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平  陈革妃 《河南中医》2011,31(3):267-267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慢性咳嗽胃气上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咳嗽胃气上逆证患者采用口服温胆汤治疗,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分服,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30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温胆汤治疗慢性咳嗽胃气上逆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夏晨 《四川中医》2011,(6):8-10
胃病胃气上逆证为各种胃病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嗳气、呃逆、噎膈、呕吐等病证。盛灿若老师认为,其病机除胃病外,和脾最为密切,还涉及其它脏腑病变。针灸以和胃降逆、运脾升清为大法,以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同时兼以辨证施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实验性呕吐状态下家猫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为中医学“胃气上运”病机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由化疗药物所诱发呕吐猫的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肠组织中5-HT及5-HIAA含量改变。实验中发现,DDP后呕吐反应明显,猫的血、脑脊液、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5-HT、5-HIA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可以认为中医学所论及的“胃气上逆”的现代医学病理学改变之一,是血、脑脊液中5-HT、5-HIAA的浓度,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5-HT、5-HIAA的含量明显升高有着密切关系。结果:观察到因化疗药诱发呕吐的猫,其血清、胃肠及脑组织中5-HT及5-HI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胃气上逆的病理变化的机制之一,与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中枢神经组织中5-HT及5-HIAA过量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实验性呕吐状态下家猫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 ,为中医学“胃气上逆”病机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由化疗药物所诱发呕吐猫的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脑组织中 5 -HT及 5 -HI AA含量改变。实验中发现 ,DDP后呕吐反应明显 ,猫的血、脑脊液、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 5 -HT、5 -HI A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 ,可以认为中医学所论及的“胃气上逆”的现代医学病理学改变之一 ,是血、脑脊液中 5 -HT、5 -HIAA的浓度 ,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 5 -HT、5 -HIAA的含量明显升高有着密切关系。结果 :观察到因化疗药诱发呕吐的猫 ,其血清、胃肠及脑组织中 5 -HT及 5 -HI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胃气上逆的病理变化的机制之一 ,与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中枢神经组织中 5 -HT及 5 -HIAA过量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肝郁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放免法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中医辨证肝郁为主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含量,并设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及健康对照组,以探讨肝郁证功能性消化不良与MTL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采用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含量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的含量,进而促进胃肠蠕动及分泌功能,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的蛋白质表达,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发病机制,观察三仁汤治疗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探讨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组(模型组)、三仁汤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运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大鼠胃黏膜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使用PDQuest8.0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仪进行蛋白鉴定。结果在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凝胶图谱中检测到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025±39)、(994±51)、(1087±33)个。经PDquest8.0软件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差异表达蛋白质点74个,其中上调30个,下调44个;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有差异表达蛋白质点75个,其中上调49个,下调26个。成功鉴定了5个差异蛋白质点,分别为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PDI)、苹果酸脱氧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未命名蛋白(unnamed protein)。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应激反应及能量代谢障碍有关,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胃黏膜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痰浊证患者和10例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2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1HNMR图谱模式识别分析显示,2组血浆样本代谢物差异显著。痰浊证组乳酸含量较高,血瘀证组丙氨酸含量较高,说明2组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痰浊证组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酮体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高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痰浊证组葡萄糖、半乳糖、N-乙酰糖蛋白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糖代谢紊乱;痰浊证组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酞胺、白蛋白赖氨酰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丙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2组氨基酸代谢紊乱程度相当。结论:2组血浆样本的1HNMR代谢物图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物。血浆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对肝脾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和吗叮啉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胃排空功能、症状和血浆P物质、胃动素的水平。结果:四磨汤口服液和吗叮啉片对肝脾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2%和71.4%,胃排空总有效率为61.5%和63.4%,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清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但四磨汤口服液对上腹疼痛、早饱等症状改善优于吗丁啉片(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是治疗肝脾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的中成药,促进胃排空、调节P物质、胃动素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引起食物及痰涎从口吐出的症状。是多种急慢性病常伴随的症状之一。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及梗阻,胆囊炎,胰腺炎,以及中枢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我院2012-2013年共收治呕吐患者10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饮食调理,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人群的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3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的调查。结果:湿热质患者发病后易患脾胃湿热型,气郁质发病后易患肝胃不和型,阳虚质发病后易患脾胃虚弱型。结论:本研究从体质与证型角度启示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应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通过对患者体质的干预和调整,提高中医药疗效,减少复发,并达到对本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病症结合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周期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方法:慢性胃炎患者辨证分为脾气虚组、脾胃湿热组、胃阴虚组、胃络瘀阻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舌苔脱落细胞的周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舌苔脱落细胞EGFR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阻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S期细胞高于脾气虚证及胃阴虚证患者,EGFR显著上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虚实证患者舌苔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EGFR表达上调可能为其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21例脾虚证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及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发现胃粘膜与血浆 cAMP 在脾气虚证和脾虚气滞证间有显著差异;cAMP 在胃粘膜的正常组织与病灶组织间、正常人与脾虚证病人的血浆间均有显著的量变。因此认为环核苷酸的含量可反映脾虚证的部分本质,测定其含量有助于临床上判断病情和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76例,分别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41例和健康人10名对照。在辩证基础上,检测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p53、Bcl-2、Fas等指标。结果:(1)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胃粘膜AI增加;(2)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p53、Bcl-2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脾胃湿热组Fas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结论:胃粘膜从正常→实证→虚证的变化过程中,细胞凋亡逐步增多。p53、Bcl-2、Fas表达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与证侯形成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不同证型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MMS)总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观察组为无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消化科住院患者。含消化性溃疡组98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8例,胃溃疡17例,复合性溃疡13例;男性80例,女性18例,年龄15~76岁,平均49岁。慢性胃炎组34例,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22~67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300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分型,并检查记录BNP数值,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经秩和检验χ^2=54.878,P〈0.001,提示各证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按照各证型秩均值,随BNP的降低,证型依次为:阴竭阳脱、痰饮阻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气阴两亏、心肺气虚。结论:BNP数值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中医证型判定的客观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116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T_Ⅱ)及醛固酮(Ald)的含量测定。并设正常人30例作对照观察。一般资科肺心病组116例,选自1987~1989年本院第二附属医院肺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82例,女34例,年龄36~72岁,平均59岁;病程3~28年,平均8.5年。采用本院自拟的肺气虚辨证标准(广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探讨小型猪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特征性血浆蛋白质表达谱,筛选证候特征性生物学标志物、证候主要表征的相关蛋白质.方法 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小型猪和假手术对照组各6只.数码相机拍照并分析舌象r、g、b值,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动物血浆采用24cm、PH3-11NL的胶条和1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扫描后,采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6.0软件进行凝胶蛋白点检测及匹配,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vol%比值>2或<0.5作为可能的差异蛋白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的时间飞行质谱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小型猪血浆中检测到18种下调蛋白,6种上调蛋白.质谱鉴定获得阳性结果的下调蛋白为动力蛋白重链6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均与能量代谢有关.左室射血分数与差异蛋白Spot 22线性相关,值分别与Spot20、Spot 6、Spot 20呈线性相关.结论 能量代谢异常可能是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特征性病生理进程之一.蛋白质组学研究提示的差异血浆蛋白有可能成为证候诊断的标志物,也可能作为宏观表征的有效替代指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性激素内环境的改变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受到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注意,认为高雌激素血症可能和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生有关。中医学认为肾主藏精,为"生殖发育的根源",实质上包括现代医学的性腺功能在内。肾气不足可能导致性腺功能紊乱及性激素内分泌的异常,从而产生性激素内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