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证是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郁证散见于古医籍胸胁痛、肝郁、梅核气、脏躁、百合病、奔豚气等病证中。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隐匿,并发症严重,致死率高。我国历代医家在"骨枯"、"骨痿"、"骨蚀"、"骨极"、"骨痹"等中医病症中均有阐述,"肾主骨髓"可谓其辨证之根基。当前医家对于该病中医病机辨证阐述繁琐、复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合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从"虚"、"瘀"两方面辨证,提出"因虚致瘀理论",虚、瘀作为该病病机辨证的基本点,以脏腑辨证为基础,以精、气、血辨证为关键,强调精气血虚与气滞血瘀两方面辨证结合。  相似文献   

3.
韩明向教授、主任医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历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院长、名誉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批、第2批重点学科——呼吸内科的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2批、第4批、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严重者有引发失明的风险。通过梳理古代医籍资料以及各医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以“虚”和“瘀”作为切入点,梳理出因虚而始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肝脾肾三脏虚弱、精气血亏虚、目失濡养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同时脏腑虚弱导致的气血阴阳不足与痰浊的产生可致病理产物瘀血的出现,“虚”导致“瘀”的产生即“因虚致瘀”。“虚”为本,“瘀”为标,瘀血又使疾病日久缠绵不愈,“因虚致瘀”贯穿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当中,最终由于目窍失养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掌握其发病病机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因虚而始,从虚到损、因损及劳、由劳转衰,虚贯穿始终,是始动因素。气、血、阴、阳之虚皆可致瘀,瘀贯穿始终,是进展基础。"瘀"也是水湿、痰浊、溺毒等病理产物的源头。瘀血、痰浊、水湿、溺毒共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肾之体用俱病,导致病情进展。而糖尿病肾病分期则反映了由轻到重、由浅入深的慢性演变过程,虚愈甚,瘀愈重,虚瘀互结,病情迁延渐重。治疗上以补虚祛瘀为原则,结合具体分型、分期有机选择。  相似文献   

6.
失眠的形成由思虑劳倦过度而致心脾两虚,心胆虚怯,肝气郁结化火扰心,以及阴虚火旺或痰浊壅遏而致心神不宁导致失眠。但瘀血而致失眠者在临床上亦不乏其例。 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影响血液的正常功能和运行,都可形成瘀血,进而影响营卫气血循经而行。卫气昼行于阳,人即醒寤,夜行于阴,人即睡眠。  相似文献   

7.
介绍谭宝教授治疗慢性脾胃病经验。谭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脾胃病的发病基础,瘀血阻滞为病机关键,依据疾病病程长短、临床症状、镜下异常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遵东垣之旨首重中焦,顺清任之意补虚化瘀,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法,同时善用风药、虫药活血祛瘀,强调运用食疗方法善其后以补中气,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单纯从某一病机论治通常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李海松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指出精室具有易虚易瘀的重要特征,所以慢性前列腺炎也应当从瘀、虚论治。其中,瘀既是核心病机又是病理产物,可以分为络脉瘀阻、因郁致瘀、痰湿致瘀、因火致瘀; 虚为基本病机和病理趋势,可分为肾气亏虚和脾气亏虚。瘀和虚二者关系紧密,相互作用,从瘀、虚论治慢性前列腺炎拓宽了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谢先余 《河北中医》2021,43(11):1786-1789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患最终归宿,其复发率高、死亡率高。韩明向教授认为,心衰属本虚标实之证,始虚在(心)气,终竭责(肾)阳,为病之本,继发(瘀)血、水(停),为病之标,气、血、水互为因果、相搏致积是心衰发展、加剧的根本原因。韩明向教授针对"气、血、水病常相因"的病理特点,确立气血水共治、分消温消并用的治疗原则,惯用治气、治阳、治血、治水,诸法合施,并自拟心衰夯阳方,验方活用,为中医治疗心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升降散能升清降浊,宣畅三焦,畅达气血,韩明向教授临证擅长运用升降散治疗内伤发热.升降散对于脾虚阴火所致的内伤发热,通过促进脾胃升降功能的运行,使气血生而消其热;对于肝郁化火所致内伤发热,可升清降浊给邪热上通下达之出路;对于湿热内蕴所致内伤发热,则有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之功;且升降散立法本有表里双解之意,故对于外感余邪未清...  相似文献   

11.
正老年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病,亦是引发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常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赵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相似文献   

12.
“虚气流滞”是王永炎院士提出的中医病机理论,指由于元气亏虚,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经络阻滞的病理过程。钱秋海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与“虚气流滞”理论,指出痛风的病机可分为“虚气”与“流滞”两端。元气亏虚,推动无力,为发病之本;气血津液流滞局部而运行失常,为发病之标。“虚气”与“流滞”互为因果,共同推动痛风的病情发展。因此,治疗痛风以补虚通滞为基本治则可获得较好疗效,降低复发率。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3.
雷诺氏病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间歇性肢端小动脉痉挛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此病经常发病于秋、冬季。患者疾病发作时手指皮肤颜色由苍白、青紫转为潮红,可伴随发作部位发凉、麻木、有刺痛感,甚至出现溃疡、坏疽等症状。西医治疗此病易产生不良反应。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金明秀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虚、邪(寒、湿)、瘀”三个方面:虚指正气亏虚,邪指外感寒湿之邪,瘀指痰浊瘀血阻滞。治疗时应分清主次,攻补兼施,以补虚、散寒、除湿、祛瘀为主。经此法辨证论治后,临床效果良好。文章通过案例介绍金明秀教授治疗雷诺氏病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是"虚生痰瘀,痰瘀致虚,痰瘀虚互为因果",提出从"痰瘀虚"论治的见解,拟创了以"化痰、活瘀、补虚"为用的经验方清漾汤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介绍了对肾病综合征专症专药猫爪草、刘寄奴等药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5.
魏玮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虚、滞、郁、瘀"。虚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湿热交困,阻遏气机,滞而为病;郁与情绪密切相关,主要为气机郁结;久而不愈,伤血入络,虚瘀为病。魏玮临证治以"补先天、壮后天、通利经络、涤荡邪毒",灵活运用温肾健脾、清肠化湿、疏肝健脾、活血通络等治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试探痛经因虚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郑艳 《福建中医药》2007,38(4):50-51
痛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妇科病证之一,表现为女子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者可因剧痛导致晕厥,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古往今来对痛经病机的认识通常以实证居多,即壅则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不离"通则不痛"准绳,但不乏其复发者.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和总结,参阅一些文献报道,认为素体虚损导致痛经较为常见,或虚实夹杂,而以调整体质、补虚治痛不失为治疗痛经的捷径之一.推此拙见,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谵妄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注意力、意识处于混乱状态为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老年人脏腑功能渐衰,机体运化推动无力,“虚、痰、瘀”三者合而为病,是导致老年期谵妄发生的关键因素。故本文从“虚、痰、瘀”出发,探讨老年期谵妄发病机理,以期为老年期谵妄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王净净教授从风、痰、瘀、虚论治中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夹杂,相互作用为病,内风为致病关键,痰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气血必虚,治疗以祛风通络、化痰祛瘀、补虚固本为主,临床创立"中风方"治疗中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韩明向教授为全国第二批及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肺病学科学术带头人[1]。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总的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疫毒之邪滞于肝脾,病久湿热瘀毒互结,终致肝脾肾虚损。病位及病性方面,谢师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初起责之于肝,继则累及脾、肾、胆、胃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方面,谢师针对该病“虚毒瘀”的病机分别提出了“健运脾胃,顾护根本”“清热解毒,兼重除湿”“活血祛瘀,缓通肝络”的特色治法;用药方面,寒温并举,苦甘齐施,辛散气血,肝脾同调;常用药物有柴胡、黄芪、白术、太子参、陈皮、鸡内金、连翘、板蓝根、田基黄、水飞蓟、泽泻、猪苓、三棱、莪术、延胡索、川芎等,其辨证思路清晰,选方加减灵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