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隔结构复杂,是肿瘤好发和肺癌容易转移的部位。但由于纵隔内各组织多层次重叠,在普通X 线平片或断层摄片上难以显示其病变,故纵隔有X 线检查的“盲区”之称。纵隔肿瘤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向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十余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逐渐广泛的应用,为纵隔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非损伤性的检查手段。现就CT 对纵隔肿瘤和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N_2)的诊断作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郭素敏  宗会迁 《河北医药》2008,30(10):1575-1576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及选择治疗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术前评估肺癌纵隔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有多种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1 X线检查  相似文献   

3.
况九龙  肖新兰 《江西医药》1995,30(5):275-277
经40例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表明:24例中央型肺癌均能清楚的显示肿块与领近血管、气管支气管的关系,87.5%并发肺不张的改变,MRI可将肺癌肿块与不张肺区分开来,对确定肺癌肿块大小、部位、内容及纵隔受侵、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胸壁软组织受侵等高于普通X线平片及X线CT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合理清扫方式与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了其病例资料,分析术前胸部CT和MRI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比较系统采样病例胸内各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与单纯采样术的阳性发现率。结果:患者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κ为0.351;MRI诊断一致性检验.κ为0.449,优于CT。距离肺门和肺根部最近的11、10、7、5、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最高,距离肺根部较远的9、6、3、2、1区淋巴结的转移频率较低。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40例,阳性发现率为85.0%;单纯采样10例,阳性发现率为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结论:胸部CT和MRI不应作为术前肺癌N分期的唯一检查,应引入进一步的其他诊断技术,以提高对肺门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在肺癌术中应主动清除肺门和纵隔各区淋巴结,特别是围绕肺门或肺根部周围的淋巴结,不能忽略淋巴结转移的现象。系统淋巴结采样术较适合肺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胸部X线与C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方面的特点,为指导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39例术前胸部X线与CT,术后经病理学诊断证实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X线表现和CT特点.结果 CT诊断与胸部X线比较,在厚壁空洞、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血管凝聚征、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检查费用较贵、密度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低、扫描时间相对较长、辐射较大,而X线检查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在普查和初步诊断肺癌时,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对肺癌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多病变在纵隔内可产生肿块阴影。胸部X线检查在纵隔内发现肿块不一定是原发性纵隔肿瘤,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肿块的部位中心型肺癌可在纵隔处产生肿块,而与纵隔内肿块甚易混淆。肺癌早期即有咳嗽及咯血,痰中较易找到癌细胞,支气管检查很易见到癌肿,因此与纵隔肿块鉴别并不困难。中心型肺癌或紧贴纵隔的肺部良性肿瘤,与纵隔肿块尚有以下的X线区别点。(1)纵隔肿块直径的大部在纵隔内,肺内肿块直径的大部在肺内。(2)纵隔肿块与纵隔紧贴的上下缘与纵隔成钝角,肺内肿块则与之成锐角。(3)纵隔肿块在侧位片上与肺段解剖不符。(4)透视时纵隔肿  相似文献   

7.
陈建彪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15-116
目的:探讨分析CT诊断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央型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了X线胸片与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在两种方法中的显示情况。结果:X线胸片检查准确率为63.3%,CT扫描检查准确率为91.7%,CT扫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1);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在CT扫描检查中比X线胸片检查显示得更清晰和明确,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诊断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及治疗,其扫描层次清晰、分辨率高、诊断准确、费用低、操作简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像技术在肺癌普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X线、CT、MRI等影像技术各自对早期肺癌诊断的特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普通X线平片误、漏诊率较高,分别达到5%和3%;CR及DR比普通X线成像技术诊断率高10﹪以上;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肺内结节肿块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而MR作为CT的辅助检查手段,亦主要是对早期肺癌做出定性诊断,DSA则能充分显示肿瘤的血供等,对早期肺癌的检出及定性定位具有较大价值。结论影像技术在肺癌普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X线摄片和CR、DR均可用在普查方法,CT、MRI可作进一步定性。  相似文献   

9.
肺小细胞未分化癌也称小细胞肺癌,其临床特点是转移早、增殖快、对化疗放疗敏感。我院及黑龙江省肿瘤医院从1978年至1991年积累的60例肺癌病人,经手术组织学检查16例,支气管镜活检19例,淋巴结活检21例,痰细胞学检查3次阳性者8例,胸水细胞学检查15例,证实该病在X线表现中尤以肺门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10.
匡裕康  曾来铎 《江西医药》1997,32(5):263-265
在74例肺癌术中进行了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分区清除术,共清除淋巴结781区878个,经病理证实有癌转移者95区178个,63.5%的病人有胸内淋巴结转移,提示肺癌胸内淋巴结的转移频率高。因此在肺癌术中应尽量干净地清除肺门和纵隔各区可能有转移的淋巴结,以提高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胸内淋巴结(包括肺门和纵隔)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转移特点对指导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方面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各家观点却不尽相同。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胸部病变X线表现,为认知和诊断艾滋病提供医疗影像依据,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本地区2006年1月~2014年1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311例HIV/AIDS患者胸部X线片,分析其病变的X线表现。结果:患者胸部X线表现为:心肺正常124例,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20例(淋巴瘤4例)。肺纹理增强101例,肺炎36例,肺结核27例,肺癌3例(肝癌转移2例);结论:艾滋病患者胸部病变由呼吸道机遇性致病菌感染和AIDS相关恶性肿瘤所引起,胸部X线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为多种影像表现并存,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及治疗HIV/AIDS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X线胸片与CT扫描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央型肺癌患者92例,同时进行X线胸片和CT扫描的诊断技术,观察和比较二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所有肺癌患者都采用X线胸片和CT扫描的诊断技术后,X线胸片检查确诊62例,准确率为67.39%,CT扫描检查确诊86例,准确率为93.4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结果 :X线胸片法的支气管腔内57例(61.96%)、肺门区肿块55例(59.78%)、纵隔淋巴结肿大22例(22.83%),CT扫描法的支气管腔内76例(82.61%)、肺门区肿块74例(80.43%)、纵隔淋巴结肿大48例(52.1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CT扫描检查有助于提高中央型肺癌的确诊率,同时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而中央型肺癌的病变早期的筛查可以优先选择X线胸片检查,这样的应用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可以明确地显示出病灶的状况,有助于提高治愈率,为广大的肺癌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体层扫描(CT)对诊断肺癌起一定作用。CT可以发现被纵隔或胸壁遮蔽的病变、隐匿性病灶以及协助寻找痰细胞学检查为阳性,而传统X线检查为阴性的肺癌病例。一、肺部球形病灶CT扫描的目的1.原发恶性肿瘤作根治外科手术前,了解有无转移性病灶,2.示为孤立性球形病灶者:确定CT值,排除其它肺部病变,对已有转移灶病例,发现隐匿牲病变。二、纵隔及肺门附近病变CT扫描的意义1.估计部份被纵隔遮蔽的病变;2.测定病变衰减系数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的诊断对比。方法 67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对其应用胸部X线与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率。结果 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为64.18%;CT的诊断符合率为92.54%,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情况优于X线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与CT对于诊断中央型肺癌均具有明显效果,CT对于病变细节的检查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以用作X线胸片疑似肺癌患者的深入检查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X线胸片诊断肺癌过程中的误诊原因,进一步提高阅读X线胸片的水平以及诊断肺癌的综合分析能力。方法整理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科经病理及CT诊断为肺癌的27例误诊病例资料,分析X线表现和误诊原因。结果 27例患者经X线胸片误诊报告为肺炎8例,结核性胸膜炎7例,浸润性肺结核6例,肺结核空洞4例,纵隔肿瘤2例。全部患者经病理及CT复查为肺癌。结论肺癌灶不典型以及发生多部位转移时,其X线表现与肺结核等疾病相似,且鉴别较难,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和借助其它检查设施综合分析或进一步检查,进而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25例小细胞肺癌采用X线CT等诊断,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25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央型24例,周围型仅1例,中央型中初次胸片X线表现为:肺门肿块型4例,纵隔型肺癌表现7例,肺门及纵隔肿块伴肺野内阻塞性改变13例.结论 小细胞肺癌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早发现早诊断有利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在 X 线检查中,由于构成纵隔的组织器官复杂,彼此重叠,许多疾病都能导致纵隔阴影增宽,其 X 线表现也常有类似之处。因此,在定位的基础上提高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尤为重要,本文就此从几方面谈谈体会。纵隔的 X 线解剖纵隔位于两肺之间,由循环、呼吸、消化等器官构成,在 X 线片上为两肺之间的密实影。纵隔上界为胸腔入口,下至横膈,前自胸骨后缘,后至胸椎两旁的脊柱旁沟,两侧为纵隔胸膜。凡此范围内的病变均属纵隔病变,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的诊断。方法 116例中央型肺癌均行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与手术、镜检及痰或胸腔积液细胞学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了解符合率。结果 X线胸片检查符合率70.68%,CT检查符合率95.68%。结论 X线胸片可作为发现肺癌的首选方法,为进一步CT检查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CT检查是发现,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对比分析周围型肺癌的X线片与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指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2例被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癌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这32名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与CT检查结果。结果 X线片的血管凝聚征、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胸膜凹陷征、厚壁空洞、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明显区别于CT检查结果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检查的特点是操作便捷、检查费用经济,特别适合用于周围型肺癌的初步诊断和普查阶段时期;而CT检查空间分辨率低、密度分辨率高、扫描时间长、检查辐射较大,但是检查费用高昂,为了更加准确地诊断周围型肺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建议将两种检查方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