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脂联素可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跟骨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单碱基延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广西百色地区302例壮族男性的脂联素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63539、rs12495941、rs266729和rs3774261)进行了基因分型。 结果与结论:以5个多态性位点作为自变量的多元 Logistic回归检测结果显示,仅rs3774261多态性与跟骨超声振幅衰减显著相关(OR=1.948,95%CI:1.184~3.203,P < 0.01),并独立于骨量减少的传统危险因素。对基因型进行纯合子与杂合子合并后的协方差分析显示,仅rs3774261的AG+GG与AA基因型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AG+GG型对骨密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A型是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证实,脂联素基因第2内含子rs377426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峰值骨量变化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 ApaⅠ多态性在山东半岛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选取367名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将受试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227例,骨质疏松组6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组77例。 结果与结论:实验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 =1.583, P > 0.05)。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aa型占53.1%,Aa型占10.6%,AA型占36.3%。年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P< 0.01),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P < 0.01),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aa基因型在腰椎(P < 0.05)、wards三角(P < 0.05)骨密度较低。运用χ2检验分析骨密度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 =4.795,  P > 0.05)。结果证实,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存在关联,提示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在决定个体骨质疏松症遗传易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能影响成骨和/或破骨细胞及骨愈合相关调节蛋白,使骨折患者不易愈合或加重不愈合的程度。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骨不连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338例骨折的患者,其中骨愈合患者228例,骨不连110例,经便携式睡眠仪筛查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骨不连患者11例,分析监测数据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与骨愈合患者相比,骨不连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较高(P < 0.05),比值比(OR)=2.422,95%CI=0.996~5.891,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骨不连患者愈合时间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40和0.38,P < 0.05),骨痂X射线评分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和0.47,P < 0.05)。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能是骨不连新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中国北方地区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态存在季节变化,冬春季维生素D缺乏严重。 目的:分析沈阳市老年人冬季维生素D缺乏对骨量丢失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沈阳市60岁以上汉族健康老年人100名,于2000-03检测受试者血浆中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钙和磷,清晨空腹2 h尿中脱氧吡啶、钙、磷、肌酐,2000-03/2005-03两次检测髋部骨密度。 结果与结论:基线时,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为(31.0±12.30) nmol/L,40%受试者低于25 nmol/L;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29.4±11.5) ng/L,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低于25 nmol/L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34.6±13.5) ng/L,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与甲状旁腺激素呈负相关(r=-0.479,P < 0.000 1)。5年后股骨颈骨丢失率为(3.05±4.07)%,大转子为(1.46±5.02)%,经体质量和身高变化率校正后,股骨颈骨丢失率与基线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呈负相关(r=-2.3,P=0.02),股骨颈骨丢失率基线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 25 nmol/L者高于浓度>25 nmol/L者103%( F=7.206 2,P=0.008 5)。其他检测指标与骨丢失无显著相关性。说明老年人群冬季维生素D缺乏严重,维生素D缺乏促进骨量丢失,影响骨健康。   相似文献   

5.
背景:B型脑钠肽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重要的血清标志物,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层的重要因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前后B型脑钠肽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方法:选择30例冠心病行冠脉旁路移植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 50%心功能正常患者13例;左室射血分数< 50%心功能不全患者17例。观察患者移植前1 d、移植后7 h、移植后1,3,5,7 d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变化趋势,分析移植前后B型脑钠肽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 结果与结论:左室射血分数≥ 50%组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左室射血分数< 50%组;组内比较移植后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均显著高于移植前(P < 0.05或P < 0.001)。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前B型脑钠肽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呈正相关(r=0.61;r=0.34;r=0.67);与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呈负相关(r=-0.75;r=-0.70)。患者移植后B型脑钠肽峰值浓度与出院前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2;r=0.70;r=0.45)。结果说明冠心病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前血浆B型脑钠肽质量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准确反映冠脉旁路移植前后的心功能状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正常人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已有明显下降。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动员后CD34+细胞比例的变化。 方法:将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5组(<1年,1~5年,>5~<10年,10~15年和≥15年),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动员5 d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的含量,并利用Person简单相关及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与病程、血脂、尿酸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糖尿病者外周血动员后CD34+细胞水平与三酰甘油相关(r=-0.202,P=0.002),与载脂蛋白B相关(r=-0.276,P=0.000),与尿酸相关(r=-0.297,P=0.000)。经统计分析发现,糖尿病者外周血动员后CD34+细胞数随糖尿病病程进展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患者,在实施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时受骨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会降低植骨融合率,但关于不同植骨材料及骨质疏松对后路腰椎间融合的影响,目前尚无全面的报道。目的:分析不同植骨材料及骨质疏松对腰后路椎间植骨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n=121)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n=65)、同种异体骨组(n=41),3组中骨质疏松患者分别有20,22,6例,治疗后随访24个月,对比3组植骨融合情况、融合时间、椎间高度变化及内固定失败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骨组内固定失败率、植骨融合时间、椎间高度丢失高于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植骨融合率低于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同种异体骨组内固定失败率、植骨融合时间高于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松质骨组(P < 0.05),椎间高度丢失及植骨融合率低于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自体髂骨组融合时间短于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融合率高于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表明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过程中,使用自体髂骨或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内固定失败情况较少;对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予以自体髂骨块植骨可以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腕骨骨成熟度作为评价骨龄的金标准在临床应用广泛,但颈椎骨成熟度作为一项新的骨龄评价指标,以其经济,简便,临床可操作性强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的:通过评价乌鲁木齐地区少年儿童手腕骨成熟度和颈椎骨成熟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正畸诊断和制定矫治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96例(男34例,女62例)年龄在9~15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同期拍摄左手腕骨片和头颅侧位片,X射线片图像质量良好,各观测指标均清晰可见,无重叠影像。分别评价腕骨成熟度和颈椎骨成熟度。 结果与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汉族青少年腕骨成熟度和颈椎骨成熟度高度相关(男性r=0.703,P < 0.01;女性r=0.728,P < 0.01)。提示正畸治疗中,头颅侧位片上的颈椎骨影像与手腕骨影像一样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生长发育状况的指标,而且拍摄头颅侧位片可避免患者接受额外的X射线辐射,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背景:作为骨折发生的重要临床预测因子,骨密度在一定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护骨素基因是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重要候选基因。 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T245G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8-09/2010-04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常规查体的老年人281名,其中男182名,女99名。应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检测护骨素基因T245G多态性,使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受试者腰椎、髋部标准位置及前臂的骨密度。同时收集受试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观察项目。应用ANOVA方法分析护骨素基因T245G多态性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在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中,T245G基因T,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老年男性中,GG和TG基因型具有较高的腰椎骨密度,而TT基因型的腰椎骨密度较低(P < 0.05),Ward’s三角区及前臂骨密度在各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绝经后女性中,T245G多态性与骨密度无关,说明护骨素基因与老年男性腰椎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细胞的分化与瘦素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已被一些研究证明,动物实验也证实,瘦素间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成骨细胞的形成,但也对成骨细胞的骨微环境中的合成代谢有一定的影响。目的:分析新疆地区老年女性骨量减少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居住30年以上、年龄≥60岁的老年女性,其中74例为骨质疏松者,111例为骨量减少者;191例为骨量正常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瘦素、骨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与结论:体质量指数值、瘦素值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骨量减少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所有部位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1);骨量减少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患者正位腰椎、左侧髋关节骨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0.870,r=0.468,均P0.01);骨量减少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患者正位腰椎、左侧髋关节骨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0.477,r=0.467,均P0.01)。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与体质量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0.502,P0.01)。结果提示,血清瘦素水平降低在新疆地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质疏松可延迟骨折愈合,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有待研究。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仙灵骨葆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5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组、正常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治疗组,前2组每组6只,后3组每组12只。去除大鼠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8周后制备右侧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模型。治疗组给予仙灵骨葆灌胃250 mg/(kg•d),正常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 结果与结论:去卵巢后8周骨质疏松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说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灌胃6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密度、X射线摄片评分、最大载荷均显著低于正常骨折组和治疗组(P < 0.05),但给予仙灵骨葆的治疗组仍显著低于正常骨折组(P < 0.05)。以上结果提示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延迟,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干细胞因子在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皮肤瘙痒的关系鲜有报道。 目的:检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皮肤瘙痒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程度进行评分,根据分值分为4组,0-2分组23例,3-5分组21例,6-8分组24例,>8分组18例。比较各组间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血红蛋白、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血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着尿毒症皮肤瘙痒程度的加重,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P < 0.05),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 < 0.05),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逐渐升高(P< 0.05)。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与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r =-0.60,P < 0.01);与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呈明显正相关(r =0.7,P < 0.01)。提示外周血干细胞因子可能在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雌激素通过影响骨骼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促进微量元素在骨骼中的储存,影响骨密度的变化。 目的:比较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年女性与老年女性骨密度及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差异。 方法:使用MEDILINK生产的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30-40岁(青年女性组)与60-70岁(老年女性组)女性各30人进行骨密度测定;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生产的Unicel Dxc 800 Synchron生化检验仪查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铜、锌含量。比较不同年龄段女性血清中微量元素及骨密度水平。 结果与结论: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骨密度显著高于老年女性组(P < 0.001);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血清微量元素锌显著低于老年女性组(P < 0.001);其余的血清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铜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女性不同年龄段骨密度随体内血清中部分离子元素的改变有较大的改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术式,该术式能够提供坚强固定且植骨融合率相对较高。但是,对于2个节段以上同时受累的颈椎,由于植骨跨度较大,内固定和植骨块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影响疗效。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植入骨质疏松椎骨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纳入12具人颈椎骨,包括6具骨密度正常颈椎骨和6具骨质疏松颈椎骨,共60个椎骨标本资料进行分析,将30个骨质疏松椎骨标本植入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设为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组,将30个骨密度正常椎骨标本植入前路椎体螺钉设为前路椎体螺钉组。从上述两组中根据骨密度值抽取40个椎骨,分别设置为即时正常骨密度组、即时骨密度疏松组、疲劳正常骨密度组以及疲劳骨质疏松组,每组10个椎骨。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各椎体骨密度值,采用ElectroForce 3510材料试验机对两种螺钉进行生物力学指标测试。 结果与结论: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组骨矿盐含量、椎体螺钉拔出力、椎体螺钉拔出刚度、椎弓根螺钉拔出力、椎弓根螺钉拔出刚度均显著高于前路椎体螺钉组(P < 0.05)。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即时正常骨密度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即时骨质疏松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疲劳正常骨密度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疲劳骨质疏松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均显著高于高于前路椎体螺钉(P < 0.05)。结果证实,与颈椎前路椎体螺钉相比,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椎骨内生物力学性能更加稳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课题组拟以骨形态发生蛋白作为研究靶点来认识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 目的:体外观察补肾中药血清对SD大鼠成骨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7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获取新生SD大鼠颅盖骨的成骨细胞;随机将28只SD大鼠分为4组,分别灌胃补肾益精壮骨中药、补中益气颗粒剂和骨疏康颗粒,正常组不灌胃。干预8 d后,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使用各组大鼠血清培养成骨细胞48 h。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补肾组和骨疏康组成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7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 < 0.01),补脾组成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7表达水平降低(P < 0.01)。结果表明补肾中药对成骨细胞保持自身功能、维持骨密度的作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成骨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7可能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由于不同个体间,种族、性别、遗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导致骨龄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青少年儿童的手腕部骨发育状况作评价。 目的:评价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青少年儿童手腕骨骨龄实际状况。 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760例4.0-14.0岁发育正常青少年儿童腕部X射线片,样本不区分左右手,以2岁为一个年龄段。采用《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对手腕部骨进行评分,确定参与研究的青少年儿童的骨龄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骨龄和生活年龄的关系及两民族间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青少年儿童骨龄与生活年龄明显相关(P值均< 0.05)。②骨龄和生活年龄的比较,有13组骨龄高于生活年龄,包括汉族女性4.0-11.9岁阶段4个年龄组,汉族男性4.0-9.9岁阶段3个年龄组,维族女性4.0-9.9岁阶段3个年龄组,维族男性4.0-9.9岁阶段3个年龄组。③两民族间青少年儿童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值比较,女性汉族女性10-11.9岁组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异高于维吾尔族;汉族男性12-13.9岁组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异高于维吾尔族。结果提示,两民族青少年儿童多个年龄组骨骼发育有提前成熟的趋势;两民族两性别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在部分年龄段存在差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质疏松常导致胸腰段椎体变形,鉴于骨代谢指标可灵敏的反映个体骨转换过程,结合骨密度可减少漏诊,预测骨折风险,提前干预可降低重度椎体畸形的发生率。 目的:分析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变形中的意义。 方法:将157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按是否存在椎体变形分为椎体变形组和椎体形态正常组,椎体变形组中根据骨密度的不同分为骨密度正常和骨密度减低亚组,进行骨密度和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了2组间及椎体变形组内骨密度正常和骨密度减低亚组间各骨代谢指标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椎体变形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水平较椎体形态正常组增高(P < 0.05);骨密度正常亚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与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较骨密度减低亚组增高(P < 0.05),N端骨钙素在2亚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患者中椎体变形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的骨代谢水平高于无椎体变形者,在存在椎体变形的患者中,骨密度正常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的骨代谢水平高于骨密度降低者,骨代谢水平增高结合骨密度及椎体变形可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椎体脆性骨折的预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