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中吗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吗啡对急性左心衰竭(ALVF)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影响。方法15例应用NPPV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中,比较吗啡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SaO2)、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呼吸频率(RR)、呼气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和通气依从性的变化。结果本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有效率87%。吗啡治疗后无创通气依从性明显提高。治疗后3hHR、RR显著降低(P<0.001),MAP稳定;PaO2显著增高(P<0.001),PaCO2显著降低(P<0.05);呼吸机VE降低(P<0.001),呼气V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吗啡改善ALVF患者NPPV治疗依从性,NPPV提高吗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死亡患者的氧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980~2000年间入住我院肺心病患者76例,随访5年,期间对死亡43例及存活33例的患者进行各项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监测对比。对并发消化道出血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前24~72h行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监测。结果死亡组及存活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为(41.3±10.6)mmHg,(28.9±6.5)mmHg(P<0.01);心脏指数(CI)分别为(1.92±0.41)L.min-1.m-2,(2.6±0.48)L.min-1.m-2(P<0.01);死亡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42.3±4.3)mmHg、氧输送(DO2)与氧耗(VO2)均较存活组明显下降、DO2与VO2呈正相关(r=0.71)。死亡年限愈短,MPAP愈高,CI、DO2、VO2、PaO2愈低。死亡的43例患者临终前39例(90.6%)有复合酸碱平衡紊乱,25例(58.13%)痰菌培养出致病菌57株。41例(95.3%)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例肺心病感染性休克与消化道出血的临终前24~72h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变化明显的不同。结论导致肺心病的死亡除严重的低PaO2外,还存在组织氧的释放、摄取和利用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iPAP)对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及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对其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衰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BiPAP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采用BiPAP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应用直线相关分析评估血浆NT-proBNP水平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h两组HR、SBP、DBP、RR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组PaO2[(75.13±19.93)mmHg比(85.88±18.47)mmHg]显著升高,NT-proBNP水平[(3786.71±1270.38)pg/ml比(2658.65±1222.08)pg/ml]显著降低(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HR(r=0.383)、SBP(r=0.360)、RR(r=0.345)和PaCO2(r=0.413)呈显著正相关,与PaO2(r=-0.471)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提高老年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且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有助于其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59例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症状无效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临床重要生理参数改变、病情好转率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小时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在各项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中,心率(HR),呼吸频率(R)、平均动脉血压(MB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碱超(BE)均有改善(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有显著改善(P<0.01)。59例患者经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后,心力衰竭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控制,抢救成功率71.19%。结论机械通气能及时有效地缓解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呼吸功能障碍,明显提高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酮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MAP、PaCO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aO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后两组CO、SV、CI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V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探讨COPD患者血清IL-8、CK-MB的含量与动脉血气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A组(COPD伴有呼衰)62例患者及B组(COPD不伴有呼衰)63例患者,测定其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CK-MB和PaO2、PaCO2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A组血清IL-8、CK-MB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后A组血清IL-8、CK-M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l);治疗前A组PaO2明显低于B组,且PaCO2明显高于B组(均P<0.01);治疗后A组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且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前后B组及治疗后A、B两组PaO2、PaC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PD患者合并缺缺O2、CO2潴留时,细胞炎性因子可显著升高,可伴心肌损害,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导致心衰.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吹水瓶法呼气末正压通气(以下简称吹水瓶法)用于提高氧合的适应症、有效性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24例进行吹水瓶法治疗的呼吸衰竭的患者病例资料,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分析引起该组患者呼吸衰竭的病因。结果吹水瓶法治疗后PaO2/FiO2及S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PCO2下降(P<0.05),HR、MAP、CVP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组患者呼吸衰竭的病因有:1、被动性肺不张2、轻中度ARDS 3、心源性肺水肿。结论通过吹水瓶法进行10 cmH2O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改善轻症肺泡萎陷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能使部分患者避免呼吸机治疗或缩短上机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作用。方法将56例患有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28例)和BiPAP治疗组(28例),观察分析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血压、BNP。结果 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24 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收缩压下降,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的提高(P<0.05).BiPAP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PPV(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2-12~2004-0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21例(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激素、氧疗、纠正酸碱失衡的治疗)和NPPV治疗组21例(标准治疗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VERSION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患者PaO2、PaCO2变化,比较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2h后,NPPV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PaO2、PaCO2、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NPPV治疗组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P<0.05)。NPPV治疗组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标准治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PPV可加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PaCO,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插管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6例PTE患者采用尿激酶(UK)150万~200万U静脉滴注,比较临床疗效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压。结果经过治疗,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无效率为6.25%。UK治疗后,患者的P(A-a)O2、SaO2及PaO2较治疗前都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PaCO2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在治疗PTE中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与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67±4)岁。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CPAP和BiPAP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各60min,使用胸腔阻抗法监测患者在鼻导管吸氧自主呼吸以及接受不同通气模式支持时血流动力学参数、通气参数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与自主呼吸相比,患者在CPAP通气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略有下降,而在BiPAP通气时呈明显下降(P<0.05)。BiPAP通气时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搏出量(SV)和每搏指数(SI)与CPAP时相近,但低于未进行NPPV时。NPPV支持后射血前时间(PEP)明显缩短,对左室射血时间(LVET)则影响不大。CPAP时的浅快呼吸指数(RR/VT)为81.2±4.7,显著高于BiPAP时的53.6±2.9(P<0.05)。所有患者在NPPV支持时的PaO2/FiO2较鼻导管吸氧时显著增高,PaCO2则有所降低。结论COPD呼吸衰竭患者接受NPPV支持尤其是BiPAP通气后,患者的VT显著增加,相应PaO2/FiO2也明显增高,而PaCO2呈逐步下降,患者RR/VT的降低则反映其呼吸肌做功的减少,氧耗量降低。血流动力学参数中CO、CI、SV等均较鼻导管吸氧时明显下降,但不同NPPV模式对上述参数的影响却无差异。CPAP与BiPAP通气时患者的PEP明显下降,说明患者的心脏收缩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应用于急性左心衰竭(ALHF)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ALHF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心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0.84%,两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aCO2、PaO2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的PaCO2、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频率、HR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ALHF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8和IL-32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ECOPD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外周血IL-8和IL-32的水平,检测肺功能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实验组血清IL-8和IL-32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1)。治疗后实验组血清IL-8和IL-3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1)。治疗前实验组FEV1/pred、PaO2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 01),PaCO2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1)。治疗后实验组FEV1/pred、PaO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 01),且显著低于正常组(P<0. 01); 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1),但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1)。治疗前:IL-8与FEV1/pred、PaO2呈负相关(r=-0. 573、-0. 583,P<0. 05),与PaCO2呈正相关(r=0. 548,P<0. 05); IL-32与FEV1/pred、PaO2呈负相关(r=-0. 601、-0. 589,P<0. 05),与PaCO2呈正相关(r=0. 697,P<0. 05)。治疗后:IL-8与FEV1/pred、PaO2呈负相关(r=-0. 644、-0. 547,P<0. 05),与PaCO2呈正相关(r=0. 628,P<0. 05); IL-32与FEV1/pred、PaO2呈负相关(r=-0. 716、-0. 565,P<0. 05),与PaCO2呈正相关(r=0. 702,P<0. 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血清IL-8和IL-32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为老年AECOPD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氨溴索治疗组(A组):氨溴索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1;常规治疗组(B组):仅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测血清8-isoPGF2α、IL-4、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以40例当地健康人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A、B组治疗前血清8-isoPGF2α、IL-4、PaCO2水平显著高于C组(P均0.01),FEV1%、FEV1/FVC、PaO2显著低于C组(P均0.01),A、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B组血清8-isoPGF2α、IL-4与FEV1%、FEV1/FVC、PaO2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治疗后,A、B组血清8-isoPGF2α、IL-4、FEV1%、FEV1/FVC、PaO2和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或P0.05),但A组较B组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高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8-isoPGF2α、IL-4水平显著升高,且其升高与肺功能损害和血气恶化程度密切相关;抗氧化剂氨溴索在高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NPPV)治疗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7例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行NPPV治疗的病例资料,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27例患者中,25例(92.6%)经NPPV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从上机前的(118.4±13.4)次/min、(32.1±1.7)次/min降低到上机后48 h的(81.9±8.5)次/min、(19.9±2.1)次/min,PaO2、OI及PaCO2从上机前的(74.1±5.0)mmHg(1 mmHg=0.133 kPa)、(148.2±10.0) mmHg、(28.7±1.6) mmHg增加到上机后48 h的(110.4±20.8) mmHg、(204.5±71.1) mmHg、(38.4±3.6) mmHg,最终顺利脱机并过渡为文丘里面罩给氧;2例(7.4%)患者呼吸情况恶化,最终改为经口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 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使用NPPV治疗的疗效满意。NPPV操作相对简单,容易学习和掌握,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肺复张手法(RM)对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并维持合适水平的呼吸末正压(PEEP) 通气,分别观察患者肺复张前、复张后6 h和48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2)、肺顺应性、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以及肺复张中止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RM实施后,患者SPO2、PaO2/FiO2、均明显改善,肺顺应性明显增加(均P<0.01).HR、MAP、CVP无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稳定,无CO2潴留(均P>0.05).结论 RM能改善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中止指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33例)与常规组治疗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新活素组给予新活素1.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之后以0.01μg/(kg.min)微量泵入,持续48h。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新活素组血浆NT-proBNP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失败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失败的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NPPV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PPV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在NPPV前、NPPV2 h后及NPPV24 h后的主要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等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失败原因并寻找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共89例患者入选,其中16例患者NPPV失败。失败组NPPV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显著低于成功组(P<0.05)。与NPPV前比较,成功组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率(HR)在NPPV2 h后和NPPV24 h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失败组pH和HR无明显变化(P>0.05),PaCO2在NPPV24 h后有显著改善(P<0.05)。但与成功组比,改善幅度缩小。排痰障碍致呼衰加重是NPPV失败的主要原因,失败组中有11例患者均因此给予气管插管。多因素分析发现,NPPV前N≥0.90、NPPV前ALB<28 g/L以及出现不良反应为排痰障碍为NPPV失败的高危因素。结论 NPPV可作为无绝对禁忌证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呼吸支持方式。对于肺部感染较重、出现排痰障碍或营养状况较差患者,NPPV失败的危险性较高;对于在短时间应用NPPV后pH、PaCO2、血流动力学状况无明显改善或改善幅度较小患者,或Hb水平较低患者,NPPV失败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炎性反应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6例,均择期行常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于右外侧小切口方式下矫治缺损。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5万U/kg,于CPB前10 min缓慢静注0.5万U/kg,另1万U/kg加入CPB预充液中;对照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转机前(T1)、CPB停止即刻(T2)、CPB停止后2 h(T3)及24 h(T4)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浆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测定动脉血气,对比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结果 T2~T4时两组IL-6水平均较T1时升高,乌司他丁组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时两组CRP升高,乌司他丁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T4时乌司他丁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CPB期间IL-6、CRP的过度释放,调控其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改善CPB后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短暂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实验组给予压力控制通气+短暂高水平PEEP促进肺复张,对照组仅给予压力控制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通气13、7、d后实验组患者PaO2/FiO2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通气17、d时实验组患者动脉血pH、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通气1 d时实验组患者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通气1、2、3 d时HR、MAP、CVP相比,P均>0.05。结论短暂高水平PEEP可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