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本病并不少见,但由于小年龄脑瘫患儿的症状常无典型表现,部分症状与某些营养、发育性疾病症状相类似,特别是在数病并存时,易引起漏诊,而一旦漏诊,脑瘫患儿就会失去早期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0):1557-1559
目的:探讨并比较视频脑电图(VEG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3种不同的诊断技术在临床早期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随机选择在某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所有患儿均通过VEGG、BAEP和VEP这3种方法进行早期诊断,以每种方法的异常率为评价指标,探讨这3种不同的诊断技术在临床早期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价值。结果:VEGG、BAEP和VEP 3种方法诊断的异常率分别为83.33%、81.67%和60.00%,3种方法相比较,VEP的诊断异常率最低;与VEGG相比较,BAEP诊断的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58,P=0.8101),VEP诊断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044,P=0.004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早期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中,可优先使用VEGG和BAEP诊断方法,同时结合VEP的诊断方法,综合分析诊断结果以提高早期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析探讨脑瘫患儿的听力障碍及脑干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意大利MYTO诱发电位仪测定75例脑瘫患儿BAEP。结果 BAEP异常者54例(72%),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干波形分化不良,Ⅰ波峰潜伏期,Ⅰ~Ⅲ、Ⅲ~Ⅴ波峰间期延长,Ⅴ/Ⅰ波幅比值异常。结论 BAEP能客观反映脑瘫患儿的听力障碍及脑干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胆红素致脑瘫兔的听路损害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5例脑瘫兔和10例同日龄正常兔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检测。结果:脑瘫兔组P1波出波率低于正常兔组(P〈0.01);脑瘫兔听路损害的性质均呈双侧性,周围性听路损害2只耳;中枢性听路损害3只耳;混合性听路损害5只耳。结论:胆红素致脑瘫兔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呈双侧性,听路损害为蜗后性,以混合性听路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5.
BAEP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脑干损害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脑瘫患儿脑干诱发电位在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2007年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50例采用MEB-5304K型诱发电位仪检测脑干诱发电位、潘映福法分析潜伏期,峰间期,波幅,波形分析及重复性,观察其在伴发不同程度耳聋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正常组双耳各波潜伏期,峰间期正常,波型分化良好,重复性好.脑瘫患儿PI和IPL异常共计39例(占78%).结论:BAEP为脑瘫听路诊断及康复治疗前后评价的重要的、客观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6.
槽优耀  何方 《贵州医药》1993,17(5):306-306
小儿癫痫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它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以往诊断此病是依据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检查而确诊,近两年来,我们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64例小儿癫痫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4例患儿均经儿科确诊并作了脑电图检查,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2  相似文献   

7.
8.
崔莉  温馨  王登茂  苏金柱 《河北医药》2006,28(5):422-422
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合并有听力、视力、智力等方面的障碍.以往报道大多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耳声发射进行检测判定听力损失,异常者30%~79%不等[1,2].主要表现为波形消失或各波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进行BAEP反复测定,动态观察病情转化过程中BAEP各波的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V波的出现,其次足各波分化的改善和潜伏期的缩短。而病情恶化后的改变则相反。结论:BAEP检测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的脑干功能并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V波的出现提示脑干功能的恢复,是意识改变的脑电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前庭系统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 例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前庭系统眩晕患者根据中枢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区分为中枢性眩晕(中枢组)共72 例及周围性眩晕(周围组)共28 例,并选取同期30 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BAEP检测.结果:中枢组BAEP检测异常率显著高于周围组(P>0.05).中枢组表现为Ⅲ、Ⅳ、Ⅴ波波峰潜伏期延长为主;周围组表现为Ⅰ、Ⅱ波延长为主.结论:BAEP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均有诊断价值,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更大.BAEP检测对鉴别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婴儿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探讨CMV感染对其听力的影响.方法 将4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CMV感染组)和36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BAEP检测,并分析BAEP各波峰潜伏期(PL)、峰间期(IPL)及Ⅴ波听阈值的差异.结果 CMV感染组BAEP异常率为40.9%,Ⅰ、Ⅴ波PL及Ⅰ-Ⅲ、Ⅰ-Ⅴ波IPL延长;Ⅴ波听反应阈值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感染婴儿的听觉传导通路有不同程度的损害,BAEP监测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脑干听通道功能受损及听力障碍情况。方法 采用日本产的MEB 710 2型诱发电位仪对 32例脑瘫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 检出异常的 2 2例 ,异常率为 6 8 7%。主要表现在Ⅰ、Ⅲ、Ⅴ各波峰潜伏期延长、Ⅰ~Ⅴ峰间期延长、Ⅲ~Ⅴ /Ⅰ~Ⅲ >1和反应阈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表明脑瘫患儿可以合并有外周和中枢性听力障碍 ,并可有脑干功能的损害。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早期了解脑瘫患儿的整个听通道功能情况 ,及时发现听力障碍 ,及早干预 ,促进患儿脑功能和听力及语言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BAEP检测,比较2组检测异常情况;观察组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BAE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BAEP检测异常率为67.5%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期PL、IPL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BAEP情况,可有效对脑供血不足做出诊断,而且可作为预后评价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损伤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2例HIE患儿进行BAEP及头颅CT检查,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IE患儿BAEP异常27例(84%),CT异常29例(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IE的病情与BAEP的异常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检测BAEP能了解HIE时脑组织损伤及其严重程度,且可作为评定HIE预后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言语障碍儿童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特点,了解言语发育障碍儿童的听觉外周和中枢中的改变,为进一步干预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言语发育障碍儿童40例的ABR资料,记录双侧ABR的阈值、潜伏期(PL)、各波之间的波间期(IPL),并与正常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儿中双耳ABR阈值和潜伏期、波间期完全正常者3例(7.5%)6耳,有一耳异常者5例(12.5%)5耳,双耳均异常者32例(80.0%)64耳。总共69耳异常,共中43耳(53.7%)为波形消失,7耳(8.75%)为Ⅰ波缺如,17耳(21.25%)为Ⅰ、Ⅲ波同时缺如,2耳(2.5%)为Ⅴ波缺如,5耳(6.3%)为Ⅰ、Ⅲ、Ⅴ波完整,但波形分化差,潜伏期延长。结论 ABR对言语障碍儿童听力损害及神经传导通路异常者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协助患儿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合脑电技术早期诊断早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神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6例不同出生胎龄早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将二者结果及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EG与BAEP联合检查对早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枢神经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单纯诱发电位组(P<0.05)。结论 EEG结合BAEP是观察早产儿脑损害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脑瘫患儿日常生活康复护理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雪芝 《黑龙江医药》2010,23(6):1055-1056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各种障碍。脑瘫有以下特点:脑瘫发生于生命早期;造成脑瘫的脑部病损是非进行性的,但由此引起的躯体症状可能会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认知功能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药物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IP时间均缩短,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症状,提高脑干诱发电位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