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常规泪囊按摩结合局部点用抗生素眼液无效的40例56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6月龄后局部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治疗,常规探通次数为1次。平均随访1a,观察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56眼中使用泪道探通术共治愈53眼,治愈率为94.6%。患儿年龄6月龄时的治愈率为100%,随年龄增长治愈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应尽早为宜。泪道探通术操作简单,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其组织损伤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在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治疗中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患儿15例(16只眼),经全身和局部抗感染治疗,炎症局限,早期行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 15例(16只眼)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患儿经治疗全部治愈,其中5例6只眼(37.50%)经泪道冲洗后泪道通畅,而未行探通术;7例7只眼(43.75%)经泪道冲洗及1次泪道探通后治愈;3例3只眼(18.75%)经泪道冲洗及2次泪道探通后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0.06±2.13d,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观察3月,无复发。结论新生儿急性泪囊炎在炎症控制后,早期行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治愈率高、疗程短、并发症少,是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泪道探通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泪道探通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就诊的新生儿泪囊炎患者87例(93只眼)在表面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治疗。结果随访3~12月,87例(93只眼)新生儿泪囊炎一次性泪道探通治愈86例(91只眼),治愈率为97.85%,1例(2只眼)二次探通后治愈。患儿年龄<12月龄时,治愈率为100%。结论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婴儿先天性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儿先天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 年龄2~12月的婴儿先天性泪囊炎,192例(226眼),以5号冲洗式泪道探针经下泪点进针行泪道探通术,按年龄组进行疗效观察分析.结果 226眼先天性泪囊炎探通术224眼治愈,治愈率为99.12%,其中一次探通治愈220眼,一次探通治愈率为97.35%.2~5月龄者112例,一次探通治愈率为100%.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共9眼(3.98%),无1例假道形成.结论 用5号冲洗式泪道探针经下泪小管进行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一种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5月龄以下的婴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0-07/2011-1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86例412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先后采用泪囊按摩法、泪道冲洗法、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内注药法治疗,观察3种疗法的效果,对组间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患者412眼中泪囊按摩法治愈97眼,治愈率为23.5%;泪道加压冲洗法治愈98眼,治愈率为31.1%,与泪囊按摩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探通联合注药法治愈213眼,治愈率为98.2%,与泪囊按摩法、泪道冲洗法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眼部泪囊区按摩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简单、易行,适合于早期治疗;对按摩无效的患儿可采用泪道加压冲洗和泪道探通术;采用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能明显提高新生儿泪囊炎的治愈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185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蔡文茜  杨建东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209-2210
目的:观察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56例2217眼新生儿泪囊炎在泪道冲洗无效时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术后泪道冲洗1次/d,连续2d;托百士眼液滴眼,3次/d,连续1wk。随访6~12mo。结果:所有2217眼行泪道探通术,行1次探通术2143眼,行2次探通术62眼,行3次以上探通术12眼。共治愈2208眼,治愈率为99.59%。结论: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安全可靠,疗效好。2~6mo婴儿是最佳探通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行空心泪道探通针探通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58例新生儿泪囊炎采用空心泪道探通针探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中,仅1例失败,余57例均获治愈。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行空心泪道探通针探通术,该方法简单,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探讨小儿先天性泪囊炎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泪道探通术的治疗时机。 方法:对52例65眼小儿先天性泪囊炎按月龄分为3组,每组均在表面麻醉下用一次性泪道冲冼针头行泪道冲冼,然后直接进行泪道探通术。 结果:月龄1~3mo组27例32眼,一次探通治愈30眼(94%);4~6mo组13例20眼,一次探通治愈16眼(80%);7~11mo组12例13眼,一次探通治愈6眼(46%)。 结论:使用一次性无菌冲洗针行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冲洗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88例(103眼)采用泪囊挤压按摩等保守治疗不能治愈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给予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冲洗等方法治疗,术后追踪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88例103眼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54只眼(52.43%),2次治愈35例(33.98%),3次治愈11眼(10.68%),3次以上治愈3例(2.91%)。结论对于保守治疗不能治愈的新生儿泪囊炎患者采用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冲洗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应作为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法和单纯泪道探通术治疗不同年龄婴幼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1年我院眼科就诊的418例(454眼)婴幼儿泪囊炎患儿,按年龄3-6月龄、7-12月龄分为A、B两组,两组内随机分为泪道探通术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组和单纯泪道探通术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 A组患儿总治愈率93.1%,其中泪道探通术联合泪道内典必殊眼膏组治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91.7%;B组总治愈率78.2%,泪道探通术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组治愈率86.4%,对照组治愈率69.9%。总治愈率A组与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泪道探通术的治愈率比较,A组内无显著性差异,B组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6月龄是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最佳时机,6月龄以上患儿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能明显提高泪囊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泪道激光成形术与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激光成形术与传统探通术效果比较。方法应用Nd:YAG泪道激光治疗仪击射鼻泪管阻塞处,抗菌素冲洗至畅通,探通组常规探通后加压冲洗。结果激光组66眼,一次治愈64眼占96.97%;探通组70眼,一次治愈58眼占82.86%。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激光泪道成形术一次成功率高,对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磷酸钛氧钾(KTP)泪道激光联合泪道置管对复发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诊复发性鼻泪管阻塞54例(75眼)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选择置管,分为置管组(A组)24例(35眼)和非置管组(B组)30例(40眼)两组。结果术后A组成功率为45.71%,B组成功率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5,P=0.005)。结论对于复发性泪道阻塞予以再次激光且联合泪道置管术有一定疗效,改善了溢泪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带针芯的泪道套管针按常规泪道插管术,自上泪点插至鼻泪管阻塞处,拔出针芯,输入磷酸钛氧钾激光导光纤维,发射激光,气化疏通泪道。鼻内镜直视下,同期处理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腔、鼻窦原发病变。结果各种原因所致的鼻泪管阻塞139例(158只眼),其中单纯泪管阻塞96例(107只眼)、慢性泪囊炎33例(39只眼)、泪道置管术后再阻塞10例(12只眼)。一次性手术成功137只眼,治愈率86.7%。结论鼻内镜下激光泪道疏通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可同期处理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腔、鼻窦原发疾病。对提高远期疗效有独特优点,方法简便,适应证广,组织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有推广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TP泪道激光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有95例(123眼)泪道阻塞患者采用KTP泪道激光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mo,治愈80例102眼(82.9%),好转9例14眼(11.4%),无效6例7眼(5.7%)。结论:KTP泪道激光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KTP激光鼻泪管成形术治疗难治性新生儿泪囊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KTP激光鼻泪管成形术治疗难治性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用KTP激光击通鼻泪管阻塞处,并于泪道内注入泰利必妥眼膏。结果96例(96眼)经一次激光治疗后均无溢脓、溢泪症状。随访6~12月,泪道冲洗均通畅。结论KTP激光鼻泪管成形术是治疗难治性新生儿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磷酸钾钛(KTP)激光疏通联合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46例(46眼),采用KTP激光疏通阻塞的鼻泪管,通畅后逆行植入人工鼻泪管。随访3年。结果46例(46眼)中,半年内46眼泪道冲洗通畅,成功率100%;术后1年,治愈率91%,术后2年,治愈率87%,术后3年,治愈率80%。结论KTP激光联合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无瘢痕,不改变鼻泪管生理解剖结构,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新型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 RS型)或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方法:针对2011-01/2013-12我院548例657眼泪道阻塞患者,其中泪小管(含泪总管)阻塞患者236例298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再通管( RS型)植入术;鼻泪管阻塞患者312例359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植入术,术后坚持泪道冲洗,手术3 mo后拔除支架,以拔管后3 mo冲洗泪道情况及患者自觉溢泪情况作为评定标准。结果: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新型RS型泪道再通管植入术,其中治愈248眼,好转33眼,无效17眼;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术,其中治愈301眼,好转19眼,无效39眼。有效601眼,总有效率91.5%。结论:泪道阻塞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泪道不同部位阻塞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经临床观察疗效肯定,可作为基层医院泪道阻塞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患儿泪道探通术的效果。方法此病患儿27例(29眼)作为研究组,单纯鼻泪管阻塞23例(30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的泪道探通术,应用荧光染料消失试验(FDDT)及泪道冲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合并下泪小管阻塞13例(14眼),合并上泪小管阻塞者14例(15眼),成功疏通鼻泪管阻塞26眼,治愈率89.7%;对照组30眼治愈27眼,(治愈率9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5。成功疏通泪小管者在29眼中仅有11眼,占37.9%。术后FDDT比较,伴有泪小管阻塞组FD—DT0级小于对照组,FDDT1-2级大于对照组,χ2=7.096,P=0.029。鼻泪管探通成功但泪小管探通失败,仅存单个正常泪小管的17眼,仅存的上或下泪小管一部分能够起到有效的引流泪液的功能(上泪小管阻塞FDDT0级4眼,FDDT1级6眼,FDDT2级1眼,下泪小管阻塞FDDT0级1眼,FDDT1级3眼,FDDT2级2眼)。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小管阻塞的患儿,只要存在一个正常泪小管,应用泪道探通术解除鼻泪管阻塞的前提下,患儿溢泪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单纯鼻泪管阻塞患儿术后泪液引流作用要好于合并泪小管阻塞者,上或下泪小管均可能起到有效的引流泪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KTP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微孔导管植入术治疗难治性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难治性泪道阻塞患者50例按年龄、性别及阻塞部位相匹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5例为治疗组行KTP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微孔导管植入术,术后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及糜蛋白酶的混合液冲洗泪道1次/wk至术后1mo,1mo后拔除导管,以后3mo内每月冲洗泪道1次,随访6~12mo;B组25例为对照组,行KTP激光泪道成形联合药物灌注术,术后泪道冲洗及随访同A组,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泪小(总)管阻塞中,A,B两组的治愈率分别是80%,30%;在鼻泪管阻塞中,A,B两组的治愈率分别是66.7%,26.7%。无论是泪小(总)管阻塞,还是鼻泪管阻塞,A,B两组的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KTP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微孔导管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术在泪道阻塞疾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不同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在BDK-BS脉冲Nd:YAG激光治疗机对阻塞部位进行激光、汽化、疏通,冲洗泪道有液体进入口腔或鼻腔确认泪道通畅。后根据病情定期冲洗泪道。结果81人84只眼(鼻泪管阻塞52只眼,鼻泪管及泪总管阻塞15只眼,泪总管阻塞10只眼,泪小管阻塞7只眼),治愈60眼(71.43%),好转16眼(19.05%),无效8眼(9.52%),总有效率90.48%。结论BDK—BS脉冲Nd:YAG激光治疗机在泪道阻塞性疾病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