCT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P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和PCT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20,(2):183-18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脓毒性休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51)和肠外营养组(PN组,n=45),分别于入住ICU后尽早给予能全力、卡文,目标热量为20~25kCal/(kg·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营养、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7d,两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7d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同时刻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 II评分、院内感染率、28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呕吐和腹泻、急性结肠假性梗阻、肠缺血发生率及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比例均较EN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给予PN支持策略的效果优于EN,不仅能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脓毒性休克预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关于其预后评估指标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查阅既往文献,探讨与脓毒性休克预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目前尚无单一生物标志物可以准确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清蛋白(ALB)等已检测到生物学标志物的预后评估价值仍存在争议。多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较单一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评估准确性更高,应成为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 (serum cystatin C,Cys-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及乳酸清除率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安市梅山镇光前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80例,分为重度脓毒性休克(重度组)38例和轻度脓毒性休克(轻度组)42例。对比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液中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水平,分析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与毒性休克患儿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轻度组患儿Cys-C、ACT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重度组(P<0.05);本组患者中死亡33例,存活47例,死亡组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水平异常升高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ys-C、ACTH及乳酸清除率升高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且可反映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动态监测可更为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预测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在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根据确诊脓毒性休克后30 d内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21)和生存组(n=29).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