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蛇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青蛇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柱色谱对青蛇藤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青蛇藤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杠柳苷(1)、杠柳苷元(2)、periplocoside M(3)、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4)、北五加皮苷E(5)、熊果酸(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结论: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鹅绒藤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Br.)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柱,硅胶柱色谱,LX2000树脂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鹅绒藤地上部位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Ⅰ)、水杨酸(Ⅱ)、β-谷甾醇(Ⅲ)、β-胡萝卜苷(Ⅳ)、芹菜素(Ⅴ)、山奈酚(Ⅵ)、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小麦黄素(Ⅷ)、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Ⅸ)。结论化合物Ⅴ、Ⅷ、Ⅸ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Ⅴ~Ⅸ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榼藤Entada phaseoloide藤茎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硅胶、反相硅胶RPC18、SephadexLH-20等色谱法进行分离,NMR、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榼藤藤茎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落新妇苷(3)、木犀草素(4)、(?)-表儿茶素(5)、甘草苷(6)、β-香树脂醇(7)和日耳曼醇(8)的混合物、没食子酸(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榼藤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9在榼藤子属植物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从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 Choist.)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已经鉴定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廿五烷(1.pentacosane)、β-谷甾醇(2.β-sito-sterol)、硬脂酸(3.stearic acid)、花生酸(4.arachidic acid)和胡萝卜甙(5.daucost-erol)。它们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寄生藤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利用反相色谱的方法对寄生藤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寄生藤的水提取物中分得9个化合物,确定其结构分别为thero-1-C-syringylglycerol(1)、erythro-1-C-syringylglycerol(2)、erythro-guaia-cylglycerol(3)、tachioside(methoxyhydroquinone-4-β-D-glucopyranoside,4)、isotachioside(methoxy-hydroquinone-1-β-D-glucopyranoside,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5-di-methoxy-4-hydr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6)、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6-dimethoxy-4-hydr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7)、1,2,3-三羟基苯(benzene-1,2,3-triol,8)、异鸟嘌呤核苷(isoguanosine,9)。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寄生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5):638-641
目的:分离并鉴定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为其后续药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MCI GEL-CHP 20P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理化性质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直楔草酸(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2);从雷公藤水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4-羟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葡萄糖苷(化合物4)、4-羟基-1-(2-羟乙基)-苯基-3-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3,4-二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β-腺苷(化合物7)、丁香苷(化合物8)、表儿茶素-8-C-β-D-半乳糖苷(化合物9)、2-羟基柚皮素-7-O-β-葡萄糖苷(化合物10)。结论:本研究分离并鉴定了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瑞香科瑞香属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花蕾中的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甾醇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芫花花蕾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5-烯-3β,7α-二醇(stigmasta-5-ene-3β,7α-diol,1)、豆甾-5-烯-3β,7β-二醇(stigmasta-5-ene-3β,7β-diol,2)、豆甾-4-烯-3β,6β-二醇(stigmasta-4-ene-3β,6β-diol,3)、7-ketositosterol(3β-hydroxysitost-5-ene-7-one,4)、过氧化麦角固醇(ergosterol peroxide,5)和β谷甾醇-3β-吡喃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β-sitosteryl-3β-glucopyranoside-6'-O-palmitate,6)。结论化合物26为首次从瑞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芫花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甜瓜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凝胶、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甜瓜蒂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粘霉烯醇(glutinol,1)、葫芦素B(cucurbitacin B,2)、葫芦素B-2-O-β-D-葡萄糖苷(2-O-β-D-glucopyranosy cucurbitacin B,3)、葫芦素D(cucurbitacin D,4)、(6S,9S)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6S,9S)6-hydroxyl-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5]、尿嘧啶核苷(uridine,6)和β-D-葡萄糖乙苷(ethyl-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5、7均为首次从甜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甜瓜蒂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小花清风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1)、N-顺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2)、cassythicine(3)、litseglutine A(4)、鹅掌楸碱(5)、荷叶碱(6)、莲明碱(7)、白鲜碱(8)、γ-崖椒碱(9)、venoterpine(10)、桂皮酰胺(11)、莲碱(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清风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喙荚云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喙荚云实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喙荚云实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amyrin(1)、Caffeine(2)、Caesalmin C(3)、Caesalmin D(4)、Caesalpin F(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胡萝卜苷(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建立RP-HPLC法测定生脉软胶囊(党参、麦冬、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lltechApollo C18(5um,4.6×1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3:7),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0.7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五味子醇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效果良好,在6.4ug~56.5u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8.77%。结论:本方法较简单、准确,可作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药学服务开展的现状,为今后药学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学服务"为关键词,系统地检索1987年至2009年10月国内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所有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和结论:从1987-2004年我国的药学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关文献研究方法还不够科学,研究内容还缺乏深度。之后的5年间(2005-2009年)药学服务相关文献数量有了明显增加,研究方法和内容更加丰富,质量也大有提高,提示我国药学服务工作得到了深入和迅速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测定格拉司琼贴片含量的HPLC法,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格拉司琼的含量,色谱柱为Luna-CN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铵缓冲液49∶51(用三乙胺和乙酸调pH至6.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2 nm,柱温30℃。结果:格拉司琼在0.267~66.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高、中、低浓度(16.46、13.72和10.98μ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9.03±0.54)%、(97.82±0.23)%和(100.11±0.43)%(n=3)。格拉司琼贴片在24 h内累积释放度为(90.52±2.1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格拉司琼贴片的质量控制。格拉司琼贴片体外释放行为良好。  相似文献   

14.
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近年来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它是由小肠上皮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物质,对维持餐后血糖和控制食欲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释放机制、降血糖作用机制和已开发药物的临床效果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林凤 《北方药学》2010,7(3):29-32
在相同精神类型疾病患者中,精神药物的疗效表现出巨大个体差异。从药物基因组学则可解释这些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其中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明确不同基因型对药物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以基因型为基础,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计量学在众多的方法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评价中药质量、中药指纹图谱解析和中药功效与复方研究等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用技术,如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灰色关联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蔓荆子中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探讨蔓荆子药材的品质变异情况。方法:采用芦丁比色法对蔓荆子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建立HPLC法对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分析。色谱柱:Zorbax 80A Extend-C18柱(250 mm×4.6 mm,5μm);保护柱:Dikma Easyguard C18柱(10 mm×4.6 mm,5μm);乙腈-0.5%磷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8 nm。结果:总黄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12.49c+0.003 7(r=0.999 9),线性范围:10.3~51.6μg/ml。蔓荆子黄素回归方程为A=67 712c+170.7(r=0.999 7),线性范围2.49~243.2μg/ml。结论:不同产地的单叶蔓荆和蔓荆中黄酮类成分和蔓荆子黄素含量差异较大,可能受到环境、纬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钴胺片联合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符合DPN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病人数字化随机分成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同时口服胰激肽原酶片120 U/次,3次/d;对照组仅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与肾功能、肌电图及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甲钴胺的是下列指标:(1)红细胞比容:两组治疗前分别为(0.45±0.03)对(0.45±0.04),治疗后分别为(0.38±0.03)对(0.42±0.04)(P<0.05)。(2)尿微量白蛋白:两组治疗前分别为(65±14)对(61±16)mg/mmol Cr,治疗后分别为(5.44±2.15)对(15.47±3.10)mg/mmol Cr(P<0.05)。(3)动作电位平均波幅:两组治疗前分别为(129.6±39.4)对(129.1±39.9)mV,治疗后分别为(79.7±18.5)对(89.9±21.7)mV(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甲钴胺无论是单独治疗还是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DPN均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有些指标的改善联合治疗优于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03-2009年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偏振荧光法对口服丙戊酸钠(255例)、苯妥英钠(33例)、卡马西平(48例)、地高辛(141例)的病人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的受检例数最多,在3种抗癫药物中占75.89%;苯妥英钠的受检例数最少。卡马西平达到正常血药浓度范围的比例为72.92%(35/48),位于3种抗癫药物之首。地高辛位于正常血药浓度范围的有114例,占80.85%(114/141)。结论:监测血药浓度具有重要作用,需结合临床表现来确定监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组设计定性资料的三种特殊检验及其SAS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成组设计定性资料,人们常用成组设计定性资料(常称为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事实上,这里提及的常用的假设检验都属于一般的差异性检验方法。然而,在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还有3种特殊的差异性检验方法,即:优效性检验、非劣性检验和等效性检验。本文将介绍这3种特殊检验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实例,以及用SAS编程法实现其统计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