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修复手、足因创伤、瘢痕或溃疡切除后所造成的皮肤缺损,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难题。传统的作法多采用游离植皮、皮瓣转移或带蒂皮瓣移植等方法,常需进行多次手术,病人痛苦多,住院时间长。自1973年Harii 和Danie首先介绍带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以来,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告。可供移植的皮瓣种类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修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应用较多的皮瓣为:下腹部皮瓣、腹股沟皮瓣、足背皮瓣以及背阔肌皮瓣。我院自1981年以来,共进行带血管游离皮瓣移植15例,其中14例成功,1例失败,皮瓣成活率为93.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肩胛皮瓣是以旋肩胛血管为蒂的可供游离移植的一种新型皮瓣。作者通过1982年11月以来的三例临床实践,对血管蒂的定点、皮瓣的设计和解剖方法和吻接静脉的选择等提出一些见解,并列举此皮瓣的优缺点,认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颈前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头颈部功能及外形。方法 1995年以来,应用胸三角等邻近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22例,采用带蒂胸三角皮瓣10例,颈胸皮瓣8例,颈肩皮瓣2例,带蒂与吻合血管联合移植超长胸三角皮瓣1例,游离肩胛旁皮瓣1例。结果 20例全部成活,2例部分感染坏死。经1~5年随访,颈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邻近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成功率高,皮瓣质地、颜色与颈部相似,修复后皮瓣无臃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带蒂与吻合血管超长的胸三角皮瓣联合移植,是修复颌面颈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皮瓣移植的应用越来越广。游离皮瓣移植较之带蒂皮瓣移植有着显著的优点。一般认为,供皮区要具备以下条件:(1)供皮部位外观正常、柔软而无疤痕;(2)至少有一对适当长度和适当外径的正常动静脉分布,血管要有明确的解剖部位;(3)供皮部位可供应足够大小的皮瓣皮肤离体后对供皮部位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不大;(4)皮瓣最好有一根可供缝接的神经。前臂掌侧皮肤是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的。从临床资料看,前臂掌侧游离皮瓣的移植效果亦较好。为了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对20例(40侧)桡动脉在前臂掌测皮肤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颈前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头颈部功能及外形。方法 1995年以来,应用胸三角等邻近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22例,采用带蒂胸三角皮瓣10例,颈胸皮瓣8例,颈肩皮瓣2例,带蒂与吻合血管联合移植超长胸三角皮瓣1例,游离肩胛旁皮瓣1例。结果 20例全部成活,2例部分感染坏死。经1-5年随访,颈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邻近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成功率高,皮瓣质地、颜色与颈部相似,修复后皮瓣无臃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带蒂与吻合血管超长的胸三角皮瓣联合移植,是修复颌面颈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颌面头颈部缺损的经验。方法对22例应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颌面头颈部各类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具有许多符合颌面头颈部修复要求的优点,有多种用途和应用方法,修复效果满意,本组22例修复成功率95.5%。缺点是牺牲前臂的一条主供血管——桡动脉,供区遗有瘢痕,影响外观。结论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是一个多能优良皮瓣,适合于颌面头颈部各个解剖区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修复颌面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7.
1963~65年Goldwyn和Krizek等先后在动物实验中,用小血管吻合行岛状皮瓣游离移植术获得成功。72年Harii氏用于临床,施行带血管的颞部皮瓣移植术。73年Buncke报告岛状皮瓣一期远位移植术,命名为游离皮瓣。我国上海华山医院1974年报告游离皮瓣移植术获得成功。我院于76年3月也成功地进行了一例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带蒂岛状肌皮瓣、皮瓣包括颞岛状瓣、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胸锁乳突肌岛状肌皮瓣,颈阔肌岛状肌皮瓣等修复面颈部术后缺损75例,除2例全部坏死,8例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与游离皮瓣相比,其手术方法简单,效果可靠,无需吻合血管,手术时间短,可代替一部分游离皮瓣,用以修复面颈部术后缺损。  相似文献   

9.
游离皮瓣移植手术虽然只有数年的历史,但应用范围已很广泛。起初,切取皮瓣的来源主要是腹股沟处。通过尸体解剖及动物实验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可供移植的皮瓣,其中足背皮瓣比较理想。尽管如此,由于人类皮肤血管分布的特点,游离皮瓣的来源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皮肤的血供规律,在传统的直接皮肤血管皮瓣、肌皮血管皮瓣以及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三种类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类型的肌间隔血管皮瓣。肌间隔皮肤动脉走行于肌间隔内,容易分离,有较长的血管蒂,所供应的皮区均有部位适宜,质地优良的特点。 在70例成人肢体和9个铸型标本上,观察测量了臂部和股部肌间隔的动脉,研究了尺侧上副动脉、桡侧副动脉、第一穿动脉的肌间隔枝、膝降动脉隐枝及其所供应皮区的应用解剖学。讨论了可供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使用的臂内侧皮瓣、臂外侧皮瓣、股后外侧皮瓣和小腿内侧皮瓣。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用足背皮瓣、肩胛皮瓣或前臂皮瓣等游离组织吻合血管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6例。井讨论了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的意义以及手部功能的特殊情况对游离皮瓣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38例游离组织移植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患者四肢大面积缺损行皮瓣、肌皮瓣移植及游离骨移植术和手指缺损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的最适宜手术时机。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吻合血管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吻合血管的的游离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结果 临床应用38例,36例成功,2例失败。急诊行游离(肌)皮瓣移植术9例,4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坏死;延期(肌)皮瓣移植4例无血管危象;急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创面及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四肢皮肤血管缺损患者进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观察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0例皮瓣均成活,患肢血运良好,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软骨皮瓣预制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软骨皮瓣预制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的可能性,为临床提供耳鼻缺损修复新的方法。方法:将大白鼠耳中心动静脉及耳软骨植入颈部皮下,预制软骨皮瓣。分别在术后二、四周,进行血管吻合游离软骨皮瓣移植,并检查软骨成活,血管网形成及皮瓣成活情况。结果:在软骨皮瓣预制后四周进行游离移植,组织瓣成活率较高。在植入血管束周围新软骨细胞形成较多。结论:软骨皮瓣在预制四周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一种新型皮瓣——预制神经营养皮瓣,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40只体重在1.5kg左右的新西兰大白兔,首先制作预制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在大白兔股部外侧游离出一段3~4cm长的股外侧皮神经,把神经远端切断,将神经近端旋转160°转位种植到骨盆部,用8-0尼龙线将皮神经与皮瓣筋膜层缝合固定。模型建立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在模型建立3周后将皮瓣游离掀起,皮瓣蒂部保留转位的皮神经,皮瓣切取后再原位缝合。对照组在模型建立3周后游离皮瓣时,蒂部切断皮神经,游离皮瓣原位植皮。手术后观察两组皮肤的红白反应、温度、颜色、有无水泡和坏死面积。对皮肤成活面积和组织学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皮瓣内血管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实验兔中应用预制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可行的;在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成活中神经营养血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皮瓣可在神经营养血管独自营养下成活。将皮神经转位种植后,经过3周延迟,皮神经营养血管可营养周围皮肤。临床可根据此...  相似文献   

16.
对头皮大面积坏死、颅骨裸露,过去临床处理比较棘手,目前有显微外科技术,可运用带血管游离皮瓣或皮肌瓣进行修复。我院近年来,对三例头皮大面积缺损病例,采用带血管游离皮瓣或皮肌瓣一次整复,取得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种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内踝上皮瓣、外踝上皮瓣、足底内侧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带旋髂深血管髂骨游离皮瓣、游离的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55例皮瓣中完全成活48例,部分坏死7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带蒂皮瓣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游离皮瓣一般外形臃肿,恢复保护性感觉差。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术后护理的对照组以及接受循证护理路径的实验组,组间例数一致,对比两组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游离皮瓣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游离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循证护理路径可以降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血管危象情况、提高游离皮瓣存活率,符合患者治疗所需。  相似文献   

19.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口腔教研室王海宁,王陈,陈爱平,郑正华附属医院口腔科马迎春,刘顺华,张月娥,壮广梅附属医院手术室谢杏英,张继华,林铁军,黄丽自从1979年杨果凡、李吉等[1]首创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以来,前臂游离皮瓣已在...  相似文献   

20.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35例舌癌、11例颊癌术后缺损即刻采用前臂区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对术后并发皮瓣坏死、血管危象、术后感染等进行分析,对取皮瓣侧手的功能、感觉和握力进行手术前后的观察比较;同时对修复后颊、舌外形、活动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46例前臂游离皮瓣移植,发生血管危象4例(8.70%),其中1例坏死(2.17%),成活率达97.83%,术后感染5例(10.87%);手感觉异常和握力下降分别有3例(各6.52%);舌外形、活动度及颊部皮瓣色泽均满意。结论: 前臂游离皮瓣质地优良,制备方便,成活率高,远期效果好,供区后遗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