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治疗脑中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治疗脑中风中成药合理应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网络搜索有关资料及查阅有关书籍,对临床选择和应用中成药治疗脑中风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辨证用药、合理伍用等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中药成分复杂,中西药伍用应密切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结论提示临床医生、药师及管理部门对治疗脑中风中成药的辨证及合理应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以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浅谈合理使用中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永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3):249-249
随着高科技在中成药制剂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中成药的质量明显的提高 ,品种越来越多 ,新剂型不断涌现 ,中成药以其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 ,使用和携带方便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眯。据统计 ,中成药的销售额比重正逐年上升。由于中成药存在着品种多、剂型多、疗效各异等因素。若用之得当可迅速奏效 ,反之 ,轻者浪费药品 ,贻误病情 ,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 ,中成药能否合理使用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1 辨证使用中成药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灵魂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则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制成…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中成药剂型和品种的增多,本文就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方面提出了几点体会,1、认清药性,辨证用药。2、联系中医理论,合理运用中成药。3、根据病人情况调节药物剂型和用量。4、根据病情,联合应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其原因,以避免避免产生毒副作用或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保证中成药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根据2004至2006年我院住院病历用药和门诊处方用药检查中发现记录下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对策。结果: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存在辨证不足、用法用量不当、配伍不当、滥用滋补性中成药等。结论:临床应用中成药要尊重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做到合理应用中成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其原因,以避免避免产生毒副作用或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保证中成药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根据2004~2006年3年来我院住院病历用药和门诊处方用药检查中发现记录下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对策。结果: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存在辨证不足、用法用量不当、配伍不当、滥用滋补性中成药等.结论:临床应用中成药要尊重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做到合理应用中成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辨证施治,注重各类中成药的药性成分、配伍禁忌、剂量大小和个体差异等合理使用,并且要在用药过程中进行用药指导和检测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最终达到临床的用药安全有效,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致肝损害1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视中成药致肝损害的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194例中成药引起的肝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中成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结果患者年龄涉及各个年龄段,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以含何首乌的中成药和消核片为多,中成药引起肝损害有药物、医生、患者等多方面原因。结论只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成药引起肝损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肖保国  宋浩  段海洋 《陕西中医》2010,31(7):904-906
目的:指导患者合理服用中成药,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根据药物性质、剂型和患者具体情况,分类指导患者用药。结果:通过指导患者合理服用中成药,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药物疗效,患者对此非常满意。结论:根据患者体质、患者病情,疾病症候、药物剂型、药物性质灵活掌握中成药的服用方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达到了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魏清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114-1114
合理用药是指运用医药学综合知识指导用药,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中成药的种类繁多,新剂型也不断涌现,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使用携带方便、奏效快的特点,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青睐。本文从中成药的辨证论治,用药配伍、合并用药等方面,浅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1中成药必须辨证论治,对证用药辨证是合理应用中成药的首要条件,它是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按照中成药处方中药物组成“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每一味药物有性味之不同,功效之差异,从而使每一味药物都有其特定的疗效和适用范围。即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和分析浙江省舟山医院耳鼻喉科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探讨中成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耳鼻喉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药物联用和门诊销售情况分析中成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中成药在耳鼻喉科的使用比较广泛,各个年龄段均有患者使用中成药,其中含一种中成药和五种中成药的处方占91.4%。结论:中成药在耳鼻喉科的疗效较好,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因此,必须辨证治疗,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关节外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与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医院骨科关节组2020年1月—2022年10月的130例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关节疾病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案及管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中成药安全用药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医护人员通过临床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进行不良反应的诊断和统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相关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由科室管理人员使用关节疾病中成药处方不规范调查统计表进行调查及统计,处方不规范包括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宜、未辨证用药等方面,分别计算和统计中成药处方不规范发生情况。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用药管理效果评价指标,指标主要包括用药指导、用药审核、不良反应干预、中成药医嘱维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疾病患者配伍禁忌发生率、用法用量不宜发生率、未辨证用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指导维度评分、用好审核维度评分、不良反应干预维度评分、中成药...  相似文献   

12.
骨科中成药多含有毒性中药饮片,且使用量大、用药人群特殊,一直是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切入医院药学工作实际和中医药基本理论,提出骨科中成药"辨证辨量辨毒"的合理用药模式,拟定相关参考规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首先,梳理骨科中成药临床应用特点,提出"证"、"量"、"毒"三位一体的用药核心监护点;接着,以常见81个同类品种为示例,建立说明书信息库,并以2 000张回顾性处方点评分析结果圈定高频药物和常见不合理因素;同时,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系统搜集汇总不良反应案例文献,辅以问卷调研形式,明确了各药品的核心监护点信息。整合以上信息,拟定《骨科中成药临床用药参考》并经专家讨论后完善修订。初步预实践2个月后效果显示,该模式符合临床用药实际,能够提供实用有效的合理用药信息,效果良好。综上,"辨证辨量辨毒"是骨科中成药临床用药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监护点,该模式立足临床实际,为合理用药研究提供思路创新、理论保障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中成药的特点,从辨证用药、联合用药和安全用药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怎样合理使用中成药,才能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根据中医理论,按照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现成药物。临床上要用中医辨证理论和中药配合的综合知识指导用药,应用一定要准确把握适应证候,注意分析组成的药物,确保合理有效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影响中成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中成药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辩证施治、合理配伍是影响中成药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在临床选用中成药治疗各种疾病时,要辨证施治,科学合理配伍,才能发挥中成药的良好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只有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有预期的治疗效果。否则,吃下的药与所患的病不相吻合,轻则耽误病情,重则使病情恶化。就拿中成药地黄丸来说,常用的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此类中成药均作为补益肝肾之品,随着加入药物的不同,作用就有所不同,使用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疾病情况及体质辨证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成药引起肾损害的主要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汇总《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临床用药须知》及文献资料引起肾损害的中成药品种,从药物因素、临床因素、机体因素等多方面对造成肾损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能够引起肾损害的中成药品种多但相对明确,引发肾损害的主要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毒性、临床不合理使用、联用肾毒性药物及患者本身机体因素等。结论中成药有致肾损害风险且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医师使用具肾损害风险的中成药时,除根据患者病情,对证治疗外,尚需关注患者自身生理病理的具体情况、用药疗程以及合并用药的情况,尽量避免或减少肾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常用中成药辨证应用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梅 《山西中医》2010,26(8):48-49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工生产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要注意分析组方药物,准确把握适应证候,区别异同,要用中医辨证理论和中药组方配伍的综合知识指导临床用药,以确保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9.
含乌头碱中成药是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点,此类药品多含有川乌、草乌附子或雪上一枝蒿,以祛风除湿或温中补阳为功效,需要严格遵照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但此类药品种类繁多,不仅部分中西医师对于药品性效特征不了解,而且还时常存在多科室联合用药的情况,增加了乌头碱中毒的风险。该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近2年的含毒中成药处方点评和用药宣教工作经验提炼为"辨证-辨量-辨毒"3个核心要素,并采用客观化、标准化的评价方式,以虎力散胶囊和祛风止痛胶囊为例,构建包含3类9项36个指标的风险评估数字量表,实现对于含乌头碱中成药治疗方案的治疗风险预估和治疗现状评估。以现有上述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案例报道的验证显示,该风险评估量表可以提示药物治疗方案的风险,标识药物治疗现状的风险等级。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含毒中成药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了方法学范例,也有助于不熟悉中医药理论的医师和药师快速掌握含毒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关键环节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总结其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中成药处方,采用分层定比抽样法随机抽查2400张,对其用药信息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在24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中,共发现有210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率为8.75%,主要存在辨证用药不当、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重复使用、无适应证或超适应症用药、药物联用不合理、配伍禁忌等问题。结论:医院门诊使用中成药时,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需提高合理用药的认识、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落实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注重合理用药的沟通与反馈,强化合理用药的监督与考核,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