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58例(59眼),所有病例均行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及黄斑前膜剥除术,其中20眼同时进行了内界膜撕除术。32眼行气液交换。6眼联合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后随访1~24月,平均4.7月。对视力、黄斑结构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随访期末视力提高43眼,占72.88%(其中提高2行以上者29眼占49.15%);不变15眼,占25.42%;下降1眼,占1.70%。随访期内未见前膜复发。OCT显示所有患眼的前膜均已消除,黄斑水肿不同程度逐渐减轻。并发症:术中少许点状出血6眼;手术后11d发生玻璃体积血1眼;周边小牵引孔3眼(其中视网膜脱离1眼);术中中心凹处小牵引孔1眼;手术后1a并发性白内障2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手术效果较好,但也可能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在手术技巧比较娴熟的情况下,较早手术治疗可能有助于恢复较好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3.
张华  高晓明  王作龙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105-2108

目的:探究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研究。选取 2014-01/2016-12于我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0例6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8例28眼设为对照组,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设为观察组,经术后3mo的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OCT检查结果、舒适度,并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8~25(平均20±2.1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35(平均28±2.07)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无视力下降。观察组视力提高患者比例为69%,显著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7,P<0.05),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1.34,P<0.01; F组别=17.43,P<0.01),术后7d, 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患者OCT检查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3mo OCT检查两组患者黄斑前膜均消失,黄斑厚度较术前比较均减少,黄斑水肿消退或者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黄斑前膜复发。术后7d,1、3mo两组间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对照组患者均存在异物感、肿胀、流泪、疼痛等眼部不适,其中 20眼有结膜充血、水肿,考虑结膜缝线造成眼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观察组中有12眼轻度结膜充血水肿,4眼切口处点状出血,5眼出现低眼压,眼压为6~8mmHg,未做特殊处理,术后7d出血均自行消除,水肿减轻,眼压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异物感,肿胀等眼部不适症状。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医源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相当,但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患者舒适度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25G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结果 .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间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8只眼,21只眼,分别使用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及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手术,就术后视力、黄斑裂孔闭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追踪观察1个月及6个月.结果 20G组与25G组在术后6个月时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高于0.5以上者占57.1%,提高2行以上者分别为5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两者对比25G视力恢复较快,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裂孔闭合率,两组各期大致相当,除25G有1例脉络膜脱离外,无明显的术后及术中并发症.结论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早期施行玻璃体切割加内境界膜手术是十分必要的,25G较20G玻璃体手术系统对比具有视力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无明显后遗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7例(7眼)经眼底及OCT检查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施行25G经结膜穿刺法玻璃体切割术,剥离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力及裂孔封闭情况。结果:7例(7眼)黄斑裂孔均解剖复位,2眼视力无改善,5眼视力提高1~4行,随访1~6mo无裂孔复发者。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经结膜小切口法较传统玻璃体切割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25G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手术(25GTSV)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25CTSV手术系统,对IMH15例1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15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25分钟,平均约21.4分钟。15眼中9眼采用表面麻醉,6眼采用球后麻醉。14眼可顺利剥除黄斑裂孔旁内界膜,1眼未能完整的撕除。术后1~6个月行OCT检查,显示15眼中14眼裂孔闭合,1眼裂孔缩小但未闭合,裂孔闭合率为93.3%。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裂孔再裂开现象。最后一次随访,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1.0,平均0.35。9眼(60%)的病人视力至少提高两行。手术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结膜下气泡(2眼)、晶状体后囊下羽毛状混浊(5眼),晶状体核硬化(2眼),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以及切口持续性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25G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IM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确切的优点,特别是可在表面麻醉下手术,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可用于门诊开展IMH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震  荣翱  莫利娟 《眼科新进展》2012,32(3):253-256
目的探讨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治疗黄斑前膜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2眼应用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资料。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前膜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2~9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视力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视力提高0.15~0.2者6眼,提高0.1者12眼,提高0.05~0.1者4眼。末次随访时OCT显示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SV25G(25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黄斑前膜,其中特发性黄斑前膜10例,继发性黄斑前膜5例,手术使用美国博士伦公司的Millennium玻璃体切割机与TSV25G系统,经结膜穿刺行玻璃体切割术,剥除黄斑前膜,平均手术时间27min,无玻璃体于小并发症.结果 术后11例患者视物变形消失,4例视物变形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或黄斑皱褶减退或明显减轻.结论 TSV25G治疗黄斑前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眼科行25G玻璃体切割术的黄斑裂孔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5G玻璃体切割,在0.25 mg/ml亮蓝染色下剥除内界膜,玻璃体腔内消毒空气填充.术后主要观察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孔闭合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23.6)个月.结果 总手术时间为22~40 min,平均28 min,28只眼内界膜均顺利剥除,28例患者黄斑裂孔均闭合(100%),21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75%),无视力下降患者,平均视力为0.650.194,与术前相比显著提高(t=13.768,P=0.000).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5.33.7) mmHg,与术前水平相近.8只眼剥除IMH时视网膜表面少量细小点状出血,4只眼术后随访期间发生核性白内障,3只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所有病例在随访期内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能促进裂孔愈合,提高术后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Gass提出黄斑部玻璃体切线方向的牵引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原因,玻璃体手术解除牵引,阻止黄斑裂孔发展,保存黄斑部功能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采纳,并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就玻璃体手术技术,适应证,结果及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PPV)治疗的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2016-01-01/2019-01-01以眼内异物并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05例105眼,对患者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PPV的疗效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统计分析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105例中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多来自于乡镇。异物类型以金属常见,共计62眼(59.0%),主要由Ⅰ区进入眼内(78眼,74.3%)。术中异物取出率100%。术前BCVA≥0.1的患者17眼,BCVA<0.1者88眼;术后BCVA≥0.1患者43眼,BCVA<0.1患者62眼,术后BCVA较术前BCVA有提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较差的BCVA、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是术后视力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改善大多数眼内异物患者视力。术前较差的BCVA、合并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是术后视力较差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2-12在我院治疗特发黄斑视网膜前膜患者30例30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玻璃体切割、剥膜及气体填充。对患者行2~13mo的术后随访观察,进行疗效评价与分析。结果: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黄斑视网膜前膜30例30眼,1眼黄斑前膜复发,29眼黄斑视网膜前膜消失,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物变形消失或减轻,OCT提示黄斑前膜消失。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黄斑视网膜前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患者的视功能未造成严重的损害前,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9在我院诊治的特发性黄斑裂孔56例56眼,分别行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各28例28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6mo,观察视力、眼压、黄斑裂孔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在手术时间、黄斑裂孔愈合率等方面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64).术后第1d,27G+组低眼压(眼压<10mmHg)发生率小于25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术后1wk,两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0.92).结论: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有效.在维持眼压及减小手术切口创伤方面,27G+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焦洁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75-117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撕除手术对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从我院眼科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患者中提出有详细临床、手术及随访资料的黄斑裂孔患者资料46例。结果:术后95.6%患者解剖复位,裂孔封闭;1例视网膜复位、裂孔未闭;1例裂孔未闭,视网膜脱离在1mo内复发。结论:经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撕除手术绝大部分患者得到解剖治愈,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黄晓波  邹海东 《眼科新进展》2008,28(10):797-799
特发性黄斑前膜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生性视网膜疾病,可造成视力损伤、视物变形,严重者可引发黄斑裂孔。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本文主要对黄斑前膜的发病、临床表现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魏文斌  何守志 《眼科》2004,13(1):21-23,I00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黄斑裂孔手术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4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平均7.4个月的随访,黄斑裂孔闭合消失者14例,裂孔缩小晕轮消失者16例,裂孔大小未变而晕轮消失者9例,此39例(88.6%)孔缘神经上皮层间小囊腔消失、晕轮消失,属于解剖学愈合;27例手术中用自体血清封闭裂孔,17例未用,裂孔解剖学愈合的前者为21例(77.8%),后者为15例(88.2%);术后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者3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18例(40.9%);术后短暂高眼压7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16只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黄斑前膜3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者OCT图像表现为裂孔周围神经上皮脱离的晕轮消失,裂孔边缘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神经上皮内小囊泡消失,裂孔明显变小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安全有效方法,OCT是客观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疗效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向红  付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296-2298
目的:探讨23 G和25 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8/2016-08医院眼科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30例13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0眼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眼.试验组给予25 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照组给予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眼压、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为66±1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9±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3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6%,对照组发生5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率为96.9%,最终复位率为90.8%,对照组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率为93.9%,最终复位率为87.7%,试验组与对照组一次复位率和最终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末次随访LogMAR视力为0.241±0.062,对照组为0.253±0.057,与手术前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眼压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 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相较于23 G玻璃体切割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