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相对较少见的类型.1825年Ribes首先报道。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展。随着近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如MRI、MRV及DSA等技术的开展与普及。本病的诊断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新的治疗手段也不断改进,近年来对本病的报道也就逐渐增多,迄今已有近70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和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特征漏误诊原因。方法收集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MRI SE平扫检查,2D-PC法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中,MRI SE序列扫描确诊11例,3例急性早期MRI平扫漏诊,后经MRV确诊。MR表现静脉窦内短T1、长T2信号,MRV表现血栓形成的静脉窦闭塞、充盈缺损。结论 MRI联合MRV是诊断CVST一种最佳方法,MRV是当前无创性、准确、敏感、理想的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易栓症是一类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所致的血栓栓塞症或血栓前状态~([1,2])。这类疾病以静脉血栓栓塞症为主,常见部位在下肢静脉、髂静脉和肺动脉,少数患者也可见于肠系膜静脉、门静脉、脑静脉血栓栓塞和浅表血栓性静脉炎~([2,3])。目前以皮层静脉血栓起病的易栓症国内尚未见报道。皮层静脉血栓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形式之一,病灶大多累及浅表部位,容易刺激脑膜,出现头痛、癫痫等临床症状。我科收治了1例以"左侧肢体活动活动不灵、癫痫发作"起病的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主要是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_2*梯度回波序列。方法收集我院11例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6例皮质静脉血栓,4例静脉窦血栓,1例皮质静脉合并静脉窦血栓),分析其病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CVT女3例,男8例,平均年龄(40±21)岁。头部CT及MRI示不同脑叶出血性梗死、窦汇高密度、横窦束带征、静脉窦高信号等。MRV和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皮质静脉血栓或横窦乙状窦先天发育不良。头部MRI的SWI和T_2*序列示静脉窦血栓或皮质静脉区血栓,2例未发现异常。6例SWI和T_2*序列显示静脉血栓一致。2例SWI和T_2*序列阴性病例通过MRV或DSA诊断。结论 CVT是颅内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头部MRI的SWI像和T_2*序列对于皮质静脉血栓诊断非常重要,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有很大帮助。T_2*和SWI序列可作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探讨脑静脉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病因,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结果2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头痛、视盘水肿、偏瘫、癫痫发作等。10例CT显示3例上矢状窦血栓;16例MRI(SE序列)显示8例脑静脉血栓;12例MRV显示10例脑静脉血栓;26例均做DSA检查予以确诊。确诊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或溶栓治疗,病情显著缓解,最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结合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辅以病因分析能对本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治疗原则应采取抗凝溶栓、病因和对症等多种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侧支回流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9例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人采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溶栓等治疗方法,同时辅以全身抗凝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和侧支循环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颅内压均明显下降,DSA示残留静脉窦有回流63例,海绵窦代偿性引流75例,椎静脉丛引流35例,头皮静脉代偿引流14例。结论血管内溶栓和抗凝是治疗脑静脉血栓较为可靠和安全的方法:静脉侧支回流的建立和加强对于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0.5%1.0%[1]。其包括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和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三种形式。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相对少见,因其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常被误诊和漏诊。现报道1例于我院就诊的大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的发病率较脑动脉血栓为低,其致病因素、发病特点及病理学改变与后者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对脑静脉系统解剖、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病理学改变做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3例确诊为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经降颅压、抗炎及抗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后,19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 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须行MRL/MRV或DSA检查.早期给予抗凝及溶栓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多及症状各异 ,造成临床诊断困难。 1987年 2月至 1997年 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均经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2 4例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2例。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 13例 ,误诊率 5 0 %。现对其临床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问题分析如下。资料和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2 4例 ,脑静脉(大脑大静脉 )血栓形成患者 2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4例。年龄 18~ 49岁 ,平均 36岁。病程小于 2个月 5例 ,2~ 12个月15例 ,1年以…  相似文献   

11.
脑深静脉血桂形成是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它比单纯静脉窦血栓形成预后差。本文作者复习文献,发现选择性直窦插管治疗急性直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仍无报道,作者治疗一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患者,23岁,女性,平素健康,因剧然头痛和嗜睡住院,有口服避孕药史。  相似文献   

12.
上矢状窦阻塞性病变比想象的常见。Towbin在182例成人尸解中发现9%有硬脑膜窦血栓形成。Scotti在一组经脑血管造影的儿科病人中查明有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占3.7%。上矢状窦的非感染性血栓具有各种不同的临庆表现,可以仅有轻微的神经缺陷,也可呈急性发病迅速死亡。诊断本病常较困难,容易延误。如能及时适当治疗,则可减少其死亡率及病残率。作者报告2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病例,试图引起对脑静脉阻塞疾病CT发现的注意。例1,女性、34岁。因头痛、呕吐5小时就诊。  相似文献   

13.
颅内静脉血栓应用纤溶抗凝治疗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颅内静脉血栓早期纤溶抗凝治疗疗效。方法 详细分析应用纤溶抗凝治疗前后15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颅内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纤溶抗凝治疗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有明显改观。结论 脑静脉血栓患者早期纤溶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第二节单纯(孤立)皮层静脉血栓形成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两种类型:(1)伴发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时,血栓逆行进展波及皮层静脉,多见。(2)单纯(孤立)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没有静脉窦的参与,少见。因前者临床讨论较多,且本文主要讨论小静脉病变,故以下主要讨论单纯皮层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低颅压综合征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均是发病率较低的神经系统疾病,而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仅占全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5%左右,低颅压综合征合并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在临床十分罕见.现报道1例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并发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及癫痫发作,予补液、抗凝、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好转.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时间与临床关系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再通的时间和方向性及其与临床改变和溶栓等治疗方式问的关系。方法对1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进行2~6年动态追踪研究.分析其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脑CT扫描和脑MR的轴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平扫及强化扫描,以观察脑静脉系统血栓的状态。结果本病早期多以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起病、然后逐渐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本病极易并发脑皮质和皮质下出血及缺血性改变,脑CT所见的典型空三角征和索条征检出率很低,而脑MR可以直接显示脑静脉窦内血栓影像:动态研究表明.脑静脉窦血栓在早期逐渐加长,在发病20d已开始消溶.且由血栓近心端开始.如由横窦向上矢状窦方向:较小血栓发病30d即可完全再通,较大血栓60d内也可完全消溶再通.而溶栓治疗则可明显加速其消溶过程、结论脑静脉系统血栓由血栓近心端开始,在发病20d已开始消溶.60d内可完全消溶再通.临床应尽早进行溶栓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以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类累及脑静脉及静脉窦的少见卒 中,临床诊断困难,延误诊断易导致不良预后。神经影像是早期诊断CVT的关键。颅脑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是 临床最常用、最敏感的影像诊断技术。颅脑MRI的T1、T2、T2 *序列可发现CVT导致的继发脑实质损害 (间接征象)或静脉部位的血栓信号(直接征象),再进一步通过MRV显示的静脉血栓信号(直接征 象)证实诊断,若仍不能做出诊断,可考虑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以明确诊断。CVT的影像诊断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陷阱或误区,掌握一定的脑静脉解剖及变异的知识 对快速准确做出CVT的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临床少见脑静脉系统疾病,尤以中青年多见。由于其临床症状复杂,可以表现为头痛、呕吐、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极易误诊或漏诊,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为推动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更好地指导神经科医师临床实践,2013年我国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多中心专家共识组制定《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本文拟对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并发脑出血的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通常是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该病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有赖于医学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分为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即血栓本身的征象,间接征象即血栓继发的脑实质病变,包括脑水肿、静脉性脑梗死和脑内出血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人缺铁性贫血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对成人缺铁性贫血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研究报道的4例缺铁性贫血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47岁,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均为月经过多,其中1位33岁女性同时合并节食。4例患者否认肿瘤、凝血异常、自身免疫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病史,否认近期服用避孕药物、近期胃肠手术史及相关家族史等,筛查肿瘤、凝血功能、自身免疫、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未见异常。4例患者均补铁治疗,2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行支架治疗,1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视力下降无缓解,予静脉支架置入术后症状未再进展。4例患者经补铁,抗凝或支架治疗后除1例抗凝治疗效果不佳未及时行支架术的患者预后差外,余3例均预后良好,未遗留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缺铁性贫血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对于缺铁性性贫血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如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时,需注意并发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如果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