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普通琼脂糖快速电泳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CK-MM亚型和PK的活力,动态观察AMI发病后不同时间CK-MM亚型和PK的变化,对比CK和CK-MB,以评价各指标在AMI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结果:AMI发病5h内首次血清CK-MM3%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MM3/MM1比值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同时限测定的CK、CK-MB和PK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塞后6h内MM3/MM1诊断阳性半天高19~24h内PK和CK-MB诊断阳性率最高;36~72hCK诊断阳性率最高。血清CK-MM亚型,尤其是MM3/MM1是AMI最早、最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检测.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胸痛患者135例采血测定H-FABP,并同时检测cTnI,CK-MB,联合评价其灵敏度。结果AMI组H-FABP,cTnI,CK-MB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灵敏度均高于cTnI,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cTnI、CK-MB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4.
肌钙蛋白I和CK_MB定量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妍 《当代医学》2009,15(9):71-72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J)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近年收治的AMI病人100例(男7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3岁,有较明确的发病时间;正常健康人(排除心脏疾病患者)100例,(男76例,女24例),平均55±2岁;检测心肌酶学、1cTnI,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00例AMI患者发病后4~6小时,cTnI明显高于0.16ug/L,16~24小时达到峰值,可持续7~10天。患者发病后6~84,时检测CK_MB开始升高,16~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后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AMI组cTnI均大于正常值,对照组5例大干正常值,cTnI对AMI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100/100),特异性为97.0%(97/100);AMI组CK_MB均为大于正常值,对照组20例大于正常值,CK_MB对AMJ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100/100),特异性为80.0%(80/100)。两者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cTnI是诊断AMI最好的方法,CK—MB、cTnI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二者结合可提高AMI的诊断率,为梗死时间提供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同时选取6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1、10.25、14.19、4.35,P〈0.01或P〈0.05)。AMI患者的血清hs—CRP的敏感性较cTnI、Myo及CK—MB高,其中cTnI的特异性为最高。AMI患者2、4、8h血清hs—CRP、cTnI及CK—MB逐渐升高,而Myo于4h左右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结论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CK-MB、cTnI、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婵  何劲松 《医学综述》2009,15(24):3807-3809
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指标能弥补心电图漏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价值最高的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CK-MB主要对AMI后早期再梗死有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较高,Mb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临床证明任何单项检测结果都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而三项联合检测则更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为AMI患者尽早获得抢救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和T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及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和非AMI组。AMI组共有按WHO标准诊断的AMI病人121例,随机分二组分别作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检查。作cTnI的共62例,作cTnT的59例。非AMI组包括健康人80例及陈旧心肌梗死、心绞痛、肾衰等患者。本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cTnI和cTnT的正常值均为0.2mg/L。CK-MB正常为25U/L。结果 在AMI早期cTnI诊断敏感性较cTnT为高,胸痛2h阳性率分别为41.7%和0.0%(P<0.01)。在AMI中晚期则cTnI较cTnT为低,AMI第10d阳性率分别为38.7%和62.7%(P<0.05)。连续检测两者敏感性均可达100%(AMI8~12h)。各期敏感性均优于CK-MB。在非AMI组cTnT可出现在肾衰病人。cTnI、cTnT和CK-MB诊断AMI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cTnI和cTnT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它们均可达100%。血管再通和梗塞部位及有无Q波影响它们在AMI早期的敏感性。结论 cTnI和cTnT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在AMI早期检测cTnI而中晚期检测cTnT可提高AMI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电图早期ST段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0例AMI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h心电图(ECG)ST段进行分析,根据溶栓前后ST段下降的不同程度分组,观察ST段下降>70%组、下降30%~70%组及下降<30%组的心肌酶(CK-MB)释放规律.结果:ST段下降<30%组,CK-MB峰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溶栓治疗后CK/CK-MB与EF%的相关关系。方法:观察分析近2年来收治的AMI病人65例,除资料不全的病人(22例)外,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溶栓组17例,未溶栓组26例,对比分析其治疗前、后CK/CK-MB峰值及治疗前、后峰值之差(△CK/CK-MB)与EF%的相关关系。结果:治疗前CK/CK-MB峰值、△CK峰值两组无显著性差异;△CK-MB峰值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溶栓组平均EF%值稍高于未溶栓组平均EF%值(P>0.05);溶栓组中治疗后CK/CK-MB峰值与EF%呈负相关关系;未溶栓组中治疗后CK/CK-MB峰值与EF%不呈相关关系。结论:溶栓治疗对冠脉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恢复优于未溶栓治疗对冠脉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6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2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I、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cTnI、CK-MB值进行动态观测。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5%和56.3%。CK-MB在UAP组和SM组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UAP和SM组未检出。cTnI在AMI发生4h内即显著升高,两项指标的最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在7d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在AMI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其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和独特的特异性,所以是AMI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4例AMI患者,比较两组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情况。对AMI患者按照Killip分级法分级,分为Ⅰ~Ⅳ级,对比各级间NT-proBNP、CK-MB变化情况,同时观察AMI患者NT-proBNP浓度与CK-MB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AMI患者组NT-proBNP、CK-MB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Kil-lip分级各组间NT-proBNP、CK-MB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AMI患者NT-proBNP浓度与CK-MB浓度间呈正相关(P<0.001)。结论 NT-proBNP的检测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而且其水平高低可以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C组)在首诊(胸痛发作4 h之内)时进行cTnI、Mb、CK-MB和hs-CRP检测,比较它们各自及联合检测时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I、Myo、CK-MB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 I、Myo、CK-MB和hs-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cTnI、Myo、CK-MB、hs-CRP及四项指标联合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75%、82.5%、65%、87.5%和97.5%。结论 cTnI、Myo、CK-MB和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薄丽红  邢嵘  郭连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48-4349
目的:通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的动态变化,探讨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的患者病例及健康对照组,对cTnT进行动态观察,并与心电图、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值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cTnT在AMI诊断中的作用。结果:AMI患者在发病早期无论心电图是否发生变化都伴有cTnT水平的升高,而CK-MB值则不一定升高。结论:血清cTnT在AMI确诊上比心电图、CK-MB更敏感,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肌钙蛋白T与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因突发胸痛、胸闷及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急诊患者及30例同期非心血管病对照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间cTnT、cK-MB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检测的50例cTnT升高的患者中,心肌梗死的患者36例,占72%,同期CM-MB阳性率低于cTnT.[结论]cTnT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随着发病时间延长CK-MB的敏感性、特异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发病初期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尿酸(UA)、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D-D、CRP、UA、CK-MB的含量和活性,并与冠心病(CH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M I组的CTnI、D-D、CRP、UA、CK-MB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CTnI、D-D、CRP、UA、CK-MB各自的特点不同,联合检测在AM 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峰值与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心电图上是否出现梗死性Q波(病理性Q波)把65例AMI患者分为两组:Q波组56例,非Q波组9例;用CK/CK-MB作为AMI的标志,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射血分数(EF%)衡量心功能。结果:Q波组与非Q波组之间的平均年龄、平均CK峰值、平均CK-MB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前,Q波组与非Q波组之间的平均CK值、平均CK-MB值均无显著性差异;Q波组中平均CK/CK-MB峰值与平均EF%值呈负相关关系;非Q波组中平均CK/CK-MB峰值与平均EF%值不呈相关关系。结论:Q波型AMI患者心肌细胞损伤越严重,其心功能越难恢复。  相似文献   

17.
血清肌钙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肌钙蛋白(cTnT)与肌酸肌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5例心绞痛(AP)疑有微小心肌损伤(MMD)患者以及38例健康(HP)人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cTnT)测定,同时作CK和CK-MB两项酶学指标相比较。结果:AMI组,cTnT、CK及CK-MB三者之间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异常率97%~100%);而AP组,cTnT的异常率为35.5%,明显高于CK异常率的8.9%和CK-MB异常率的13.3%。与健康组相比,AP组的cTnT测定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结论: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cTnT较CK及CK-MB,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李新春  刘志琴  李小红 《医学综述》2012,18(8):1245-1246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以探讨IMA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对照组人群及发病12 h内AC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肌酸激脢(CK-MB)及肌钙蛋白T(cTnT)值。结果 UA及AMI组患者血清IM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组cTnT及CK-MB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CI患者血清I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均显著低于UA及AMI组。结论UA及AMI患者血清IMA均显著升高,提示IMA形成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而非心肌细胞坏死所致。IMA可作为诊断ACS的标志物,但因ACI患者IMA也升高,故IMA诊断ACS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王志峰  梁勇 《黑龙江医学》2011,35(11):861-86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Mb)及心肌酶谱浓度、异常阳性检出率,探讨Mb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动态检测45例AMI患者血清中Mb和及心肌酶谱浓度,并与23例非AMI胸痛患者比较.结果 45例AMI患者血中Mb峰值在4~8 h出现,浓度达(796±364)μg/L,且发病12 h内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 FABP)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急诊胸痛患者128例(0~6 h),立即采用H- FABP快速诊断试纸进行定性检测,同时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计算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