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健全的输液反应应急预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的预警、应急预案的启动、突发性输液反应事件、信息呈报、应急响应等方面介绍我院的输液反应应急预案体系,并与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前的2009、2010年我院输液反应发生例数、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通过建立应急预案流程,规范输液反应的处理及上报程序,对输液反应按照患者临床症状轻、中、重度分别实施A、B、C级应急处理方案等建立了突发性输液反应事件的应急预案;2009、2010、2011年输液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114、67、39,发生率分别为0.80‰、0.35‰、0.19‰。通过制订安全、有效的输液反应应急预案,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院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上报的输液反应报告101份,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1份报告中,发热75例,过敏反应14例,心血管反应5例,消化道反应5例,其他2例。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输液不良反应55例;抗生素类25例;生物生化药及酶类9例;中药7例;其他5例。结论输液反应引发因素众多,以发热反应为主,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药物发生率最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药学性质,合理配伍并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加强对临床输液反应的认识,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输液反应发生。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10~2013年临床科室送检的45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从患者的个人情况、药物及液体情况、输液反应涉及科室及发生时间、输液环境因素等方面调查并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结论采取预防措施,合理用药,规范静脉输液的监控和管理,改善临床输液调配环境等是减少输液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浅谈输液的常见反应、具体分析及有效预防。方法查阅我院2005~2013年的护理部输液反应记录,从中收集20例完整记录:男12例,女8例。按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分布,使用的液体及其构成比,输液中加用药物分类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输液反应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与药物、患者因素、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输液环境有关,尤其是患者的体质及过敏禁忌有很大因素,必须做到谨慎仔细观察记录患者输液的症状。结论输液反应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热源反应、过敏反应、配液、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及患者年龄、个体差异等。对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医护人员对药物及器具的卫生监测;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加强巡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查阅我院1999~2003年的护理部输液反应记录,按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分布、使用的输液及其构成比、输液反应联合用药情况、输液中加用药物分为情况、输液中加用中成药制剂分类情况、药品、器具质量检查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都有发生,以热原反应最为多见,输液反应所用的大输液多为5%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用药以中成药制剂和抗菌素制剂发生输液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严格掌握输液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药品质量,加强无菌操作,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临床输液反应288例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对策。方法从反应人群结构、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材的质量、患者及气侯因素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与性别因素无关,各年龄段以55岁以上发生率最高;预后情况较好。从用药情况看,联合用药越多,输液反应发生率越高;加入抗生素粉针剂或中草药制剂输液反应发生率高;引发因素以不溶性微粒超标最多,高发因素还包括内毒素阳性、输液器材不合格、输液操作因素等。结论认真执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药物、液体及器具在配制使用前认真检查。  相似文献   

7.
23例输液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输液反应的分析。关注用药的合理与安全,以及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以达到减少对患者造成危害的目的。方法23例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引发输液反应的因素多与输液、药品质量及配伍,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器质量及患者对热原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购入药品、输液器质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用药并尽可能减少配伍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输液反应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6年11月至1997年11月,在输液过程中发生8例输液反应,究其原因本人提出初浅看法。一、热原作用与输液反应输液的液体中热原多数为细菌内毒素,作用于神经中枢的热调节中枢,引起外周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停止排泄,因而散热减少;同时内脏及肌肉的分解代谢加强,产热增加,促使体温上升而导致输液反应。二、异物微粒与输液反应当输液中的异物微粒通过静脉入血后,引起机体免疫反应,通常导致机体产生肉芽肿、血管栓塞、炎性肿块及过敏反应等,所以,在输液前应加强肉眼对所输的液体观察。三、环境空气与输液反应如在空气中含有大量…  相似文献   

9.
临床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风秋  王黎  于清霞 《中国药业》2003,12(11):57-58
目的:探讨引发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参考有关报道加以分析。结果:引发输液反应的因素多与输液、药品质量及配伍,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器质量及患对热原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购入药品、输液器质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用药并尽可能减少配伍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蓝巧燕  葛琪  袁碧 《北方药学》2014,(6):186-187
本文总结了62例静脉输液反应的特点及其护理经验与体会。在发生输液反应的各种原发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其次是神经系统疾病;在药物应用方面,以输注抗生素引起者最为多见,其次是中药制剂。为了减少静脉输液反应,在熟悉不同药物的应用注意及其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加强巡视,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停止输液,做好紧急处理及心理护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输液残留液的分析方法,为医惠纠纷处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品标准中各成分的检测方法,通过与对照品溶液、参比溶液、空白溶液比较,确定残留液中是否含有头孢哌酮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氯化钾。结果输液残留液中含有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和醋酸地塞米松磷酸钠,不含有氯化钾。结论本法适用于输液残留液分析,为处置同类样品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从临床输液过程各环节中了解产生输液反应的可能原因:大输液液体质量、配液时的无菌操作、配液后放置时间、开放性输液,并且针对配液后放置一段时间及开放性输液做了一起对照性实验。结果配液后放置时间长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缩短配液后放置时间,做到即配即输是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的安全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描述。方法采用问卷法对血液科38名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血液科护士针刺伤情况,针刺伤发生率与针刺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89.4%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回套针帽,抽血后分离针头,输液后处理针头等。81%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挤压伤口、冲洗伤口、消毒伤口,97%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非常害怕。结论血液科护士是血源菌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安全防护,例如:“乙肝疫苗的定期接种,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从而减低血液科护士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李秀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44-146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制品引发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造成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市各大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进行输血的681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13例住院输血患者中,共有144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11%。冰冻血浆、手工血小板以及冷沉淀输血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84%、3.22%、3.77%。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开始的1 h内,而既往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临床输注血浆以及血小板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一般情况。此外,对于既往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关注,在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早期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率。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66例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药品种类、合并使用,患者年龄、体质,输液操作、滴注速度等多因素相关。结论: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掌握药品配伍禁忌,加强无菌操作是控制输液反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希望临床医师能正确认识并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掌握输血指征,安全合理用血。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五年输血不良反应记录。结果发热反应的有40例,过敏反应的有23例,1例循环负荷过重,1例离子紊乱高血钾。结论通过统计我院输血不良反应中以发热反应居多,占61.5%,过敏反应占35.4%。临床医师在采取输血治疗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引起手术室一过性输液反应的原因并制定对应措施,防范类似事件发生.方法 对手术室21例一过性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输入的液体、临床表现、处理过程及结果等.结果 21例一过性输液反应患者中,13例患者输注平衡液,5例输注生理盐水,3例输注等渗糖.21例输液反应发生在输液后2~ 15 min内,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潮红,胸闷,皮疹等,予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更换输液及管道能完全缓解,有5例患者未做处理,症状在2~ 15 min内亦缓解.予保暖升温措施后460例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一过性输液反应.结论 加强手术室环境控制及病人保暖措施,改进手术液体存放环境,改进输液流程,减少一过性输液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例聚集性输液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13年4-5月我院在脑病科发生的1例聚集性输液反应进行调查,同时收集相关数据。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包括:使用中药注射剂(100%),有过敏史(50%),输液速度过快(25%),年龄偏大(75%);在出现输液反应的这8例患者中,4种因素均有占25%,3种因素均有占50%,2种因素均有占100%。结论:本次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输注速度和输液环境等因素有关。由于输液反应发生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建立静脉配置中心和进行临床药学干预。  相似文献   

19.
失血性休克具有病情紧急、失血量大、凶险危重等特点,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护士之间的密切配合,及时准确处置。对失血性休克手术室抢救措施进行了探讨,包括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麻醉处理的原则、手术室抢救措施和手术护理措施等。其中,手术室抢救措施包括抢救原则、立即建立多路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及液体选择、病因治疗、防治心功能不全和肾衰竭、补充钙剂、成分输血和应用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