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诱发电位的反应与临床参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的表现与临床参量的关系。方法用NicoletVikingT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本院医务人员正常人30例(对照组)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DM组的EP表现及其与临床参量(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DM组(1)VEP异常20例,BAE异常18例,MNSEP异常为20例,PTNSEP异常22例,ERP异常1例。(2)VEP的P100潜伏期(PL)明显延长,BAEP的左侧Ⅰ波PL、双侧Ⅴ波PL,波幅(Amp)和各波间期(IPL)明显异常,SEP周围电位N9至皮层电位P25/P38的PL,Amp以及ERP中N2,P3a,P3b的PL,Am都有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F=5.131~45.213,t=2.695~3.472P<0.05~0.01)。(3)EP改变与各临床参量有关。结论DM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程度和病程平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 (2DM )患者的诱发电位 (EP) ,包括视觉 (VEP)、脑干听觉 (BAEP)、体感 (SEP)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的表现。方法 :用NicoletVikingTV型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对 3 0例 2DM病人 (DM组 )及 3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比较两组间EP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 :DM组VEP异常 2 0例(66 7% ) ,BAEP异常 18例 (60 % ) ,上肢正中神经SEP(MNSEP)及下肢胫后神经SEP(PTNSEP)异常分别为 2 0例(66 7% )和 2 2例 (73 3 % ) ,ERP异常 11例 (3 6 7% ) ,表现为波形缺失、波潜伏期 (PL)延长及波幅 (Amp)下降。DM组VEPP10 0 的PL ,BAEP中Ⅰ波PL ,Ⅴ波PL及Amp和各波间期 (IPL) ,MNSEP中N9~P2 0 ,PTNSEP中N9~P3 8的PL及Amp、ERP中N2 、P3 的PL及Amp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0 1)。结论 :DM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 ,EP是检测DM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震荡患者的多形式诱发电位变化。方法 对 26例急性期脑震荡患者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体感诱发电位 (SEP)及事件相关电位 (ERP)检测,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VEP、 BAEP、 SEP、 ERP及 EEG异常率分别为 30.8%、 69.2%、 50%、 61.5%、 38.5%;其中有两项诱发电位异常者占 80.8%,较 EEG异常率高 (P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视觉诱发电位(VEP)、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位(BAEP)3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不同价值。方法:35例MS患分别进行VEP、SEP、BAEP中的一项或多项检查,并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患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1.5%、76.2%、52%,其中有相应视神经、躯体感觉、脑干损害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4.6%、83.3%、69.2%,而无相应症状体征3的异常率分别为78.6%、73.3%、33.3%。结论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确定MS的临床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方面VEP敏感性稍高于SEP,但明显高于BAEP。联合检测VEP、SEP、BAEP将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PTBIS)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变特点及脑诱发电位对PTBIS患者脑功能的评定价值。方法 对38例PTBI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SEP、BAEP及ERP异常率分别为71.1%、38.9%、50%。SEP异常主要为P15、N60波波峰潜伏期延长和N20波波幅降低,BAEP异常主要为Ⅲ、V波波峰潜伏期延长或I~Ⅲ、I~V峰间期延长,ERP异常主要为P3潜伏期延长。结论 多项诱发电位异常提示PTBIS患者存在大脑半球、脑干功能的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脑诱发电位检查为PTBIS患者的脑功能评定提供了一种敏感、客观的电生理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诱发电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预测价值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A)患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痴呆组和30例非痴呆组急性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结果 二组ERP的异常率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SEP,BAE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ICA患急性期ERP异常结合临床后,可作为将来发生痴呆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7.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K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昏迷患预后密切相关,探讨BAEP和SKP判断昏迷患脑功能状态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采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Neuromatic2000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ICU病房中36例昏迷患的BAEP和SEP.BAEP分析Ⅲ-Ⅴ波,SEP分析P15、N20、P25波。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项后分为好转和死亡。结果 36例患,BAEP正常12例,异常24例。SEP正常13例,异常23例。好转13例,死亡23例。当SEP异常时,死亡率明显高于SEP正常时。而同时伴有BAEP异常时,死亡率更高。14例患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12例死亡,病死率为86%。5例患BAEP检查Ⅲ-Ⅴ波和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全部死亡,病死率为100%。结论 BAEP和SEP的正常与否与昏迷患的预后有密切关系(P=O.011)、SEP异常是判定的主要根据。BAEP和SEP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对昏迷患进行动态的BAEP和SEP观察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昏迷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探讨BAEP和SEP判断昏迷患者脑功能状态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Neuromatic2000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ICU病房中36例昏迷患者的BAEP和SEP。BAEP分析III-V波,SEP分析P15、N20、P25波。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预后分为好转和死亡。结果36例患者,BAEP正常12例,异常24例。SEP正常13例,异常23例。好转13例,死亡23例。当SEP异常时,死亡率明显高于SEP正常时。而同时伴有BAEP异常时,死亡率更高。14例患者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12例死亡,病死率为86%。5例患者BAEP检查III-V波和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全部死亡,病死率为100%。结论BAEP和SEP的正常与否与昏迷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1)。SEP异常是判定的主要根据。BAEP和SEP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对昏迷患者进行动态的BAEP和SEP观察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对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ME-543K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JCU病房中8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析Ⅱ-Ⅰ-Ⅴ波,体感诱发电位(SEP)分析P15,N20、P25波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预后分为好转和死亡。结果:85例患者中好转60例,死亡25例。BAEP正常24例,异常61例,SEP正常25例,异常60例。当SEP异常时,病死率明显高于SEF正常时。而同时伴有BAEP异常时,病死率更高。30例患者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其中25例死亡,病死率为83.3%。5例患者BAEP检查Ⅲ-Ⅴ波和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全部死亡,异常率为100%。结论:BAEP和SEP的正常与否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SEP异常是判定的主要根据。BAEP和SEP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动态的BAEP和SEP观察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脑干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对46例PD患者分别进行VEP、BAEP、SEP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作对照。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3±10.7)m s较健康对照组(103.5±9.2)m s明显延长(P<0.01);PD组P100潜伏期延长与PD患者的病程及病情呈正相关(r=0.49,0.43,P<0.01);PD组BAEP的Ⅲ-Ⅴ及Ⅰ-Ⅴ波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损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觉诱发电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表现,评价VEPP100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VEP P100异常与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R将64例糖尿病人分为两组均行VEP,NCV,SEP检测,VEP与正常组对照,结果:26例合并DR的糖尿病人及38例正常眼底的糖尿病人的VEP P100分别与正常人比较,VEPP100潜伏期: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VEP P100波幅;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VEP P100异常与NCV,SEP无相关性(r=0.076,P&;gt;0.05,r=0.0.75,P&;gt;0.05),结论:DR的VEP表现以VEP P100波幅降低为主;VEP检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DR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对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 ME-543K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 ICU病房中 8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分析 III-V波,体感诱发电位( SEP)分析 P15, N20, P25波.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预后分为好转和死亡. 结果 85例患者中好转 60例,死亡 25例. BAEP正常 24例,异常 61例, SEP正常 25例,异常 60例.当 SEP异常时,病死率明显高于 SEP正常时.而同时伴有 BAEP异常时,病死率更高. 30例患者 SEP检查 P15, N20, P25波均消失,其中 25例死亡,病死率为 83.3%. 5例患者 BAEP检查 III~ V波和 SEP检查 P15, N20, P25波均消失,全部死亡,异常率为 100%. 结论BAEP和 SEP的正常与否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P=0.01). SEP异常是判定的主要根据. BAEP和 SEP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动态的 BAEP和 SEP观察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视觉诱发电位(VEP)、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者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不同价值。方法35例MS患者分别进行VEP、SEP、BAEP中的一项或多项检查,并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患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1.5%、76.2%、52%,其中有相应视神经、躯体感觉、脑干损害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4.6%、83.3%、69.2%,而无相应症状体征者3者的异常率分别为78.6%、73.3%、33.3%。结论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确定MS的临床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方面VEP敏感性稍高于SEP,但明显高于BAEP。联合检测VEP、SEP、BAEP将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1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MS患者分别进行VEP、BAEP、SEP的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EP、BAEP、JSEP阳性率分别为77.8%、66.7%、61.1%,有相应视神经、脑干、躯体感觉损害者异常率为94.4%、81.8%、77.8%,而无相应症状体征者异常率为50%、44%、44.4%。结论: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发现隐匿性病灶或亚临床病灶。联合应用VEP、BAEP、SEP有助于提高MS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以及经舍曲林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过程。 方法采用国产Wond 2000C型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1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和33例健康老人入组时的P300、AEP和BAEP,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同时给予舍曲林治疗,于治疗12个月末再次进行ERP检查。 结果与健康老年人比较,老年期抑郁症患者P300/P3靶潜伏期、BAEP/波Ⅲ绝对潜伏期延迟,P300/P3、AEP/P2波幅以及BAEP/波Ⅲ绝对波幅降低(均P<0.05或0.01)。通过随访发现,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经舍曲林治疗12个月后,其P300/P3、AEP/P2以及BAEP/波Ⅲ潜伏期和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结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有多项ERP指标(如P300/P3、AEP/P2以及BAEP/波Ⅲ)异常,提示这些指标可作为治疗监测及疗效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表面感觉诱发电位(SEP)的变化。 方法 应用丹迪公司Keypoit型神经肌电描记仪对3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BAEP及SEP检测,并与35例同龄健康 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慢阻肺患者组BAEP显示V波潜伏期和Ⅰ~Ⅴ、Ⅲ~Ⅴ波峰间潜伏期明显延长,Ⅰ 波、Ⅲ波潜伏期基本正常。SEP显示P40、N45、P60、N75潜伏期均明显延长。结论 慢阻肺患者存在广泛脑功能损 害,BAEP和SEP检测能早期发现慢阻肺患者神经精神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对13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其BAEP、SEP(除Ⅰ波外)各波潜伏期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伴周围神经损害者更显著.结论:BAEP、SEP参数变化可推断糖尿病中枢神经损害,为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亚临床期提供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糖尿病患脑干功能损害的评定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进行BAEP检测,并与2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BAEP的异常率为63.33%,并与其病程呈正相关,但与血糖浓度无相关性。其中Ⅲ、Ⅴ滤潜伏期(PL),I-Ⅲ、Ⅲ-Ⅴ、I-Ⅴ峰间期(IPL)较正常组延长,Ⅲ、Ⅴ波波幅降低,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BAEP对糖尿病脑干亚临床功能异常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特点及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其中病例组按病程分为病程<5年(A组)、5年≤病程<10年(B组)、病程≥10年(C组),分析影响听力的危险因素.[结果]①B、C组的Ⅰ、Ⅲ波的潜伏期(PL),Ⅰ~Ⅲ波的峰间潜伏期(I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C组的Ⅰ、Ⅲ波的PL,Ⅰ~Ⅲ波的IPL较A组明显延长( P <0.05),左右耳均无明显差异( P >0.05).②A组BAEP异常12例(26.67%),B组BAEP异常16例(35.56%),C组的BAEP异常28例(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组(病变神经数>4条)的Ⅰ波的PL、Ⅰ~Ⅴ波的IPL较周围神经病变较轻组(病变神经数≤4条)明显延长( P <0.05).④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病程与BAEP的Ⅰ、Ⅲ波的PL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BAEP是检测糖尿病患者听觉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积极进行听力学检测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震荡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方法 :对 30例急性期脑震荡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测 ,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VEP、BAEP及SEP异常率分别为 30 %、 6 6 7%、 5 4 5 %。结论 :脑震荡患者存在脑干、大脑半球功能受损及视通路机能障碍 ,脑诱发电位对脑震荡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