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分离株菌群菌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分析,掌握VP血清群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状况。方法:按国标方法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毒力基因采用普通PCR法。结果:341株VP分属9个血清群15种血清型,前四位占96.19%,依次是O3、O4、O1、O2血清群,余五个血清群占3.81%。血清型以O3:K6为主,O4:K8型次之。282株VP携带tdh,仅1株携带trh,58株不携带毒力基因,无同时携带tdh和trh菌株。341株VP对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5种抗生素100%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程度各异。结论:本区VP引起的食物中毒以O3:K6型为主;82.69%的VP携带tdh;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是临床首选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建省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携带毒力因子情况,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检测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PCR方法检测从食品及食物中毒病人分离菌株的毒力因子.结果 食品和临床病人分离菌株均含t/h基因,不含trh基因;临床分离菌株均含tdh基因,而食品分离菌株均不含tdh基因或含量少.结论 福建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  相似文献   

3.
金玉娟  甘丽萍  陈应坚  杨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15-161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及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于2009年6—10月间采集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期间发生的5起食物中毒病人粪便样品共548份,通过实时荧光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初筛后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携带tdh产毒基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8份样品分离到223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2份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到35株且均携有tdh产毒基因,21株血清型为O3∶K6,其余14株为O4∶K8。506份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8株,其血清群呈多样化,最主要的为O2(25.0%),其次为O3(10.1%)、O1(6.4%)、O10(6.4%)。结论在深圳市龙岗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是带有tdh基因的O3∶K6或O4∶K8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该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较高且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并与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2011-2014年北京市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及主要毒力基因特点。方法 对56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试验,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tlh、tdh和trh。结果 561株副溶血性弧菌有9个O群和23个K型,共34个血清型,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67.6%(379/561)。2011-2014年血清型分布存在差异。561株副溶血性弧菌tlh、tdh和trh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561/561),97.1%(545/561)和1.1%(6/561)。3种毒力基因分成4种类型,tlh+tdh+trh-为优势基因型,占96.4%(541/561)。结论 2011-2014年北京市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有多种血清型,多为产毒株,以携带tlh 和tdh基因的O3∶K6为优势血清型。通过对生化、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副溶血性弧菌鉴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4年-2017年桐乡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与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更为有效用药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方法利用RT-PCR技术对其分离株进行毒力(tlh、tdh、trh)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操作,测定其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在132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力基因tlh、tdh和trh阳性携带率分别为100.00%(132/132)、57.58%(76/132)和0.00%(0/132);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31.5%、23.5%、12.5%、12.5%,对除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外的6大类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而其中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及氯霉素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多重耐药方面,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有15株,占11.90%。结论12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主要携带毒力基因为tlh、tdh。除氨苄西林等9类抗生素外,其余13类在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合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PFGE分型结果,并找出其相关性,从而掌握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出的6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分型试验。结果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最优势流行株的血清型为O3:K6,毒力基因组合为tlh+tdh+,占比69.8%(44/63);63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7种带型,各带型之间相似度为84.8%~100.0%,其中,61株副溶血性弧菌聚集形成5个簇(带型相似度≥90%);4年间共出现了8次一定时间内(发病日期间隔≤90 d)分离得到的菌株血清型、毒力基因和PFGE带型均一致的情况。结论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来源相对固定且单一。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和PFGE之间无特殊相关性;毒力基因相同的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一起食物中毒患者和剩余食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及这些分离株毒力基因的情况.方法将食物中毒分离到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用诊断血清进行分型,并应用PCR 方法检测其tdh和trh两种毒力基因.结果该起食物中毒分离株存在两种血清型O3:K29,O10:KUT,来自患者和剩余食品的所有分离株tdh和trh两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同一起食物中毒可分离到多种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波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特点和耐药性状况,为预防和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试验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群;利用PCR扩增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溶血毒素相关基因(trh);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宁波地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89.19%是O3血清群,tdh基因携带率达到89.19%,trh基因全部阴性,对除氨苄西林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结论宁波地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群主要是O3群,且携带tdh基因,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的血清型、耐药性及基因检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的血清型、耐药和tdh(耐热溶血素)trh(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检测,了解本省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的主要血清型及相关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17种不同的抗生素药敏纸片,采用平皿法进行耐药检测;用PCR扩增法,以检测菌株的tdh和trh基因;采用血清凝集试验对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经检测的50株菌株,显示对β-内酰胺族(如青霉素及头孢等)部分或完全耐药,对氨基糖苷族(如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酮诺喹族(如环丙沙星)以及氯霉素等抗生素为敏感反应;对50株菌株其血清型分布于6个O群抗原,而血清型有15个以上。中毒菌株血清型由80年代的O1、O4、O5为主,到90年代以O3、O1、O4为主的变化,其中O3:K6血清型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有所增加。〔结论〕所检测的50株菌株均有tdh基因,未检到trh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集团公司食堂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参照WS271-2007、WS287-2008、WS289-2008和GB4789.10-2010对采集的29份样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神奈川试验。结果从29份样本中检出17株副溶血性弧菌,生化反应一致,血清学试验均为O3:K6型,神奈川试验均阳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1.
120株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群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的血清群、耐药性检测,了解浙江省各类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血清群及耐药状况,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发生,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耐药性鉴定;血清学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结果:我省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主要为O3群、O4群、O1群、O5群。不同来源菌株间的血清型差异较大。从门诊病人和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菌株主要为O3群、O4群、O5群,从食品中分离的菌株主要为O1群、O10群、O2群、O11群。对头孢呋辛新酯、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和头孢唑啉有极高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胺苄西林、羧卡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分别为49.17%、43.33%、32.50%;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米若环素、萘啶酸、呋喃妥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11种抗生素完全敏感。结论:要重点防治由O3群、O4群血清型的耐7种抗生素的超级耐药株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余姚市感染性腹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状况及其研究。方法:采集感染性腹泻病人的大便或肛拭标本,依据GB/T4789.7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最后进行药敏试验和PCR毒力基因检测。结果:2007~2008年共检验标本513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3株,检出率为8.38%。药敏试验:43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棒酸、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庆大霉素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8.1%、55.8%、、44.2%、7.0%、4.7%、4.7%、4.7%,对另外13种抗生素均敏感。血清分型:43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布于O1、O2、O3、O4、O6、O11共6个O抗原群;其中以03群为主,占67.4%。毒力基因:有40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含有tdh基因,检出率高达93.02%,均未检出trh基因。结论: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以03群为主,占67.4%;对阿莫西林棒酸、青霉素耐药性最强,分别为58.1%、55.8%;93.02%的菌珠含有tdh基因,所有菌株均不含trh基因。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性弧菌160株血清群型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副溶血性弧菌群型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160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改良K-B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59株食物中毒分离株完全分型56株,分型率为94.92%,共分出7种血清型,O3∶K6(77.97%)居首位。101株水产品分离株完全分型32株,分型率为31.68%,共分出22种血清型,无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氯霉素100.00%敏感。[结论]O3∶K6型是引起本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血清型;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性,与食物中毒分离株不一致。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没有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龙湾区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水平,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9年-2010年分离得到的4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1,9株食物中毒株中完全分型18株,共分出4个血清型,以O3群、O4群为主,占47.4%和36.8%;28株食品污染物株中完全分型28株,共分出6个血清型,以O1群为主,占32.1%。对头孢曲松等10种抗生素完全敏感。结论:要重点防治由O3群、O4群及抗生素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分布,耐热直接溶血素携带情况及耐药性状况。方法 利
用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群检测;利用荧光定量PCR 仪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
11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χ
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肠道门诊分离
株血清群以O3和O4为主,水产品分离株无优势血清群。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肠道门诊分离株耐热直
接溶血素检出率均达90%以上,经χ
2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3,ν=1,犘=0.86)。副溶血性弧
菌水产品分离株耐热直接溶血素检出率为0。62 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 唑
100%敏感。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肠道门诊分离株与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群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存
在较大差异。抗生素首选氯霉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唑。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耐热直接溶血素;耐药
中图分类号:R3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6 0608 0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的毒力基因、血清型及基因分型特征,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技术对其同源性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2007-2014年食物中毒及医院散发病例来源的68株副溶血弧菌菌株,对其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分析。选择副溶血弧菌MLST数据库提供的7个管家基因,PCR扩增测序后采用BioEdit、eBURST等软件,对本次研究的68株副溶血弧菌进行MLST同源性分析。结果 68株副溶血弧菌共得到7种不同的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O3∶K6(47/68),其余血清型分别为O4∶K8、O5∶K68、O4∶K13等。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94%为tdh+trh-。MIST分型将68株副溶血弧菌分为5个序列型(ST型),ST3为优势序列型(55/68),其余4种ST型中的ST189与ST345构成一个同源复合体CC345,且ST189为ST345的单位点变异型。结论 深圳地区副溶血弧菌所致的腹泻病暴发疫情,其流行菌株ST型别多样化,疾病控制中需警惕非主流ST型别引起暴发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