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按照时下常看到的养牛经验介绍,大体可以归纳为:要经常注意锻炼身体;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要注意营养搭配;要注意进补;要戒烟限酒,……等等,许多老年人为追求长寿,都是刻意按照这些“养生经”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的。应该说,这些“养生经”也并不错,但随时随地记住这些“养生经”去刻意而为之,在笔者看来也未免活得有点累。 其实,世上还有另一种“不养生的养生”:并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养生  相似文献   

2.
养生不花钱     
李泰荣 《养生月刊》2012,33(8):716-717
人老了,总有点病痛。除了吃药打针,自己多有点养生方法也很管用。经过几年的琢磨,我总结了三个方法,拿出来和各位老兄弟们交流。  相似文献   

3.
早晚在外边锻炼的都是老人,虽进暮年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还低于中年男人。奇怪吗?不!因为中年男人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他们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没时间考虑养生。  相似文献   

4.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此语道出养生的奥秘,即养生在于劳逸适度,太闲太忙都不利于身心健康。对于老年养生而言,就是既要有充实的生活,又不至于疲乏劳累。  相似文献   

5.
《养生大世界》2006,(3):61-61
立春后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增强,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好时机,专家提醒您注意——春季养生“六不”。 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借春季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全年的健身防病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春季养生一定要适应气候和生理变化规律,防止进入误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理论上说补药不等于养生。 补者,济其虚也。反过来说,即“不虚无补”。所有药物,加之于一个不需要补的正常人身上,就会把正常人的平衡搞乱。哪些药物是补药,到今天还没有人敢定论。诚如何梦瑶的《医碥·补泻论》中谓:“泻此补彼,补此泻彼,故泻即补也”。中医更有一句名言,是“六腑以通为补”,那么大黄、芒硝不也可被称为补药了吗?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张中行,是与季羡林等并称的北大"未名四老"之一。季羡林说他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可见评价之高。他博学宏识,造诣深厚,于佛学、逻辑学、德国古典哲学上都有建树。在文学上更是大器晚成,古稀之年横空出世,文思泉涌,一发不可收。他写的《顺生  相似文献   

8.
一不贪肉 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我退休以后,加入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我们这些老人帮腿脚不便的老人买菜、帮忙修水电、帮忙看孩子、调解纠纷……大家通过做些力所能及的义务服务,不仅帮助了社区里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正如志愿者雷大妈所说:我们既是为邻居做好事,也是为自己在养生啊!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公众展示了一幅光怪陆离的中国人健康画卷。该《报告》由丁香医生联合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执行,主要围绕公众对于健康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5万余人的数据分析,执行者发现了诸多有趣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无论修身养性,还是延年益寿,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者可得享天年,有所"不为"者,则更能颐养天年。有些名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能够用"不"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从而比常人活得长寿。康德的"三不"。德国哲学家、文学家康德(1724~1805年)活了81岁。他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长寿观点。康  相似文献   

12.
文竹韵 《科学养生》2012,(11):36-36
有些人年纪轻轻便得了疑难病症或英年早逝,我们常常会扼腕叹息:好人不长寿啊!其实,并非好人就不长寿,而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过于脾气好而毁了自己的身体。我们总是更多地强调火爆脾气的人容易生病,然而,过于隐忍的好脾气对身体的伤害同样不可小觑,甚至情况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在一些尊崇贤良淑德的传  相似文献   

13.
我多年关注养生,有些许感受,与同道分享. 不要跟着感觉走人到老年身体各系统、各器官逐渐老化,机体的感觉也会变得迟钝,尤以痛觉、味觉、嗅觉、体温变化最为明显.这种变化使老年人患了严重疾病后也自觉症状不那么严重,以致延误病情,失去及时诊治的时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世界患老年性痴呆已超过2200万人.预计到2050年,患老年性痴呆的人数将达到4500万.调查研究表明,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与年龄相关性的疾病.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性痴呆达5%,70岁以上达10%,80岁以上达30%,85岁以上高达40%.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8811万,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约有650万,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平均每年要有30万老年人加入痴呆行列.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是造成成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存生活质量,而且成为严峻的公众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曾庆鸿 《气功》2010,(3):264-265
“不养生”也是一种养生之道,这是王蒙的养生之道。 大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请教过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王蒙大受启发,联想到生活中有不少人,有的吃补药吃出了大病,有的练气功练得走火人魔,有的炼丹服药把自己毒死,有的练长跑把自己累死,都是因为养生过头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灶浩 《科学养生》2013,(12):6-7
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知道,台静农是大陆也认可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1903年生人,祖籍安徽六安,一生饮食不节,却活了将近90岁。早年,曾经是“未名社”成员,与鲁迅有过交往,并先后执教于辅仁、齐鲁、山东、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17.
"德全不危"养生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人均觅度百岁之法 ,然得其真谛者 ,又有几何 ?余详阅《内经》 ,对其“德全不危”之养生说 ,颇为赞同 ,今略论一二。《内经》“德全不危”之道 ,载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意为能遵守养生法则的人 ,可以长寿。曰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形为精之外现 ,若精得先天之化 ,得后天之养 ,则精充神足 ,五脏和调 ,形实而神俱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此即为“德全不危”养生说之真意 ,实为养生之正道矣。然今人养生之道 ,又该如何 ?有以贪恋营养为养生之术者 ,其计…  相似文献   

18.
吴经纬 《养生月刊》2011,32(1):76-77
睡午觉历来被认为是养生保健的好方法,中医学讲中午,也就是午时,体内阳气从鼎盛时期开始衰弱,阴气开始慢慢增长,与子夜一样,处于阴阳交接的时刻。这时人体是需要休息的,因此,有睡子午觉能长寿的说法。但这种保健方法针对的是身体健康的人群,对于有些人,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来说,睡午觉就不一定合适,下面的案例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9.
20.
流沙河,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有《流沙河诗集》、《流沙河随笔》等10余种著作面世。本文作者为流沙河的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