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伤害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人数约70万,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及目前国内外校园安全事故报道显示,突发性伤害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儿童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现场急救知识在农村普及的必要性上海市崇明县合兴乡合作医疗管理站202159杨铭农村中最突出最紧急的现场急救,常见儿童溺水,其次是触电、雷击所致的突然意识丧失,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人体内的组织器官将迅速出现缺血缺氧等严重的病理变化,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高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的方法及效果,提高大学生对意外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方法]对在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常识,通过开设<急救常识>选修课,依托学生社团<新医学会>和红十字会对会员进行急救骨干培训、开展急救知识竞赛和急救知识教育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急救意识,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结论]对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开展系列教学即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可提高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学校突发事件对学生的伤害;大学生是社会急救知识普及的生力军,进一步推进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为对其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05名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率为93.1%,在5项急救技能自评中学生选择“完全掌握”所占百分比最少,分别是4.9%、4.9%、4.9%、5.9%和5.9%,学生的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网络;培训现状:93.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培训需求:90.2%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掌握急救知识技能,71.6%的学生希望接受多媒体讲授与模拟实践的综合培训方式,并且超过一半的学生(57.8%)愿意医院从事急救医学教学的教师作为培训教师。结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力度,促进其急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71-1273
目的了解对广州市内群众进行现场急救技术普及培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接受培训单位群众1 102名,在进行现场急救技术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操作考试。结果群众现场急救技术培训后总体平均正确率达到81.56%,但解除气道梗阻手法的正确率仅31.22%,对大腿骨折固定方法的正确率仅43.74%,其他培训内容均及格,所有评价项目培训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州市内群众进行现场急救技术普及培训基本达到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但还没达到高质量培训效果,今后可尝试多样化的培训手段。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空间不断扩大,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各种突发事件、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公民急救水平甚至是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1].目前急救知识培训工作备受关注.为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大学生急救技能掌握现状,于2008年11月19-20日,对兰州市4所大学共400名学生进行了急救知识与技能知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培训的需求等情况,推动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开展.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200名在校高二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所有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相关问题全部答对的仅为0.60%;对急救电话、现场救护原则、溺水后水中自救掌握程度相对较好,分别为99.39%、87.35%和79.52%,火灾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仅为7.23%;通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仅占10.84%;91.5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现场救护知识技能.结论 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救护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代新媒体广泛宣传培训,通过各样竞赛演练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训等,使应急救护培训进行业、进学校、进社区,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大亚湾区居民灾害现场急救技能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急救技能水平做参考。
方法 于2016年4月-12月, 抽取大亚湾区3个街道6个社区的5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共包含20个技能考察项目, 每个项目总分为5分, 问卷总分为100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收回问卷495份。大亚湾居民急救技能水平平均得分为(46 ±17)分, 20项技能中只有4项的平均分达到3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培训经历人群急救技能调查评分和及格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居民对灾后逃生技能、心肺复苏技能、止血包扎技能、生命体征检查及化学物中毒处理技能的需求度最高。
结论 大亚湾区居民灾害现场急救技能亟待提高, 应加强对他们的急救知识的宣传、急救技能的培训, 并让居民参加应急演练, 以提高居民灾害现场互救、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高一新生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长沙市中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 方法 2013年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长沙市7 687名高一新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掌握高一新生对急救科普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现状。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 结果 高一新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书本(62.16%)、电视(60.22%)、网络(55.54%)和学校(54.04%)。本研究对5项急救常识进行调查发现,高一新生对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最高(97.46%),其他急救常识均低于50%。对5项急救措施调查发现,高一新生对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的知晓率最高(88.07%),其次为足踝部外伤,知晓率为73.92%,对其他3项急救措施知晓程度低于30%。高一新生对严重创伤的现场急救原则和脊柱骨折伤员的搬运原则的知晓程度较开放性骨折处理原则的知晓度高,前两者知晓率在60%以上,后者知晓率仅达到30%。对于 “急救现场第一反应”和“烫伤的急救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38.09%和13.79%,曾经接受过培训的高一新生知晓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高一新生,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3年长沙市高一新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率低,因此增加高一新生对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和处理原则的培训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了解初中生的创伤现场救护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培训需求和培训方式期望,为制定培训方案及开展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整群随机抽样的遵义市500名在校七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中生急救电话、加压包扎止血方法、骨折固定方法、脊柱损伤搬运方法、现场包扎替代物品和现场固定替代物品的知晓率分别为97.2%,25.5%,23.2%,22.4%,16.2%和14.7%,81.8%没有接受过创伤现场救护培训,62.8%认为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70.9%愿意接受培训,51.1%选择教育游戏与技能模拟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45.7%选择医院医生护士作为培训教师,接受过培训学生与未接受过培训学生在4项技能自评和认为有必要掌握知识技能的选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能力亟待提高,且有参与培训的需求及意愿.应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水平、培训现状、急救知识知晓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为增强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提高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咨询,自主制定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芜湖市2所医学院校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中按压部位的人数最多,占18.41%,其他急救知识中掌握本地急救电话人数最多,占33.89%;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48.95%以上的同学愿意对别人施救;影响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自身能力不足,占47.28%。结论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不佳,需大力提高其现场急救能力和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15~69岁公民救护知识与技能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其中与救护知识和技能相关部分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15~69岁公民救护知识与技能平均知晓率为38.13%,除"知道医疗救助电话"和"正确抢救触电者"两项救护知识和技能知晓率高于60%外,其余知晓率均低于4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人群救护知识平均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知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和收入水平增加而上升,不同年龄公民救护知识知晓率:20岁~年龄组最高,并随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结论广东省15~69岁公民救护知识与技能知晓率低,需要大力开展救护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以提高公民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福建省龙海市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及获取途径,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龙海市符合条件的居民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知晓交通事故求助电话男性53.4%,女性44.6%;知晓放射性事故男性45.8%,女性33.7%,均为男高于女;知晓灾害事件自救知识低年龄组(18~29岁)为(12.98±2.45)分,高于高年龄组(50~59岁)的(11.65±2.94)分;灾害自救知晓率大学及以上学历为(13.39±3.30)分,小学及以下水平为(11.53±3.55)分;传染病防控知晓情况大学及以上学历为(20.09±4.22)分,小学及以下水平为(16.92±5.28)分、知晓交通事故求助电话大学及以上学历为64.9%,初中学历为42.2%、知晓毒气泄漏逃生知识高中/中专学历为55.6%,小学及以下水平为42.5%,以上知识知晓率高学历人群高于低学历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对龙海市公众应急知识与技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历(B=1.895,95%CI:1.279-2.510),其次是职业(B=0.286,95%CI:0.053-0.520)。结论龙海市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存在学历、职业、年龄、性别差异,整体的应急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其中学历和职业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在国产医学影像装备示范推广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分析国产医学影像装备的应用现状,指出国产医学影像装备发展契机,建立多区域、多中心的医院国产影像设备发展帮扶示范点,探讨国产医学影像装备示范推广策略,统计策略实施后示范点国产医学影像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变化.结果:通过医院的人员互动、技术下沉、帮扶培训及示范引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广泛接触公众、可能成为“第一响应人”带动全社会学习应急救护的重点人群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应急救护工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是基于“应急救护能力建设培训项目”的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对北京市部分重点人群培训后进行应急救护知识、信念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9 591人,10个应急救护题目中,正确率最高的为急救电话号码(98.58%),正确率最低的为中暑的判断方法(32.00%),应急救护的定义和法律免责条款正确率较低(63.61%和75.91%)。研究对象对亲人、朋友、陌生人和流浪者不同心理距离人群的施救意愿不同(χ2=822.82,P<0.001),对其他各组的施救意愿均高于流浪者(P<0.05),随着心理距离递增,施救意愿呈下降趋势(Z=-26.5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家庭年收入高和应急救护知识正确率高者,施救意愿更高。曾遇紧急情况的1 529人中,仅66人(4.32%)未采取任何施救行为。结论 北京市重点人群培训后应急救护知识和信念水平均较高,施救行为实施率高,年龄、家庭年收入和应急救护知识水平是影响施救意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琼州学院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宣传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调查1 200名学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开展急救知识宣传与培训,并判断培训效果。结果在被调查的1 014人中,大学生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网络、科普书籍。大学生急救常识得分低,急救方法掌握情况差,急救水平不容乐观。结论目前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教育和训练,以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银川地区中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摸底调查分析,制定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急救培训课程及培训模式。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2 112名中学生培训前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培训后采用同一问卷再进行培训效果测试。培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使中学生在急救场景设计、技能操作、同学互动中学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同时对急救技能操作进行培训前后的效果考核。在2 112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2、13、14岁的学生各300名,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的合格率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伤、狗咬伤、心肺复苏、烧烫伤、溺水、气道异物阻塞这6个知识点知晓率培训前后在性别、年龄、地区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6.84%的学生很喜欢"游戏"培训形式,70.52%的学生很喜欢"分小组练习操作"培训形式,63.19%的学生很喜欢"角色扮演"培训形式。结论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中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效果明显,方法有效,值得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四川省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18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对食物中毒应对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性知晓放射性事故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其他知晓率无性别差异。高年龄组(≥60岁和50~59岁)对各项知识知晓率都较低,30~39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知晓率越高。农村居民麻疹预防知识答对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其他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结论影响四川省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最主要的因素是文化程度和城乡差别。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在低文化程度人群中普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