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人格健康问题日益成为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2011年3月由国家教育部等五部联合发布的“2010年青少年健康人格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健康问题突出.而家庭早期性教育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家庭早期性教育开展的状态和水平对孩子形成健康的人生观、生命观、情感观及构建健康心理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家庭早期性教育的开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把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融入到对青少年开展的早期性教育中,对促进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不同性教育途径实效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进鑫 《中国性科学》2010,19(3):3-8,29
本文通过对1891名初中生的抽样调查,考察了不同性教育途径对青少年的教育效果。研究发现综合性教育(包括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的效果最好,单纯学校性教育其次,单纯家庭性教育最差。从实证的视角提出了当前青少年性教育的正确途径应坚持家庭和学校统一的综合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国内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枫 《中国性科学》2005,14(2):21-22,30
本文对国内青春期性教育的目标、教育模式、家庭性教育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应建构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上的青春期性教育模式。青少年作为性教育的第一目标人群,把教育目标设立为性健康是具有长远意义的。在性教育的实施上,作者提出应注重计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同时不能忽视家庭性教育。另外,教育者应贯穿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倾听青少年的心声,这样的性教育才可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主旨是客观反映青少年性教育现状,助推青少年性教育正常开展。为此,作者对222名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同时走访了教育界人士。获取的信息表明,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不完整;青少年知晓的性知识很局限,大多数人不知道对他们身心健康具有指导意义和保护作用的重要性知识;学校性教育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尚无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绝大多数家庭性教育至今仍是空白。教育界、家长与性学专家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尚缺乏共识。据此,作者认为国内性教育滞后于当今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作者深入分析了国内性教育滞后的原因,并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证论了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呼吁社会关注和重视青少年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少女未婚先孕现象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婚妊娠者越来越集中在青少年人群,少女未婚先孕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少女未婚先孕的原因归结有三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即“性道德”环境的恶化,二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三是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6.
王宝智  刘艳明 《中国性科学》2011,20(7):37-38,53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性教育作为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重视起来。长期以来我国性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部分地区性教育甚至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同时表现为对青少年性教育缺乏科学的方法与正确的引导措施。因此,政府、学校、家庭建立对青少年科学的教育体系事关整个青少年性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中国农村基层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展开本次调查,主要选取乐安县的青少年及其家长作为典型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基层青少年性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仍处在自我摸索的阶段。呈待建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性教育形态,最终形成适时、全面、系统的性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彭涛 《中国性科学》2012,21(8):67-68,75
本文探讨社会性别在青少年性教育开展当中引入的必要性,结合目前性教育的现实,对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青少年性教育在实践中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就相应的策略提出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之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婷 《中国性科学》2009,18(12):37-39
处于全球化大背景下,受西方国家过度开放的性观念影响,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状况也越来越棘手,已成为困扰社会各界的一大难题。从当前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出发,寻找其中的可能性原因,探索切实有效的可行性措施,以期缓解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困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性教育干预对青少年形成正确性观念、预防性传播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上较为典型的3类青少年性教育干预模式,即行为式性教育干预模式、认知式性教育干预模式和亲子参与式性教育干预模式。同时,本文还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