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发胬肉和复发胬肉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及它们的相关性及与胬肉的发生、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初发翼状胬肉和30例复发翼状胬肉组织中的IL-1α和VEGFR-1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的角膜缘组织中的IL-1α和VEGFR-1进行对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L-1α和VEGFR-1在初发胬肉和复发胬肉上的表达有高度相关性,正常结膜、初发胬肉、复发胬肉中的IL-1α和VEGFR-1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本研究是首次将初发翼状胬肉与复发翼状胬肉中的IL-1α和VEGFR-1进行检测和相关性研究。IL-1α和VEGFR-1表达成正相关,认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两者相互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该研究的目的 是了解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在初发与复发翼状胬肉中的异常表达,探讨翼状胬肉复发的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初发翼状胬肉和30例复发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中的IL-1α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角巩膜缘组织中的IL-1α进行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L-1α主要定位于初发和复发翼状胬肉上皮和基质内的血管旁炎症细胞浆内;正常结膜、初发胬肉、复发胬肉中的IL-1α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此研究首次将初发翼状胬肉与复发翼状胬肉中的IL-1α进行对照性研究.认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长期处于非感染性炎症状态是翼状胬肉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在初发与复发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初发和复发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R-1(各30例)的表达,并与20例正常角膜缘结膜组织对照。结果 VEGFR-1主要位于复发翼状胬肉血管内皮细胞,多样本比较秩合检验(Kruskal-Wallis法,即H值检验)结果显示:正常结膜、初发和复发翼状胬肉中VEG-FR-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5,P=0.000)。按α=0.05水准,复发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最多(平均秩为50.83),其次为初发胬肉(平均秩为36.77),正常结膜组织表达最少(平均秩为25.05)。结论 VEGFR-1在复发胬肉中更高表达,提示血管组织增生可能是翼状胬肉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tor-alpha,TNF-α)、p53在翼状胬肉的表达及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9例(102只眼)翼状胬肉组织进行bFGF、TNF-α、p53表达检测,并与32只眼正常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bFGF、TNF-α、p53在翼状胬肉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膜(χ2=42.33,P<0.001;χ2=104.66,P<0.001;χ2=110.11,P<0.001);bFGF、TNF-α在翼状胬肉进行期组表达明显高于静止期组(χ2=18.78,P<0.001;χ2=20.09,P<0.001),p53在翼状胬肉进行期组与静止期组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χ2=.56,P=0.45).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bFGF、TNF-α、p53的异常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灿  王贺  陈冬燕  赵凯  李明新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962-1967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素受体样激酶(ALK)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6/12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0例手术中切除的翼状胬肉标本和40例白内障手术获取的正常结膜标本纳入本次研究。使用ALK1、ALK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受体在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并统计染色阳性细胞比例; 使用RT-PCR检测ALK1、ALK5 mRNA在胬肉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 并以Western Blot检测ALK1、ALK5蛋白的表达。

结果: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LK1在翼状胬肉组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结膜组明显升高,并且在整个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而在正常结膜组织中仅在上皮细胞的基底层中有表达; 两组上皮细胞基底层均检测到ALK5,而翼状胬肉组ALK5水平较正常结膜组下降。两组间ALK1、ALK5阳性细胞比例有显著的差异(均P<0.05)。RT-PCR结果显示,与结膜组织相比,ALK1 mR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明显增强,ALK5的表达明显减弱,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LK1、ALK5蛋白的表达差异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ALK的表达谱有明显的差异。与正常结膜组织相比,翼状胬肉组织的ALK1表达增强,ALK5表达减弱,表明TGF-β信号通路处于不同的活化状态,对于进一步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吕明  张晓农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6):506-509,I001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初发、复发)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寻找辅助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药物。方法:将初发、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MTT比色法测定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初发、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与对照组相比,对初、复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影响具有统计上的差异,对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PCNA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作为一种成品滴眼液对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望用于临床上对该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和β-catenin/Wn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的表达.并比较其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翼状胬肉组织26例,其中复发翼状胬肉8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冰冻包埋后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增生,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膜.β-catenin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124.85±9.25,积分光密度826.56±10.25.CyclinD1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90.40±9.63,积分光密度531.85±12.36.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水平较初发翼状胬肉有增加.其中β-catenin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295.12±11.26,积分光密度1145.25±16.58.CyclinD1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162.54±9.24,积分光密度856.26±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nt/β-catenin通路可能通过CyclinD1参与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Rac1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利用Rac1及MMP-2作为标记物评估翼状胬肉生物学特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39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球结膜组织及12例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Rac1蛋白及MMP-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Rac1蛋白及MMP-2蛋白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3.386、-3.044,均为P<0.05).翼状胬肉患者Rac1及MMP-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1,P<0.05).结论 Rac1及MMP-2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提示翼状胬肉在细胞骨架,基底膜分解代谢和细胞增殖活跃方面发生了变化.Rac1/MMP-2通路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并探讨翼状胬肉中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翼状胬肉标本20例和正常结膜10例,每例标本对称切成2份.一份制成石蜡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相应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l(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的表达.另一份:首先组织匀浆离心后,提取上清液,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VEGF和bFGF含量;其次提取RNA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R-2和FGFR-1的RNA含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EGF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表达,bFGF主要在成纤维细胞及其周围表达.VEGFR-2和FGFR-1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胞膜上表达;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VEGF含量在翼状胬肉组织(50.37μ·g-1±4.18μ·g-1)中明显强于结膜组织(28.94μg·g-1±1.41μg·g-1),而bFGF的表达在翼状胬肉(3.36μg·g-1±0.15 μpg·g-1)和结膜组织(3.56μ pg·g-1±0.16μg·g-1)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RT-PCR结果证实VEGFR-2表达在翼状胬肉(0.01. U·g-1±0.00 U·g-1)中明显高于结膜组织(0 U·g-1),而FGFR1表达结膜组织(0.04 U·g-1±0.00 U·g-1)高于翼状胬肉组织(0.01 U·g-1±0.00 U·g-1).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的表达高于在结膜中,而bF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R-2的表达翼状胬肉明显高于结膜,而FGFR-1的表达则是结膜高于翼状胬肉,提示翼状胬肉中血管新生通过VEGF途径诱导.[眼科新进展2009;29(6):425-427,430]  相似文献   

10.
宋向远  王洪军沙倩 《眼科》2022,31(2):156-161
目的 比较Toll样受体(TLR2、TLR3、TL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初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差异: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初发翼状胬肉组织36例,复发翼状胬肉组织24例,正常结膜组织20例。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TLR2、TLR3、TLR4、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正常结膜、初发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与TLR2、TLR3、TLR4表达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TLR2、TLR3、TLR4、VEGF及TNF-α的表达量、阳性表达率及相关系数。结果 TLR2、TLR3、TLR4在正常结膜组、初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表达量依次上调。复发性翼状胬肉的间质层中存在大量VEGF棕黄色颗粒,上皮层中也有表达。VEGF与TLR2、TLR3和TLR4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01;r=0.671,P=0.001;r=0.482,P=0.001)。结论 复发性翼状胬肉中TLR2、TLR3、TLR4、VEGF因子的表达高于初发性翼状胬肉,提示免疫炎症和VEGF因子可能是翼状胬肉复发机制中的重要因子,自身免疫炎症...  相似文献   

11.
阴秀霞  康前雁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1956-1958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和干细胞标志物( Pax6)在患者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与正常结膜组织中的变化,以探讨HIF-1α和Pax6的表达与翼状胬肉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35例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0例正常人结膜组织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对HIF-1α和 Pax6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染色进行对照。
  结果:实验组35例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66%(23/35),正常对照组10例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0%(1/10),HIF-1α表达在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两组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人球结膜Pax6在组织各层细胞核内表达,而Pax6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下降甚至未见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HIF-1α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提示它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的病理过程;Pax6基因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表达下调,提示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病理过程属于鳞状上皮化生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mono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54例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原发50例,复发4例)和18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MOGAT2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强弱,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翼状胬肉组中MOGAT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及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4例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29例,弱阳性表达8例,阴性表达9例;1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1例,阳性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3例,阴性表达8例。MOGAT2在翼状胬肉组和正常结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3,P=0.016)。在翼状胬肉组中,不同年龄、性别MOGAT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OGAT2的表达强度与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户外工作时是否防护、是否吸烟、饮酒、血糖、血压情况及初、复发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但与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P<0.05)。结论 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呈高表达,进展期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静止期,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家族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智伟  刘祖国 《眼科学报》2003,19(2):133-136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基因家族[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α、IL-1β、IL-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e-1 receβtor antagonist,IL-1RA)]及IL-lβ前体(interleukine-1β precursor)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对10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中IL-1α、IL-1β、IL-lβ前体及IL-lBA蛋白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正常结膜上皮中,IL-1α及IL-lβ全层有弱阳性表达,上皮细胞表达较基底细胞明显,IL-lβ前体只在上皮细胞表层表达,IL-lBA则无明显的表达。10例翼状胬肉患者中7例上皮的IL-1α、IL-lβ、IL-lβ前体及IL-lRA表达与正常结膜明显不同,表现为IL-lα、IL-lβ、IL-lβ前体较正常明显增加,IL-lα及IL-lβ在全层呈强阳性,且基底细胞与上皮细胞的表达强度基本一致,IL-lRA表层细胞呈阳性表达,3例IL-lα、IL-lβ、IL-lβ前体及IL-lBA表达较正常结膜稍强。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上皮IL-lα、IL-lβ、IL-lβ前体及IL-lBA表达增加,提示翼状胬肉可能处于轻微的非感染炎症状态。眼科学报2003;19:133-136  相似文献   

14.
MMP-8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MMP-8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翼状胬肉标本10例抽提总DNA并行RT-PCR扩增,探讨MMPs基因表达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翼状胬肉组织和1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MP-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10例正常结膜上皮组织中MMP-8阳性表达1例,而翼状胬肉组织50例中,阳性 ̄强阳性表达41例,阳性率82%,与正常结膜组织间差异具显著性(P<0.005)。在不同职业患者的MMP-8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户外工作的患者MMP-8的表达高于户内(P<0.05)。在不同分期及复发性的病变组织中、在不同年龄组、性别组MMP-8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MP-8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程度与患者的职业类型有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其分期及复发,无显著相关性。MMP-8活性表达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组织因子(TF)在人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组织13例和正常球结膜组织5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TF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法分析T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结果所有翼状胬肉组织中均检测到TF的表达。TF位于基底细胞、基底上层细胞、表层上皮细胞胞浆中。翼状胬肉TF阳性上皮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结膜中TF阳性上皮细胞(P〈0.001)。α-SMA阳性或阴性的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均检测到TF的表达。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检测到EGFR的表达,并且与TF表达在同一位置。结论TF人翼状胬肉中表达上调,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起着潜在作用,TF的表达可能是通过依赖EMT和非依赖EMT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在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中的异常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初发型翼状胬肉中TF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20人正常球结膜组织对照。结果在翼状胬肉组织中,TF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胞质,在正常球结膜组织中TF无表达或呈弱阳性表达;其中初发型翼状胬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在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5.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F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TF可能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起作用,选择性的TF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治疗翼状胬肉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MMP-3、MMP-8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MP-3、MMP-8、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①10例翼状胬肉标本抽提总DNA并行RT-PCR扩增,探讨MMPs基因表达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翼状肉组织和10例正常结膜组织MMP-3、MMP-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1.MMP-3在1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5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阳性~强阳性表达39例,阳性率78%,与正常结膜组织间差异具显著性(p<0.005)。MMP-3在翼状胬肉组织的进展期、静止期和复发性病变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显著性(p<0.05)。在不同职业患者的MMP-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户外MMP-3的表达高于户内(p<0.05)。在不同年龄组、性别组MMP-3表达无显著性(p>0.05)。2.MMP-8在10例正常结膜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1例,而5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阳性~强性性表达41例,阳性率82%,与正常结膜组织间差异具显著性(p<0.005)。在不同职业患者的MMP-8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户外MMP-8的表达高于户内(p<0.05)。在不同分期及复发性的病变组织中、在不同年龄组、性别组MMP-8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MMP-3与MMP-8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p<0.005)。结论MMP-3、MMP-8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程度与其患者的职业类型有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MMP-3的表达与其分期及复发相关,MMP-8的表达与其分期及复发不相关。MMP-3与MMP-8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它们之间可能有协同作用。MMP-3、MMP-8活性表达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以及Bcl-2和ICAM-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并与正常结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χ2=5.92和χ2=6.65,P<0.01);翼状胬肉的临床分型与Bcl-2和ICAM-1的阳性表达有关﹙P<0.05﹚;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阳性表达间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r=0.628,P<0.01﹚。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增加,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HIF-1与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渊  唐仁泓 《眼科研究》2009,27(3):214-217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HIF-1与VEGF分别在32例翼状胬肉与11例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2例翼状胬肉中HIF-1的阳性表达率为62.5%(20/32),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4.8%(27/32),11例正常结膜组织中HIF-1的阳性表达率为9.1%(1/1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18.2%(2/11),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组织中HIF-1与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翼状胬肉中HIF-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及VEGF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HIF-1与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在翼状胬肉中HIF-1可能参与了对VEGF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MUC5AC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c oxide synthase,iNOS)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MUC5AC和iNOS在翼状胬肉复发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2例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MUC5AC和iNOS的免疫学定位及表达,所有病例术前均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SchirmerⅠ试验,并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结膜组、原发性翼状胬肉组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的SchirmerⅠ试验结果分别为(10.86±0.80)mm、(9.97±0.34)mm、(9.32±0.51)mm,BUT分别为:(10.40±0.16)s、(9.65±0.26)s、(9.00±0.55)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性翼状胬肉组中MUC5AC的着色强度与正常结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5AC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结膜组和原发性翼状胬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半定量分析,3组间iNOS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MUC5AC的表达与BUT呈负相关(r=0.616,P<0.01),与iNOS呈正相关(r=0.385,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杯状细胞形态功能发生改变、MUC5AC的高表达可能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