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餐时胰岛素忘打了【案例】刘先生自患糖尿病以来,一直都是采取口服降糖药治疗。可是近1个月来,刘先生监测的晚餐后2小时血糖都偏高,医生建议他在晚餐前注射1次门冬胰岛素来控制晚餐后血糖。可是一直没有打胰岛素习惯的刘先生餐前总是忘打,吃完饭想起来了,可是又不知道还需不需要补打?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医源性低血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医源性低血糖低血糖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每周可发作一、二次,甚至出现昏迷,导致死亡。在各种诱发低血糖的因素中,医源性低血糖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Cryer在深入分析IDDM与低血糖的关系时指出,绝对...  相似文献   

3.
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尤其是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低血糖是最大的威胁。轻度低血糖经进食甜食,可以很快恢复;严重的低血糖,若未能及时正确救治,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一次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严重低血糖,可使糖尿病病友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益处付之东流。严重低血糖导致植物人或致死事件时有发生,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之友》2012,(8):62-62
“自从换用了地特胰岛素后,我的血糖控制得更平稳了,体重控制住了,而且一天只注射一次,真是方便。”刘先生高兴地对一同就诊的病友说。  相似文献   

5.
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为胰岛素治疗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常见原因有: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大时,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血糖控制后而未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餐,或进食量不足;注射混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比例过大,易出现夜间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收集19例使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加超短效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程度、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使用甘精胰岛素加超短效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可以使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结论:脆性糖尿病患者,联合餐前超短效胰岛素的应用,甘精胰岛素较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新世界》2014,(1):46-47
对低血糖的担忧是很多糖尿病的“心病”。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治疗,低血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刚开始注射的时候,由于剂量没有调整好,胰岛素的水平和血糖水平没有完全匹配,就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已经使用一段时间胰岛素的患者,同样也可能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8.
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对低血糖的恐惧是胰岛素治疗的一个主要障碍。地特胰岛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能减少低血糖的风险。本文将介绍地特胰岛素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PREDICTIVE TM研究中的德国队列结果进行回顾;最后,通过对所获数据的评估,帮助理解具有良好作用特点的地特胰岛素是如何有效控制血糖,并降低低血糖风险的。  相似文献   

9.
《e门诊》     
《糖尿病之友》2012,(7):80-80
Q:我每天早上、中午分别注射15单位、10单位的诺和灵胰岛素,下午注射15单位的甘舒霖胰岛素。下午总是出现低血糖,请问我该怎么办? A: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多,活动量明显增加,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之前没有按时进食或加餐等都可能导致低血糖。您应先查明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再根据平时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与经治医生研究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另外,建议尽可能使用同一公司的不同胰岛素制剂,如此,从注射器具到剂量调节更方便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但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运用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其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亦是糖友常见的急症之一。预防低血糖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所以糖友要尽量远离一些能诱发低血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用预混胰岛素已经十几年了,发现身边有许多“糖友”在用这类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他们总会问我,如何正确使用才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其实,以我的个人经验,运用预混胰岛素关键是将药液按规定的混合比例调匀。  相似文献   

12.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中/长效胰岛素制剂存在变异性高、作用峰值明显及夜间低血糖危险性高的缺点。每天注射1次,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能维持24h基础胰岛素水平。目前延长胰岛素作用的方法一种是使胰岛素等电点接近中性,如Glargine可延缓胰岛素在皮下的吸收,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同时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另一种是使用可溶性脂肪酸酰化胰岛素,如Detemir,吸收后与白蛋白结合,延缓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NPH组,两组的年龄,BMI,FBG,PBG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各点血糖均明显下降,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低血糖发生率地特胰岛素组明显低于NPH组。结论:地特胰岛素克服了作用时间比较短、有峰值、变异性大,易发生低血糖等缺点。  相似文献   

14.
绝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严重的胰岛细胞破坏,自身胰岛素分泌量极少,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而胰岛素治疗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低血糖。低血糖是指多种原因所致血糖低于2.8mmol/L,而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昏迷。低血糖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会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15.
[英]/Heller sR…//Diabetes Care.-1999.22.-1607~1611 评价了1型糖尿病(DM)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中,应用胰岛素Lispro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的作用。 对象及方法随机选取165例1型糖尿病患者,有2 a以上病史,使用基础治疗至少3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8%,同时愿意更严格地控制血糖(有活动视网膜病变,明显的糖尿病肾病或近12个月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的患者除外)。 病人先进入两个月的观察期,在此期间,三餐前用常规短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的目标为餐前4~7 mmol/L,餐后7~10 mmol/L,同时病人记录自己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和次数。另外,病人每隔两周收集一天7次血糖标本送实验室检测。血糖水平在控制范围内的次数<70%或HbA1c>8%的病人不被纳入分组。两月后合适的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运用交叉试验,一组先用胰岛素Lispro4个月,再用常规胰岛素4个月,另一组则相反。记录病人低血糖发作的次数和程度,且每月检测一天七个时间点的血糖。 结果治疗一阶段低血糖的发生率用胰岛素Lis-pro比用常规胰岛素低(1 156次对775次),且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次数减少(181次对52次,P=0.01),二阶段用胰岛素Lispro与用常规胰岛素低血糖的发生率为883次对702次。用常规胰岛素与用胰岛素Lispro的HbA1c水平分别为:一阶段开始为6.4%±0.9%对6.2%±1.1%,结束时为6.2%±0.8%对6.0%±0.9%;二阶段开始为6.0%±0.9%对6.2%±0.8%,结束时为6.4%±1.1%对6.4%±1.1%。用胰岛素Lispro的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的血糖都比用常规胰岛素的病人低[分别为(7.4±0.5)对(8.5±0.4)mmol/L,P=0.048;6.6±0.3对(7.2±0.3)mmol/L,P=0.043],但睡前却高[(8.1±0.5)对(7.5±0.4)mmol/L,P=0.03]。用常规胰岛素的病人体重增加[从(73.5±10.1)至(75.5±10.2)],而用胰岛素Lispro不增加。两组病人在研究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中效和短效胰岛素的用量都无明显变化 结论本试验显示达到同样良好血糖控制同时,用胰岛素Lispro比用常规胰岛素减少了低血糖的发作(12:00~6:00pm),特别是减少了夜间低血糖的发作和严重低血糖的发作。 (苏白海摘 魏松全校)  相似文献   

16.
26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13)和预混胰岛素组(n=13)。原口服药不变,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组采用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停服原有口服降糖药,若餐后血糖高,加用阿卡波糖片用量(150mg/d)。两组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6.8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良好下降,但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维持血糖浓度的调节功能低下,胰岛素拮抗激素释放减少,多有脑动脉硬化,对低血糖的反应迟钝,易发生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下面是一例大量呕吐导致的低血糖事件,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开放、NPH重组人胰岛素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甘精胰岛素组(n=35)和NPH重组人胰岛索组(n=35),观察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索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NPH重组人胰岛素组少的多(甘精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3例,发生率8.6%;NPH重组人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11例.发生率31.4%,X^2=5.72,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依从性提高,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以便寻找出更加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曾在我科住院患者50例,年龄大于70岁,男性26例,女性24例,甘精组(25例)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按每天早上7点或晚上9点皮下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预混组(25例)根据血糖值进行调整胰岛素用量,早餐及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根据两组患者餐后血糖的情况,加用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发生次数,甘精组明显低于预混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甘精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预混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治疗,均能明显降低血糖,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用量少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有一项18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研究显示,20%~30%的学龄期儿童糖尿病患者曾发生严重低血糖。对1型糖尿病儿童来说,由于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或注射胰岛素过量,或剧烈运动等原因,他们或多或少都感受过低血糖的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