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建立大鼠外消旋聚乳酸/FK506(PDLLA/FK506)复合套管模型和大鼠外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对比各模型神经恢复过程中机械痛觉超敏的变化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探讨两种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再生与神经性疼痛的联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A组为自体神经移植再生模型组;B组为PDLLA/FK506套管修复模型组;C组假手术组。分别制成模型,术后24d起检测机械刺激阈值,术后27d起计数c-fos阳性细胞。结果 A、B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c-fos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及机械痛阈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模型再生神经生长进入去神经支配区域时,均出现支配区域的痛觉超敏和疼痛相关行为,神经性疼痛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外周神经挤压神经再生模型和大鼠外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对比各模型神经恢复过程中机械痛觉超敏的变化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探讨两种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再生与神经性疼痛的联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3组,A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组;B组为自体神经移植模型组;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制成模型后,术后18d起检测机械刺激阈值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B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A组各指标与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模型再生神经生长进入去神经支配区域时,均出现支配区域的痛觉超敏和疼痛相关行为,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时间、强度以及恢复均有不同,并和神经再生情况相关,提示神经性疼痛是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硬膜外给予虎纹镇痛肽-Ⅰ对大鼠外周神经挤压模型机械痛阈与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虎纹镇痛肽-Ⅰ对再生神经神经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3组,A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组;B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虎纹镇痛肽-Ⅰ治疗组;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制成模型后,术后21d起检测机械刺激阈值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B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A组与B组比较c-fos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及机械痛阈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虎纹镇痛肽-Ⅰ能有效减轻再生神经的神经性疼痛程度,促进神经的完善修复。  相似文献   

4.
坐骨神经挤压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模型,观察其神经恢复过程中行为学、机械痛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对c-fos表达产物:Fos蛋白阳性的神经元进行计数)的改变,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再生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坐骨神经血管钳挤压损伤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每组20只.前者分离出右侧坐骨神经后于神经中段用止血钳挤压神经直到成为透明膜状,持续30s;后者将坐骨神经于空气中暴露5min后,还复至原位.术后第18、21、24、27、30、33、36、39天重复检测大鼠行为学、机械痛阈值、TWL值.术后21、27、33、39d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Fos蛋白表达.结果 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累积疼痛评分均高于B组(P<0.05),但A组内各时间点间无差异.A组术后21d后机械痛阈值和TWL均低于B组(P<0.05).A组术侧L4-5.脊髓背角浅层Fos蛋白阳性反应神经元计数大于B组(P<0.05).A组39d的机械痛阈和TWL值均大于21d(P<0.05),但Fos蛋白阳性反应性神经元计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坐骨神经挤压模型中外周神经损伤再生过程诱发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同时出现再生神经支配区域的机械痛觉过敏和疼痛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5.
银染法观察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法观察再生有髓神经通过PDLLA T3 支架材料的情况及大鼠有髓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方法 SD大鼠 5 4只 ,分成PDLLA T3 、PDLLA组和自体移植组 3组 ,同只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为正常对照。培养新生大鼠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 ,将其种植在PDLLA T3 和PDLLA材料上备用 ,每只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经手术造成 1cm缺损 ,然后分别用以上 3组材料进行移植修复 ,在伤后 2周、1个月、2个月 3个时相点收集标本进行神经银染 ,染色结果通过图象分析仪进行分析 ,统计数据行t检验。结果 伤后 2周时各组均见新生的神经纤维通过神经移植段 ,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直到伤后 1个月 ,2个月后 ,PDLLA T3 组好于PDLLA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自体移植组髓神经增加明显 ,高于其他 2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低于正常值。结论 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法观察大鼠神经再生效果满意 ,新生的神经纤维可以通过PDLLA T3 ,效果好于PDLLA。  相似文献   

6.
目的化学法去除同种异体神经髓鞘和雪旺细胞,形成去细胞基膜管支架后复合甲状腺激素,来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用化学法处理得到去细胞基膜管支架;外源性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经化学处理后形成无菌、pH值中性的T3水溶液然后溶解在明胶水凝胶中,局部注射在去细胞基膜管支架上。实验分3组:去细胞基膜管复合甲状腺激素移植组(A)、去细胞基膜管移植组(B)和自体神经移植组(C)。术后进行形态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电生理学、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检测。结果术后8周SFI比较,C组(-36.36±1.91)优于A组(-41.58±2.98)和B组(-41.89±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31.38±1.87)和C组(-30.03±1.73)优于B组(-36.74±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远端再生有髓神经截面积恢复率在8周、12周两时间点上,A组、C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甲状腺激素的去细胞基膜管修复神经缺损,效果优于单纯去细胞基膜管移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7.
肌基膜管移植修复脊髓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应用自体肌基膜管(muscle basal lamin,MBL)移植结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修复脊髓缺损。方法:18只雌性家犬脊髓横断后分为三组。A组:MBL移植结合注射NGF组,7只犬;B:单纯MBL移植组,7只犬;C组:对照组,切除脊髓0.5cm,3只犬。6个月后用免疫组化法对神经轴突进行特异染色,并用图像分析方法对脊髓横断处的远近端横截面进行神经纤维数比较,结果:A、B两组移植物中神经纤维计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远端神经纤维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近端神经纤维数比较,A组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C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到MBL移植物中有神经纤维通过。电镜证实横断远端存在新生神经纤维。结论:MBL作为一种生物管道,可作为神经轴突再生的通路;NGF具有促进神经轴突生长的作用。MBL移植结合NGF修复脊髓横断性损伤,神经轴突能越过移植区到达远端。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制备修复兔长段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静脉(V)、基底膜(BM)、雪旺细胞(SC)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制备人工神经桥接15mm兔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用日本大耳白兔70只,分为7组(A、B、C、D、E、F、H),每组10条坐骨神经。各组均修复坐骨神经15mm缺损,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A)。术后观察3d,2,4,8和12周肢体运动,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记录电生理结果。术后12周取材,肉眼观察标本。比较近侧吻合口段(a),移植体中段(b),远侧吻合口段(c)神经再生情况,随机半数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染色,另半数组织做Cajar吡啶神经银染色,镜下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断端连接情况,并对各组再生神经束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和轴突直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以H组(V+BM+NGF+SC组)修复情况最佳,上述各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BM+NGF+SC组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最好,符合神经组织学结构,能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很有可能成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冷冻温度下保存的异体神经对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取96只同种属雄性大鼠,其中24只为取材组,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B组)和实验组(C、D、E、F组),每组12只.A组为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为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C、D、E和F组分别为经4℃、-50℃、-80℃和-196℃甘油保存3周的神经移植组.术后2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9、16周进行大体观察、光镜检察、电生理测定.结果 术后2周,B组移植段见明显T淋巴细胞浸润,C、D、E组次之,A组及F组末见T淋巴细胞.术后9周及16周,从神经再生效果评价看:A组神经再生效果最好,F组次之,C、D、E组再次,B组最差.结论 在各冷冻组中,以-196℃组神经再生效果最好,接近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为载体,在局部持续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促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NGF基因修饰3T3细胞(3T3-NGF),采用微胶囊制备技术制备微囊化的3T3-NGF细胞;体外培养后分别检测活性和生物活性。选取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后,随机分微囊化3T3-NGF细胞移植组(A组)、裸3T3-NGF细胞移植组(B组)、空胶囊移植组(C组)和阴性对照组(D组)。术后不同的时间采用组织形态学检查分别观察各组坐骨神经恢复情况。结果3T3-NGF细胞在微胶囊内保持正常活性和增殖能力,可以持续分泌NGF。移植术后A组的患肢恢复情况好于B,C和D组。移植术后4,8及12周时,各组动物行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A组的损伤远端神经纤维密度、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等评价神经再生的指标均优于B,C和D组(P<0.05),而B,C和D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3T3-NGF细胞,在微胶囊内可保持正常的增殖能力和生物活性;微囊化3T3-NGF细胞移植到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局部,在微胶囊的免疫保护下,可持续分泌NGF,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联合应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及三磷酸腺苷(ATP)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及失神经肌肉的作用. 方法 选取SD大白鼠96只,体重(250±15)g,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NS组)、ATP组、NGF组、ATP+NGF组;选取大鼠坐骨神经,暴露后人为切断造成3 mm缺损损伤,通过硅胶管连接两神经断端,建立神经再生室.术后立即对各组分别予以腹腔内注射等渗盐水0.4 ml、ATP0.4 ml(1 mg/ml)、NGF0.4 ml(0.2 μg/ml)、NGF+ATP 0.4 ml(ATP 1 mg/ml、NGF 0.2 μg/ml),之后每3 d通过腹腔注射1次.在第2,4,6,8周各组分别取6只大门鼠行坐骨神经指数测定、大体观察、坐骨神经肌电图检查,处死大鼠后切取标本观察再生室区段神经再生状况、腓肠肌湿重,HE染色观察腓肠肌纤维直径及截面积. 结果 术后第2,4,6,8周各组分别取6只大白鼠测定实验数据,NGF+ATP组坐骨神经指数、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重优于NS组及单纯ATP或NGF组(P<0.05).大体观察可见NGF+ATP组患侧足趾红肿程度较其余三组轻,局部溃烂亦相对少,未见足趾脱落者.术后2周,各组神经再生室内可见纤细神经纤维生长,但未将神经断端连接一起.术后4,6,8周,神经再生室内可见神经纤维通过,NGF+ATP组相对其余三组神经纤维生长生长情况较好,且局部炎性反应及纤维粘连轻.NGF组神经纤维生长情况好于ATP组,但二者均优于NS组.第2,4,6,8周神经电生理及腓肠肌湿重NGF组优于ATP组,第4,6,8周坐骨神经指数、肌纤维直径及截面积NGF组优于ATP组(P<0.05),且各时相点NGF组及ATP组的观测指标均明显优于NS组(P<0.05). 结论 (1)联合应用NGF+ATP对神经损伤修复及失神经肌肉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应用NGF及ATP;(2)单纯应用ATP对神经损伤修复及失神经肌肉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劣于NGF及NGF+ATP.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张成骨中全身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损伤的下齿槽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48只,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术后第4天以0.5mm/12h的速度牵张,共10天。术后即分别给予肌注NGF0.6μg/d×20天和相当量生理盐水。采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及检测设备,分别在术前、牵张期结束、固定期1、2、4周时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测试。结果在牵张完成时、固定期1周,NGF组和对照组的SNAP波幅和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在固定期2、4周,NGF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注射NGF有利于牵张成骨中下齿槽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