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38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4±4.51)月。结果34眼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成功。此34眼中18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16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经随访2眼术后3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浑浊,其余32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意义。方法 50例(79眼)年龄2月~8岁先天性白内障施行摘出手术(超过2岁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21例(31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Ⅰ组),29例(48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Ⅱ组)。随访6~3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视力及后囊浑浊的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Ⅰ组11眼(35.48%),Ⅱ组31眼(64.58%);视力0.3~0.4者,Ⅰ组14眼(45.16%),Ⅱ组14眼(29.17%);视力≤0.2者,Ⅰ组6眼(19.35%),Ⅱ组3眼(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后发性白内障(后囊浑浊≥3级者),Ⅰ组9眼(29.03%),Ⅱ组2眼(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均未出现眼底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方法对32例32眼儿童白内障患者利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时Ⅰ期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全部术眼视轴区均透明,3眼后囊膜不规则撕裂,32眼均不影响IOL植入,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在利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时Ⅰ期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使视轴区保持清亮,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期后囊截开对儿童白内障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44例(52眼)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采用一期后囊截开、部分切除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以上。结果 出院时矫正视力≥0.5者达72%,随访显示90%术眼视轴区透明,眼底清晰可见。结论 后囊一期截开或部分切除可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囊浑浊的发生。对于穿孔伤所致晶状体囊破孔较大者宜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后囊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夹持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儿童后发障的疗效。方法 对9例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注吸术后的后发障,行Ⅱ期后囊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后囊孔夹持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结果 7例无后发障发生,2例撕囊孔后方纱幕样浑浊,经治疗好转。结论 后囊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撕囊孔夹持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是治疗儿童后发障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阻止后发障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一期后囊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65眼儿童白内障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或后囊中央切除术,并进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其中先天性白内障26例47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18例18眼.随访3~36个月.结果 60眼(92.31%)保持视轴透明,5眼(7.69%)出现视轴区白色纤维机化浑浊,2眼(3.08%)瞳孔区少量玻璃体嵌顿人工晶状体偏位,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一期后囊切开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后囊夹持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儿童白内障43例(52眼)施行前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后囊夹持术。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后发性白内障,瞳孔夹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3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7.7%,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后发性白内障1眼,视力0.5。无瞳孔夹持、视网膜脱离或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白内障采用前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夹持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前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预防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36眼患儿行前后囊环形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随访1年以上,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周边囊均有不同程度混浊,视轴区均透明,未出现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行前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处理和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4例29只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3±5.76个月.结果 21只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其中2只眼术后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混浊,其余19只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预防后发障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预防后发障的方法。方法 对 46例 ( 4 6眼 )先天性白内障 ,以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的注吸I/A系统吸净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后 ,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 (A组 ) ,同期施行的3 2例 ( 3 2眼 )先天性白内障 ,以同样的方法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 ,进行单纯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不做前段玻璃体切除 ,作为对照组 (B组 )。术后随访 2年以上。结果 后发障发生的情况 ,A组 2眼 ( 4 4% ) ,B组 7眼 ( 2 1 9% )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均未发现眼底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双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42例(44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行前后囊双撕囊、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同期进行的36例(38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行前后囊双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B组);随访6~24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A组30眼(68.18%),B组13眼(34.21%);0.2-0.4者,A组12眼(27.27%),B组17眼(44.74%);≤0.1者,A组2眼(4.55%),B组8眼(2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P<0.05).后囊浑浊≥3级者,A组2眼(4.55%),B组8眼(2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P<0.05).均未出现眼底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双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够完全有效地止视轴区后囊的浑浊,有助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对≤6岁患儿行后囊撕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4眼)儿童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对≤6岁患儿同时行后囊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随访7-3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4.9者6眼(18.75%),4.6-4.8者19眼(59-38%),4.0-4.5者5眼(15.63%)。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后囊不规则撕裂、术后虹膜炎性反应和后囊混浊。结论儿童白内障手术操作难度较成人大.需掌握手术技巧。对6岁以上和以下患儿的后囊区别对待.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使术后视力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一期后囊截开对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8例(31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分别采用一期后囊膜切开、部分切除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出院时矫正视力≥0.5者达71%,随访显示80%术眼视轴区透明,眼底清晰可见。结论:一期切开或部分切除后囊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对于穿通伤所致晶体囊膜破孔较大者宜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 期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预防性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 3例 (197只眼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且在术中应用玻切头对后囊行 期环形切除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随访一年以上 ,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 最佳矫正视力 :1.0以上者 73只眼 (37.1%) ,0 .5~ 0 .9者 81只眼 (41.1%) ,0 .1~ 0 .4者 40只眼 (2 0 .3%) ,小于 0 .1者 3只眼 (1.5 %)。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出现新生膜性混浊。结论  期行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处理和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后囊混浊的有效方法 ,方法简便 ,安全有效 ,对无明显视网膜脱离高危因素者 ,疗效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一期后囊截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68例85眼儿童白内障摘出术的同时,将后囊中央环形撕除、截除或玻璃体切除器切除一3~4mm之孔洞。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随访1~38月,平均7.6月,78眼(91.2%)后囊中央有一透明区,0.5~1.2者54眼占63.5%。结论一期后囊截囊术,避免了儿童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保证了视轴区的透明,避免了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屠永芳 《眼科新进展》2002,22(2):123-124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方法 对29例29眼儿童白内障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行一期后囊环形撕囊,术后随访3个月-2a。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27眼获得视轴透明区,眼底可见,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一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 a以上,观察术后视力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结果 68眼中有5眼在术后3个月至2 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占7.35%,平均出现时间为16个月.术后2~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0.2~0.4者17眼,0.5~O.7者28眼,≥0.8者20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经年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惠儿均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治疗儿童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MS  Ye YJ  Wang Y  Liu Y  Wu L  Luo WX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5):400-402
目的评价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83只眼)因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行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眼压。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随访时间为6~36个月。结果术中共75只眼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成功,手术成功率占90.4%;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占48.0%(36/75),夹持成功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视轴区混浊;主要并发症包括前房渗出物、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表面沉积物。结论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的办法,尤其有效预防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手华眼群杂志,2006,42:400-402)  相似文献   

19.
儿童自内障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广森  刘平 《眼科新进展》2006,26(3):208-209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应用价值。方法127例179眼儿童白内障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2个月~2a。结果术后除42例57眼(占31.8%)不合作未能测视力外,其余矫正视力≥0.5者69眼(39.1%)。随访期间160眼(89.4%)中央视轴区保持透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可行方法。[眼科新进展2006;26(3):208—209]  相似文献   

20.
儿童白内障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对儿童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对42例(48只眼)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前施行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有21只眼,占48.3%,随访期间有40只眼(83.3%)保持中央视轴区透明或基本透明。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施行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