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错牙合类型同名牙牙冠大小,为建立未萌恒牙宽度预测方程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3年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2~18岁男、女患者初诊记存模型各150副,按照安氏错牙合分类法将其分为Ⅰ、Ⅱ、Ⅲ组。测量各组模型同名牙牙冠的近远中宽度,比较分析其大小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各组内大多数研究样本左右两侧同名牙的牙冠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同名牙的牙冠宽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分别建立不同性别的未萌恒牙宽度预测方程,并取两侧同名牙牙冠宽度的平均值,以提高预测方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遗传算法建立针对不同错牙合类型的各牙牙冠宽度与其它牙的相关方程,并将同类型同性别的各牙用一个公式进行表达。方法:选取安氏Ⅰ、Ⅱ、Ⅲ类患者初诊模型各100副,每种类型男女各50副,45副作为模拟样本,5副作为检验样本。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牙冠宽度,对不同错牙合类型分别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简称GAS)建立各牙与其他牙冠宽度的关系方程 ,并与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精度比较。结果:建立了不同错牙合类型各牙与其他牙冠宽度的相关方程。GAS 法与线性回归分析法的预测值分别与实测值比较,绝大多数牙位无统计学意义,但GAS法的检验样本平均误差绝对值均小于线性回归分析法。结论:GAS法的预测精度优于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方程有利于对不同错牙合类型牙列萌出不全患者进行全牙列间隙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测量比较成人不同安氏错牙合分类之间上下中切牙Collum角的差异性规律,为预防前牙骨开裂及骨开窗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临床咬合检查分类,筛选2014—2016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116例,其中安氏错牙合Ⅰ类30例、Ⅱ类1分类(Ⅱ1类)29例、Ⅱ类2分类(Ⅱ2类)27例、Ⅲ类30例。使用Invivo 5软件对CBCT图像进行三维定位,获得右侧上下中切牙正中矢状截面图,Auto CAD 2007软件测量牙冠长轴根方延长线与牙根长轴的夹角(Collum角,冠根角的补角),再进行各组之间大小差异性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cheffe法多重比较。结果 不同安氏错牙合类型患者之间中切牙Collum角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2类组上中切牙Collum角为(7.02 ± 1.83)°,显著大于其他错牙合类型;安氏Ⅱ1类下中切牙Collum角为(-2.25 ± 4.76)°,牙冠相对于牙根可偏唇侧,与其他错牙合类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安氏Ⅲ类组下中切牙Collum角(8.15 ± 2.50)°,显著大于其他错牙合类型。结论 不同安氏错牙合类型上下中切牙Collum角差异显著,安氏Ⅱ2类上中切牙、安氏Ⅲ类下中切牙牙冠相对牙根偏舌侧,安氏Ⅱ1类下中切牙牙冠相对牙根偏唇侧,前牙内收或唇倾时应考虑该情况,以防牙根穿出骨皮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三维影像分析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颅颌面结构,阐明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机制,为制定临床矫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畸科收治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7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在校大学生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16名为对照组。应用三维测量软件Mimics10.01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下颌骨、牙牙合相关项目测量。结果    (1)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下颌骨除髁突高度外,其余测量项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中性关系侧与正常牙合相比在升支长度、体部长度、髁突高度、髁突顶点高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远中关系侧与正常牙合相比在升支长度、体部长度、下颌角点宽度、乙状切迹点宽度、髁突内外径、髁突顶点高度、髁突顶点宽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研究组两侧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远中关系侧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错位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错位,且该侧磨牙位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除乙状切迹点位置外,下颌骨左右侧对称,其升支长度和体部长度较正常牙合偏短。远中关系侧的升支有向内旋转的趋势,牙牙合表现为该侧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错位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错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重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上下前牙牙冠与牙根所成的角度(冠根成角),为正畸治疗过程中上下前牙更安全而有效地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重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152例,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组(53例)、均角组(52例)、低角组(47例),应用Invivo dental 5.0软件将所有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比较各组上下前牙的冠根角(CRA)和面轴角(SSA)。结果    各组上下中切牙冠根成角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上中切牙CRA和下中切牙SSA由大至小均依次为低角组、均角组和高角组,而下中切牙CRA和上中切牙SSA由大至小均依次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中,低角组上中切牙CRA > 180°且SSA为负值。结论    重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下中切牙冠根成角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高角和均角患者上中切牙冠相对牙根向舌侧倾斜,且高角患者更加明显;低角患者上中切牙与之相反,表现为牙冠相对牙根向唇向倾斜。3种骨面型患者的下中切牙牙冠相对牙根均向舌侧倾斜,且下颌平面角越小,其牙冠舌向倾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分析骨性Ⅰ类伴安氏Ⅰ类及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窝形态差异。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就诊的78例骨性Ⅰ类成年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磨牙关系及上前牙倾斜度分为安氏Ⅰ类组、安氏Ⅱ1类组及安氏Ⅱ2类组。对3组颞下颌关节窝与髁突的角度和线性指标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①各组颞下颌关节窝和髁突测量指标总的比较,除关节结节高度(AEH)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中,安氏Ⅱ2类组和安氏Ⅱ1类组的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AEI-BFL和AEI-TRL)均较安氏Ⅰ类组大(均P < 0.05)。安氏Ⅱ2类组的关节窝深度(GFD)大于安氏Ⅰ类组,关节窝长度(GFW)、关节窝长深比(GFW/GFD)、髁突角(CA)及髁突间角(IA)均小于安氏Ⅱ1类组和安氏Ⅰ类组(均P < 0.05)。②除了安氏Ⅱ2类组左右侧C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外,各组左右侧颞下颌关节的其他测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③除了安氏Ⅱ1类组女性患者的GFW/GFD大于男性患者(P < 0.05)以外,各组不同性别患者其他颞下颌关节窝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④各组相同性别患者的AEI-BFL、AEI-TRL及GFW/GF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此外,各组女性患者的GFW、CA及IA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骨性Ⅰ类伴安氏Ⅰ类及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形态存在差异,但其两侧关节窝形态的对称性良好;且性别因素对骨性Ⅰ类伴同种牙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发育影响较小,而不同错牙合畸形女性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差异要较男性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与先天性下切牙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的特点,为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提供参考.方法 对126例年龄11~18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牙量和缺失情况.结果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10.32%下切牙缺失,下颌中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21 mm,下颌侧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76 mm,与文献正常值比较显示下切牙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径较正常人小,且多发下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8.
新疆哈萨克族青少年正常(牙合)模型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新疆哈萨克族青少年正常(牙合)牙冠宽及牙量分析指数数据库.方法:选取新疆地区100名正常(牙合)哈萨克族青少年,制取牙颌模型并测量,对所测数据进行性别间比较,与西安汉族青少年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正常(牙合)哈萨克族青少年牙冠宽及牙量分析指数的均值及标准差;哈萨克青少年牙冠宽度性别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大于女性;与西安汉族青少年比较,牙弓宽度、牙量等各项数值,两民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哈萨克族的各项数值均大于西安汉族数值.结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牙齿、牙弓大小及形态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ngle Ⅱ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与下颌骨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5—2007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46例Angle Ⅱ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病例组,22例Angle I错牙合畸形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再按Angle分类法分2组,即Angle Ⅱ1 组29例,Angle Ⅱ2 组17例。对全部患者治疗前石膏模型、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ngle 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体长度及下颌总长度小于Angle Ⅱ1及Angle I错牙合畸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le Ⅱ1和Angle 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中、后段牙弓宽度均小于Angle Ⅰ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均大于Angle Ⅰ错牙合畸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ngle Ⅱ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上颌中、后段牙弓宽度小于Angle Ⅰ错牙合畸形患者。Angle 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后缩可能与上颌牙弓狭窄有关;Angle 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后缩可能与下颌骨的发育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测量分析,探讨牙冠宽度与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初始记存模型382副,按照安氏Ⅰ、Ⅱ1、Ⅱ2、Ⅲ类分组。测量牙冠宽度并计算Bohon指数,测量结果采用Dunean’s检验。结果:382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前牙比、全牙比、后牙比均没有性别间的差异。安氏Ⅰ、Ⅱ1、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与正常[牙合]人群基本一致,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则与正常[牙合]人群间存在差异,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前牙比及全牙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下颌间牙量关系不调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头颅侧位片测量额窦与上颌窦的面积,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与额窦和上颌窦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8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奉天门诊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3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23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拍摄头颅侧位片,使用Winceph 8.0软件定位头颅侧位片额窦和上颌窦边界,分别测量其面积。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额窦和上颌窦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98、-9.495,均P < 0.05)。研究组中男性患者额窦和上颌窦面积均大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84、-4.183,均P < 0.05)。对照组中男性患者额窦面积大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26,P < 0.05);而对照组不同性别患者的上颌窦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可能会影响额窦和上颌窦的大小,不同性别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额窦和上颌窦大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安氏Ⅱ1与安氏Ⅱ2错上下颌牙冠宽度和Bolton指数,探讨两类错在牙特征上的差异。方法:以安氏Ⅱ1错54例,安氏Ⅱ2错3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比较两类错的牙冠宽度、Bolton指数的大小以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分布率。结果:①两类错患者的Bolton指数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②两类错间男性患者的牙冠宽度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女性患者安氏Ⅱ1错其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磨牙,下颌中切牙、尖牙的牙冠宽度显著大于安氏Ⅱ2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类错间Bolton指数比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患者牙冠宽度间的显著差异为两类错在牙特征上较为明显的差异之一,在治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矢状骨面型下颌联合形态与下切牙角度和位置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2020年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根据ANB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与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分为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20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下颌联合形态[包括下颌联合高度(Id-Me)、下颌联合凹陷度(Id-B-Pog)和下颌联合突度(B-Pog-Me)]、下切牙角度(IMPA)及下切牙根尖前后骨量(LA和LP)的差异。结果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Id-Me、Id-B-Pog、IMPA、L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骨性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相比,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Id-Me、Id-B-Pog较大,IMPA和LP较小;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LP大于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他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此外,IMPA与Id-Me、Id-B-Pog呈弱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84、-0.262,均P < 0.05)。结论    不同矢状骨面型下颌联合形态与下切牙角度和位置各异,下颌联合形态与下切牙角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国内外所有已发表的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 2000-01-01至 2018-03-30,对文献语言没有限制。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之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后得到955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8篇文献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上颌前、中、后段宽度均小于安氏Ⅰ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前、中、后段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牙弓宽度小于安氏Ⅰ类,而下颌牙弓宽度与安氏Ⅰ类相比无差异。因此,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考虑上颌扩弓治疗,注意上下颌牙列弓形的匹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肌电图仪测量不同牙合型人群咀嚼肌肌电活动,分析比较各组人群的咀嚼肌肌电特点和差异。方法:1)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自愿者33人,平均年龄21.71岁。分组,正常对照组10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组10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组8人,安氏Ⅲ类错牙合组5人;2)用肌电图仪测量各组人群的测量不同牙合型的咀嚼肌肌电活动;3)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各组人群的咀嚼肌肌电特点和差异。结果:1)静息状态下,显著性>0.05,各组人群咀嚼肌的电位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2)咀嚼过程中,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组,与正常对照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组相比,咬肌的电位值显著性<0.05,存在显著性差异;3)吞咽时,①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组人群,与正常对照组间咬肌的电位比较,显著性<0.05,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组人群,与正常对照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组咬肌的电位相比较,显著性<0.05,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组与其余3组二腹肌电位相比较,显著性<0.05,存在显著性差异。4)不同状态时各组人群两侧咀嚼肌肌电变化不同,存在相关性与差异性。结论:不同牙合型人群在咀嚼和吞咽过程中,咀嚼肌肌电活动有所不同,推断错牙合畸形可影响咀嚼肌的正常功能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与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率的相关性,为制定正确的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2—201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49例为试验组,其中男120例,女性129例;仅接受正畸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者患者29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0例,女146例;所有患者年龄18 ~ 36岁。Winceph 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记录蝶鞍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鞍桥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蝶鞍长度和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蝶鞍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蝶鞍深度和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试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扁平状、圆形和椭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和椭圆形,两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鞍桥发生率为68.27%,对照组为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与女性鞍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与蝶鞍大小和形态显著相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鞍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安氏错(牙合)患者上下颌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 选择439例安氏错(牙合)患者的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6个前牙(左右恒尖牙之间)及12个恒牙(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39例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患者中,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5 mm的错(牙合)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14.02%、9.49%、19.32%或19.63%、15.33%、20.45%.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前牙Bolton不调量以上前牙牙量减少、下前牙牙量增多为常见;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者上颌和下颌牙量偏多偏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错(牙合)患者Bolton不调不是引起错(牙合)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常牙及牙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择了150例面(牙合)发育正常的成都地区青少年恒牙正常猞模型,进行有关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对牙及牙弓宽度的性别差异、左右差异。上下颌牙冠宽度比,牙冠宽度/牙弓宽度指数以及牙弓形态的分类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错(牙合)的检查、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正常牙合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模型上下颌临床牙冠中心高度,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正常牙合,安氏Ⅱ1类错牙合模型各50例,用数显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各组模型的临床牙冠高度并计算出临床牙冠中心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组上下颌临床牙冠高度及临床牙冠中心高度均较正常牙合组小,大部分测量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中应注意托槽定位,以期获得更完美的咬合状态。  相似文献   

20.
替牙期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和预测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军  丁寅  王琪  任军  尚磊 《口腔医学》2007,27(4):196-198
目的优化选择针对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预测的基牙组合。方法取正畸科初诊患者的研究模型,按一定标准随机选出恒牙列模型180副,利用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 mm)测量牙冠近远中径,并对测量值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得到了与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相关度较高的基牙组合,即,上颌第一磨牙和上、下颌中切牙联合;此组合与上、下颌预测牙的相关度分别为0.753和0.83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此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测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宽度之和的回归方程。结论建立了一组适合中国北方地区替牙期儿童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的预测方程:男性Y=0.64X+6.89(上颌),Y=0.79X+2.45(下颌);女性Y=0.64X+6.86(上颌),Y=0.72X+3.90(下颌)(Y代表一侧未萌尖牙、前磨牙近远中宽度和,X代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及上、下颌中切牙的近远中宽度和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