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9例A-V型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特点、手术矫正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分析209例A-V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原在位水平斜视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行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肌手术,术后观察眼位、斜肌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随访3~24月,平均12月。结果A-V型斜视占同期斜视患者29.9%;其中,V型外斜占55.8%,A型外斜占9.1%,V型内斜占29.1%,A型内斜占6%;术后178例(85.1%)正位,192例(91.8%)A-V征消失,术后获得立体视功能者160例(76.5%),包括术前16例具有立体视患者。结论A-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斜肌功能异常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在位常合并水平斜视;根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多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傅涛  卢炜  王京辉 《眼科》2011,20(3):203-207
目的探讨A-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A-V型斜视患者324例。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诊断为A-V型斜视的患者324例,其中A型斜视114例,V型斜视210例。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发病特点、斜视度、斜视类型、眼球运动特点和双眼视觉等临床特征。主要指标发病年龄、就诊年龄、斜视度分布、伴随发生的斜视类型、眼球运动异常和双眼视觉。结果 A型斜视患者和V型斜视患者中,1岁内发病者分别为70例(61.40%)和109例(51.90%)(P=0.07),在3~9岁间就诊者分别为18例(15.78%)和127例(60.48%)(P<0.01)。A型斜视患者中有25例(21.93%)是知觉性斜视,而V型斜视中知觉性斜视仅有3例(1.43%);在V型斜视中,先天性斜视有43例(20.48%),而A型斜视中仅有6例(5.26%)。A型斜视中48例(42.11%)患者单侧上斜肌亢进,64例(56.14%)患者双侧上斜肌亢进,1例(0.88%)患者不伴斜肌运动异常;V型斜视中,103例(49.05%)患者单侧下斜肌亢进,93例(44.29%)患者双侧下斜肌亢进,9例(4.29%)患者不伴斜肌运动异常。A型斜视患者中仅11例(9.65%)有同视机一级功能,所有患者均无远、近立体视。V型外斜视中有26例(12.38%)有近立体视,24例(11.43%)有不同程度的同视机立体视。结论 A-V型斜视患者发病年龄早,伴知觉性斜视多见,而V型斜视多伴发先天性斜视;多数A-V型斜视伴有斜肌运动异常;A型斜视较V型斜视更易损伤双眼视觉。  相似文献   

3.
A-V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斜视类型,本文总结23例,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斜肌功能亢进的A-V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行下斜肌或上斜肌减弱术+水平肌手术,观察手术后眼位及斜肌功能的变化。结果手术后A-V征均得到矫正,9例有代偿头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尚残留轻度水平斜视。结论斜肌减弱术是治疗伴斜肌功能亢进的A-V综合征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王玉,张晗,张绍光A-V综合征是一种垂直非共同性水平斜视,为一种亚型的水平斜视。本征在水平斜视中较为常见,占30%左右,其中V型内斜发病率最高。该征多数是由于斜肌功能异常或眼外肌的附着点异常所致,所以治疗时单纯...  相似文献   

6.
A-V综合征是水平性斜视的一种亚型,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水平斜视的15%~25%[1]。临床上以V型斜视较多见。V型斜视是指水平性斜视患者向下注视时集合加大,且常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现将我院51例V型斜视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1例V型斜视患者,外斜V征28例,内斜V征23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11~33岁,平均20.1岁。原在位水平斜视角20△~90△,上、下方水平斜角差为15△~30△。伴有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5例,单眼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0例,余26例无明显斜肌功能异常。23例有不同程度的代偿…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V型斜视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V综合征又称A-V现象,是一种同时伴有垂直非共同性斜视的特殊类型的水平斜视。患者向上方、原在位与下方注视时其水平斜视程度不同。我们将我院近2a来手术矫正的V型斜视患者3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眼肌科住院患者,共36例,其中外斜V征22例,内斜V征14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23岁,平均14.2岁。术后随访1周~1月。1.2检查方法角膜映光法观察正前方、向上及向下注视时的斜视度。按9个诊断眼位仔细做眼球运动检查,观察各条眼外肌运动功能状态,尤其注意下斜肌功能位方向有无下斜肌亢进及亢进程度。观察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V型外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1340例斜视中76例V型外斜视病例的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病因,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随访6~12月.结果 76例v型外斜视患者中,共有73例(96.05%)患者存在眼外肌功能异常,包括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56例(73.68%)、上斜肌功能不足39例(51.32%)、上直肌功能减弱8例(10.53%)、下直肌功能亢进2例(2.63%)、外直肌功能亢进33例(43.42%)和内直肌功能不足4例(5.26%o术后共有65例效果满意(85.53%),第一眼位正,v征消失,59例(77.63%)通过手术和训练获得了双眼视功能.结论 V型外斜视发病原因以下斜肌功能亢进为主,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多能获得双眼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型斜视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2年由作者施行的斜视手术中,V型斜视术后随访3-6月者34例。无斜肌功能过强的行水平肌后徙或/和缩短的同时垂直移位,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除以上术式外再加下斜肌减弱术。结果:术后随访正位32例,欠矫2例,V征(-)31例,V征(+)3例。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Ⅲ级23例,Ⅱ级2例,I级6例,不理解3例。结论:水平肌垂直移位术矫正V型斜视具有满意疗效,其中伴下斜肌亢进的病例,还需减弱下斜肌。另外,矫正V征对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极为有利,术后短期内不经功能训练即可使多数患者的异常网膜对应消失而恢复正常双眼视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8例V型斜视手术治疗患者,按术式分为两组:水平直肌垂直移位组(Ⅰ组)5例,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组(Ⅱ组)23例。结果 28例V型斜视患者中,23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观察效果良好。结论 下斜肌亢进是V型斜视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术及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是矫正V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在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情况下,前者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A型外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A型外斜视的病因、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自 1995- 01/2003- 12 收治的 1 825 例斜视中62 例 A 型外斜视病例的病历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原位水平斜视及双眼视觉功能情况行上斜肌部分肌腱切除术或断腱术和 / 或水平直肌手术, 术后随访时间 6 ̄18( 平均 9) mo。结果: A型外斜视占同期斜视患者 3.4%。在同期所有的A- V征中, A- 外斜占 21.2%; 术后眼位恢复正位 52 例( 83.9%) , A征消失 56 例( 90.4%) , 术后 54 例获得立体视功能( 包括术前 3 例存在立体视功能患者) 。结论: A型外斜视是一种较常见的斜视类型, 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 常合并水平斜视, 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及双眼视情况, 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可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A-V型斜视的病因,了解A-V综合征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 收集2011-01/2012-12我科住院接受手术的A-V综合征106例,斜肌异常者70例,行斜肌减弱手术解决A-V征,无斜肌及上下直肌异常且V征斜视上下转相差>20△、A型斜视上下转>15△者26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半个至一个肌腱。而对于无明显斜肌及垂直肌异常且V征斜视上下转相差≤20△、A型斜视上下转斜视度相差≤15△者10例,仅行常规水平直肌手术。结果: 术后观察A-V征消失情况,无A-V征为正位;A-V征>10△为过矫或欠矫。106例患者,V征消失75例,过矫5例,欠矫4例;A征消失15例,过矫3例,欠矫4例。水平斜视>±10△为过矫或欠矫,正位85例,欠矫11例,过矫10例。结论: A-V征主要由眼外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对于A-V征伴有斜肌运动异常患者,行斜肌手术,无斜肌运动异常及垂直肌异常者,行水平直肌移位术均能很好地矫正A-V现象,术后远近立体视恢复好。双眼斜肌减弱术能改变原在位眼位,对于伴有斜肌异常的A-V型斜视设计水平斜视手术量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垂直性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垂直性斜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这类患者的病因、诊断特点、手术的时机和术式的选择。方法 :根据术前诊断分别采取斜肌断腱、斜肌断腱联合水平肌肉手术、下直肌缩短联合水平肌肉手术、水平肌肉移位联合水平肌肉手术等手术方式。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一次手术成功获得了正位。大部分患者恢复了立体视。结论 :对于垂直性斜视患者要诊断准确 ,正确选择手术术式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直肌符着点垂直移位及下斜肌部分切除两种方法治疗V型斜视。结果:发型斜视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直肌符着点移位术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下斜肌部分切除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采用直肌符着点垂直移位及下斜肌部分切除术矫正V型斜视不但可矫正眼位,而且可重建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垂直斜视手术治疗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垂直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垂直斜视病例43例,其中麻痹性斜视33例,垂直性分离性偏斜(DVD)8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2例。检查双眼和单眼运动、角膜映光法、三棱镜遮盖试验及同视机检查垂直和水平斜视角,垂直斜视角3△~60△,水平斜视角10△~70△,作牵拉试验和Bielschowsky头位倾斜试验。手术一期完成31例,二期手术12例。手术选择在高位眼,麻痹眼及非注视眼。上斜肌麻痹26例行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减弱术,5例行下斜肌和垂直直肌手术。1例上直肌麻痹行对侧眼下斜肌后退术,另1例行同侧眼下直肌后退术。8例DVD均采用一眼或双眼上直肌等量或不等量后退,后退量为6~9mm,合并下斜肌亢进的同时作下斜肌减弱术,其中1例行下斜肌转位术。2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行下直肌后退术。结果40例病人第一眼位正位,复视消失。2例DVD患者术后明显改善,1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术后垂直斜视8△。结论垂直斜视的手术起点是垂直斜度大于10△,在斜度最大视野内起作用的肌肉上手术,垂直斜视矫正应保证正前方及前下方注视野,手术宜选择在高位眼,麻痹眼及非注视眼上进行。  相似文献   

17.
A型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型斜视的病因、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1825例斜视中73例A型斜视病例的病历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原位水平斜视及双眼视觉功能情况行上斜肌部分肌腱切除术或断腱术和/或水平直肌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18月,平均9月。结果A型斜视占同期斜视患者4.0%。在同期所有的A-V征中,A-外斜占21.2%,A-内斜占3.8%;术后眼位恢复正位62例(84.9%),A征消失66例(90.4%),术后58例获得立体视功能(包括术前3例存在立体视功能患者)。结论A型斜视是一种较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常合并水平斜视,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及双眼视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共同性水平斜视伴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0引言我科1998/2001在矫正水平斜视同时行肌止端移位治疗,无眼外肌麻痹的共同性水平斜视伴垂直斜视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在同期收治的共同性水平斜视113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同时伴有垂直斜视,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22岁,内斜12例,斜视度15°40°,外斜4例,20°~3  相似文献   

20.
彭静  李春花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406-1407
目的:探讨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 方法:对2009-02/2010-12我院收治的69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患者行下斜肌减弱联合水平肌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及斜肌功能的变化。 结果:术后眼位正位者65例(94.20%),V征消失64例(92.75%),19例(27.54%)伴代偿头位者均得到改善,15例(21.74%)患者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后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V型斜视发病的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V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