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26例心脏穿透伤外科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26例心脏穿透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亚临床期组(9例)、临床期组(11例),濒死期组(6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死亡率及预后等.[结果]亚临床期组治疗有效率100%,临床期组为81.82%,濒死期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期组病死率0%,临床期组为9.1%,濒死期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心脏穿透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简化抢救流程,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心脏穿透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1990年8月~2008年12月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处理29例心脏穿透伤心脏损伤的病因,临床分型,损伤部位处理,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2例死亡病人分析。结果抢救成功27例,死亡2例。结论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掌握手术指征果断手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医院急诊中严重创伤的救治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对我院急诊外科 2 0 0 3- 0 2~ 2 0 0 4 - 0 1收治的严重创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对城市中常见创伤的急救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 从急诊危重病例中筛选出急需抢救的严重创伤 14 3例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 10 8例 ,女性 35例 ,男 :女为 3.0 9:1;年龄平均 34.2岁 (9~ 73岁 ) ;创伤评分 (TS)平均 13.5± 3.8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平均 12 .3± 3.7分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平均 19.6± 12 .5分 ,多发伤 6 2例 (4 3.4 % )。病因 :交通伤 83例 (5 8% ) ,械斗、工伤 4 3例 (30 % ) ,坠落伤 17例(12 % )。休克 112例 ,脱险率 92 % ,抢救成功率 83.9%。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 116例。急诊滞留时间 :抢救脱险组 5 6± 2 3min ,死亡组 10 9± 4 3min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交通伤、械斗、工伤、坠落伤是城市中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 ;观念上要重视“黄金 1h”、“白金 10min” ,缩短急诊滞留时间 ;早期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 ,可以有效地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诊科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未采用MDT小组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以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应用MDT小组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实验组,给予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至手术时间、早期漏诊误诊率、早期死亡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至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早期漏诊误诊率、早期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科采用MDT有利于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的疗效,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和抢救至手术时间,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群体多发伤院内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突发性群体多发伤院内急的救模式 ,提高突发性群体多发伤院内急救存活率。方法 对本院2 0 0 1- 0 1~ 2 0 0 3- 10抢救突发性群体多发伤 16起共 14 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 6例急救存活 12 9例 (88 4 % ) ,死亡17例 (11 6 % ) ,早期漏诊 11例 (7 5 % )。结论 突发性群体多发伤院内急救以急诊创伤外科为核心 ,ICU及相关专业及时介入 ,快速评估、及时分流、注重整体抢救治疗 ,积极开展损害控制外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心脏穿透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14例均行手术(心包穿刺、心脏修补).结果抢救成功率为85.7%.结论正确诊断、迅速有效的急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胸心外科手术的全面普及以及创伤医学救治水平逐步提高,各地对心脏创伤的救治均有不少成功的报道,作者自1987至1997年先后抢救穿透性心脏伤8例,其中2例为复杂多发性心脏伤,7例成功,1例死亡,救治成功率为875%,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5~37岁,平均266岁。致伤原因:刀、剪刺伤7例,电工刀高速反弹伤1例。胸部伤口位置:大多分布在前胸部心前区及胸骨旁缘两侧。心脏受伤部位:右心房破裂伤1例,右心室破裂伤1例,左心室及室间隔破裂伤1例,左右心室贯通伤1例,心包破裂伴心肌裂伤(未穿透)3例,心室壁金属异物伤1…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急诊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肺复苏的方法。55例患者中,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复苏成功率21.74%(5/2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复苏成功率33.33%(3/9);脑出血患者的复苏成功率12.50%(1/8);电击伤患者均未复苏成功;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复苏成功率60.00%(3/5);病因不明患者的复苏成功率25.00%(2/8)。其中1例患者单纯使用心脏按压即心肺复苏成功,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电复律后心肺复苏成功,其余10例患者均给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后心肺复苏成功。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患者的抢救措施、抢救时间以及病因均具有密切的关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心脏穿透伤是胸部创伤中的急危重症,常因失血性休克、心脏压塞而危及生命.随着急救措施的改进,近年对心脏损伤的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早期正确的诊断和不失时机的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我院1992年~2002年共收治心脏穿透伤1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心脏穿透伤的抢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穿透伤是胸外伤的危急重症。我院 1 988年 9月~1 999年 4月救治了 2 9例心脏穿透伤的患者 ,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9例中男 2 7例 ,女 2例。右心室刺伤 2 0例 ,左心室刺伤 8例 ,右心房刺伤 1例。 2 8例行手术治疗 ,1例未及手术即死亡。治愈 2 6例 ,死亡 3例。2 抢救及护理2 1 术前抢救及护理病人来院时 ,医护人员首先看到的是病人的全身情况 ,如神志、面色、伤口部位及大小、呼吸、全身状况等 ,然后是摸脉搏、测血压并同时给氧吸入或插管给氧 ,如有窒息 ,紧急协助医生可以作环甲膜切开给氧。2 1 1 按伤情急缓进…  相似文献   

11.
本院 1990年至 2 0 0 0年收治 2 5 6例闭合性腹部创伤病员 ,由于诊断和治疗及时 ,大部分痊愈出院。其中死亡 6例 ,死亡率 <2 %。死亡病例中有 5例合并脑、胸 (心 )骨盆等多发伤。对于闭合性腹部创伤的抢救要诊断及时 ,手术探查准确 ,注意处理合并并腹部以外的脏器损伤 ,提高抢救成功率。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0例 ,女 66例 ;年龄 6~ 63岁 ,平均 3 8岁。坠伤 13 0例 ,撞击伤 73例 ,挤压伤 5 3例。2 ) 伤情 :肝破裂 2 0 % ,脾破裂 2 0 % ,胃肠穿孔 16% ,腹壁伤 16% ,肾脏损伤 4 % ,肠系膜及血管伤 4 % ,胰腺及后腹膜 3 % ,膀胱…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18例心脏穿透伤患者的手术抢救与护理,总结心脏穿透伤患者急救与护理要点。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心壁裂开修补、心包开窗引流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加强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急救护理,术后监测生命指征、尿量,保护脑细胞,加强呼吸系统及引流管的管理,严防并发症。结果18例患者抢救成功15例,3例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83.3%。本组病例无1例出现出血、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术后各项护理措施,特别是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心脏穿透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部穿透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胸部穿透伤234例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164例,其中做胸腔穿刺11例,胸腔闭式引流106例。手术治疗70例(29.9%),其中51例在入院后1h内手术,急诊室剖胸2例,术前安放胸腔闭式引流51例。剖胸术40例:肺及支气管手术40例次,心脏及大血管手术18例次。剖腹术28例:肝脾手术15例次,胃肠手术17例次。剖腹加剖胸2例。结果:本组治愈227例(97.0%)。死亡7例(3.0%),其中4例未来得及手术死于失血性休克;手术组分别因多心腔伤、ARDS和肺部感染术后死亡3例。结论:提高对胸部危险部位穿透性损伤的警惕性,重视术前"延迟性(限制性)液体复苏"及术后严密监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急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 《临床医学》2010,30(9):62-63
目的总结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急诊救治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救治方案,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参加急诊救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典型病例5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ISS评分在19~24之间,平均值22。结果本组患者抢救成功46例(其中痊愈出院44例,由于各种原因放弃后续治疗2例),成功率92%;死亡4例,病死率8%。结论快速诊断、抗休克治疗、减少急诊手术准备及手术时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要求急诊医生技术知识全面,反应迅速,合理地统筹安排整个救治过程。  相似文献   

15.
潘梁  石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32-543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措施,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3-2010年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5例入院时合并休克168例,未及手术23例,急诊手术252例其中术中死亡8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12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危重复杂,部分患者早期确诊比较困难,加强创伤"黄金时间"的抢救以及合理有序的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1 2月我院急救部急诊开胸手术救治胸部外伤 55例。由于诊断及治疗及时、准确 ,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探讨早期就近在最短的时间内紧急开胸救治胸部外伤 ,减少死亡及并发症防治措施及意义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42例 ,女 1 3例 ,年龄 1 6~ 56岁 ,平均年龄 39岁。从受伤至就诊时间在 2 0min~ 3h以内 48例 ,3~ 8h以内 7例 ;在急救部抢救室内抢救及做术前准备最短 1 0min ,最长 30min。1 2 胸伤及合并伤的伤情 心脏裂伤 5例 ,肺裂伤 2 3例 ,气管支气管断裂 2例 ,胸廓内动脉断裂 4例…  相似文献   

17.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来院急诊时大多处于休克、昏迷、呼吸困难状态,病情复杂危重,死亡率高。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抗休克及手术救治处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院于1980~1997年救治处理严重腹部创伤245例,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14例,女31例,男女之比为690∶1。年龄2~82岁,其中18~60岁占845%。车祸伤84例、坠落伤38例、刀刺伤36例、砸压伤35例、踢打伤23例、火器伤21例、畜兽伤8例。开放性腹部伤59例,闭合性腹部伤186例。腹腔2个脏器伤198例,3个以上脏器伤47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96例,其中合并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穿透性心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护方法 .方法 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21例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锐器伤20例,射钉枪射击伤1例.手术治疗18例,未手术治疗3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循环、呼吸的急救护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严防并发症.结果治愈17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80.95%.结论早期诊断、采取迅速有效的救护措施、紧急剖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术后病情观察及全面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多发伤的急诊一期手术处理及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发伤行急诊一期手术处理的优越性及肺部并发症防治的主要措施。方法 通过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对 379例多发伤患者进行伤情回顾 ,分析急诊一期手术处理情况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菌谱及药敏结果。结果  379例多发伤患者中 ,轻中度 36例 (12 93% ) ,重度 16 8例 (44 33% ) ,危重度 117例 (30 87% ) ,极危重度 45例(18 75 % )。机械通气治疗者平均使用时间为 7 19± 2 43d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菌谱分析示G- 菌占 5 4 72 % ,G+ 菌占 38 0 7% ,真菌占 7 2 1% ,其中混合感染占 2 8 86 %。全组死亡率17 15 % ,急诊一期手术治疗组死亡率 9 38%。结论 通过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方法的应用 ,可以快速准确且简易地评估入院时患者的伤情 ;通过急诊一期手术的处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ARDS病人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VAP患者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 ,可以有效防治肺部并发症 ,以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心脏穿透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21例心脏穿透伤患者均实施急诊手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急救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引流管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及营养护理.结果 21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第9天并发心包填塞,经再次开胸行心包大部分切除术治愈,余均抢救成功.结论 术前及时到位的急救护理、术后加强各项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心脏穿透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