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1例37岁男性烟雾病患者,在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后入院复查.入院后,为预防感染给予克林霉素1.2 g 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第2天,患者全身瘙痒,下颌及四肢满布红色丘疹,有散在水疱,部分融合成片状,并出现表皮松解剥脱现象,伴有渗出.T 37.6 ℃.血常规:WBC 14.5×109/L,N 0.87.立即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及异丙嗪等治疗.3 d后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2.
邵力钧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6):416-416
患儿,女,8岁,学生,汉族。患儿于2008年1月14日在院外诊所静滴阿奇霉素(AZM)一次(生产单位、批号不详),未用其它药物。静滴完毕后,当日患儿出现周身瘙痒及红色斑丘疹,次日停用AZM,诊所给予钙剂、维生素C、地塞米松治疗4d,病情恶化,于2008年1月19日来我院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于2005年3月9日因发现颈部肿块到我院头颈整形科就诊,B超检查示“双侧颈部、腮腺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1×109·L-1,随即予口服克林霉素胶囊(江苏济川制药公司,批号050109),tid,每次2粒治疗,服药后当日即出现双小腿对称分布的点状红色皮疹,无明显痒、痛, 相似文献
4.
申晋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03-103
患者,男,28岁。因左足拇趾肿痛3d就诊,诊断:左足拇趾甲沟炎。询问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给予林可霉素1.2g(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41020128)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5h后患者诉皮肤瘙痒,出现密集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逐渐加重,尤以胸背部及四肢为重,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5 0岁。由于“牙龈炎” ,口服SMZ 2片 ,每日 2次 ,效果不好改用青霉素 (鲁抗医药 ,批号B0 2 0 2 19)。青霉素常规皮试 ( -)的情况下 ,给予生理盐水 2 0 0ml加青霉素 80 0万U静脉滴注 ,滴注第 2天加用甲硝唑 2 5 0ml静脉滴注 ,用青霉素 3d、甲硝唑 2d后 ,病人感周身不适、瘙痒 ,初从腹股沟开始 ,皮肤出现麻疹性的红色丘疹 ,即停用一切药物 ,抗过敏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 ,麻疹式的红色丘疹已融合全身 ,伴周身皮肤灼热、红肿、瘙痒难忍 ,但粘膜未累及 ,病人的腹股沟及腋部等折叠的皮肤处呈丘泡疹及小泡 ,有的部位形成大水泡 ,磨擦破…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男,36岁,因上肢外伤,于2002年12月15日来我院就诊,给予缝合手术。医嘱: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和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苏州医药集刚有限公司生产)0.6g,1h后患者开始感觉下肢皮肤瘙痒,迅速波及躯干和颜面部,同时双下肢发现如 相似文献
7.
91例静脉滴注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分析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上报的91例有关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较轻微,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为主,联合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克林霉素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法用量,注意患者过敏史、药品稳定性,并做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8.
9.
1 轻度过敏反应1.1 皮肤瘙痒 患者 ,女 ,3 8岁 ,因双下肢被蚁虫咬伤双小腿红肿热痛 4d入院。检查 :体温 3 8.4℃ ,心率 90次·min 1 ,呼吸率 2 1次·min 1 ,血压 10 5 .3 60 .2mmHg(1mmHg =0 .13 3kPa) ;心肺正常 ,双小腿中段内外侧红肿、触痛明显。诊断为双小腿急性蜂窝组织炎。克林霉素 1.2g·d 1 ,iv ,小腿外敷消炎散软膏。第 3天患者全身出现皮疹 ,瘙痒明显 ,伴胸闷、气促 ,腹部隐痛 ;停用克林霉素 ,改用头孢噻肟钠 6.0g ,进行抗过敏治疗。 2d后患者皮疹逐渐消退 ,胸闷、气促、腹部隐痛消失[1 ] 。1 .2 斑点状皮疹 患者 ,男 ,5 … 相似文献
10.
硝苯地平致严重剥脱性皮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87岁老年女性患者因高血压自行服用硝苯地平10 mg,3次/d.第2天,患者颈、躯干、腹背出现潮红伴瘙痒,四肢肿胀及体温升高.入院查体:T 38℃,R 98次/min;局部皮肤出现脱屑,占体表面积1/4.实验室检查:WBC 17.5×109/L,中性粒细胞数14.8×109/L.诊断为药物性剥脱性皮炎.给予左西替利嗪、葡萄糖酸钙、西米替丁、地塞米松治疗.8 d后患者T 36.8℃,R 20次/min,WBC 9.7×109/L,中性粒细胞数8.25×109/L,皮肤潮红、瘙痒减轻,肢体胀肿消退而出院. 相似文献
11.
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致味觉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丹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5):359-359
1名41岁女性患者,因支气管哮喘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1.5g静脉滴注,患者感觉口苦难耐。查体见舌体两侧有较多大小不一的白色疱疹。输液完毕后约30min其味觉异常逐渐消失,1d后舌体疱疹消退。后改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2.
13.
舒尼替尼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多靶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毒性,但多为1~2级。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治疗失败后,在用舒尼替尼治疗期间,联用头孢曲松钠后,诱发剥脱性皮炎性药疹。 相似文献
14.
袁粤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42-43
1例90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病、血管性痴呆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多奈哌齐、奥氮平,后加用托吡酯25mg,2次/d控制易激惹等精神行为异常。托吡酯治疗后第22天,患者出现全身皮肤轻度发红,予甲泼尼龙20mg,17欠/d静脉滴注。13d后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伴瘙痒、部分红斑融合。5d后进展为大片皮肤表皮脱落。诊断为剥脱性皮炎。停用托吡酯,甲泼尼龙剂量加倍并外用氧化锌洗剂,同时给予抗炎、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处理。12d后,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15.
周梅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6):437-438
1例3岁男患儿,因感冒由其母自行给予复方氨酚肾素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125 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2.5 mg、马来酸氯苯那敏1 mg、维生素B1 1 mg)1片3,次/d。2 d后鼻周出现红疹,后逐渐扩散至全身,部分皮疹出现破溃、有脓性分泌物,并出现皮肤表皮脱落。实验室检查:WBC 14.3×109/L,E 0.086。经对症支持治疗16 d,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6.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性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71
探讨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ADR)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将248例ADR病例按WHO ADR器官/系统类型分类后,对其ADR临床表现、并用药物与ADR发生机制以及克林霉素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48例ADR病例症状涉及15个器官/系统类型,前三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及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应重视克林霉素的合理用药,警惕临床应用中可能因本品的药物相互作用诱发严重ADR的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17.
静脉滴注莫西沙星及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的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报道1例静脉滴注莫西沙星及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分析了莫西沙星及甲硝唑的概况、常见不良反应及使用药学监护点,以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师的重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克林霉素静脉滴注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某院71例克林霉素致AKI和同期使用克林霉素但未发生AKI的5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t检验或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肾毒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KI是克林霉素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10.87%。单因素分析显示,用药前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入住ICU、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联合利尿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给药浓度和用药疗程与克林霉素肾毒性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给药浓度、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利尿剂、基线肌酐清除率是克林霉素引起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部分AKI患者转归较好,无继发严重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患者。结论:临床实践中应重点关注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以保证克林霉素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1例出生3 d的新生儿因感染性黄疸给予头孢吡肟0.16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12h。第6天,患儿左外眼角、颈部皮肤发红,双腋下皮肤发红、糜烂、表皮大片脱落,皮肤脱落面积大约为2.0cm×2.5cm。考虑为头孢吡肟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停用该药,给予小檗碱药浴、红霉素软膏外用。3 d后患儿皮肤糜烂明显好转,无新发皮肤剥脱,黄疸明显消退。1个月后随访,患儿黄疸完全消退,皮损已痊愈。 相似文献
20.
克林霉素静脉滴注出现低钾血症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3岁、26岁、29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分别接受克林霉素0.9g、1.2g、1.2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治疗。在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均出现全身乏力、肢体麻木无力、不能行走等症状。查体见四肢肌张力下降,上肢肌力Ⅰ~Ⅱ级,下肢肌力Ⅰ级,膝腱反射减弱,巴宾斯基征阴性。心电图显示房性期前收缩1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血钾分别为2,3mmol/L、2.1mmol/L、2.0mmol/L。给予口服和静脉补钾后,3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血钾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