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仲海  徐卓东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2):1040-1042
下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等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为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尤其是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以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薄的层厚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方式使CTA成像技术在显示下肢动脉病变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阐述有关螺旋CTA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应用及三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评估并行采集高分辨率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对下肢动脉的显影和诊断效果。资料与方法80例接受高分辨率下肢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检查。3DCEMRA共分3段采集,通过自动移床分段扫描。扫描覆盖腹主动脉中下段到小腿动脉分支。将显示的动脉分为23段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血管和管壁显示清晰度给每段动脉的显示质量评分,其次对3段扫描区域中有无静脉早期显影评分,然后分析血管病变,将其分成:动脉管壁不规则(管腔狭窄〈10%);轻度狭窄(〈50%);严重狭窄(≥50%);闭塞和动脉瘤形成。7例下肢动脉3DCEMRA的显示结果与其他检查结果做了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下肢动脉3DCEMRA检查。下肢动脉3DCEMRA显示了80例患者总共1840支动脉段(100%显示率),平均显示等级为3.78。所有病例3个扫描段内静脉均未显影或显影很淡,不影响诊断,平均等级为0.25。本组结果显示了1458段动脉病变,包括608段动脉管壁不规则;498段动脉轻度狭窄;312段严重狭窄;38段闭塞;2段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形成。69例下肢动脉闭塞症(PAOD)患者中发现有19例同时伴有肾动脉狭窄。3DCEMRA还能显示搭桥血管是否通畅。下肢动脉3DCEMRA的检查结果与其他血管成像技术完全符合。结论并行采集高分辨率下肢动脉3DCEMRA扫描范围大,成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及分支,它能在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技术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对19例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血管造影动静脉三维动态扫描成像.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结论 MR三维动态增强移床扫描成像技术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翁小琳  李晓兵  许建铭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60-1363
目的:探讨手动移床磁共振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 FLASH),对23例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磁共振下肢血管成像。使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使用头线圈及体表面线圈进行扫描,手动移床三段采集双下肢动脉血管图像,重组方法为MIP及MPR。结果:23例患者均获成功,其中16例经DSA证实,3D CE MRA图像直观、完整地显示腹、盆腔和下肢动脉结构和血管病变部位及范围。结论:手动移床磁共振下肢血管成像能较好的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快速、安全、有效,有利于血管疾病的检出,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以CTA为对照,探讨基于多反转空间标记脉冲技术的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SLEEK-MRA)在肝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同时行CTA及SLEEK-MRA检查的临床怀疑肝脏占位患者纳入研究,CTA检查后7天内行SLEEK-MRA检查。由两位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CTA和SLEEK-MRA图像进行独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四分法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及最大显示分支级别评估。比较CTA与SLEEK-MRA在肝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最大显示分支级别上的差异。结果:两位医师对CTA及SLEEK-MRA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均为良好及以上(Kappa值:CTA为0.645~0.814;SLEEK-MRA为0.633~0.877)。除肝左动脉一级分支和肝右动脉一级分支外,SLEEK-MRA与CTA两种方法在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及肝右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A显示最大分支级别的能力优于SLEEK-MRA(P=0.020)。37例病例中,CTA显示有7例出现肝动脉变异,SLEEK-MRA显示了其中6例。结论:SLEEK-MRA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无需使用对比剂的血管成像方法,在肝动脉血管成像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下肢动脉运动跟踪三维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下肢动脉运动跟踪三维成像技术的优势及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对16例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动脉运动跟踪三维动态扫描。使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1.5T超导磁共振仪,采用体部正交线圈,运用其独特的Bolustrack和Mobitrack相结合的智能化扫描技术,快速移床采集双下肢动脉图像。结果 16例的双下肢动脉图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清晰,诊断明确。结论 磁共振下肢动脉运动跟踪三维成像技术是目前能部分取代DSA的一种新技术。它与DSA相比有以下优势:(1)无创性,无辐射;(2)操作较DSA简单、省时;(3)成功率高;(4)并发症少;(5)能整体显示双侧下肢动脉血管。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可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疾病是老年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的可能。准确评价下肢动脉疾病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已经成为综合评价下肢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对3D CE-MRA的成像原理及其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对33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Wizard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合常规血管造影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CTA)的准确性。结果在693个动脉节段中,683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以DSA图像为标准,对于动脉完全闭塞,CT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6%(95%CI,94.9%~100.7%)、98.9%(95%CI,98.0%~99.8%)、98.7%(95%CI,97.9%~99.5%)。CTA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8.9%(95%CI,97.4%~100.4%)、99.4%(95%CI,98.7%~100.1%)、99.3%(95%CI,92.4%~99.9%)。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TRICKS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华丽  张雪林  赵静   《放射学实践》2010,25(1):94-9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肿瘤病变10例,血管性病变11例)行常规MRI平扫,注入对比剂后应用TRICKS技术行动态血管造影,最后行常规增强扫描,分析全部病例的图像质量和病变显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或DSA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TRICKS检查,TRICKS图像动态显示了动静脉的充盈情况和动脉结构,肿瘤性病变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血管性病变可以直观显示出畸形或迂曲的血管,所有诊断与DSA和病理诊断相符。结论:TRICKS技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能够在不影响常规增强扫描的情况下动态观察血管情况,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CE MR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者,行3D-CE MRA数据采集,原始图像减影后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双下肢CE-MRA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并运用图像工作站上的测量工具对血管狭窄进行准确测量并分级。均作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D-CE MRA检查结果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动脉包括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以及各侧支循环,显示率100%。38例中显示硬化而无明显狭窄3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6例,动脉闭塞9例。DSA检查部位符合率95%,狭窄程度符合率90%。结论:3D-CE MRA能全面准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DSA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DSA检查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术前血管评价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1.
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管造影跟踪法(bolus chasing angiography,BCA)与传统法(stat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61例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的造影技术参数,其中31例采用BCA、30例采用DSA血管造影技术。分别对完成造影时间、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患者吸收辐射剂量(dose-area product,DAP)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种造影技术对比显示:DSA的图像质量在显示胫腓血管上优于BCA,但是DAP值高,对比剂用量多以及检查时间长。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结论BCA与DSA相比具有造影时间短,对比剂量用量少,DAP低的特点,DSA局部观察血管情况较细致。因此,先行BCA筛查,然后针对病变加做局部DSA。  相似文献   

12.
3.0T磁共振CE-MRA在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0T超强磁场磁共振三维增强MRA(3D CE-MRA)对腹部、盆腔、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EXCITE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对61例拟诊腹部至下肢血管病变的受检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36例行DSA检查。将腹部至下肢血管分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10个部分,由2位影像学专家独立对3D CE-MRA和DSA资料作出分析。结果61例受检者腹部至下肢血管3D CE-MRA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显示清晰。8.2%(5/61)受检者未见异常,91.8%(56/61)受检者显示共计601段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粥样斑块43.4%(261/601),动脉狭窄22.0%(132/601),动脉闭塞29.5%(177/601);动脉迂曲2.7%(16/601);动脉瘤1.5%(9/601);动脉夹层0.5%(3/601);肿瘤压迫或包绕血管0.5%(3/601)。36例3D CE-MRA与DSA比较,3D CE-MRA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血管病变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3种血管病变显示无差异(P>0.05)。3D CE-MR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多于DSA(χ2=5.94,P=0.01),髂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DSA(P<0.05),以DSA为标准,3D CE-MRA存在高估。结论3D CE-MRA是一种有效的评价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的方法,其诊断价值可与DSA相媲美,尤其对直径较大的腹主动脉至腘动脉主干(1~3级血管)可基本代替D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三维血管图像后处理技术,提高MR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率。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3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在1.5TSignaMR超导系统上进行2DPC及3DTOF法MRA检查。采用MOTSA扫描技术,512×256matrix,扫描参数中加MT。并用IVI及3DNavigator软件对血管成像进行再处理。比较2DPC图像、3DTOF中的原始图像、叠加图像、再投影图像及IVI图像、3DNavigator图像动脉瘤及载瘤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2DPC只有2例显示了动脉瘤瘤体,3DTOF叠加图像中因血管重叠也只有4例能显示瘤体,再投影图像中有3例因重叠及背景因素干扰而瘤体显示不清,原始图像及血管后处理图像均较满意地显示了瘤体,IVI及3DNavigator图像对显示载瘤血管有优势。结论: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观察可提高MRA对脑小动脉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三段移床三维增强MRA在腹盆及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三段移床三维增强MRA 1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血管树的技术及其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2例腹盆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10例同时做了动脉和静脉成像 ,其中动脉血栓形成 5例 ,动脉硬化性闭塞性脉管炎 6例 ,静脉血栓形成 7例 ,下肢静脉炎 3例。其中 5例经DSA证实 ,5例手术证实。扫描序列采用三维快速SPGR序列 ,移床三段扫描。结果 靶血管显示优 9例 ,良 3例。有手术或DSA结果 10例中 ,共有病变段 3 4段 ,其MRA诊断与DSA或手术符合率为 85 .3 %。结论 移床三维增强MRA能使腹主动脉及两侧髂动脉分叉到小腿动脉全程显影 ,还可显示静脉。侧枝循环情况显示优于DSA ,是一种前途广阔的简便的血管检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5例临床怀疑或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行3DCEMRA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例中22例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其中1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另有静脉曲张1例,正常表现为2例。结论3DCEMRA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的、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肝移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 -enhancedMRangiography ,3DDCEMRA)技术 ,初步评估其在肝移植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例患严重肝脏疾病 ,临床上拟行肝移植的患者 ,术前行MRI平扫及 3DDCEMRA检查 ,对所得图像进行综合评价。所有病例均行多普勒超声 (DUS)检查 ,4例成功行肝移植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血管图像 ,肝动脉可显示 2~ 3级分支 ,门静脉可显示 2~ 5级分支 ,肝静脉可显示 1~ 2级分支。其中 3例肝硬化显示胃底食道静脉曲张 ,1例多囊肝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受压移位。结论  3DDCEMRA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技术 ,对临床医师进行肝移植病人术前血管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