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囊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对小儿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预防。方法对58例(62眼)儿童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后行后囊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再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2a以上。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59眼(95.16%)。随访显示56眼(90.32%)视轴区透明。结论后囊撕囊联合前玻璃体切除可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有白内障需行玻璃体切除时保留品状体前囊和后囊的临床反应和疗效。方法30例(30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有白内障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15眼)。A组(保留品状体后囊)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后再行玻璃体切除,B组(保留晶状体前囊)行常规闭合式三通道手术,先在晶状体前囊下切除晶状体再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周,眼压升高者:A组4例(4眼),B组1例(1眼);虹膜后粘连者:A组5例(5眼),B组0例。术后1~2个月,虹膜后粘连者:A组15例(15眼)均出现程度不一的虹膜后粘连,9例因瞳孔闭锁,虹膜高度膨隆出现继发性青光眼;B组0例且眼压均正常。结论玻璃体切除合并白内障保留晶状体前囊可以避免虹膜后粘连及其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并减轻了眼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Lu Y  Yang J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5):299-301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前、后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2岁婴幼儿白内障的可行性。方法 对 2 2例 (2 7只眼 )年龄为 8~ 2 4个月的白内障患儿行白内障摘除、前后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中和术后情况。平均随访时间 12个月。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 2 6只眼 (96 % )视轴保持透明 ;1只眼视区人工晶状体后出现白色纤维化混浊。瞳孔上移 3只眼 (11% ) ,人工晶状体夹持 2只眼 (7% ) ,虹膜后粘连 4只眼 (15 % )。结论 白内障摘除、前后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 <2岁的婴幼儿白内障 ,可有效保持视轴透明 ,恢复眼部正常解剖结构 ,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视功能的提高有待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后发性白内障合并人工晶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的合理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岁以下发生严重后发性白内障的患者中合并人工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伴有严重的虹膜后粘连或瞳孔膜闭的12只眼进行后发性白内障切除、人工晶状体复位术,部分病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对虹膜后粘连或瞳孔膜闭者同时进行粘连分离或瞳孔成形术。结果12只眼成功分离虹膜与囊膜粘连并进行后发性白内障切除和人工晶状体复位。其中2只眼行瞳孔成形术,8只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伴有严重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和虹膜粘连或瞳孔膜闭的儿童严重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后发性白内障并进行人工晶状体复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联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5例有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形成、前段玻璃体切除和/或抗青光眼手术;5例人工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术眼均同时切开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结果 术后随访5至35个月,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前房深度明显加深(P〈0.001),矫正视力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青光眼为多种机制混合存在的难治性、复杂性青光眼,多联手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庞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10):1126-1128
目的评价儿童青光眼合并晶状体异常病例联合白内障摘除及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1例32眼青光眼合并晶状体异常的儿童进行了抗青光眼手术及晶状体摘除手术。其中同期手术13例21眼,设为A组,行小梁切开或/和小梁切除、白内障摘除、后囊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8例11眼为无晶状体眼,设为B组做为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或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随访平均46m。结果术前检查:全部病例均具有光觉反应,能合作检查视力者为光感视力。眼压平均45.11mmHg,A组平均43.16mmHg,B组平均49.20mmHg。术中检查多数都伴有眼前节发育异常,包括:房角发育不良、晶状体囊膜异常,小球状晶状体继发晶状体半脱位等。术后情况:术后近期平均眼压为20.66mmHg,21眼(65.6%)眼压控制正常。A组平均眼压20.78mmHg,17眼(81.0%)眼压控制正常,4眼发生一过性瞳孔阻滞。B组平均眼压20.35mmHg,10眼(90.9%)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至随访末期平均眼压为20.65mmHg,20眼(62.5%)眼压得到控制;A组5眼(23.8%)有再次手术史,其中3眼为瞳孔阻滞,随访末期平均眼压为19.79mmHg;B组4眼(36.4%)有再次手术史,无瞳孔阻滞发生。随访末期平均眼压为23.23 mmHg。结论对先天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儿童可以实施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其手术风险小,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0-G和25-G两种玻璃体切除系统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行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81例(81只眼)全麻下行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采用经角膜缘20.G玻璃体手术系统(44例)和经平坦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37例)行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随访12—24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20-G组与25-G组两组患儿术前(x^2=0.131,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46,P〉0.05);术中20-G组有5例(11.36%)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内,25-G组人工晶状体均植入晶状体囊袋内,20-G组出现视网膜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25-G组。结论对于儿童外伤性白内障,25-G系统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较20-G系统经角膜缘玻璃体切除术行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的术后并发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ACIOL植入术43例(43眼),随访期为8月至7年。其中30例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Ⅰ期ACIOL植入术,13例无晶状体眼行Ⅱ期ACIOL植入术。结果34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眼压术前平均为(15.08±4.61)mmHg,末次随访时为(15.63±3.72)mmHg(P〉0.5)。术后早期并发症:高眼压12例,角膜水肿10例,前房积血10例,瞳孔变形5例,术后晚期并发症:继发青光眼1例,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无1例出现视劂膜脱离。结论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无囊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注意手术技巧。它长期置放于前房内,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华佩炎  徐巍华 《眼科新进展》2006,26(11):856-857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干性前段玻璃体切割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1例52眼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同时行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对前段玻璃体进行干性切割,其中19例28眼一期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6.8±1.1)月,观察前房炎性反应和瞳孔区透亮程度。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大部分瞳孔圆形,视轴区保持透明,7眼出现后囊膜切开区混浊,5眼瞳孔轻度上移,3眼部分虹膜后粘连。结论干性前段玻璃体切割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是术后提升视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和香 《眼视光学杂志》2004,6(3):167-167,17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三联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12例(14眼)继发于小梁切除术后晶状体混浊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为4mm,再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最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病例眼压得到控制,前房形成良好,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三联术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郝静华  ;骆非  ;闫超  ;潘志强 《眼科》2014,23(6):392-397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的病例34例(34眼),原发病中眼外伤12眼,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大疱性角膜病变6眼,粘连性角膜白斑4眼,角膜溃疡4眼。属于高危角膜移植术眼为23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下眼前节、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患者均先予降眼压药物治疗,无效者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疗效判断标准:予相应的治疗后眼压≤21 mmHg者或最终不需药物治疗为有效,>21 mmHg为无效。随访6~18个月(平均12.21±3.86个月)。主要指标 眼压。结果 34眼中,单纯用局部或全身降眼压药物者11眼(32.4%),药物及手术治疗者23眼(67.6%)。23例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者中1次手术11眼,2次8眼,3次2眼,4~5次2眼。术式选择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7眼,睫状体冷冻术2眼,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冷冻术5眼,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冷冻术、小梁切除术 5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小梁切除+前部玻璃体切除+瞳孔成形术1眼,睫状体光凝术、小梁切除1眼,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1眼,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分离+睫状体光凝术1眼。到最后一次随访时,单纯使用降眼压药物的11眼中,5眼(45.5%)最终不需药物治疗,5眼(45.5%)使用1~2种降眼压滴眼液有效,1眼(9%)无效;需手术及药物治疗的23眼中,6眼(26.1%)最终不需药物治疗,12眼(52.2%)使用1~2种降眼压滴眼液有效,2眼(8.7%)使用3种降眼压滴眼液有效,3眼(13.0%)无效。结论 约一半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在降眼压药物和手术治疗后仍需要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观察前房玻璃体疝的治疗,探讨其并发症及最佳处理方式。方法玻璃体疝7例(8眼)。其中5眼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前房穿刺,YAG周边虹膜切除术,晶状体摘出、切除或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或Ahmed青光眼阀治疗;1眼用药物治疗;另2眼的眼压正常未作治疗。结果随访6~15个月。6眼玻璃体疝经保守治疗或前房穿刺术后行YAG周边虹膜切除术,眼压控制良好,角膜水肿0级,视力不变或提高;1眼行白内障摘出、玻璃体疝剪除后,眼压失控行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阀门植入术;1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再加药物治疗后,眼压正常,角膜水肿0级,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疝无症状者不需处理;激发角膜水肿、眼压升高者可行前房穿刺术联合YAG周边虹膜切除术,前房玻璃体平静,可不予处理;伴有晶状体脱位者采取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力争用最小、最少的手术方式来处理玻璃体疝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62眼)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类与分析。结果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将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归纳为以下几类:前房积血型、房角损伤型、晶状体源型和粘连增生型。药物治疗或联合前房冲洗29例(46.77%),其他手术治疗(包括滤过手术、玻璃体切除和联合手术等)33例(53.22%)。治疗后眼压正常者眼压(6~21mmHg)53例(85.48%),眼压〉21mmHg者7例(11.29%),眼压〈6mmHg者1例(1.61%)。视力下降或丧失者4例。余58例视力均与人院视力相同或提高。术后低眼压1例,术后眼内出血1例。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是由多种发病机制形成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预后也较差,临床治疗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方法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50例(50眼),对其致伤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结果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由眼挫伤、前房积血、晶状体源性、炎症性粘连等所引起。单纯药物(全身和滴眼)治疗35例(35眼),联合手术治疗(前房冲洗、白内障摘除、小粱切除等)15例(15眼)。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者47例(47眼);眼压高于21mmHg(1mmHg=0.133kPa)者3例(3眼),但较治疗前眼压有所下降。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病因复杂,多为钝挫伤及眼内积血引起,需针对病因积极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48例(50只眼)儿童外伤性青光眼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8例(50只眼)中,按病因分:眼球钝挫伤32只眼(64.0%),眼球穿通伤18只眼(36.0%)。按眼压升高原因分为前房积血、房角后退、晶状体脱位、虹膜粘连或瞳孔闭锁四大类。经药物及手术治疗后,观察3~24月,眼压控制正常40只眼,治愈率80.0%。出院视力较入院提高者35只眼(70.0%)。结论儿童外伤性青光眼有其独特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谦  黎静  程依琏 《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707-1708
目的:探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100例100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根据本组资料可将其发病原因主要归为4种:眼内积血、前房角挫伤、晶状体源性、炎性粘连或增殖。单纯药物治疗25眼,药物联合各类手术治疗75眼(前房冲洗、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后随防2~12mo,眼压正常者(6~21mmHg)(1mmHg=0.133kPa)82眼(82%);眼压>21mmHg者14眼(14%);眼压<6mmHg者4眼(4%)。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复杂,应针对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秦兵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190-2191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儿童外伤性白内障21例21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进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mo~2a,21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12者4例(19.0%),0.15~0.3者9例(42.9%),≥0.5者6例(28.6%),视力检查不合作2例(9.5%)。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能显著减少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入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在一期眼外伤处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6例(26只眼)复杂眼外伤采用角膜入路的晶状体切除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近角膜缘的透明角膜上用23-G穿刺刀做两个切口,分别置微套管,一侧与灌注管相连,另一侧伸入玻切头。通过两个微套管进行角膜入路的晶状体切除及前段玻璃体切除。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结束时最佳矫正视力0.5及以上者3只眼(11.54%),0.1~0.4者8只眼(30.77%),0.02—0.08者12只眼(46.15%),数指及以下者3只眼(11.54%)。术后第3天平均眼压为(13.26±4.83)mmHg,术后第7天平均眼压为(14.65±3.91)mmHg(1mmHg=0.133kPa)。18只眼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9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处理后,视网膜复位,保留了眼球。结论透明角膜入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是一期处理眼外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眼球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后继发性青光眼引起前房消失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12眼)眼球穿孔伤后外伤性白内障后继发青光眼伴前房消失,立即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和(或)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手术细心操作.术后随访6~ 24个月.结果 所有术眼术后前房形成良好,眼压控制理想,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 眼球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后继发青光眼及前房消失,及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解除瞳孔阻滞,是前房形成的关键,从而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量化评价方面的意义.方法 60岁以上志愿者25人(25眼),为正常对照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25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25眼),应用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测量前房形态参数(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并分别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与术后1d、7d、30 d测量的前房形态参数: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前房形态参数的测量值均大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青光眼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青光眼组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各时间点前房深度较术前均加深,前房容积较术前均变大,前房角较术前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可以用来量化评价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的眼前段形态的变化,为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