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方法通过查阅和了解护患关系及人文素质相关知识,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浅谈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结果护患关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结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减少护患纠纷。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内科患者及护士进行无记名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素质与发生护患纠纷的关系。结果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可明显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赢得患者的信任,搞好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马路遂  李坤芬  刘翠霞 《河北医药》2005,27(10):797-797
1 护属关系的含义及其提出的必要性。护属关系即医院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护属关系是广义护患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广义护患关系是指护方与患方之间的关系。它们都是社会人际关系在医院中的具体体现。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费用的增长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尤其在儿科患者,护患关系更多地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家属在患儿疾病诊治和康复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院的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患关系的现状,其中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护理技术等是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患者的需求,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良性关系 ,这样既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也能使护理人员保持稳定情绪 ,提高工作效率。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主战场 ,也是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最易产生矛盾 ,引发医疗纠纷的场所 ,探讨影响急诊科护患关系的因素 ,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防范措施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1 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1.1 急诊护患特点是影响护患关系的基础 护士与患者、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 ,要求高 ,矛盾多[1] 。急诊室工作多处于繁忙紧张的危重患者的抢救 ,由于患者病情重 ,…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为解决或减少护患纠纷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3~4月的住院患者和护理人员各146例,分成患者组和护士组,应用自制问卷、采用自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护患关系相关知识的认识、对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认可度调查,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很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要靠护患双方共同努力,但护理人员要承担起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护患关系正逐渐地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怎样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以便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护患沟通技巧在整体护理中越来越重要。现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谈几点体会。1护患关系的变更1.1护患关系不再是仅仅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还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护患纠纷发生时,护患关系还可能是对抗的。1.2护理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护患关系中,护理活动是主体,要求患者必须配合护理人员开展临床工作。当今,卫生部要求各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所以,现在护理人员的工作均以病人为中心,患者的要求就是护理人员的工作。2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2.1环境因素由于医院是一个特定的环境,时刻给患者带来各种心理感受,阻碍了护患沟通的顺利进行。2.2患者因素由于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不同角度影响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2.3护士因素护士的责任心不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不够扎实是影响护患沟通的直接因素。护士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1]。3...  相似文献   

8.
护士如何搞好护患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患关系即患者及家属与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尊重患者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待人,富有同情心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关健。  相似文献   

9.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定联系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是护理服务与患者需要的关系,满足患者需要是护理服务的出发点和目的。优良的护理服务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梅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243-244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主导者是护理人员,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实施一切护理措施的基础,是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是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关键,为此,本院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普外科两个病区内对普外1科护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观察两个病区年护患纠纷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何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264-265
护患矛盾是指以护理人员为主体的人群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矛盾,通常是在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护患关系是否和谐完满,不仅体现了社会人际关系的文明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疾患的根本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建设的加强,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新形势下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护患关系的和谐与完满,现就护患矛盾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淑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17-217,219
本文通过分析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的护理方式和沟通技巧,探讨护患关系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减轻痛苦,保持、恢复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和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加强护患沟通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患关系是指患者与护士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临床诊断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这些年来,护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着大量不和谐问题:一方面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对护理人员表现出不信任感;而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则抱怨风险高、压力大、出力不讨好。很多护患纠纷的产生都是由于护患缺乏沟通所致,随着医疗活动制度化、法制化,患者的维权意识已逐渐增强,因而加强护患沟通,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构建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有效的护患沟通,护患关系的恰当处理,能促进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经验及体会。方法对本科室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从入院开始到出院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都对护理人员及科室心存感谢,没有投诉事件及医闹的发生。结论有效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护患互动是一种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互动的关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术水平能对护患关系的建立起到帮助作用。如果发生护患冲突,不但会给双方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后果严重时甚至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所以,护士应学会协调和处理护患冲突。  相似文献   

16.
护患沟通是护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构建一种和谐的护患关系,做到以患者为本,真正做到人性化护理,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浅谈护患沟通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患沟通是护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构建一种和谐的护患关系,做到以患者为本,真正做到人性化护理,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实施一切护理措施的基础,在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对护患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护理美学的理念和方法,主动调整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建立和谐的护患氛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阐述护患沟通在工作中对密切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性,根据护患交流的特点和形式,对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时间。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才能促进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方法结合护理人员在护患关系中的主导地位,着重从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细节护理和舒适护理角度来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结果护理人员从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细节护理和舒适护理角度出发,运用到工作中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