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护理不及时、不得当,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并探索出最佳的护理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金兰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00-100,103
为了探讨配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总结4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笔者认为,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7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保守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疾病观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治愈10例,好转16例,死亡1例.结论精心的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疾病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1].现将本院收治的55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分析,从中取得了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会萍  赵远贵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49-2849,2945
临床护理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姜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61-46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管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指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吐、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有效的护理与分析,从中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晚期血吸虫病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旨在降低这类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方法:收治晚期血吸虫病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从饮食、休息、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从过去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积极参与治疗,能使疾病得以早日康复.结论:给予适当护理干预对晚期血吸虫病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禤玉善 《微创医学》2006,25(4):763-764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大量出血不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且危及生命,还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特征,做好此类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154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凤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45-2545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涉及系统器官多等特点。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护理工作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现将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护理途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 总结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密切观察、急救、常规、饮食、心理等方面护理,108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护理观察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分析,从中取得了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疾病知识掌握度情况。方法选取我院88例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016年5月10日到2017年5月10日),将其依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各44例,对比2组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工作者对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知识掌握度。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分析,从中取得了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雯雯 《包头医学》2012,36(2):106-10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做到相应的急救护理、止血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4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惠者经积极抢救及护理,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精心护理,深刻体会到精心护理对患者治疗与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胡玉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1048-1048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出血量多,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如果处理不当可危急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出血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1995年—2000年收治2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aits)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 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科知识,了解疾病病因、诊断、临床表现,还要掌握病情观察,病程发展规律及系统的护理措施.通过医护密切配合,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归纳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护理途径.方法 对5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工作做…..研究.结果 通过密切监视、及时给药、做好饮食、心理护理,51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和治疗效果.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观察是临床诊断治疗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