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为骨组织工程寻找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采取兔骨髓组织,应用梯度离心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成骨特性的鉴定,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特点及成骨特性。结果 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多为三角形或梭形,生长增殖迅速,具有成骨能力,易于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 自骨髓获得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和成骨活性,可以做为骨组织工程中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骨髓基质细胞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基质中存在确定性骨祖细胞成分,分体外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在骨组织工程学院研究中骨髓基质细胞作为新生骨组织的细胞来源,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1.验证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是否分化为成骨细胞;2.探索多孔聚乳酸作为组织工程载体吸附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兔骨髓细胞经培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以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磷酸甘油诱导细胞分化,以原位杂交检测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Von Kossa钙染色检测矿化结节。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吸附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对载体中培养第4-12天细胞计数。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经诱导第2周表达骨桥素,第3周表达骨桥素、骨连接素和形成矿化结节。细胞可以进入多孔聚乳酸内部生长,12天细胞密度可达2.6×10~7/cm~3。结论:1.骨髓基质细胞含有成骨干细胞;2.多孔聚乳酸可以吸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因此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4.
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乳酸(PLA)复合材料作为一种良好的骨修复材料,已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材料制备技术和生物相容性方面。该文就nHA-PLA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材料性能影响因素及生物相容性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自制脱蛋白骨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表面脱钙的脱蛋白异体骨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柑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合适的支架材料。方法 用经物理与化学方法处理而制得的脱蛋白骨与骨髓基质细胞(MSCs)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ALP的活性、骨钙素的分泌与蛋白质含量检测;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脱蛋白骨材料上的情况。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能在脱蛋白骨上贴附、增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 本方法所制的脱蛋白骨与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MSCs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型多孔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PLGA/H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贴壁法对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实验A组(含5%HA的PLGA/HA),实验B组(含10%HA的PLGA/HA)及对照C组(仅含PLGA)分别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通过定性及定量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验证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兔BMSCs在每组材料的表面均能生长,经体外诱导后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成钙结节,A、B组细胞的粘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C组(P<0.05),A、B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兔BMSCs与新型多孔PLGA/HA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多孔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PLGA/H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贴壁法对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实验A组(含5%HA的PLGA/HA),实验B组(含10%HA的PLGA/HA)及对照C组(仅含PLGA)分别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通过定性及定量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验证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兔BMSCs在每组材料的表面均能生长,经体外诱导后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成钙结节,A、B组细胞的粘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C组(P〈0.05),A、B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兔BMSCs与新型多孔PLGA/HA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种植骨髓基质细胞的骨组织工程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Guo Z  Dang G  Wang Z  Zhang H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7):395-398,I027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多孔状的人工骨块上三维立体培养后的生长情况及其复合植入体内后的成骨能力。方法 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种植于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块上,立体培养2周,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体外的生长情况;将上述细胞人工骨复合体自体异位植入体内,取材观察其植入体内后的成骨情况。结果 细胞在人工骨块上能立体培养成活,细胞多生长于周边的孔隙表面,尤其以贴近培养瓶底的那一边较多,骨块的中心部位未  相似文献   

9.
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Hydroxyapatite,CHAP)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BMSc)的生物相容性,为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外培养,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骨髓基质细胞能粘附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增殖、生长不受珊瑚羟基磷灰石的影响。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异位成骨作用。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白兔,实验组于动物脊柱左侧肌肉内植入MSCs复合n-HA/PLA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照组于右侧植入n-HA/PLA生物材料。术后4、8周取材,行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检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材料边缘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MSCs。术后4、8周,实验组材料内部有新骨形成,随着时间推移,新骨量增多,编织骨向板层骨过渡。对照组材料未见新骨形成。结论:MSCs复合n-HA/PLA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很好的异位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的双侧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根据植入不同材料分为A、B组,A组分为A1组和A2组,A1组于动物左侧桡骨缺损区植入组织工程骨,A2组于右侧植入单纯材料。B组分为B1组和B2组,B1组于动物左侧桡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髂骨,B2组右侧为空白对照。术后4、8、16周取材,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4、8、16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生成,成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X线、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A1组与B1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A1组或B1组分别与A2组或B2组比较,成骨能力依次为:A1或B1>A2>B2(P<0·001,P<0·05)。结论MSCs复合n-HA/PLA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作为自体骨的替代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骨髓基质细胞与两种不同载体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对 2种不同生物材料 (胶原海绵和PLGA )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 ,探讨它们作为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取 2个月龄新西兰兔 ,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自双侧股骨粗隆处用 16号穿刺针抽取骨髓 4~ 6ml,用D -Hanks液洗涤离心 2遍 ( 10 0 0rpm× 10min) ,悬浮于含 10 %FBS的DMEM培养液中 ,行原代及传代培养 ,将传代细胞以 1 5× 10 4/孔定量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每孔加DMEM培养液 1ml。实验分为 3组 ,即PLGA组、胶原海绵组和对照组 ,其中PLGA组、胶原海绵组分别加入直径 5mm ,厚度 2mm大小的材料 ,对照组单纯接种细胞 ,于不同时间进行处理 ,用于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 ,绘制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在胶原海绵和PLGA周围生长 ,逐渐粘附 ,并在其表面连接成片 ,分泌细胞外基质 ;对照组与实验组、各实验组之间生长曲线相近 ,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发现 2种材料对细胞周期无影响 ,未发现异倍体细胞。结论 :胶原海绵和PLGA对兔MSC的形态学、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DNA含量及倍体水平均无影响 ,2种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一定实验基础。方法:取幼年SD大鼠,处死后分离骨髓,原代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分别观察其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测定分裂指数和贴壁率。结果: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第7代以前生长形状相对稳定,生长曲线相似;第4d分裂指数最高,为16%;传代后12h贴壁率最高,为90%。结论:本实验方法中,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早期生长性状稳定,增殖速度快,适应性强,可作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促进骨膜牵张成骨(Perioste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PDO)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取新西兰白兔BMSCs,体外扩增培养并进行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用3D打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3D printing)的左旋聚乳酸(Poly l-lactic acid,PLLA)支架牵张兔颅骨骨膜,在牵张期结束时,实验组于骨膜与颅骨间隙内注射兔BMSCs,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分别在固定期后的4周和8周,对兔颅骨的牵张部位进行取材,行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染色,评价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全骨髓培养法获取的兔B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Micro-CT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牵张区域在4周和8周均有新骨生成,实验组在两个时间点的新生骨量(Bone volume,BV)、骨量/组织量(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和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小梁间隔(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小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骨生成,实验组新生骨小梁增厚增多,比对照组成熟,且与颅骨皮质的界线不明显。结论在兔颅骨PDO区域内注射自体BMSCs可以补充成骨细胞的不足,有利于骨膜牵张成骨。  相似文献   

15.
人骨髓基质细胞接种珊瑚构建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复合物植入体内后的成骨能力。方法:穿刺抽吸入髂骨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将其与珊瑚复合后植入裸鼠体内,以单纯珊瑚作为对照。术后4、8周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植入物体内成骨情况。结果:术后4周,复合物中有少量新骨形成;术后8周,复合物中出现大量成熟骨组织。而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珊瑚在无免疫动物体内具有成骨能力,穿刺抽吸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包埋骨髓基质细胞的工程化组织,体外培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将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临床的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浇铸有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蛋白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载体内细胞生长及载体降解情况,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cyuridine,BrdU)掺入标记后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可注射型载体内包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包埋于生物蛋白胶内能很好地存活并增殖,2d后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6d后生物蛋白胶边缘部分开始降解,细胞脱落至培养板;体外培养14d,细胞生长良好,大部分生物胶降解,脱落的细胞增多,贴壁生长的细胞形态正常;3周后生物蛋白胶完全降解。结论生物蛋白胶聚合后包埋的种子细胞能够正常增殖,生物蛋白胶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微创方法修复组织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培养和移植的支架。  相似文献   

17.
藻酸钙凝珠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藻酸钙凝珠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行细胞活力、组织形态学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探讨其应用于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传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 ,复合藻酸钙制成凝珠 ,细胞密度为 1× 1 0 6 /ml,体外培养 4周后 ,行倒置相差显微镜、台盼蓝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后大量扩增 ,与藻酸钙复合良好并能在其中保持活性及分裂能力。结论 :藻酸钙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用于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软骨缺损 ,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植入软骨缺损 ,观察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 ,将其与Ⅱ型胶原凝胶相结合 ,植入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中 ,对照组的缺损分别置入与髓腔血混合的Ⅱ型胶原凝胶、单纯Ⅱ型胶原凝胶或不作任何处理 ,术后 4、8、12周取材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 4周 ,实验组的缺损由透明样软骨样组织充填 ,术后 12周 ,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修复 ;在对照组缺损 ,软骨下骨在术后 12周亦基本修复 ,但表层软骨主要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来源丰富 ,采集方便 ,经体外培养增殖后 ,足量的未分化细胞与Ⅱ型胶原凝胶载体相结合 ,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腺病毒表达载体 (Ad -BMP - 2 )转染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 ,复合PLA/PCL(聚乳酸 /聚己内酯 )生物降解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 用Ad -BMP - 2转染体外培养的成人BMSC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细胞BMP - 2的表达 ,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和ALP活性检测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PLA/PCL支架上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结果 转染后 ,hBMP - 2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 ;S期细胞比例和ALP活性明显增高。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分布均匀 ,伸展良好。结论 Ad-BMP - 2可高效转染hBMSC ,且促进细胞增殖及成骨转化。转染后细胞在PLA/PCL上生长良好 ,BMP - 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培养体系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 BMSCs)增殖能力、表面标志和分化潜能的影响,探索h BMSCs适合的培养体系。方法 获取h BMSCs,分别用DMEM、DMEM+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无动物组份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Mesenchymal Stem Cell Medium-animal component free,MSCM-acf)进行培养,反复传代至第6代,分别计数每种培养体系每个代次的细胞得率。取第4~6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标志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第6代细胞分别向成软骨、成脂和成骨方向进行诱导分化。结果 培养至第2代后,MSCM-acf培养体系细胞得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MSCM-acf培养体系表面阳性标志CD73、CD90和CD105均大于99%,总的阴性标志表达小于2%,优于其他两组,尤其是DMEM+b FGF培养体系;三组均保留了多向分化潜能,添加b FGF的培养体系成软骨分化明显优于其他两组,MSCM-acf培养体系成脂和成骨分化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MSCM-acf培养体系可以实现h BMSCs干性维持下的大量扩增,是h BMSCs较为理想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